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四

 

 

4-1:有一位老比丘尼常對信徒說:你得癌症是因為多生多劫的冤親債主正在糾纏你,你要拿三十萬元新台幣出來,我幫你拜一堂消災超度、梁皇寶懺,你的癌症自然會好。請問禪師,在南傳佛經裡是否有記載比丘、比丘尼拿信徒的錢,保證可以免除信徒得癌症或絕症的事情?

 

4-1:在南傳經典裡沒有這種記載。

 

4-2:有一位老比丘尼常到信徒家裡說:你們家大門方位不好,沖到對面那戶人家的牆角,有殺氣,你們要趕快搬家,不然會有厄運,子女會生病,生意會賠錢。請問禪師,在南傳的經律裡是否有教導比丘、比丘尼去幫信徒看方位、風水的記載?

 

4-2:在南傳經律裡沒有這種記載。

 

4-3:有一位老比丘尼到信徒家,見到客廳裡有祖先遺照,就對信徒們說:你家祖先遺照的眼睛在轉動,客廳裡不能掛祖先遺照,祖先會附身在遺照裡,不去投胎轉世。

        請問禪師,過世的祖先真的會附在遺照上面嗎?鬼道眾生到底住在那裡?

        鬼道眾生一定會住在自己的子孫家裡嗎?

        有一位老比丘尼常對信徒說:我經過墳墓及佛寺骨灰塔時,都有一些鬼跟著我回家,請求我超度。請問禪師,公墓裡的每個墳墓及佛寺的骨灰塔都有鬼道眾生嗎?每個眾生死亡時都會執著骨灰、屍體而去當鬼嗎?

 

4-3:根據佛陀的教法,眾生在生死輪迴中流轉。依照業果法則,只要還未證得阿羅漢果,在臨死那一刻成熟的業就會決定下一世投生的地方。如果臨終時善業成熟,他將投生於善道,即:人道或天道。如果臨終時惡業成熟,則他將投生於地獄、餓鬼、畜生這些惡道當中的一道。因此,說每個眾生死後都會執著他的骨灰或屍體而去當鬼,這種說法違背佛陀的教法。事實上,這是一種宿命論邪見。如果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那麼佛陀所教導的業果法則就是錯的。

        從上述所說到的業果法則,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並非所有亡者都會住在自己的子孫家裡。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他投生於天道,他將會住在天界。如果他投生於人道,他將會住在來生母親的子宮裡或家裡。如果他投生於地獄道或畜生道也是同樣的道理。至於鬼道眾生,他們依照各人自己的業而住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因此,如果他投生於鬼道,他將依照自己的業而在某一個地方受苦,很少會繼續住在以前的家裡。

        在佛陀時代,有一個非常執著自己身體的女人,她死後投生為住在自己屍體裡的鬼。有一位比丘看見墳場裡的這具屍體,就拿走屍體身上的布,來當作糞掃衣。由於這個鬼的執著,她使自己的屍體站起來,跟著比丘走到寺院。比丘回到寺院,進入自己的房間,並且將門關上。由於無法再跟進去,那屍體就倒在門口。這種投生為住在前世的所有物的鬼,實在是非常罕見的例子。

 

4-4:有一位老比丘尼自稱是禪修者,常對信徒說她在禪修中常看到鬼來找她。請問禪師,禪修者要修到什麼境界,才會常看到鬼來找他(或她)超度?禪修者是否要得到天眼通才會看到鬼道眾生?

 

4-4:鬼道是很低下的一類眾生,我們很難幫助他們。正如在前面某一次問答中所提到的,只有某一種鬼能夠分享到以前的親人迴向給他們的功德。除了這種鬼之外,其餘的我們一點也幫不上忙,即使佛陀也幫不了他們。

當禪修者修行慈心觀或悲、喜、捨心觀時,他能夠大略地看見鬼道眾生。他必須看到鬼道眾生,否則怎麼能對他們散播慈愛、悲憫、隨喜或捨心呢?至於具備天眼通的人,他能夠詳盡地看到鬼道眾生。

 

4-5:如果臨死時,心正好落在「有分心」,並未生起任何善惡念,此時,是否可能因為有分心而投生於那一道?又,可能影響投生該道的其他因素有那些?

 

4-5:每個眾生每一生當中最後的一個心是死亡心,死亡心就是一種有分心。而造成下一世投生的業是臨死速行心的業,臨死速行心發生在一生當中最後一個心路過程裡。

        除了佛陀、辟支佛及阿羅漢之外,對於其他人而言,在臨死的那一刻不可能沒有任何善業或惡業成熟。

 

4-6:夢屬於那一種心識?為什麼會在正要躺下,將睡未睡的短暫時間出現似夢的景像?在夢境一結束卻立即清醒?是否因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夢境?或可能是過去世的事實?或是未來將成為事實的事情?為什麼呢?有可能在夢中修行止禪、觀禪或入定嗎?

