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藏二
目 次
律藏二 經分別二
波逸提法 · · · · · · · · · · · · · · · · · · · ·一
波逸提(pacittiya)如前項之拾墮法,非關財物之罪,為關於妄語、兩舌、殺生、飲酒
等及煩惱、執著心之罪,計有九十二條。犯此罪者,於別眾(gana),即必須在三位比
丘前懺悔。其意義如前項所說。北傳漢譯律藏作〔單墮〕。
波逸提一 〔妄語戒〕 · · · · · · · · · · · · · · · · · 一
波逸提二 〔罵戒〕 · · · · · · · · · · · · · · · · · · 五
波逸提三 〔離間語戒〕 · · · · · · · · · · · · · · · · 一六
波逸提四 〔隨句戒〕 · · · · · · · · · · · · · · · · ·一九
波逸提五 〔第一共宿戒〕 · · · · · · · · · · · · · · ·二一
波逸提六 〔第二共宿戒〕 · · · · · · · · · · · · · · ·二四
目 次 一
<---------------------------------------------------------------------- ------>
律藏 經分別 二
波逸提七 〔與女人說· · · · · · · · · · · · · · · · · ·二七
波逸提八 〔實有而說戒〕 · · · · · · · · · · · · · · ·三一
波逸提九 〔說粗罪戒〕 · · · · · · · · · · · · · · · ·三九
波逸提一○ 〔掘地戒〕 · · · · · · · · · · · · · · · ·四一
波逸提一一 〔草木戒〕 · · · · · · · · · · · · · · · · 四三
波逸提一二 〔異語戒〕 · · · · · · · · · · · · · · · ·四五
波逸提一三 〔譏嫌戒〕 · · · · · · · · · · · · · · · ·四九
波逸提一四 〔第一坐臥具戒〕 · · · · · · · · · · · · ·五一
波逸提一五 〔第二坐臥具戒〕 · · · · · · · · · · · · ·五三
波逸提一六 〔擠進戒〕 · · · · · · · · · · · · · · · · 五五
波逸提一七 〔拖出戒〕 · · · · · · · · · · · · · · · ·五七
波逸提一八 〔樓上戒〕 · · · · · · · · · · · · · · · ·六○
波逸提-九 〔大精舍戒〕 · · · · · · · · · · · · · · ·六二
波逸提二○ 〔有蟲水戒〕 · · · · · · · · · · · · · · · 六四
<---------------------------------------------------------------------- ------>
目 次 三
波逸提二一 〔教誡戒〕 · · · · · · · · · · · · · · · · 六六
波逸提二二 〔日沒戒〕 · · · · · · · · · · · · · · · · 七二
波逸提二三 〔比丘尼住處戒〕 · · · · · · · · · · · · · 七四
波逸提二四 〔利養戒〕 · · · · · · · · · · · · · · · · 七七
波逸提二五 〔與衣戒〕 · · · · · · · · · · · · · · · · 七九
波逸提二六 〔縫衣戒〕 · · · · · · · · · · · · · · · · 八一
波逸提二七 〔豫約戒〕 · · · · · · · · · · · · · · · · 八三
波逸提二八 〔乘船戒〕 · · · · · · · · · · · · · · · · 八六
波逸提二九 〔周全取食戒〕 · · · · · · · · · · · · · · 八八
波逸提三○ 〔秘密處共坐戒〕 · · · · · · · · · · · · · 九一
波逸提三一 〔施食處食戒〕 · · · · · · · · · · · · · · 九三
波逸提三二 〔別眾食戒〕 · · · · · · · · · · · · · · · 九六
波逸提三三 〔數數食戒〕 · · · · · · · · · · · · · · · 一○一
波逸提三四 〔滿二、三?戒〕 · · · · · · · · · · · · · 一○五
<---------------------------------------------------------------------- ------->
律藏 經分別 四
波逸提三五〔第一足食戒〕 · · · · · · · · · · · · · · 一○八
波逸提三六〔第二足食戒〕 · · · · · · · · · · · · · · ·一一一
波逸提三七〔非時食戒〕 · · · · · · · · · · · · · · · ·一一四
波逸提三八〔蓄藏戒〕 · · · · · · · · · · · · · · · · ·一一五
波逸提三九〔美味食戒〕 · · · · · · · · · · · · · · · ·一一七
波逸提四○〔楊枝戒〕 · · · · · · · · · · · · · · · · ·一一九
波逸提四一〔裸形外道戒〕 · · · · · · · · · · · · · · ·一二二
波逸提四二〔驅出戒〕 · · · · · · · · · · · · · · · · 一二四
波逸提四三〔食事家戒〕 · · · · · · · · · · · · · · · ·一二六
波逸提四四〔屏處與女坐戒〕 · · · · · · · · · · · · · ·一二八
波逸提四五〔獨與女坐戒〕 · · · · · · · · · · · · · · 一三○
波逸提四六〔請食訪他家戒〕 · · · · · · · · · · · · · ·一三一
波逸提四七〔摩訶男戒〕 · · · · · · · · · · · · · · · 一三五
波逸提四八〔觀出征軍戒〕 · · · · · · · · · · · · · · 一三九
<---------------------------------------------------------------------- ------>
目 次 五
波逸提四九〔宿軍中戒〕 · · · · · · · · · · · · · · · ·一四一
波逸提五○〔觀模擬戰戒〕 · · · · · · · · · · · · · · ·一四三
波逸提五一〔飲酒戒〕 · · · · · · · · · · · · · · · · 一四五
波逸提五二〔以指胳肢戒〕 · · · · · · · · · · · · · · ·一四七
波逸提五三〔水中戲戒〕 · · · · · · · · · · · · · · · 一四九
波逸提五四〔輕侮戒〕 · · · · · · · · · · · · · · · · ·一五一
波逸提五五〔令恐怖戒〕 · · · · · · · · · · · · · · · ·一五二
波逸提五六〔燃火戒〕 · · · · · · · · · · · · · · · · ·一五四
波逸提五七〔沐浴戒〕 · · · · · · · · · · · · · · · · ·一五六
波逸提五八〔壞色戒〕 · · · · · · · · · · · · · · · · ·一六○
波逸提五九〔淨施戒〕 · · · · · · · · · · · · · · · · ·一六二
波逸提六○〔隱藏衣戒〕 · · · · · · · · · · · · · · · 一六四
波逸提六一〔故意殺有情戒〕 · · · · · · · · · · · · · ·一六六
波逸提六二〔飲蟲水戒〕 · · · · · · · · · · · · · · · ·一六八
<---------------------------------------------------------------------- ------>
律藏 經分別 六
波逸提六三〔發諍戒〕· · · · · · · · · · · · · · · · · 一六九
波逸提六四〔粗罪戒〕· · · · · · · · · · · · · · · · · 一七○
逸提六五 〔二十歲未滿戒〕· · · · · · · · · · · · · · 一七二
波逸提六六〔賊隊戒〕· · · · · · · · · · · · · · · · · 一七六
波逸提六七〔與女人期行戒〕· · · · · · · · · · · · · · 一七八
波逸提六八〔阿利吒戒(惡見違諫)〕· · · · · · · · · · 一八○
波逸提六九〔隨檳戒〕· · · · · · · · · · · · · · · · · 一八三
波逸提七○〔騫荼戒(隨擯沙彌)〕· · · · · · · · · · · 一八六
波逸提七一〔如法戒〕· · · · · · · · · · · · · · · · · 一八九
波逸提七二〔疑惑戒〕· · · · · · · · · · · · · · · · · 一九二
波逸提七三〔無知戒〕· · · · · · · · · · · · · · · · · 一九四
波逸提七四〔打比丘戒〕· · · · · · · · · · · · · · · · 一九六
波逸提七五〔舉手戒〕 · · · · · · · · · · · · · · · · 一九八
波逸提七六〔無根戒〕· · · · · · · · · · · · · · · · · 一九九
<---------------------------------------------------------------------- ------>
目 次 七
波逸提七七〔故意戒〕· · · · · · · · · · · · · · · · · 二○○
波逸提七八〔屏處聽戒〕· · · · · · · · · · · · · · · · 二○二
波逸提七九〔羯磨不平戒〕· · · · · · · · · · · · · · · 二○四
波逸提八○〔不同意而去戒〕· · · · · · · · · · · · · · 二○六
波逸提八一〔沓婆戒(與衣後言不平)〕· · · · · · · · · 二○八
波逸提八二〔轉施戒〕· · · · · · · · · · · · · · · · · 二一○
波逸提八三〔王宮戒〕· · · · · · · · · · · · · · · · · 二一三
波逸提八四〔寶物戒〕· · · · · · · · · · · · · · · · · 二一八
波逸提八五〔非時入村落戒〕· · · · · · · · · · · · · · 二二二
波逸提八六〔針筒戒〕· · · · · · · · · · · · · · · · · 二二五
波逸提八七〔臥?戒〕· · · · · · · · · · · · · · · · · 二二七
波逸提八八〔入綿戒〕· · · · · · · · · · · · · · · · · 二二八
波逸提八九〔尼師壇戒〕· · · · · · · · · · · · · · · · 二三○
波逸提九○〔覆瘡衣戒〕· · · · · · · · · · · · · · · · 二三二
<---------------------------------------------------------------------- ------>
律藏 經分別 八
波逸提九一〔雨衣戒〕· · · · · · · · · · · · · · · · · 二三三
波逸提九二〔難陀長老戒〕· · · · · · · · · · · · · · · 二三三
提舍尼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四三
波羅提提舍尼(patidesaniya)意為「向他自白」,北傳漢譯律藏作「悔過」,當對他人自
白懺悔其罪。關於食事有四條,犯此罪者,必向一比丘懺悔。
提舍尼一〔在俗家從非親里尼取食戒〕· · · · · · · · · · 二四三
提舍尼二〔在俗家挑食受食戒〕· · · · · · · · · · · · · 二四五
提舍尼三〔學地之家受食戒〕· · · · · · · · · · · · · · 二四八
提舍尼四〔恐怖阿蘭若受食戒〕· · · · · · · · · · · · · 二五二
眾學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五六
眾學(sekhiya)原語乃學習之意,此非罪名。食事、說法之方法及接近俗家人時須注意
者等?應當學習之威儀作法。其行為違反此者,即為突吉羅,共有七五條。北傳漢
