在上次的講座裡,我簡要地解釋如何依據第五法與第一法來辨識緣起。今天,我想要跟大家討論如何繼續修行觀禪,直到證悟涅槃。
要證悟涅槃,禪修者必須逐步地培育十六種觀智(bana)。
第一種觀智是名色分別智(namarupa-pariccheda-bana)。在前面如何辨識名法與色法的講座中,我已經解說了這種觀智。
第二種觀智是緣攝受智(paccaya-pariggaha-bana),在上次的講座中,我解說如何辨識過去、現在、未來的名色法,以及如何辨識緣起,即是解說這種觀智。
培育前面這兩種觀智之後,你必須依照每一種法個別的特徵、作用、現狀與近因[1],再度辨識所有名法、所有色法與緣起法的每一支,藉著如此辨識而完成對它們的修行。這些無法以簡短的方式來解釋,所以,如果你想知道這些細節,最好的方法是:在實際修行的時候學習它們。
現在,我要簡要地解說其餘的觀智。
第三種觀智是思惟智(sammasana-bana),即以分組的方式覺照行法的智慧。要培育這種觀智,需要將行法分組──分成兩組:名與色;或五組:五蘊;或十二組:十二處及十二緣起支;或十八組:十八界。然後需要覺照每一組的無常、苦、無我三相。
例如,佛陀在《無我相經Anattalakkhana Sutta》中教導以正思惟來辨識五蘊:辨識一切色、受、想、行、識為「不是我」(anicca無常)、「不是我的」(dukkha苦)、「不是我自己」(anatta無我)。佛陀解釋所謂的「一切」乃是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內與外;粗與細;劣與勝;遠與近」。
首先你再次將定力提昇到第四禪。如果你是純觀行者,只修行四界分別觀達到近行定,那麼你應提昇定力,直到定力之光強盛明亮。然後從辨識六門中每一門的究竟色法開始。
將色法歸類為一組,觀察它的生起與消滅,接著知見它為無常。你必須一再重複、交替地照見內外色法的無常相。辨識外在的色法時,你必須由近而遠,將覺照的範圍逐漸擴大,直到遍及無邊的宇宙。
接著依照相同的方法,觀察眾生因為色法的生滅而必須不斷承受的痛苦,然後知見它為苦。
最後觀察色法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自體,然後知見它為無我。
你必須以同樣的方法照見名法的無常、苦、無我三相。辨識六門的所有名法:這包括存在每一門心路過程(vithi)裡每一心識剎那中的心與心所,以及發生於心路過程之間的有分心。你必須一再重複、交替地照見內外名法的三相。
觀察六門的名色法之後,現在你必須先照見今世這一期生命中的色法及名法的三相,從最初的結生心到最後的死亡心。在此,同樣地,你必須逐一地照見三相,不斷重複修行。
照見今世的名色法之後,你必須也照見你曾經辨識的過去世及未來世。你必須逐一地照見過去世、現在世與未來世當中內在與外在所有名色法的三相,不斷重複修行。
如此修行時,你將快速地培育起更高的觀智,階階相續,直到證悟阿羅漢果。不然的話,你可以藉著幾種練習來提昇你的觀智。
第一種練習是知見過去、現在、未來的內外名色法無常、苦、無我的四十種思惟法。它們的巴利文名稱都以「to」作為字尾,所以稱它們為四十個「to」。
無常組有十種思惟法:
1. 無常 aniccato
2. 毀 palokato
3. 動 calato
4. 壞 pabhavguto
5. 不恒 addhuvato
6. 變易法 viparinamadhammato
7. 不實 asarakato
8. 無有 vibhavato
9. 死法 maranadhammato
10. 有為 savkhatato
苦組有二十五種思惟法:
1. 苦 dukkhato
2. 病 rogato
3. 惡 aghato
4. 瘡 gandato
5. 箭 sallato
6. 疾 abadhato
7. 禍 upaddavato
8. 怖畏 bhayato
9. 難 itito
10. 災 upasaggato
11. 非保護所 atanato
12. 非避難所 alenato
13. 非歸依處 asaranato
14. 殺戮者 vadhakato
15. 惡之根 aghamulato
16. 患 adinavato
17. 有漏 sasavato
18. 魔餌 maramisato
19. 生法 jatidhammato
20. 老法 jaradhammato