 

4-6:夢是由許多意門心路過程所構成的。我們無法在夢中修行止禪、觀禪或入定,因為夢是由微弱的意門心路過程所構成的。夢境一結束立即清醒是因為他又回復了正念。

        夢有四種原因:第一種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第二種是:身體的四大不平衡所造成。第三種是:天神托夢。第四種是:未來的預兆。前兩種夢是虛假的;第三種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第四種夢是真實的。

 

4-7:夜半醒來,卻以為是白天,因為看到的是明亮如白天的景像,為什麼會如此?

 

4-7:如果禪修者在睡覺之前修禪,並且有光明出現,在他醒來時就可能還有光明存在。但是,如果你所說的那個人不是禪修者,那麼就很難解釋為什麼他會見到光明。

4-8:南傳比丘如何培育還需要在輪迴中生死流轉的福報?中國有一句話說:「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否有出家人會因為福報用盡或不足,而來生淪為乞丐?又凡夫比丘如何肯定自己來生仍然能在人間,而且出家修行呢?

 

4-8:根據佛陀的教導,比丘有兩項責任:

一、研究經典;

二、修行止觀,直到證悟阿羅漢果。

 

無論比丘選擇履行其中的那一項責任,持戒清淨都是絕對必要的。他必須遵守別解脫律儀戒、根律儀戒、活命遍淨戒和資具依止戒。這意味著他必須有德行。當他從施主那裡接受供養之後,他可以將所得來的物品供養給同參比丘、僧團或佛陀。如此,以他這樣一位有德行的比丘,將如法得來的物品,布施給有德行的接受者,他的布施是崇高而且能產生大果報的,就像因陀卡(Indaka)布施給阿那律阿羅漢(arahant Anuruddha)的那一湯匙飯一樣。

他也能以所接受到的花來供養佛陀。當他在奉行寺院裡的義務,如:掃地、清潔僧團的建築物等的時候,他正是在積聚崇高的德行。當他禮敬上座比丘時,也是在積聚德行。如此,南傳比丘經常有機會積聚崇高的德行,以作為他在生死輪迴中的資糧。事實上,他比任何在家人具有更殊勝的機會積聚德行。

如果他選擇履行第二項責任,則他必須專注於修行止禪與觀禪。如果他能夠徹底地修行緣起法(十二因緣),更好的是如果他能夠修行達到行捨智,那麼,下一世他將不會投生於惡道。這表示來生他有很好的機會可以成為比丘。

如果他修行止禪達到禪那,而且能夠將禪那維持到臨死的那一刻,他將投生於梵天界。如此,即使他沒有證得任何道果,仍然能依靠他的布施、持戒、禪那、觀智等善業,而在未來世投生於人界、天界或梵天界。這是依照業果法則而發生的現象。然而,如果他尚未修行緣起法,臨死的時刻萬一有惡業成熟的話,他就仍然會投生於惡道。

 

4-9:一個未經過老師指導的修行者能否自己依據經典修行,或不依經典而獨自修行證到行捨智?修行者如何知道自己已證得行捨智?

 

4-9:如果這個修行者是菩薩或辟支菩薩,那麼他可以無師自通,尤其是在他即將證悟正等正覺或辟支菩提的最後那一生。至於其他的人,如果他們精通佛陀的教法,他們也能依據經典的指導,而修行達到行捨智。精通巴利聖典的人,當他們有系統地修行提昇上去時,就能知道自己達到行捨智。

 

4-10:已證得阿羅漢果的聖者是否有能力知道別人也是已證得阿羅漢果的人?

 

4-10:如果他具有他心通,也就是能夠知道別人心念的神通,那麼他可以知道別人是不是阿羅漢。如果他不具有他心通,則無法知道。

 

4-11:在某次靜坐的經驗中,可察覺內心的念頭極迅速地生滅流轉,但是無法看清楚念頭的內容與善惡,這是屬於什麼心法?

 

4-11:既然連你自己都無法知道它們是善或惡,我又怎麼能知道呢?

        這樣的智慧還是很膚淺的。至少你必須修行到名業處,能夠分辨究竟的名法,那時你才能詳細地了解心與心所。

 

4-12:在南傳經論中是否有記載菩薩道有難行道與易行道的分別?若有,其分別何在?

 

4-12:南傳經論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然而,南傳經論中講到有三種菩薩:慧者菩薩、信者菩薩與精進者菩薩。慧者菩薩以四阿僧祇劫與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波羅蜜;信者菩薩以八阿僧祇劫與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波羅蜜;精進者菩薩以十六阿僧祇劫與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波羅蜜。

 

4-13:在南傳經論中是否有記載如何發願修行才能生到兜率天,於彌勒菩薩處聞法修行?而在龍華三會時於彌勒佛前得到授記?

 

4-13:南傳經論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如果你想從未來的彌勒佛那裡得到授記,你必須在遇到他的時候,具備出生為人、生為男人等符合授記資格的八項條件。

 

4-14:有人說:「人死亡的時候有如生龜脫殼。」那麼死後在有限的時間內作器宮捐贈是否也是菩薩道的行為?如果捨心不夠,如此做是否會影響往生善趣?生前應該如何作心理建設呢?