譯律藏《 四分律》 、《 五分律》 共百條,故古來稱為百眾學。故意犯之者,當對上座
比丘懺悔;非故意者,於己心中懺悔即可。
眾學一〔齊整著涅槃僧戒〕· · · · · · · · · · · · · · · 二五六
<---------------------------------------------------------------------- ------>
目 次 九
眾學二〔齊整著三衣戒〕· · · · · · · · · · · · · · · · 二五六
眾學三〔覆身而行戒〕· · · · · · · · · · · · · · · · · 二五七
眾學四〔覆身而行坐戒〕· · · · · · · · · · · · · · · · 二五七
眾學五〔正威儀而行戒〕 · · · · · · · · · · · · · · · ·二五七
眾學六〔正威儀而坐戒〕· · · · · · · · · · · · · · · · 二五七
眾學七〔注視下方而行戒〕· · · · · · · · · · · · · · · 二五八
眾學八〔注視下方而坐戒〕· · · · · · · · · · · · · · · 二五八
眾學九〔反抄衣而行戒〕· · · · · · · · · · · · · · · · 二五八
眾學一○〔反抄衣而坐戒〕· · · · · · · · · · · · · · · 二五八
眾學一一〔哄笑而行戒〕· · · · · · · · · · · · · · · · 二五八
眾學一二〔哄笑而坐戒〕· · · · · · · · · · · · · · · · 二五八
眾學一三〔低聲而行戒〕· · · · · · · · · · · · · · · · 二五九
眾學一四〔低聲而坐戒〕· · · · · · · · · · · · · · · · 二五九
眾學一五〔搖身而行戒〕· · · · · · · · · · · · · · · · 二五九
<---------------------------------------------------------------------- ------>
律藏 經分別 一○
眾學一六〔搖身而坐戒〕· · · · · · · · · · · · · · · · 二五九
眾學一七〔搖臂而行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
眾學一八〔搖臂而坐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
眾學一九〔搖頭而行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
眾學二○〔搖頭而坐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
眾學二一〔叉腰而行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
眾學二二〔叉腰而坐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
眾學二三〔纏頭而行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一
眾學二四〔纏頭而坐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一
眾學二五〔膝行戒〕· · · · · · · · · · · · · · · · · · ·二六一
眾學二六〔亂姿戒〕· · · · · · · · · · · · · · · · · · ·二六一
眾學二七〔注意受食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二
眾學二八〔注意?戒〕· · · · · · · · · · · · · · · · · ·二六二
眾學二九〔羹食適量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三
眾學三○〔滿?受食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三
眾學三一〔注意取食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三
眾學三二〔注意?食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四
眾學三三〔以次食戒〕· · · · · · · · · · · · · · · · · ·二六四
眾學三四〔羹飯適量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四
眾學三五〔從中央揉捏而食戒〕· · · · · · · · · · · · · ·二六五
眾學三六〔飯覆羹戒〕· · · · · · · · · · · · · · · · · ·二六五
眾學三七〔為己乞羹飯戒〕· · · · · · · · · · · · · · · ·二六五
眾學三八〔視他?中戒〕· · · · · · · · · · · · · · · · 二六七
眾學三九〔大飯球戒〕· · · · · · · · · · · · · · · · · ·二六七
眾學四○〔圓飯球戒〕· · · · · · · · · · · · · · · · · ·二六七
眾學四一〔大張口待食戒〕· · · · · · · · · · · · · · · ·二六八
眾學四二〔全手塞入口中戒〕· · · · · · · · · · · · · · ·二六八
眾學四三〔含飯語戒〕· · · · · · · · · · · · · · · · · ·二六八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二
眾學四四〔投入食戒〕· · · · · · · · · · · · · · · · · ·二六八
眾學四五〔齧食戒〕· · · · · · · · · · · · · · · · · · ·二六九
眾學四六〔脹頰食戒〕· · · · · · · · · · · · · · · · · ·二六九
眾學四七〔搖手食戒〕· · · · · · · · · · · · · · · · · ·二六九
眾學四八〔撒落飯粒戒〕· · · · · · · · · · · · · · · · 二七○
眾學四九〔舌舐食戒〕· · · · · · · · · · · · · · · · · ·二七○
眾學五○〔作聲食戒〕· · · · · · · · · · · · · · · · · ·二七○
眾學五一〔吸食戒〕· · · · · · · · · · · · · · · · · · ·二七一
眾學五二〔舐手食戒〕· · · · · · · · · · · · · · · · · ·二七一
眾學五三〔舐缽食戒〕· · · · · · · · · · · · · · · · · ·二七一
眾學五四〔舐唇食戒〕· · · · · · · · · · · · · · · · · ·二七二
眾學五五〔污手持水瓶戒〕· · · · · · · · · · · · · · · ·二七二
眾學五六〔棄洗?水戒〕· · · · · · · · · · · · · · · · 二七三
眾學五七〔與持傘者說法戒〕· · · · · · · · · · · · · · ·二七三
<---------------------------------------------------------------------- ------->
目 次
眾學五八〔與持杖者說法戒〕· · · · · · · · · · · · · · ·二七四
眾學五九〔與持刀者說法戒〕· · · · · · · · · · · · · · ·二七五
眾學六○〔與持武器者說法戒〕· · · · · · · · · · · · · ·二七五
眾學六一〔與著草履者說法戒〕· · · · · · · · · · · · · ·二七五
眾學六二〔與著革屜者說法戒〕· · · · · · · · · · · · · ·二七六
眾學六三〔與乘車者說法戒〕· · · · · · · · · · · · · · ·二七六
眾學六四〔與亂姿坐者說法戒〕· · · · · · · · · · · · · ·二七六
眾學六六〔與纏頭者說法戒〕· · · · · · · · · · · · · · ·二七七
眾學六七〔與覆頭者說法戒〕· · · · · · · · · · · · · · ·二七七
眾學六八〔人坐林己坐地上說法戒〕· · · · · · · · · · · ·二七七
眾學六九〔人在高座己在低座說法戒〕· · · · · · · · · · ·二七八
眾學七○〔人坐己立說法戒〕· · · · · · · · · · · · · · ·二八○
眾學七一〔人前己後說法戒〕· · · · · · · · · · · · · · ·二八○
<---------------------------------------------------------------------- ------>
律藏 經分別 一四
眾學七二〔人在道中己在道外說法戒〕· · · · · · · · · · ·二八○
眾學七三〔立大小便戒〕· · · · · · · · · · · · · · · · ·二八○
眾學七四〔青草上大小便戒〕· · · · · · · · · · · · · · ·二八一
眾學七五〔水上大小便唾痰戒〕· · · · · · · · · · · · · ·二八一
滅諍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八四
滅諍法(adhikarana samatha)亦非罪名。為平息將起或已起於僧團中紛議之方法,依
此不能適當平息、解決紛諍時,上座為突吉羅罪。共有七種?常謂七滅諍。經分別
只舉其名目,在小品第四滅諍篇有詳說。
比丘尼分別〔比丘尼戒〕
波羅夷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八七
比丘尼戒波羅夷法有八戒,其中四戒同於比丘戒,故省略之,茲舉出其餘之四戒。
其第一為第五戒,順次而下。
波羅夷一〔摩觸戒〕· · · · · · · · · · · · · · · · · · · ·二八七
波羅夷二〔覆比丘尼重罪戒〕· · · · · · · · · · · · · · · ·二九三
<---------------------------------------------------------------------- ------>
目 次 一五
波羅夷三〔隨順被舉比丘違諫戒〕· · · · · · · · · · · · · ·二九六
波羅夷四〔八事成重戒〕· · · · · · · · · · · · · · · · · ·三○○
僧殘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
比丘尼戒僧殘法有十七戒,其中七戒同於比丘戒,故省略之,茲舉出其餘之十戒。
共同之七戒,是比丘戒僧殘之五、八、九、一○ 、一一、一二、一三。十七僧殘法
之順序,比丘戒之五、八、九是比丘尼戒之一、二、三,四~九則出於下列之一、
六,一○ ~一三同於比丘尼戒之一○ ~一三,一四~一七則出於下列之七~一○ 。
僧殘一〔訴訟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
僧殘二〔度賊女戒〕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
僧殘三〔四獨戒〕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一
僧殘四〔界外解舉戒〕 · · · · · · · · · · · · · · · · · · 三一五
僧殘五〔受染心男子施食戒〕 · · · · · · · · · · · · · · ·三一八
僧殘六〔勸受染心男子食戒〕 · · · · · · · · · · · · · · · 三二○
僧殘七〔瞋心捨三寶違諫戒〕 · · · · · · · · · · · · · · ·三二二
<---------------------------------------------------------------------- ------>
目 次
律藏經分別 一六
僧殘八〔發起四諍謗僧違諫戒〕 · · · · · · · · · · · · · · 三二五
僧殘九〔親近而住違諫戒〕 · · · · · · · · · · · · · · · · 三二七
僧殘一○ 〔謗僧勸親近而住違諫戒〕 · · · · · · · · · · · ·三二九