21. 病法 byadhidhammato
22. 愁法 sokadhammato
23. 悲法 paridevadhammato
24. 惱法 upayasadhammato
25. 雜染法 samkilesikadhammato
無我組有五種思惟法:
1. 無我 anattato
2. 空 subbato
3. 敵 parato
4. 無 rittato
5. 虛 tucchato
運用這四十種思惟法於過去、現在、未來的內外名色法時,有些人的觀智提昇到證悟阿羅漢果。
不然的話,你應該以「色七法」與「名七法」來照見名色法的三相。
色七法是:
一、照見這一期生命中,從投生到死亡之間的內外色法的三相。
二、照見這一期生命中不同時期的內外色法的三相。你應將這一期生命當作一百年,接著將它分成三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三十三年。然後藉著觀察每一時期的色法一生起即壞滅,而不會去到下個時期,如此來照見每一個時期的色法之三相。
接著,將這一期生命逐漸地分成更短的時期,然後以同樣的方法來照見。於是,你把這一百年的生命分成:十年為一期,總共十期;五年為一期,總共二十期;四年為一期,總共二十五期;三年為一期,總共三十三期;兩年為一期,總共五十期;一年為一期,總共一百期;四個月為一期,總共三百期;兩個月為一期,總共六百期;半個月為一期,總共兩千四百期;一天分成兩個時期;一天分成六個時期。在每一個情況裡,觀察每一時期的色法就在那一時期裡消滅,不會去到下一個時期,因此是無常、苦、無我。
再進一步縮短每一時期的時間至身體每一個動作的期間,即:每一次向前走、向後退、向前看、向旁看、彎曲手足或伸直手足的時期。然後,將每一步分成六個時期:舉起腳跟、提起腳尖、腳向前移、腳向下落、腳接觸地、腳壓於地。並且照見這一百年當中每一個時期的色法之三相。
三、照見這一百年生命中每天飢餓時與飽食時的食生色法之三相。
四、照見這一百年生命中每天熱時與冷時的時節生色法之三相。
五、在眼、耳、鼻、舌、身與意六門中生起的業生色法之三相。觀察每一門裡的色法一生起即壞滅,而不會去到其他門。以此方法來照見色法的三相。
六、照見這一百年生命中每天快樂時與悲傷時的色法之三相。
七、照見非有情(無生命)的色法之三相。那即是沒有六根任何一者的色法,如:鐵、銅、不銹鋼、金、銀、珍珠、寶玉、螺貝、大理石、珊瑚、泥土、岩石、水泥、與植物。這類色法只存在外界。
上述即是色七法。
在修行名七法時,你應照見修行色七法的觀禪心[2]的三相。這是指:在每一法裡,你照見的對象是觀禪心。你以隨後生起的觀禪心來照見它。名七法是:
一、整體地照見色七法中所有色法的三相,然後照見緣取色七法為對象的觀禪心之三相。這是指你以觀禪心照見色七法中所有色法為無常之後,接著也應照見該觀禪心本身為無常、苦、無我。
對於照見色七法中所有色法為苦及無我的觀禪心,也應以隨後生起的觀禪心照見它們的三相。
二、照見色七法每一法裡的色法之三相,然後照見緣取每一組色法為對象的觀禪心之三相。這是指你以觀禪心照見色七法其中一法的色法為無常之後,接著也應照見該觀禪心本身為無常、苦、無我。對於照見色七法每一法裡的色法為苦及無我的觀禪心,也應以隨後生起的觀禪心照見它們的三相。
三、再次照見色七法每一法裡的色法之三相,然後連續四次以隨後生起的觀禪心照見之前生起的觀禪心之三相。這是指當你以觀禪心照見色七法中任何一法的色法為無常、苦、無我時,立刻照見那觀禪心本身為無常、苦、無我。接著,以第三個觀禪心照見第二個觀禪心;以第四個觀禪心照見第三個觀禪心;以第五個觀禪心照見第四個觀禪心為無常、苦、無我。
四、這與第三法相似;差別在於:繼續修行直到以第十一個觀禪心照見第十個觀禪心為無常、苦、無我。
五、特別針對去除邪見地照見名法的三相。照見緣取色七法的觀禪心,同時增強無我的思惟,以便去除邪見──尤其是我見。
六、特別針對去除驕慢地照見名法的三相。照見緣取色七法的觀禪心,同時增強無常的思惟,以便去除驕慢。
七、特別針對斷除貪愛地照見名法的三相。照見緣取色七法的觀禪心,同時增強苦的思惟,以便斷除貪愛。
藉著修行色七法與名七法,你將透徹地照見名色。
我已解說如何以分組的方法培育透視行法的觀智;現在我要解說如何培育透視行法生滅的觀智。