 

4-14:死亡之後捐贈器宮就像將吃剩的食物布施給人一般,這不是上等的布施,只是一種微弱的善業。菩薩通常是在活著的時候將器官布施給他人。

        根據佛陀的教法,死亡之後立刻就投生,在今生的最後一個心(死亡心)與來生的第一個心(結生心)之間沒有其他心識存在。今生的死亡心滅去之後,來生的結生心立刻生起。在這裡,我想建議你透過修行緣起法來親身體驗。在這期禪修當中,就有一些禪修者修行到緣起法。如果你付出足夠的精進,終有一天你也能親身見到生死之間的真實情況。

 

4-15:在禪修者臨命終時,如果沒有意外,旁人應該如何協助他,以便保持正念?

 

4-15:旁人可以為他誦經,或為他說法。如果臨終的人能夠聽見並且了解所誦的經或所說的法,那將對他有幫助。然而,如果他昏迷不醒,或無法聽見,那麼也就對他沒有幫助。

        事實上,依靠自己是比較好的辦法。如果他能修行觀禪直到證悟道果,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能,能夠在臨終時修行觀禪是次好的。如果不能,能夠達到禪那並且維持到死亡時刻也是好的。至於其他種善業則是很不保險的:儘管布施、持戒等善業能導致投生於善道,然而,由於臨死時的不如理作意,惡業也可能會超越善業,而造成投生於惡道。

 

4-16:如果想從四大分別觀改修安般念觀呼吸會有困難嗎?

 

4-16:有些禪修者會遇到困難:在鼻子和臉部的四大特相變得非常明顯,使得他們無法專注於呼吸。但是有些禪修者沒有這樣的問題,他們能夠一心專注於呼吸。

        至於已經修成四大分別觀,並且修行了色業處的人,要修安般念是很容易的。修行了觀禪的人也是如此。

 

4-17:在回答問題裡,講周利槃陀伽的故事中提到:「心本來是清淨的,但是由於和貪、瞋、癡接觸的緣故,心變得骯髒了。」如果說有一個「本來的心」存在,是否會落入常見?或是我誤解了禪師的意思?請禪師加以解釋,心為何是本來清淨的?

 

4-17:「心本來是清淨的」這句話中的「心」特別是指有分心而言。正如註解《法聚論 Dhammasavghani》的《殊勝義註 Atthasalini》一書中所解釋的,有分心是清淨的,它是一種果報心,不與貪、瞋、癡等不善心所相應。一切的果報心、善心及唯作心也都是清淨的,因為它們也是不與貪、瞋、癡等不善心所相應。

        根據《阿毗達摩 Abhidhamma》的再註疏《根本復註 Mulatika》,所有的心都是清淨的,只有心所才有清淨與不清淨的分別。不善心所是不清淨的,其餘的心所都是清淨的。

        然而,在南傳教法裡並沒有所謂的「本來的心」。南傳經典裡只提到:有分心稱為主人,六門心路過程稱為客人。

 

4-18:如果已經修行安般念證得第四禪,可否不修慈心觀,而直接修悲心觀證得初禪?同理,可否不修慈心觀、悲心觀,而直接修喜心觀,或不修慈、悲、喜心觀,而直接修捨心觀證得初禪?如果不可以,原因何在?

 

4-18:禪修者可以直接修行慈心觀、悲心觀或喜心觀而證得初禪。然而,修行捨心觀只能產生第四禪;若禪修者要達到捨心觀第四禪,他必須先修慈心觀、悲心觀、喜心觀達到第三禪。次第地修行上述三種法門達到第三禪之後,以它們為基礎,才能修行捨心觀達到第四禪。

 

4-19:已修行安般念證得第四禪之後,為何還要修白遍、褐遍、黃遍、紅遍達到第四禪?修這四遍有何不同的利益?有助於修行觀禪嗎?

 

4-19:禪修者不一定需要修行遍處禪;但是修行遍處禪是很有幫助的,理由是:如此修行之後,禪修者的定力將變得更強,更容易修行色業處、名業處及緣起。再者,他將能更清楚地照見究竟色法、究竟名法及它們的因。如果他能夠證得所有八定,那又更好了。

        再者,如果他能以白遍、褐遍、黃遍、紅遍為基礎而證得八定,他也就能夠以任何白色、褐色、黃色、紅色的物體為對象來修行遍禪,如:石頭、花、雲、布等。於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專注於它們的顏色,他就能達到禪那。如此修行的時候,他的心路過程裡將生起眾多殊勝的善業,因此,修行各種遍處對體證佛法很有幫助。

 

4-20:修安般念最初證得第四禪時和修白遍最初證得第四禪時的定力相等嗎?又如果十個人分別修十種不同的遍處,最初證得第四禪時的定力相等嗎?

 

4-20:他們的定力並不相等。例如:在十遍當中,白遍是最寧靜的。再者,佛陀的第四禪比其他人的第四禪更強,因為佛陀的第四禪能顯現雙神變,而其他人的第四禪不能。大目犍連尊者的第四禪比其他弟子的第四禪更強,因為大目犍連尊者的第四禪能降伏瞋怒的難陀跋難陀龍王,而其他弟子的第四禪不能。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