捨墮法
比丘尼戒拾墮法有三十戒,其中十八戒同於比丘戒,故省略之,茲舉出其餘之十二
戒。共同之十八戒是比丘戒拾墮之一、二、三、六、七、八、九、一○ 、一八、一
九、二○ 、二二、二三、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三○ 。其順序是於此十八戒之
後置此十二戒,故其第一為第十三戒。
捨墮一〔蓄缽戒〕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三
捨墮二〔非時衣戒〕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六
捨墮三〔易衣後強奪戒〕 · · · · · · · · · · · · · · · · · 三三八
捨墮四〔乞此後乞彼戒〕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一
捨墮五〔購此後購彼戒〕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三
捨墮六〔僧伽財他用戒〕 · · · · · · · · · · · · · · · · · 三四四
<---------------------------------------------------------------------- ------>
目 次 一七
捨墮七〔自乞僧伽財他用戒〕 · · · · · · · · · · · · · · ·三四六
捨墮八〔別眾財他用戒〕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七
捨墮九〔自乞別眾財他用戒〕· · · · · · · · · · · · · · · ·三四九
捨墮一○〔自乞別人財他用戒〕· · · · · · · · · · · · · · ·三五○
捨墮一一〔乞重衣戒〕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一
捨墮一二〔乞輕衣戒〕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三
波逸提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五
比丘尼戒波逸提法有百六十六戒,其中七十戒同於比丘戒,故省略之,茲舉出其餘
之九十六戒。由比丘戒波逸提中之前九十二戒,除去下舉二十二戒,其七十戒是共
同戒。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 、三三、
三五、三、一/\、三九、四一、六四、六五、六七、八三、八五、八九、九一。戒之順
序,以共同戒七十條為第一至第七十戒。以下所列戒之順次,為第七十一至第百六
十六戒。
波逸提一〔食蒜戒〕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五
波逸提二〔剃除密處毛戒〕· · · · · · · · · · · · · · · · ·三五七
<---------------------------------------------------------------------- ------>
律藏經分別 一八
波逸提三〔相拍戒〕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五八
波逸提四〔樹膠生支戒〕· · · · · · · · · · · · · · · · · ·三五九
波逸提五〔洗淨密處戒〕· · · · · · · · · · · · · · · · · ·三六○
波逸提六〔供給飲物或扇戒〕· · · · · · · · · · · · · · · ·三六二
波逸提七〔乞生穀戒〕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四
波逸提八〔牆外棄不淨戒〕· · · · · · · · · · · · · · · · ·三六五
波逸提九〔青草上棄不淨戒〕· · · · · · · · · · · · · · · ·三六七
波逸提一○ 〔歌舞觀聽戒〕· · · · · · · · · · · · · · · · 三六九
波逸提一一〔與男子夜中單獨共語戒〕 · · · · · · · · · · · 三七○
波逸提一二〔與男子屏覆處單獨共語戒〕· · · · · · · · · · ·三七二
波逸提一三〔與男子露地單獨共語戒〕 · · · · · · · · · · · 三七三
波逸提一四〔遣去伴友比丘尼戒〕 · · · · · · · · · · · · · 三七四
波逸提一五〔食前入他家不告主人而離去戒〕 · · · · · · · · 三七五
波逸提一六〔食後入不告主人而坐臥戒〕 · · · · · · · · · · 三七七
<---------------------------------------------------------------------- ------>
目 次 一九
波逸提一七〔不告主人而鋪戒〕 · · · · · · · · · · · · · · 三七九
波逸提一八〔不善領受師語戒〕 · · · · · · · · · · · · · ·三八一
波逸提一九〔瞋心咒詛戒〕 · · · · · · · · · · · · · · · ·三八二
波逸提二○〔自打啼泣戒〕 · · · · · · · · · · · · · · · ·三八四
波逸提二一〔裸體沐浴戒〕 · · · · · · · · · · · · · · · ·三八五
波逸提二二〔過量沐浴衣戒〕 · · · · · · · · · · · · · · ·三八六
波逸提二三〔縫衣過五日戒〕 · · · · · · · · · · · · · · ·三八七
波逸提二四〔不著僧伽梨超過五日戒〕 · · · · · · · · · · ·三八九
波逸提二五〔著他衣戒〕 · · · · · · · · · · · · · · · · · 三九一
波逸提二六〔妨礙眾僧得衣戒〕 · · · · · · · · · · · · · ·三九二
波逸提二七〔遮止分衣戒〕 · · · · · · · · · · · · · · · ·三九四
波逸提二八〔與白衣外道衣戒〕 · · · · · · · · · · · · · · 三九五
波逸提二九〔寄望得衣戒〕 · · · · · · · · · · · · · · · · 三九六
波逸提三○〔遮止捨德衣戒〕 · · · · · · · · · · · · · · · 三九八
<---------------------------------------------------------------------- ------>
律藏經分別 二○
波逸提三一〔無衣同?臥戒〕 · · · · · · · · · · · · · · ·四○○
波逸提三二〔共被褥戒〕 · · · · · · · · · · · · · · · · · 四○一
波逸提三三〔故意惱亂戒〕 · · · · · · · · · · · · · · · ·四○二
波逸提三四〔不看同住比丘尼病戒〕 · · · · · · · · · · · · 四○三
波逸提三五〔驅他出房戒〕 · · · · · · · · · · · · · · · · 四○五
波逸提三六〔親近居士子違諫戒〕 · · · · · · · · · · · · · 四○七
波逸提三七〔國內恐怖處遊行戒〕 · · · · · · · · · · · · · 四○九
波逸提三八〔國外恐怖處遊行戒〕 · · · · · · · · · · · · · 四一一
波逸提三九〔雨期遊行戒〕· · · · · · · · · · · · · · · · ·四一一
波逸提四○〔安居竟不出遊行戒〕 · · · · · · · · · · · · · 四一三
波逸提四一〔觀王宮園林戒〕 · · · · · · · · · · · · · · ·四一四
波逸提四二〔高林尾毛林戒〕 · · · · · · · · · · · · · · ·四一五
波逸提四三〔紡絲戒〕 · · · · · · · · · · · · · · · · · · 四一六
波逸提四四〔為白衣作事戒〕 · · · · · · · · · · · · · · ·四一七
<---------------------------------------------------------------------- ------>
目 次 二一
波逸提四五〔不為他滅諍戒〕 · · · · · · · · · · · · · · ·四一八
波逸提四六〔與白衣外道食戒〕 · · · · · · · · · · · · · · 四二○
波逸提四七〔不捨月華衣戒〕 · · · · · · · · · · · · · · ·四二一
波逸提四八〔不捨住處而出遊行戒〕· · · · · · · · · · · · ·四二二
波逸提四九〔自作咒術戒〕 · · · · · · · · · · · · · · · ·四二四
波逸提五○〔教人咒術戒〕 · · · · · · · · · · · · · · · · 四二五
波逸提五一〔有比丘僧園不問而入戒〕· · · · · · · · · · · ·四二六
波逸提五二〔罵比丘戒〕 · · · · · · · · · · · · · · · · ·四二八
波逸提五三〔罵尼眾戒〕· · · · · · · · · · · · · · · · · ·四三○
波逸提五四〔背請戒〕 · · · · · · · · · · · · · · · · · · 四三二
波逸提五五〔慳嫉俗家戒〕 · · · · · · · · · · · · · · · ·四三三
波逸提五六〔無比丘住處入安居戒〕· · · · · · · · · · · · ·四三五
波逸提五七〔二部僧中不自恣戒〕· · · · · · · · · · · · · ·四三六
波逸提五八〔不往聽誡戒〕 · · · · · · · · · · · · · · · ·四三七
<---------------------------------------------------------------------- ------>
律藏經分別 二二
波逸提五九〔半月不請教誡戒〕· · · · · · · · · · · · · · ·四三八
波逸提六○〔使男子破癰戒〕· · · · · · · · · · · · · · · ·四三九
波逸提六一〔度?婦戒〕· · · · · · · · · · · · · · · · · ·四四一
波逸提六二〔度幼兒婦女戒〕· · · · · · · · · · · · · · · ·四四三
波逸提六三〔度不學六法沙彌尼戒〕 · · · · · · · · · · · · 四四四
波逸提六四〔不乞僧度學法沙彌尼戒〕· · · · · · · · · · · ·四四六
波逸提六五〔度未滿十二曾嫁女戒〕· · · · · · · · · · · · ·四四八
波逸提六六〔度不與六法曾嫁女戒〕· · · · · · · · · · · · ·四五○
波逸提六七〔不乞僧度學法曾嫁女戒〕· · · · · · · · · · · ·四五一
波逸提六八〔不二年教護弟子戒〕· · · · · · · · · · · · · ·四五三
波逸提六九〔不二年隨和尚戒〕· · · · · · · · · · · · · · ·四五四
波逸提七○〔度淫女不令遠離戒〕· · · · · · · · · · · · · ·四五五
波逸提七一〔度未滿二十歲童女戒〕· · · · · · · · · · · · ·四五七
波逸提七二〔度不學六法童女戒〕· · · · · · · · · · · · · ·四五八
<---------------------------------------------------------------------- ------>
目 次 二三
波逸提七三〔不乞僧度學法女戒〕· · · · · · · · · · · · · ·四五九
波逸提七四〔未滿十二夏度人戒〕· · · · · · · · · · · · · ·四六○
波逸提七五〔滿十二夏不乞僧度人戒〕· · · · · · · · · · · ·四六一
波逸提七六〔不聽度人謗僧戒〕· · · · · · · · · · · · · · ·四六三
波逸提七七〔取他衣不為授具戒〕· · · · · · · · · · · · · ·四六四
波逸提七八〔令二年隨學不為授具戒〕· · · · · · · · · · · ·四六六
波逸提七九〔度與男子交往學法女戒〕· · · · · · · · · · · ·四六七