生滅隨觀智由兩種觀智構成:透視行法的因緣生滅(paccayato-udayabbaya)之觀智,以及透視行法的剎那生滅(khanato-udayabbaya)之觀智。行法包括了過去、現在、未來內在與外在的名色、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四聖諦及十二緣起支。
照見因緣生滅應以之前我已經解釋過的緣起第五法及第一法來修行。例如照見無明等過去世的五因如何造成今世五蘊生起;照見於未來世證悟阿羅漢道時,無明等的息滅,以及最後般涅槃時五蘊的息滅。
照見剎那生滅是你必須照見每一心識剎那中五蘊的生滅。這包括結生心(patisandhi-citta)、有分心(bhavavga)、死亡心(cuti-citta)生起與息滅時的五蘊。(結生心、有分心與死亡心稱為離心路過程心[3]vithi-mutta-citta);也包括六門心路過程(vithi)裡,每一心識剎那中的五蘊。
培育此觀智的方法有兩種:簡略法及詳盡法。
若要修行簡略法,你應逐一地只照見下列諸法剎那生滅的本質: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名色、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四聖諦與十二因緣。你應知見它們的剎那生滅,並照見它們的三相。
詳盡法分為三個階段來修行。首先,你只照見諸行法的因緣生及剎那生,然後只照見它們的因緣滅及剎那滅,最後再照見它們的因緣生滅及剎那生滅兩者。
生起的觀法(Samudayadhammanupassi隨觀集法)
開始修行詳盡法時,你應一再地只照見行法的因緣生起,以及它們剎那生起。
以色法為例,依照前面講述過的緣起第五法來辨識色法的因緣生。再次看向過去直到你前世臨死的那一刻,照見引起今世業生色法的過去五因。逐一地照見無明、愛、取、行及業每一因的生起導致業生色生起。
然後,你應只照見業生色法的剎那生起。
然後你必須逐一地照見心生、時節生與食生色法的因緣生及剎那生。你照見心造成心生色法生起;時節造成時節生色法生起;食素造成食生色法生起。
在每一項裡,你也都照見其色法的剎那生。
然後,你必須以相同的方法照見名法的因緣生與剎那生。然而,要列舉細節必須耗費相當長的時間,因此我將省略它們,而在每一個例子裡只解說色法的細節。
息滅的觀法(Vayadhammanupassi隨觀滅法)
照見名色法的因緣生與剎那生之後,接著應一再地只照見它們的因緣滅及剎那滅。
在照見色法時,依據緣起第五法來觀色法的因緣滅:看向未來,直到你證悟阿羅漢果的那一世。當你證悟阿羅漢道果(arahattamagga and arahattaphala)時,所有的煩惱都息滅了。而在那一世結束之時,所有的行法都息滅了。這是直接照見你的般涅槃,從那時起不再有新的名法或色法生起。逐一地照見無明、愛、取、行及業每一因的息滅導致業生色息滅。
如此照見業生色法的因緣滅之後,你應只照見該色法的剎那息滅。
然後你必須逐一地照見心生、時節生與食生色法的剎那滅及因緣滅。你照見心的息滅造成心生色法的息滅;時節的息滅造成時節生色法的息滅;食素的息滅造成食生色法的息滅。在每一項裡,你也都照見其色法的剎那滅。
然後你必須照見名法的因緣滅與剎那滅。
生起與息滅的觀法(Samudayavayadhammanupassi
隨觀集滅法)
照見名色法的因緣滅與剎那滅之後,接著你應一再地照見它們的生與滅兩者。這需要同時照見它們的因緣生與因緣滅,然後照見它們的剎那生與剎那滅。每一次都以三個步驟照見:一、因生起導致果生起;二、因息滅導致果息滅;三、因果兩者剎那生滅的無常本質。
以色法為例,你應逐一地照見無明、愛、取、行及業每一因的生起導致業生色生起,然後照見每一因息滅導致業生色息滅,最後再照見因果兩者剎那生滅的無常本質。
同樣地,你應逐一地照見心、時節及食物這三因各別導致心生、時節生及食生色法生起,然後照見因息滅導致果息滅,最後再照見因果兩者剎那生滅的無常本質。
這就是照見色法的因緣生滅與剎那生滅的方法。
之後,你必須照見名法的因緣生滅與剎那生滅。
因此,以我剛才概括解說的方法,你應照見五蘊的因緣生滅與剎那生滅,以及照見它們的無常、苦、無我三相。你應如此照見過去、現在、未來的內在五蘊及外在五蘊。
如此照見五蘊之後,你必須用緣起第一法來培育此觀智。在此,當你辨識行法的因緣生時,只須以順行的次第,照見十二因緣的每一支:
「無明造成行,行造成識,識造成名色,名色造成六處,六處造成觸,觸造成受,受造成愛,愛造成取,取造成業有,業有造成生,生造成老、死、愁、悲、苦、憂、惱。」(《中部》)
