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丘
(Pabcavaggiya)
在此想為各位介紹在《轉法輪經》與《無我相經》中提到的五比丘。他們都曾在過去生中積累波羅蜜。首先我想講述憍陳如尊者的波羅蜜。
憍陳如尊者(Abbasi Kondabba Thera)
在勝蓮華佛(Buddha Padumuttara)的時代他是一位在家居士,見到佛陀宣佈一位比丘為戒臘最高的長老,他發願自己也能在未來佛的教化期中得到同樣的榮銜。為了達成這個心願,他做了許多虔誠的善業,其中一項就是建造一座金色的房舍以供奉佛陀的舍利;並且他在十萬年當中一有機會就修行止禪與觀禪。根據《譬喻經》(Apadana),他是在勝蓮華佛成佛之後第一位供養食物給佛陀的人。
在毗婆尸佛(Vipassi Buddha)的時代他也是在家居士,名叫摩訶迦拉(Mahakala大黑)。他將農作物收成之後九種最初的成果供養給佛陀。
在他的最後這一生,他出生於迦毗羅衛城(Kapilavatthu)附近的頭那瓦吐(Donavatthu),生為一個非常富有的婆羅門之子。他比喬達摩佛更早出生。人們以他的族姓──憍陳如──來稱呼他。他博通三部吠陀,尤其精通於看相學。我們的菩薩出生為悉達多太子之後,他就是被邀請到王宮為太子看相的八位婆羅門當中的一位。雖然他在吠陀典的研究方面還只算是年輕的新學,但是他是唯一肯定地宣稱太子將會成佛的婆羅門。為太子看相之後,他就與四位同伴──跋提迦、衛跋、摩訶那摩、阿說示──出家去了。為的是要等待太子出家、成道,以便親近、學法、證悟。他們被稱為「五比丘」(Pabcavaggiya)。
菩薩悉達多太子出家後不久,就在優樓頻羅(Uruvela)修行各種苦行,其艱難程度從未有人達到,時間長達六年之久。那時五比丘伴隨著他。有一天太子暈倒在地,有一位天神就去通知他的父親淨飯王(King Suddhodana)說太子已經死了。然而淨飯王深信阿私陀仙人的預言,而不相信天神所說的消息。太子的母親投生為兜率天的天子,這時就前來鼓勵太子。後來太子了解到極端苦行是愚蠢的行為,決定要放棄,於是開始正常地取用食物。五比丘因此對太子感到失望,就離開他而前往仙人墜處(Isipatana)去。
證悟之後,佛陀前往仙人墜處去為五比丘開示《轉法輪經》。聽完經之後,憍陳如與一億八千萬位梵天神都證得初果須陀洹。由於他是第一位了悟佛法──四聖諦──的人,因此佛陀稱讚他說:「憍陳如已經明白了,憍陳如已經明白了。」從此憍陳如就被稱為「明白的憍陳如」(Abbasi Kondabba)。他是第一位受比丘戒的人,受戒的方式是經由佛陀說:「善來,比丘,法已善說,堅持梵行以究竟離苦。」五天之後他聽聞《無我相經》而證得阿羅漢果。後來在祇園精舍(Jetavana),佛陀在比丘大眾中宣稱他是最先見法第一的大弟子;他也被宣稱為耆宿(rattabbu年長)第一的大弟子。
在僧團中,憍陳如坐在跟隨佛陀轉法輪的兩位上首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的後面。他們禮敬佛陀之後,也禮敬憍陳如尊者。如此他覺得留在佛陀身邊對自己與他人都不太方便。他還發現他的外甥富樓那彌多羅尼子(Punna-Mantaniputta)在佛教裡出家後將成為說法第一的大弟子。於是他去找他的外甥,剃度他之後要他去親近佛陀。憍陳如本人則在徵得佛陀的允許之後,前往六牙森林(Chaddanta Forest)曼達奇尼(Mandakini)岸邊,在那裡住了十二年。
當我們的菩薩出生時,憍陳如已經三十五歲;菩薩成佛時,他已經七十歲;然後他在森林裡住了十二年,森林裡的大象輪流供養食物給他,並且侍候他。十二年後他回來向佛陀致上最後的禮敬,並且向佛陀辭行,準備般涅槃,那時他已經八十二歲。告別佛陀之後,他回到六牙森林,在那裡般涅槃(最後的寂滅)。據說住在喜馬拉雅山的一切眾生都為此而流淚。他的火葬禮由那伽達多天神(Deva Nagadatta)所領隊的八千頭大象隆重地舉行。從最低的天神到最高的梵天神全部都參加葬禮,每位天神供養一枝檀香木。由阿那律尊者(Venerable Anuruddha)為首的五百位比丘也在場。火化後的舍利被送到竹林精舍(Veluvana),交給佛陀。佛陀親手將舍利安放在從地涌出的銀塔中。大論師覺音尊者(Venerable Buddhagosa)說那座銀塔在他的時代還存在。
《長老偈》中有幾首憍陳如尊者所說的偈頌,勸勉同修堅持梵行,因為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苦、無我的。在此,梵行(brahmacariya)是指「教梵行」(sasana-brahmacariya)與「道梵行」(magga-brahmacariya)。「教梵行」即戒、定、慧三學。「道梵行」即四種聖道。三學是禪修者證得各階聖道的支助因素。