波逸提八○〔父母夫主不聽度人戒〕· · · · · · · · · · · · ·四六八
波逸提八一〔別住者與欲度學法女戒〕· · · · · · · · · · · ·四七○
波逸提八二〔各年度人戒〕· · · · · · · · · · · · · · · · ·四七一
波逸提八三〔年度二人戒〕· · · · · · · · · · · · · · · · ·四七二
波逸提八四〔持蓋著履戒〕· · · · · · · · · · · · · · · · ·四七三
波逸提八五〔乘坐物戒〕· · · · · · · · · · · · · · · · · ·四七五
波逸提八六〔著腰布戒〕· · · · · · · · · · · · · · · · · ·四七六
<---------------------------------------------------------------------- ------>
律藏經分別 二四
波逸提八七〔著婦女裝飾物戒〕· · · · · · · · · · · · · · ·四七八
波逸提八八〔香粉塗身戒〕 · · · · · · · · · · · · · · · · 四七九
波逸提八九〔胡麻油塗身戒〕· · · · · · · · · · · · · · · ·四八○
波逸提九○〔使比丘尼摩身戒〕· · · · · · · · · · · · · · ·四八一
波逸提九一〔使學法女摩身戒〕· · · · · · · · · · · · · · ·四八二
波逸提九二〔使沙彌尼摩身戒〕· · · · · · · · · · · · · · ·四八二
波逸提九三〔使白衣女摩身戒〕· · · · · · · · · · · · · · ·四八二
波逸提九四〔比丘前著座戒〕 · · · · · · · · · · · · · · · 四八三
波逸提九五〔不得許可而質問比丘戒〕· · · · · · · · · · · ·四八四
波逸提九六〔不著僧祇支衣戒〕· · · · · · · · · · · · · · ·四八五
提舍尼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八八
比丘尼戒提舍尼法有八戒,不同於比丘戒。
提舍尼一 〔乞酥戒〕 · · · · · · · · · · · · · · · · · ·四八八
提舍尼二~八〔乞油、蜜、砂糖、魚、肉、乳、酪戒〕· · · · ·四九○
<---------------------------------------------------------------------- ------>
目 次 二五
眾學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九二
比丘尼戒眾學法與比丘戒共同,故舉其第一及第七十五戒,其他皆省略。
眾學一 〔齊整著涅槃僧戒〕 · · · · · · · · · · · · · · 四九二
眾學七五〔 水上大小便唾痰戒〕· · · · · · · · · · · · · · 四九二
滅諍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九四
減諍法亦與比丘戒同,今衹舉名目,內容見小品第四滅諍篇。
索引
一、中文、巴利文對照索引· · · · · · · · · · · · · · · · (1)
二、巴利文、中文對照索引· · · · · · · · · · · · · · · · (18)
<---------------------------------------------------------------------- ------>
1 律藏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正覺
諸大德!今誦出九十二波逸提法。
波逸提 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喝陀伽釋子反覆其言而與外道議論,
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故作異答,故為妄語,約時處而不履行。諸外道譏嫌非難:
「何以喝陀伽釋子與我等議論,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故作異答,故為妄語,約時
而不履行耶?」諸比丘聞彼諸外道之譏嫌非難。於是,諸比丘至喝陀伽釋子處而
波逸提 一 一
<---------------------------------------------------------------------- ------>
律藏 經分別 二
作是言:「友!喝陀伽!汝實與外道議論,以非為是…… 而不履行耶?」「友!如何
可說服彼等外道,勿使彼等獲勝。」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喝陀伽釋子
2 與外道議論,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故作異答,故為妄語,約時處而不履行耶?」
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集比丘眾而問喝陀伽釋子曰:「 喝
陀伽!汝實與外道議論,以非為是...... 故為妄語,約時處而不履行耶?」「實然!世
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與外道議論,以非為是……故為妄語,約時處
不履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故意妄語者,波逸提。」
二(一) 「故意妄語」者,是欲欺誑者之言、語、說、話、語不見,非聖之語業
也。即不見言見,不聞言聞,不覺言覺,不知言知;見言不見,聞言不聞,覺言不
覺,知言不知也。
不見是眼不見,不聞是耳不聞,不覺是鼻不嗅、舌不味、身不觸,不知是心不
識也。見者以眼見,聞者以耳聞,覺者以鼻嗅、以舌味、以身觸,知者以心識也。
<---------------------------------------------------------------------- ------>
波逸提 一 三
(二) 由三行相不見而言:「我見。」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即〔 一〕語前
思:「我將語虛妄。」〔 二〕 語時思:「我語虛妄。」〔三〕 語已思:「我語虛妄已」。
由四行相不見而言:「我見。」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即語前思:「我將
語虛妄。」 語時思:「我語虛妄。」語已思:「我語虛妄已。」言異於所見(註1)也。
由五行相不見而……思:「我語虛妄已。」言異於所見,言異於所忍也。
3 由六行相不見而……思:「……語……已。」言異於所見,言異於所忍,言異
於所樂也。
由七行相不見而……思:「……語……已。」言異於所見,言異於所忍,言異
於所樂,言異於所想也。
由三行相不聞而言:「我聞。」……乃至……不覺而言:「我覺。」乃至不知
而言:「我知。」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即語前思:「我將語虛妄。」語時思:
「我語虛妄。」語已思:「我語虛妄已。」由四行相,乃至由五行相,乃至由六行
相,乃至由七行相……言異於所想也。
(三) 由三行相不見而言:「我見、聞。」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由三行相
<---------------------------------------------------------------------- ------>
律藏 經分別 四
不見而言:「我見、覺。」……不見而言:「我見、知。」……不見而言:「我見、
聞、覺。〕……不見而言:「我見、聞、知。」不見而言:「我見、聞、覺、知。」
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
由三行相不聞而言:「我聞、覺。」不聞而言:「我聞、見。」不聞而言:「我
聞、覺、知、見。」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由三行相不覺而言:「我覺、知。」
不覺而言:「我覺、知、見、聞。」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由三行相不知而言:
「我知、見。」……不知而言:「我知、見、聞、覺。」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
(四) 由三行相見而言:「我不見。」……乃至……聞而言:「我不聞。……
乃至……覺而言:「我不覺。」……乃至……知而言:「我不知。」如此故意妄語
者,波逸提。
(五) 由三行相見而言:「我聞。」見而言:「我覺。」見而言:「我知。」如
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由三行相見而言:「我聞、覺。」見而言:「我聞、知。」
4 見而言:「我聞、覺、知。」……,……知而言:「我見、聞、覺。」如此故意妄
語者,波逸提。
<---------------------------------------------------------------------- ------>
波逸提 二 五
(六)由三行相,於見有疑,見而不確記,見而不憶,見而忘;於聞有疑,聞而
不確記,聞而不憶,聞而忘;於覺有疑……於知有疑……知而忘,?言:「我知、
見。」知而忘,卻言:「我知、覺。」知而忘,卻言:「我知、見、聞。」知而忘,
?言:「我知、見、聞、覺。」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
由四行相、五行相、六行相、七行相知而忘,卻言:「我知、見、聞、覺。」
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即語前思:「我將語虛妄。」語時思:「我語虛妄。」
語已思:「我語虛妄已。」言異於所見,言異於所忍,言異於所樂,言異於所想也。
(七) 戲興而說、躁急而說(戲興而說者,即不考慮而說;躁急而說者,即想說
此,〔誤〕而說他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二
一(一)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六群比丘與諸善比丘諍論而
<---------------------------------------------------------------------- ------>
律藏 經分別 六
罵諸善比丘,從種、名、姓、行業、職技、病、相、欲念、罪、卑下而罵詈,惡口
侮慢。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六群比丘與諸善比丘諍論而罵諸善比丘,
從種… …惡口侮慢耶?」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 … 乃至…… 「諸比丘!汝等
5 實與諸善比丘諍論而罵諸善比丘,從種…… 惡口侮慢耶?」「實然!世尊!」佛世尊
呵責:「愚人!汝等為何與善比丘諍論而罵諸善比丘,從種…… 惡口侮慢耶?愚人!
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語諸比丘曰:
二 「諸比丘(註2)!往昔於得叉尸羅國,一婆羅門有一牛名蘭底伊沙羅(Nandivisala
歡喜滿)。時,蘭底伊沙羅牛言彼婆羅門:『 婆羅門!卿往言:「我牛能曳引滿載之
百車。」然後,與長者賭千金。』 於是,彼婆羅門與長者言:『我牛能曳引滿載之
百車。』 而賭千金。諸比丘!於是,彼婆羅門繫蘭底伊沙羅牛於滿載之百車曰:『無
角(註3)!進!無角!拉!』 爾時,蘭底伊沙羅牛即止立於其處。諸比丘!於是,婆羅
門賭輸千金而深憂。時,蘭底伊沙羅牛言其婆羅門:『婆羅門!卿何故深憂耶?』
『我實為汝輸千金。』『婆羅門!卿何故於我非無角而辱呼無角耶?卿〔 再〕 前往,
言:「我牛能曳引滿載之百車。」與長者賭二千金。我非無角,勿以無角辱呼我。』
<---------------------------------------------------------------------- ------>
波逸提 二 七
諸比丘!於是,彼婆羅門與長者言:『 我牛能曳引滿載之百車。』而賭二千金。
時,彼婆羅門繫蘭底伊沙羅牛於滿載之百車曰:『 進!善牛!拉!善牛!』 諸比丘!