要辨識在阿羅漢以及最後般涅槃時行法的因緣滅,你應以順行的次第,照見十二因緣的每一支:
「無明滅盡無餘所以行滅,行滅所以識滅,識滅所以名色滅,名色滅所以六處滅,六處滅所以觸滅,觸滅所以受滅,受滅所以愛滅,愛滅所以取滅,取滅所以業有滅,業有滅所以生滅,生滅所以老、死、愁、悲、苦、憂、惱滅。」(《中部》)
像前面那樣,你先辨識行法的因緣生與因緣滅及剎那生與剎那滅,然後結合這兩種方法。例如:辨識無明時,你照見:無明造成行;無明滅盡無餘所以行滅。無明是無常的;行是無常的。
其他的緣起支也以同樣的方法來辨識。你必須如此辨識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內在與外在十二緣起支。
這是對生滅隨觀智的修法非常簡要的概論。
就在這個階段,當你運用這些方法時,你的觀智會愈來愈強,於是觀禪的十種污染可能會發生。
這十種污染是:光明(obhasa)、智(bana)、喜(piti)、輕安(passaddhi)、樂(sukha)、勝解(adhimokkha)、策勵(paggaha)、現起(upatthana)、捨(upekkha)、欲(nikanti)。這十種之中,只有光明與欲這兩種本身不是善心所,其餘八種都是善心所,它們本身不是污染。然而,如果禪修者執著它們,它們將變成不善心的對象。當你經驗到這十種污染當中的任何一種時,你必須照見它們是無常、苦、無我,以便自己能克服可能因這些境界而生起的貪著與欲望,而能繼續向前進步。
培育生滅隨觀智之後,你對行法的覺觀已經堅定而且純淨,接著你必須培育壞滅隨觀智。要培育此智,你應不再注意行法的生起,而只注意行法的剎那壞滅:你既不見行法的生時,也不見行法的住時,不見個別行法的相,也不見行法的因緣;由於觀智的力量,你只見到行法壞滅。
你應照見行法的消失與壞滅為無常,然後照見行法不斷地消失與壞滅的可怕為苦,最後照見行法沒有恆常不變的實質為無我。
當你以色法為對象並照見它的壞滅時,你知道它是無常的。這種照見對象無常相的智慧稱為觀智。
不單只應該照見名色法的三相,你也應照見觀智本身的消失與壞滅為無常、苦、無我。對過去、現在與未來三世重複地修行,交替地照見內在與外在的名法、色法、因法、果法及觀智為無常、苦、無我。
繼續如此照見諸法的壞滅時,你那強而有力的觀智將會提昇,而經歷其餘的觀智,即:怖畏現起智(bhaya-bana)、過患隨觀智(adinava-bana)、厭離隨觀智(nibbida-bana)、欲解脫智(mubcitukamyata-bana)、審察隨觀智(patisavkha-bana)與行捨智(savkharupekkha-bana)。由於你已徹底培育最初的五種觀智,所以後來這些觀智會很快開展出來。還有一些關於這些觀智的指導,但是我沒有足夠時間解說。
緊接在這些觀智之後,你繼續照見每一種行法的壞滅,內心存著從它們當中解脫的願望。結果你將發現所有的行法止息了,你的心直接透視,而且完全地覺知無為涅槃。
那時你獲得四聖諦的真實智慧,並且親身證悟涅槃。由於這樣的證悟,你得以去除邪見,而且心變得清淨。若繼續如此修行,你將能證悟阿羅漢果及般涅槃。
關於觀禪的修行方法,還有許多細節,但是我將它們省略,以便使講解的內容盡可能地簡要。學習此法門最好的辦法是:在適當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禪修的課程。那麼,你就能有系統地、一步步學習上去。
[1] 要闡明任何一種究竟法的本質,必須透過四個方面來定義它:(一)、lakkhana相;特相;特徵:事物或現象的顯著性質。(二)、rasa味;作用:它所執行的明確任務或功能。(三)、paccupatthana現起;現狀:它出現時的狀態。(四)、padatthana足處;近因:它賴以生起的直接原因。(Com M AbhⅠ.3 p.29)
[2] 編者註:在此的觀禪心是指辨識色法或名法為無常、苦、無我的心路過程(vithi)。
[3] 離心路過程心vithi-mutta-citta-不參與心路過程的心;發生於心路過程之外的心。(Com M Abh Ⅲ.8 p.122)
[4] 隨煩惱upakkilesa-污染、不淨。(Ess Abh p.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