有一次憍陳如尊者接受帝釋天王(Sakka)的請求而開示。帝釋天王聞法之後表示自己非常歡喜,因為那開示就像佛陀親自所說的那樣殊勝。婆耆舍尊者(Venerable Vavgisa)有一次在佛陀面前以偈頌讚歎憍陳如尊者的德行。他說:
繼佛陀之後而開悟,
精進的憍陳如尊者,
是獲得安樂住處者,
是常處於閑靜處者。
修行導師教法者,
所能體驗證悟的,
皆已被勤學的他,
完全無餘地證得。
具足三明的大威德者,
精通於了知他人之心,
憍陳如為佛陀之真子,
虔誠頂禮於導師足下。
跋提迦尊者(Bhaddiya Thera)
跋提迦是迦毗羅衛城一戶婆羅門人家之子。當我們的菩薩出生之後,跋提迦的父親就是被請去為菩薩看相的八位婆羅門當中的一位。當時他的父親已經太老了,無法出家等待菩薩成道。當阿私陀仙人(Asita, Kaladevila)宣布悉達多太子將會成佛時,跋提迦及以憍陳如為首的其他四位婆羅門就出家等待悉達多太子。當太子在優樓頻羅六年苦行時,跋提迦也隨侍在身邊。後來由於見到太子開始正常地取用食物,對太子感到失望,跋提迦就與其他同伴離開太子,前往仙人墜處去。佛陀成道後在仙人墜處為他們開示《轉法輪經》。跋提迦在下弦月的第一天,亦即開示《轉法輪經》的隔天證悟須陀洹果,成為人間的第二位須陀洹。他在聽聞《轉法輪經》後第五天,聽聞《無我相經》之時與其他四位比丘一起證得阿羅漢果。
衛跋尊者(Vappa Thera)
衛跋過去世在勝蓮華佛時代就發願要成為佛陀的最初弟子之一。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積累波羅蜜,如布施、持戒、修行止禪與觀禪。他曾經當國王十六次,名叫摩訶敦度比(Maha- dundubhi)。
在他的最後一生中,他是五比丘之一。他的父親名叫瓦些塔(Vasetha),是迦毗羅衛城的婆羅門。當阿私陀仙人宣布悉達多太子將會成佛時,衛跋及以憍陳如為首的四位婆羅門一起出家。太子六年苦行時衛跋也隨侍在側。後來由於太子放棄苦行而對太子感到失望,於是離開太子而前往仙人墜處。佛陀成道後為他們開示《轉法輪經》。開示後的第二天衛跋證得須陀洹果。第五天衛跋與其他同伴都在聽聞《無我相經》之後證得阿羅漢果。
摩訶那摩尊者(Mahanama Thera)
摩訶那摩尊者也是五比丘之一。他在聽聞《轉法輪經》之後第三天證得須陀洹果。第五天聽聞《無我相經》之後證得阿羅漢果。有一次他來到馬奇迦山達(Macchikasanda)。吉達居士見到他托缽,對他的威儀舉止感到歡喜,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供養他飲食並且聽他開示。吉達居士對摩訶那摩尊者所開示的法感到非常喜悅,於是將自己的一座優雅的林園──安般達迦林(Ambataka- vana)──供養給摩訶那摩尊者,讓他將那林園獻給僧團,吉達居士並且在林中建造一座大寺院。後來,吉達居士聽聞摩訶那摩尊者開示《六處細說》(Salayatana-vibhatti)──詳細解釋內外六處──之後證得阿那含果(不還;不會再投生於欲界的聖者)。
阿說示尊者(Assaji Thera)
阿說示尊者是五比丘當中最年輕的一位。佛陀開示《轉法輪經》之後,他是五比丘當中最後一位證得法眼者(開示後第四天)。在摩訶那摩與阿說示尚未證得須陀洹果的期間,佛陀必須教導他們如何修行,而其他三位比丘則外出托缽以供六人食用。阿說示尊者在聽聞《無我相經》之後證得阿羅漢果。後來阿說示的一席話令舍利弗與目犍連開悟:那是有一次,當阿說示尊者在王舍城裡托缽時,四處尋找不死之法的舍利弗見到他,對他的威儀舉止而感到很歡喜,就跟隨著他,直到他托完缽。等到適當的時機,舍利弗就請問阿說示尊者他的老師是誰及遵循何種教法。阿說示尊者起先不願意回答,因為他認為自己才剛出家不久。然而舍利弗敦促他依照他自己所了知的說出來。阿說示尊者所說的那首偈頌從此廣為人知,被認為是佛陀教法的主旨。他說:
“ye dhamma hetuppabhava tesam hetum Tathagato aha, tesabca yo nirodo, evamvadi Mahasamano.”
「諸法從因生,如來說其因;彼亦從因滅,此大沙門說。」
意即:「如來教導苦諦法及其因(集諦),也教導彼二者(苦諦與集諦)的無餘寂滅與導致寂滅之道。佛陀大沙門就是教導如此的法。」
舍利弗聽了立刻明瞭,證悟須陀洹果。然後趕緊將自己已經找到真理的這個喜悅訊息告訴目犍連。
舍利弗尊者非常尊敬阿說示尊者。據說從第一次見面的那天開始,只要他聽說阿說示尊者住在那一處,他就向那個方向恭敬地合掌,躺下來睡時也將頭朝向那個方向。這正是聖者感恩的美德。
這五位比丘證得阿羅漢果時也成就了四無礙解智,因此他們肯定曾在過去佛的教化期中累積充分的波羅蜜。如果你想證得阿羅漢果,就應當學習他們為了徹悟四聖諦而付出的精勤修行。
願大家儘早徹悟四聖諦!
回總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