時,蘭底伊沙羅牛即曳引滿載之百車。
當言善愛語 切勿語不善
為言愛語者 牛即曳重載
彼亦得財寶 由此皆歡喜
6 諸比丘!其時,惡口侮慢之語,乃我不愛之語,今為何以惡口侮慢之語為愛語
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罵詈語者,波逸提。」
二(一) 「罵詈語」者,以十事罵詈,即從種、名、姓、行業、職技、病、相、
欲結、犯過、惡罵。
種者,有二種:卑種與貴種。卑種者,施陀羅種、竹師種、獵師種、車師種、
除糞者種,此等名為卑種。貴種者,剎帝利種、婆羅門種,此等名為貴種。
名者,有二名:卑名與貴名。卑名者,阿蛙康那加、奢蛙康那加、單尼達加、
<---------------------------------------------------------------------- ------>
律藏 經分別 八
沙義達加、庫拉蛙達加等。於各地方被輕蔑、侮慢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為卑名。
貴名者,與佛、法、僧有關連者,於各地方不被輕蔑、侮慢而被尊敬者,此等名為
貴名。
姓者,有二姓:卑姓與貴姓。卑姓者,庫奢耶姓、婆拉多蛙奢姓,於各地方被
輕蔑、侮慢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為卑姓。貴姓者,瞿曇姓、莫迦拉那姓、伽奢耶
那姓、瓦施達姓等,於各地方不被輕蔑、侮慢……而被尊敬者,此等名為貴姓。
行業者,有二業:卑業與貴業。卑業者,木工業、打掃業等,於各地方被輕蔑
……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為卑業。貴業者,耕作、商賈、牧牛等,於各地方不被
輕蔑……而被尊敬者,此等名為貴業。
7 職技者,有二技:卑技與貴技。卑技者,籠技、陶技、織技、皮革技、理髮技
等,於各地方被輕蔑……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為卑技。貴技者,印契(註4) 、數、書
等,於各地方不被輕蔑……而被尊敬者,此等名為貴技。
一切之病者,卑也;然「蜜便病」(註5)者,貴也。
相者有二相:卑相與貴相。卑相者,極長、極短、極黑、極白等,此等名為卑
<---------------------------------------------------------------------- ------>
波逸提 二 九
相。貴相者,不極長、不極短、不極黑、不極白,此等名為貴相。
一切之欲結者,卑也。
一切之犯過者,卑也;然而預流犯、定犯者(註6),貴也。
惡罵者,有二罵:卑罵與貴罵。卑罵者,汝是駱駝、汝是羊、汝是牛、汝是驢
馬、汝是畜生、汝是墮地獄人、汝無善趣、惡趣在等汝之謂、或以耶音(註7) 呼之、或
以巴音呼之、或以男女根名呼之,此等名為卑罵。貴罵者,汝是賢者、汝是有能者、
汝是智者、汝是多聞者、汝是說法者、汝無惡趣、善趣在等汝之謂,此等名為貴罵。
(二) 一比丘於他比丘以惡口之意、侮慢之意、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賤之
種,即對旃陀羅、竹師、獵師、車師、除糞師等,言:「汝是旃陀羅、汝是竹師、
汝是獵師、汝是車師、汝是除糞師。」語語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貴種之剎帝利、婆羅門,言:「汝
是旃陀羅……汝是除糞師。」語語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貴語對卑種之旅陀羅……除糞師,言:
「汝是剎帝利、汝是婆羅門。」語語波逸提。
<---------------------------------------------------------------------- ------>
律藏 經分別 一Ο
8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貴語對貴種之剎帝利、婆羅門,言:「汝
是剎帝利、汝是婆羅門。」語語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名,即阿蛙康那加、奢蛙康那
加、單尼達加、沙義達加、庫拉蛙達加等,言:「汝是阿蛙康那加……汝是庫拉蛙
達加。」語語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貴名之佛護、法護、僧護,言:
「汝是阿蛙康那加……汝是庫拉蛙達加。」語語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貴語對卑名……以貴語對貴名……波逸
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姓之庫奢耶、婆拉多蛙奢… …
以卑語對貴姓之瞿曇、莫迦拉那、伽奢耶那、瓦施達… …以貴語對卑姓… … 以貴語
對貴姓……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業之木工、清掃夫……以卑語
對貴業之耕者、商賈者、牧者……以貴語對卑業……以貴語對貴業者……波逸提。
<---------------------------------------------------------------------- ------>
波逸提 二 一一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技之籠師、陶師、織師、皮革
師、理髮師,言……以卑語對貴技之印契師、數師、書師……以貴語對卑技……
以貴語對貴技……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病者:患癩者、膨病者、患肺
者、癲癇者,言……以卑語對貴病之蜜便病者言……以貴語對卑病者……以貴語對
貴病者……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相之極長者、極短者、極黑者、
9 極白者……以卑語對貴相之非極長、非極短、非極黑、非極白者,言……以貴語對
卑相……以貴語對貴相……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欲之貪、瞋、癡所纏縛者,言
……以卑語對貴欲之離貪者、離瞋者、離癡者,言……以貴語對卑欲……以貴語對
貴欲……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犯之波羅夷犯戒者、僧殘犯戒
者、偷蘭遮犯戒者、波逸提犯戒者、波羅提提舍尼犯戒者、突吉羅犯戒者、惡說犯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二
戒者,言……以卑語對貴犯預流者,言……以貴語對卑犯者……以貴語對貴犯者……
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下之駱駝、羊、牛、驢馬、畜
生、墮地獄人,言:「汝是駱駝……汝是墮地獄人、汝無善趣、惡趣在等汝。」語
語波逸提。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高貴之賢者、有能者、智
者、多聞者、說法者,言:「汝是駱駝……惡趣在等汝。」語語波逸提。一比丘於
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貴語對卑下之駱駝……墮地獄人,言:「汝是賢者、
汝是有能者、汝是智者、汝是多聞者、汝是說法者、汝無惡趣、善趣在等汝。」語
語波逸提。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貴語對高貴之賢者……言:「……
等汝。」語語波逸提。
(三)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而如是言:「於此有多數之旃陀羅、
竹師、獵師、車師、除糞師。」語語惡作。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而
如是言:「此有多數之剎帝利、婆羅門。」語語惡作。
10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而如是言:此有多數之阿蛙康那加、奢
<---------------------------------------------------------------------- ------>
波逸提 二 一三
蛙康那加、單尼牽加、沙義達加、庫拉蛙達加……佛護、法護、僧護……庫奢耶、
婆拉多蛙奢…… 曇、莫迦拉那、伽奢耶那、瓦施達……木工業者、打掃業者……
耕作者、商賈者、牧牛業者……籠師、陶師、織師、皮革師、理髮師……印契師、
數師、書師……患癩者、膨病者、患肺者、癲癇者……蜜便病者……極長者、極短
者、極黑者、極白者……非極長者、非極短者、非極黑者、非極白者……貪縛者、
瞋縛者、癡縛者……離貪者、離瞋者、離癡者……波羅夷犯〔 戒〕者……乃至……
惡說犯戒者……預流者……駱駝、羊、牛、驢馬、畜生、墮地獄者、彼等無善趣、
惡趣在等彼……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彼等無惡趣、善趣在等彼
者。」語語惡作。
(四)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而如是言:「此等實是施陀羅、竹師、
獵師、車師、打掃師等……乃至……實是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
語語惡作。
(五)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而如是言:「我等非旃陀羅、竹師、
獵師、車師、打掃師……乃至……我等非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
<---------------------------------------------------------------------- ------>
律藏 經分別 一四
我等無惡趣、善趣在待我等。」語語惡作。
(六) 一比丘於未受具者……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賤者言、以卑語對高貴
者言、以高貴語對卑賤者言、以高貴語對高貴之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
法者,言:「汝是賢者、汝是有能者、汝是智者、汝是多聞者、汝是說法者、汝無
惡趣、善趣在等汝。」語語惡作。
一比丘於未受具者……使其為難之意,而如是言:一此有多數之旃陀羅……我
11 等非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我等無惡趣、善趣在待我等。」語語
惡作。
(七) 一比丘於他比丘,無惡口侮慢之意,亦無使其為難之意,為嬉戲,以卑語
對卑賤之旃陀羅、竹師、獵師、車師、打掃師,言:「汝是旃陀羅…… 汝是打掃者。」
語語惡說。
一比丘於他比丘,無惡口……之意,為嬉戲,以卑語對高貴之剎帝利、婆羅門,
言:「汝是旅陀羅……汝是除糞者。」……以貴語對卑賤……以貴語對高貴之剎帝
利、婆羅門言:「汝是剎帝利、汝是婆羅門。」語語惡說。
<---------------------------------------------------------------------- ------>
波逸提 二 一五
一比丘於他比丘,無惡口……之意,為嬉戲,以卑語對卑賤者言……乃至……
以卑語對高貴者言、以貴語對卑賤者言、以貴語對高貴之賢者……言:「……善趣
在等汝。」語語惡說。
一比丘於他比丘,無惡口……之意,為嬉戲,而如是言:「此有多數之旃陀羅
我等非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我等無惡趣、善趣在待我等。」
語語惡說。
(八) 一比丘於未受具者,無惡口……之意,為嬉戲,以卑語對卑賤者言……乃
至……以卑語對高貴者言、以貴語對卑賤者言、以貴語對高貴之賢者……言:「……
善趣在等汝。」語語惡說。
一比丘於未受具者,無惡口……之意,為嬉戲,而如是言:「此有多數之旃陀
羅……我等非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我等無惡趣、善趣在待我等。」
語語惡說。
(九) 為義而說(註8)、為法而說、為教而說,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六
12 波逸提 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六群比丘為起諍論之諸比丘提供離
間語,聞此語,為破此而語彼;聞彼語,為破彼而語此。於是,未起之諍事生起,
已起之諍事增大。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為起諍論……提供離
間語……語……生起……增大。」於是,彼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諸
比丘!汝等實為起諍論……〔乃至〕……增大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愚人!汝等何以為起諍論…… 〔乃至〕……增大。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
信者令增長……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以語令比丘離間者,波逸提。」
二(一) 離間語者,依二事有離間語:即為得愛好或為使離叛。
由十事提供離間語,即從種、名、姓、行業、職技、病、相、欲結、犯過、惡
罵。
種者,有二種:卑種與貴種。卑種者,旃陀羅種、竹師種、獵師種、車師種、
<---------------------------------------------------------------------- ------>
波逸提 三 一七
除糞者種,此等名為卑種。貴種種,剎帝利種、婆羅門種,此等名為貴種……乃至
13 ……。惡罵者,有二罵:卑罵與貴罵。卑罵者,言:汝是駱駝……或以男女根名
呼之。」此等名為卑罵。貴罵者,言:「汝是賢者……善趣在等汝。」此等名為貴
罵。
(二)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他比丘離間語:「某比丘言汝是旃陀羅、竹師、
獵師、車師、除糞師。」如是語者,語語波逸提。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他比丘
離間語:「某比丘言汝是剎帝利、婆羅門。」如是語者…… 「某比丘言汝是阿蛙康
那加、奢蛙康那加、單尼達加、沙義達加、庫拉蛙達加。」如是語者……「某比丘
言汝是駱駝、羊、牛、驢馬、畜生、墮地獄人、汝無善趣、惡趣在等汝。」如是語
者……「某比丘言汝是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汝無惡趣、善趣在
等汝。」如是語者,語語波逸提。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他比丘離間語:「某比丘言:『此有多數之旃陀羅、
竹師、獵師、車師、除糞師。』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語者,語語惡作。比
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語:「某比丘言:『此有多數之剎帝利、婆羅門。』彼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八
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語者……「某比丘言:『此有多數之賢者、有能者、智
者、多聞者、說法者、彼等無惡趣、善趣在待彼等。』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
是語者,語語惡作。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語:「某比丘言:『實旃陀羅、竹師、獵師、車
師、除糞師等人。』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語者……語:「某比丘言:『實
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等人。』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語者,
語語惡作。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語:「某比丘言:『 我等非旃陀羅……』…… 」
14 …… 語:「某比丘言:『 我等非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我等無惡
趣、善趣在待我等。』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語者,語語惡作。
(三)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他比丘離間語者,語語波逸提。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未受具戒者離間語者,惡作。比丘聞一未受具戒者之
語,提供比丘離間語者,惡作。比丘聞一未受具戒者之語,提供他未受具戒者離間
語者,惡作。
<---------------------------------------------------------------------- ------>
波逸提 四 十九
(四) 非為得愛好、非欲離叛,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六群比丘令優婆塞逐句同誦法〔語〕。
因此,優婆塞不尊敬比丘、不隨順、不互相敬禮而住。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
「何以六群比丘,令優婆塞逐句同誦法語耶?因此,優婆塞……而住。」於是,諸
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令優婆塞逐句同誦法語,於是,
優婆塞……而住耶?「實然!世尊!」佛世尊予以呵責:「愚人!汝等何以令優婆
塞逐句同誦法語,於是,優婆塞……而住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
增長……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令未受具戒者逐句同誦法者,波逸提。」
二(一)「任何」者,無論何者亦……乃至……。
<---------------------------------------------------------------------- ------>
律藏 經分別 二○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謂比丘之意。
「未受具戒者」,除比丘、比丘尼外,其他名為未受具戒者。
15 句(註9) 隨句 隨字 隨味
句者,共始共終也。隨句者,別始而共終也。隨字者,如言「色是無常也」,即
言「色」而止。隨味者,言「色是無常也」,即出其音聲「受是無常也」。句、隨句、
隨字、隨味皆是名為逐句之法。
a「同誦」者,依句而誦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而誦者,字字波逸提。
a'「法」者,佛所說、聲聞所說、仙人所說、天人所說而具義、具法者。
(二) 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逐句誦法者,波逸提。於未受具戒者有疑
想而逐句誦法者,波逸提。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逐句誦法者,波逸提。於
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於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受具戒者
有受具戒者想者,不犯也。
(三) 與〔未受具戒者〕共受學時、共修習時,通達大部分之讀誦經偈(註10) 者(於
彼落誦一偈時)止之而教〔如是〕誦時,〔於大眾中高聲讀誦時,畏怯而〕停頓時,
<---------------------------------------------------------------------- ------>
波逸提 五 二一
〔催促而〕同誦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阿羅毗邑阿伽羅婆塔廟。時,諸優婆塞為聽說法而至僧園。說
法終,長老各歸精舍。一少年比丘與優婆塞共臥於講堂,因失正念,無意而裸形,
且作寢言及鼻鼾聲。諸優婆塞譏嫌非難:「何以大德失正念,無意而裸形,且作寢
16 言及鼻鼾聲而臥耶?」諸比丘聞彼等優婆塞之譏嫌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亦譏嫌非
難:「何以諸比丘與未受具戒者同宿耶?」.於是,彼等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
至…… 「諸比丘!比丘等實與未受具戒者同宿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諸比丘!何以彼等愚人與未受具戒者同宿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
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與未受具戒者同宿,波逸提。」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二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世尊在阿羅毗邑隨意住,隨後向憍賞彌出發遊行,漸漸行至憍賞彌,世
尊即住僑賞彌之婆耆羅園。諸比丘言尊者羅?羅:「友!羅?羅!世尊制不與未受
具戒者同宿之學處。友!羅?羅!汝自備?。」時,尊者羅?羅不得?而宿廁中。
時,世尊夜曉起?如廁,作謦欬之聲,羅?羅亦作謦欬之聲。「誰耶?」「世尊!我
羅?羅也。」「羅?羅!汝何故坐此耶?」爾時,尊者羅?羅以此事白世尊。時,世
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與未受具戒者同宿二夜、三夜,汝
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與未受具戒者同宿〔處〕過二夜、三夜,若宿者,波逸提。」
三(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未受具戒」者,除比丘以外,名「未受具戒者」。
17 a 「同」者,同一處。
「宿處」者,全覆處11、全障處、大部份覆處、大部份障處。
a'「過二夜、三夜」者,二夜、三夜以上也。
<---------------------------------------------------------------------- ------>
波逸提 五 二三
「若宿者」,於第四日天方曉,在未受具戒者之臥處,比丘臥之者,波逸提。在
比丘之臥處,未受具戒者臥之者,比丘亦波逸提。或兩者共臥者,波逸提。起而再
三臥之者,〔各〕波逸提。
(二) 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同宿過二夜、三夜者,波逸提。於未受
具戒者有疑想,而同宿過二夜、三夜者,波逸提。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
同宿過二夜、三夜者,波逸提。於半覆半障處者,突吉羅。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
者想者,突吉羅。於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者,不
犯也。
(三) 宿二三夜、宿二三夜以下、宿二夜而於三夜天方曉前離去而再〔來〕宿者,
不犯也。於全有覆全無障處、於全有障全無覆處、於大部分有覆大部分無障處宿者,
不犯也。於未受具戒者之臥處而比丘坐之、於比丘之臥處而未受具戒者坐之,不犯
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二四
波逸提 六
一 爾時,佛世尊住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阿那律正往舍?城,於傍晚
抵達拘薩羅國一村里。其時,該村里有一女人設有福德舍,具壽阿那律往女人處而
言曰:「大姊!汝若無何不可,我擬於福德舍中宿一夜。」「大德!請宿。」其他
18 旅人亦來彼女人處而作是言:「大姊!汝若允,我等亦擬於福德舍中宿一夜。」「賢
者!彼沙門先來,若彼聽許,可宿。」於是,旅人等往具壽阿那律處而作是言:「大
德!師若允,我等擬於福德舍中宿一夜。」「賢者!可宿。」
爾時,彼女人見具壽阿那律,忽生染心。於是,彼女人至阿那律處而作是言:
「大德!尊者因此等人來,雜亂不得安樂而宿,我為大德於我舍內另設?。」具壽
阿那律默然許諾。彼女人為阿那律於舍內設?已,而自粉飾塗香,至具壽阿那律處
而作是言:「大德!尊師端正美麗,我亦端正美麗,然,大德!我願作尊師之婦。」
如是言時,具壽阿那律默然不語,二次……乃至……三次,彼女人向具壽阿那律作
是言:「大德!尊師端正美麗,我亦端正美麗,然,大德!請尊師以我之一切為汝
<---------------------------------------------------------------------- ------>
波逸提 六 二五
所有。」 三次,具壽阿那律皆默然不理。彼女人脫衣行步於具壽阿那律前,或立、
或坐、或仰臥。其時,阿那律垂目不視彼女人,亦默然不語。爾時,彼女人自語:
「異哉!奇哉!眾人以百千金饋我,而此沙門,由我自求之,卻不欲接受我之一切
為己所有。」即著衣低頭於具壽阿那律之足下,對具壽言:「大德!我被罪過所制
伏,而如是隨心狂愚、隨心癡冥、隨心不善。大德!為防護將來之罪,願納受我罪
之〔懺悔〕。」「妹!汝實被罪過所制伏,而如是隨心狂愚、隨心癡冥、隨心不善。
19 妹!汝以罪認罪,故我納受汝如法之懺悔。妹!若有以罪認罪,為防護將來之罪而
如法懺悔者,實於聖者之律,為增長之事也。」
彼女人於其夜過後,親手供奉具壽阿那律硬軟美味之食,令飽滿。於具壽阿那
律食已,放下缽時,行敬禮而於一面坐。彼女於一面坐已,具壽阿那律說法、開示
教誡令彼女歡喜踴躍。時,受阿那律說法教誡而歡喜踴躍之彼女人,對具壽阿那律
曰:「殊勝哉!大德!殊勝哉!大德!譬如令倒者起,令覆者現,為迷者指示道路,
亦如於闇中揭舉燈火,『令諸具眼者見眾物』。如是,尊師阿那律以種種方便說法開
示。大德!我今歸依彼世尊、歸依法、歸依比丘僧。尊師!請自今以後至命終,攝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六
受我為歸依〔三寶〕之優婆夷。」
於是,具壽阿那律至舍?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
以具壽阿那律與女人同宿耶?」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阿那律!汝實
與女人同宿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阿那律!汝何以與女人同宿耶?
阿那律!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與女人同宿〔 處〕 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女人〕 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初生之女亦云〔人女〕,何況
長大者。
「同」者,同一處。
「宿〔處〕」者,全覆處、全障處、大部分覆處、大部分障處。
20 「若〔……〕宿」者,於日沒時在女人之臥處,比丘臥之者,波逸提。在比丘
之臥處,女人臥之者,波逸提。或兩者同臥,波逸提。起而再三臥之者,〔各〕波逸
提。
<---------------------------------------------------------------------- ------>
波逸提 七 二七
(二) 於女人有女人想而同宿者,波逸提。於女人有疑想而同宿者,波逸提。於
女人有非女人想而同宿者,波逸提。於半覆半障處者,突吉羅。與夜叉女、或餓鬼
女、或黃門女、或畜生女同宿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羅。於非女
人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於全有覆全無障處、於全有障全無覆處、大部分有覆大部分無障處、於女
人臥處比丘坐之、於比丘臥處女人坐之、兩者同坐,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也。
波逸提 七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具壽優陀夷於舍衛城,往來於眾多
檀越家。時,具壽優陀夷晨著下衣,持上衣與?,至一施主家。其時,姑坐於屋之
入口,媳婦坐於內室入口。具壽優陀夷走近姑處,近姑耳說法。其時,媳婦作如是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八
念:「彼沙門是姑之所愛者乎?或說謗言耶?」具壽優陀夷私與姑說法已,又至媳
婦處,近彼耳說法。其時,姑作如是念:「彼沙門是媳之所愛者乎?或說謗言耶?」
21 具壽優陀夷私與姑說法已,離去。
時,姑言媳婦曰:「彼沙門與汝說何語耶?」「母!彼與我說法。然,為母說何
語耶?」「於我亦說法也。」彼女等譏嫌非難:「何以尊者優陀夷秘密說法耶?實應
光明公開說法。」諸比丘聞彼女人等之譏嫌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
以具壽優陀夷為女人說法耶?」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優陀夷!
汝實為女人說法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為女人說法耶?
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為女人說法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優婆夷等見諸比丘而作是言:「請諸比丘說法。」「妹!為女人說法者,
非如法也。」「諸尊師!請以五、六言說法,由此則可得知法。」「妹!為女人說法
者,非如法。」畏慎而不說。優婆夷等譏嫌非難:「何以諸尊師被我等請而不說法
<---------------------------------------------------------------------- ------>
波逸提 七 二九
耶?」諸比丘聞彼等優婆夷等之譏嫌非難。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
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以五、六語為女人說法。諸比丘!汝等當
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以五、六語以上為女人說法者,波逸提。」
22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三 爾時,六群比丘以「世尊聽許以五、六語為女人說法」,即令無智之男人陪席,
對女人說法五、六語以上。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令無智之男
人陪席,對女人以五、六語以上說法耶?」於是,彼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
……「諸比丘!實令無智之……說法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
汝等為何令無智之……說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
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對女人以過五、六語說法者,除有智之男人〔陪席〕外,波逸提。」
四(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語、惡語、粗
<---------------------------------------------------------------------- ------>
律藏 經分別 三○
語、非粗語者。
「過五、六語」者,五、六語以上。
a'「說〔示〕」者,依句說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說者,字字波逸提。
「法」者,佛所說、聲聞所說、仙人所說、天人所說而具義、具法者。
a 「除有智之男人外」者,有智之男人除外。「有智之男人」者,得知善語、惡語、
粗語、非粗語者。
(二)於女人有女人想而以過五、六語說法者,除有智之男人〔陪席〕外者,波
逸提。於女人有疑想……除有智之男人外,波逸提。於女人有非女人想……除有智
23 之男人外,波逸提。對夜叉女、或餓鬼女、或黃門、或畜生女之有人體者,除有智
之男人外,以過五、六語說法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羅。於非女
人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與有智之男人,以五、六語說法,以五、六語以下說法,立而再坐說法,
於女人立而再坐說法,對其他女人說法;又問,依問而說法,為他人說法而女人聞
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一
波逸提 八
一(一) 爾時(註12),佛世尊在毘舍離大林之重閣講堂。其時,眾多相識、親友比丘
等於婆裘河畔結夏安居。時,跋耆地方飢饉難以生活,以致白骨狼籍,穀物因病菌,
葉莖乾枯如箸,依賴殘食,生存非易。其時,彼諸比丘曰:「今跋耆飢饉難以生活
……我等由何方便,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亦無飲食之苦耶?」有
部分比丘作如是言:「友!我等為諸居士作事,於是,彼等當想施與我等。如是,
我等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或有部分比丘作如是言:
「止!友!何用為諸居士作事?友!我等為諸居士作使者,然彼等當想施與我等。
於是,我等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或有部份比丘作
如是言:「止!友!何用為諸居士作事、為諸居士作使者?友!我等對諸居士互相
24 讚歎上人法:『其比丘是得初禪者,其比丘是得第二禪者,其比丘是得第三禪者,
其比丘是得第四禪者,其比丘是得預流果,其比丘是得一來果,其比丘是得不還果,
其比丘是得阿羅漢果,其比丘是得三智,其比丘是得六神通。』於是,彼等當想施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二
與我等。如是,我等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友!於諸
居士,互相讚歎上人法,乃最勝之〔策〕。」於是,彼諸比丘於諸居士前互相讚歎上
人法:「其比丘是得初禪者……乃至……其比丘是得六神通。」
時,其諸人〔以為:〕「我等實有善利,我等實有功德,如是諸比丘為我等入安
居。如是之諸比丘,是持戒者、是善法行者,未曾有如是之比丘為我等入安居。」
於是,彼等不自食其噉食,不供父母、不與子女、不與家婢、不與友人、不與同族
親戚,而將其〔食物〕施與諸比丘。彼等不自食噉食、味食、飲物,不供父母、不
與子女、不與家婢、不與友人、不與同族親戚,而將其〔食物〕施與諸比丘。如是,
諸比丘有美貌,諸根肥大,容貌光澤,充滿喜悅。
(二) 安居竟,往見世尊,乃諸比丘之常法。時,諸比丘安居三月竟,收攝坐臥
處,持衣缽往昆舍離。漸行至昆舍離重閣講堂,至世尊處。至已,教禮世尊而坐一
面。其時,在昆舍離安居竟之比丘等,因飢渴所迫,形體枯瘦,容貌憔悴,筋脈悉
現。然,婆裘河邊之諸比丘,有美貌,諸根肥大,容貌光澤,充滿喜悅。與客比丘
相互親切致意,乃諸佛之常法。其時,世尊問婆裘河邊之諸比丘曰:「諸比丘!諸
<---------------------------------------------------------------------- ------>
波逸提 八 三三
25 事堪忍否?足食否?和合一致,無鬥諍,而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耶?」「世
尊!我等諸事堪忍而足食,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
如來知而問,亦知而不問;知時而問,亦知時而不問;如來有義利而問,無義利而
不問;無義利之事,於如來則如敗壞之橋梁。以此二因緣故,佛世尊問諸比丘,或
為說法、或欲為聲聞弟子制戒。其時,世尊如是問婆裘河邊之諸比丘曰:「諸比丘!
汝等如何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耶?」於是,諸比丘以
是因緣白世尊。〔世尊曰:〕「諸比丘!汝等實有〔言上人法〕否?」「實有!世尊!」
佛世尊呵責:「諸比丘!汝等何以為口腹故,於諸居士前,互相讚歎上人法耶?諸
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對未受具戒者,若說有上人伕,即使真實,亦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未受具戒」者,除比丘、比丘尼以外,名未受具戒者。
「上人法」者,言禪那、解脫、三昧、正受、智見、道修、證果、離惡、心離
蓋、樂靜。「禪那」者,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解脫」者,空解脫、無相解脫、
<---------------------------------------------------------------------- ------>
律藏 經分別 三四
無願解脫。「三昧」者,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正受」者,空正受、無相
26 正受、無願正受。「智見」者,三明。「道修」者,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
五力、七覺支、八聖道。「證果〕者,證預流果、證一來果、證不還果、證阿羅漢果。
「離惡」者,離貪、離瞋、離癡。「心離蓋」者,心由貪離蓋、由瞋離蓋、由癡離蓋。
「樂靜」者,依初禪樂靜、依二禪樂靜、依三禪樂靜、依四禪樂靜。
(二) 「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已得初禪」,波逸提。「若說」者,對
未受具戒者,語「我得初禪」,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初禪已得」
……「我是初禪之得者」……「我是初禪之自在者」……語「初禪由我證得」,波逸
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已得二禪、三禪、四禪,我得、我已得,我
是四禪之得者、自在者,四禪由我證得」,波逸提。
「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空解脫、無相解脫、無願解脫,空三昧、
無相三昧、無願三昧,我得、我已得,我是無願三昧之得者、自在者,無願三昧由
我證得」,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空正受、無相正受、無願
正受,我得、我已得,我是無願正受之得者、自在者,無願正受由我證得。」波逸
<---------------------------------------------------------------------- ------>
波逸提 八 三五
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三明波逸提我是三明之得者……」,波逸提
27 …… 乃至……。「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
我是四神足之得者……」,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五根、五
力…… 我是五力之得者、自在者,五力由我證得」,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具
戒者,語「我得七覺支……我是七覺支之得者……」,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
具戒者,語「我得八聖道……我是八聖道之得者……」,波逸提。「若說」者,對未
受具戒者,語「我得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 我是阿羅漢果之得者
……」,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已捨貪、我已捨瞋、我已捨癡,
已除、已脫、已斷、已離、已棄」,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心
由貪離蓋、我心……我心由癡離蓋」,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
於靜處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於靜處我乃四禪之得者……」,波逸提。
(三) 「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初禪與二禪……由我證得」,波逸提。
「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初禪與三禪……初禪與四禪……」,波逸提。
「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初禪與空解脫、無相解脫、無願解脫、空三
律藏 經分別 三六
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 由我證得」,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
「我得初禪與空正受、無相正受、無願正受……由我證得」,波逸提。「若說」者,
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初禪與三明……由我證得」者,波逸提。「若說」者,對未
28 受具戒者,語「我得初禪與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由我證得」,波逸提。「若
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初禪與五根、五力……由我證得」,波逸提。「若
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初禪與七覺支、八聖道、預流果、一來果、不還
果、阿羅漢果……由我證得」,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初禪,
我得、我已得……乃至……我已捨貪、我已捨瞋、我已捨癡……已棄」,波逸提。「若
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初禪,我得……乃至……由我證得。我心由貪……
我心由瞋……我心由癡離蓋」,波逸提。
「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二禪與三禪、二禪與四禪……我心由癡
離蓋」,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二禪與初禪……由我證得」,
波逸提……。
「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心由癡離蓋,又得初禪、二禪、三禪、四
<---------------------------------------------------------------------- ------>
波逸提 八 三七
禪…… 由我證得」,波逸提…… 乃至……。「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心由
貪離蓋、我心由瞋離蓋」,波逸提。「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語「我得初禪、二
禪、三禪、四禪、空解脫、無相解脫、無願解脫、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
空正受、無相正受、無願正受、三明、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
29 覺支、八聖道、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我得、我已得,我已捨貪、
我已捨瞋、我已捨癡,已除、已脫、已斷、已離、已棄、由貪……由瞋……我心由
癡離蓋」,波逸提。
(四) 「若說」者,對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初禪」而言「我得二禪」,對方理
解者,波逸提;不理解者,突吉羅。對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初禪」而言「我得
三禪……四禪……空解脫……我心由癡離蓋」,對方理解者,波逸提;不理解者,突
吉羅。
對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二禪」而言「……乃至……我心由癡離蓋」……言
「我得初禪」,對方理解者……突吉羅。
對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心由癡離蓋」而言「我得初禪」……言「我心由瞋離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八
蓋」,對方理解者……突吉羅。
對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乃至……我心由瞋離
蓋而言「我心由癡離蓋」對方理解者……突吉羅……乃至……對未受具戒者,
欲言「我得二禪與三禪……我心由癡離蓋」而言「我得初禪」……突吉羅。
(五) 對未受具戒者,言「住汝精舍之比丘得初禪,得、已得,其比丘是初禪之
得者、自在者,由彼比丘證初禪」,突吉羅。對未受具戒者,言「住汝精舍之比丘得
二禪、三禪、四禪、空解脫……得阿羅漢果,得、已得……乃至……其比丘已捨貪
30 ……乃至……已捨瞋……乃至……已捨癡……乃至…… 已棄,彼比丘之心由貪……
由瞋…… 由癡離蓋」,突吉羅。對未受具戒者,言「住汝精舍之彼比丘於靜處得初禪、
二禪、三禪、四禪,得、已得,彼比丘於靜處為禪之得者、自在者,其比丘於靜處
證得四禪」,突吉羅。
對未受具戒者,言「使用汝之精舍,著用汝之衣,食汝之施食,受用汝之坐臥
具,受用汝之病資具藥物……已使用汝之精舍,已著用汝之衣,已食汝之施食,已
使用汝之坐臥具,已受用汝之病資具藥物……由汝與精舍、與衣、與食、與房舍、
<---------------------------------------------------------------------- ------>
波逸提 九 三九
與病資具藥物,彼比丘於靜處得第四禪……第四禪由彼比丘於靜處證得者,突吉羅。
(六) 於受具戒者處實有而語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與六群比丘鬥諍
不和。彼犯故出精之罪,對其罪乞求眾僧處以別住,僧給予別住。時,舍衛城中一
群人有僧眾食。彼別住比丘坐於食堂之最下座。六群比丘,如是言諸優婆塞曰:「賢
31 者!汝等所敬信、親近之具壽跋難陀釋子,實以受信施之手,行泄精,彼犯故出精
之罪,對此乞求眾僧處以別住,僧已處以別住,彼別住而坐於最下座。」
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以比丘之粗罪,語未受具戒者耶?」
……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以比丘之粗罪,語未受具戒者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比丘之……語………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
<---------------------------------------------------------------------- ------>
律藏 經分別 四○
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以比丘之粗罪,語未受具戒者,除比丘僧認許外,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比丘之」者,他比丘之……
「粗罪」者,四波羅夷及十三僧殘。
a 「語」者,語女人、或男子、或居士、或出家者也。
a'「未受具戒」者,除比丘、比丘尼外,其餘名之。
「除比丘僧認許外」者,比丘僧認許者除外。
僧之認許,有罪限定而住不限定;僧之認許,有住限定而罪不限定;僧之認許,
有罪限定、住限定;僧之認許有罪不限定、住不限定。罪限定者,即罪被指定,只
得語其罪。住限定者,住被指定,只得語於其住。又罪限定、住限定者,罪被指定,
住亦被指定,只得語其罪於其住。罪不限定、住不限定者,罪不被指定,住亦不被
指定。罪被限定時,除所指定之罪,而語關於其他之罪者,波逸提。住被限定時,
32 除所限定之住外,而語關於其他之住者,波逸提。罪被限定,又住被限定時,除所
<---------------------------------------------------------------------- ------>
波逸提 一○ 四一
指定之罪外,除所指定之住外,而語關於其他之罪,其他之住者,波逸提。罪不限
定,住不限定時者,不犯也。
(二) 於粗罪有粗罪想,對未受具戒者語者,除比丘僧認許外,波逸提。於粗罪
有疑想〔……乃至……〕,波逸提。於粗罪有非粗罪想〔……乃至……〕,波逸提
語非粗罪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語粗罪或非粗罪之小罪者,突吉羅。於非粗
罪有粗罪想而語者,突吉羅。於非粗罪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粗罪有非粗罪想者,
不犯也。
(三) 言事而非言罪、言罪而非言事、比丘僧認許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
不犯也。
波逸提 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阿羅毘邑阿伽羅婆塔廟。其時,阿羅毘邑之諸比丘為修治講堂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二
而自掘地又令掘,諸人譏嫌非難:「何以沙門釋子自掘地又令掘耶?沙門釋子傷一
根之命。」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阿羅毘邑之諸比丘,自掘地又令掘耶?」
乃至……「諸比丘!汝等實自掘地又令掘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
33 人!汝等何以自掘地又令掘耶?愚人!諸人於地謂有情。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自掘地或令掘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地」者,有二種地:生地與不生地。言生地者純壤純土,少有砂石瓦礫,大
部份為土壤。非燒土亦言生地。又土壤之積聚,而瀑雨13四月以上,亦言生地。不
生地者,言純石、純砂、純瓦、純礫,土壤少而砂石瓦礫多。燒土亦言不生地。又
土壤之積聚,瀑雨四月以下,亦言不生地。
「若〔……〕掘」者,自掘者,波逸提。「令掘」者,命他掘者,波逸提。命令
一次,而屢屢掘者,〔一〕 波逸提。
(二) 於地有地想,而掘之或令掘,破壞或使破壞,取或令取者,波逸提。於地
<---------------------------------------------------------------------- ------>
波逸提 一一 四三
有疑想,而掘或……令取者,突吉羅。於地有非地想,而掘或……令取者,不犯也。
於非地有地想者,突吉羅。於非地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地有非地想者,不犯也。
(三) 言:「知此!與此!運此!欲此!以此作淨!」者,不犯也。非故意者、
無念者、無知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一妄語品---------
攝頌
妄語罵離間 句宿有二種
除有智者外 實有粗罪掘
34 波逸提 一一
一 爾時,佛世尊住阿羅毘邑阿伽羅婆塔廟。其時,阿羅毘邑之諸比丘為修治講堂
而伐樹又令伐。阿羅毘邑一比丘伐樹,住其樹之女樹神向比丘言:「大德!勿為欲
<---------------------------------------------------------------------- ------>
律藏 經分別 四四
作己之住處,而伐我住處。」彼比丘不肯而仍伐之,打小女樹神之腕。時,彼女樹
神作是念:「我今當奪比丘命。」女樹神又念:「我今若奪比丘命,是我不正,我
應以此事告世尊。」於是,女樹神至世尊處。至已,以此事白世尊。「善哉!女樹神!
善哉!女樹神!汝不奪比丘命。女樹神!汝今日若奪彼比丘命,汝將多生受惡報。
女樹神!汝往!某處有樹,往彼處矣!」
諸人譏嫌非難:「何以沙門釋子伐樹又令伐耶?沙門釋子傷一根之命。」諸比
丘聞諸人之譏嫌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阿羅毘邑之諸比丘,伐樹
又令伐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伐樹又令伐耶?」「實然!世尊!」佛
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伐樹又令伐耶?愚人!諸人於樹謂有情。愚人!此非
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伐草木(註14)者,波逸提。」
二(一) 「草木」者,有五類種生:即根種、莖種、節種、枝種、種子種共五種。
35 根種者,鬱根、蘘荷、宇奢、宇奢陀、阿提義沙、黑藜蘆、優西羅、巴達母達伽等,
及其他以根栽植者,名為根種。莖種者,菩提樹、榕樹、比拉伽樹、憂曇缽羅樹、
<---------------------------------------------------------------------- ------>
波逸提 一二 四五
加奢加樹、加美達那樹等,及其他以莖栽植者,名為莖種。節種者,甘蔗、竹、蘆
等,及其他以節栽植者,名為節種。枝種者,阿就伽、巴膩奢伽、比利盆拉等,及
其他切枝栽植者,名為枝種。種子種者,七穀、七菜等,及其他以種子栽植者,名
為種子種。
(二) 於種有種想,而伐或令伐,壞或令壞,煮或令煮者,波逸提。於種有疑想,
而伐或……煮者,突吉羅。於種有非種想,而伐或……煮者,不犯也。於非種有種
想者,突吉羅。於非種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種有非種想者,不犯也。
(三) 言:「知此!與此!運此!欲此!作淨!」者,不犯也。非故意者、無念
者、無知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憍賞彌國瞿師羅園。其時,具壽闡陀行非法,於僧中被糾問罪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六
而異語遁辭。言:誰有罪?有何罪?於何而有罪?何故而有罪?汝等對誰言?汝
等言何耶?」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闡陀於僧中被糾問罪而異語遁
辭,言:『誰……汝等言何耶?』耶?」……乃至……。「闡陀!汝實於僧中被糾問
罪而異語遁辭,言:『誰……乃至……』汝等言何耶?』耶?」「實然!世尊!」佛世
36 尊呵責:「愚人!汝何以於僧中……『……汝等言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
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宜與闡陀比丘作異
語罪,諸比丘!應如是與。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此闡陀比丘於僧中被糾問罪而異語遁辭,若僧時機可者,則
僧與闡陀比丘作異語罪。」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此闡陀……遁辭,僧與闡陀比丘作異語罪,諸大德中,與闡
陀比丘作異語罪,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
僧與闡陀比丘作異語罪竟。僧已忍……如是知解。』
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具壽闡陀,說難教養……乃至……「諸比丘!汝等
當如是誦此學處--------
<---------------------------------------------------------------------- ------>
波逸提 一二 四七
若作異語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具壽闡陀於僧中被糾問罪,〔思:〕「作異語遁辭者,當得罪。」而默然
以惱僧。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闡陀於僧中被糾問罪,而默然以惱
僧耶?」乃至……「闡陀!汝實於僧中受糾問罪,而默然以惱僧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於僧中……以惱僧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僧宜與闡陀比丘惱他之罪。
諸比丘!如是……〔與上一章同。「作異語」換為「惱他」,「作異語遁辭」換為「默
然以惱僧」〕……誦此學處--------
作異語並惱他者,波逸提。」
37 三(一) 「作異語」者,於僧中就事或就罪受問,不欲述之,不欲除之,作異語
遁辭,言:「誰有罪?有何罪?於何而有罪?何故而有罪?汝等對誰言?汝等言何
耶?」此名「作異語」。
「惱他」者,於僧中就事或就罪受問,不欲述之,不欲除之,而默然以惱僧,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八
此名「惱他」。
又未能與異語罪(註15)時,於僧中就事或就罪受問,不欲述之,不欲除之,作異語
遁辭,言:「誰……言耶?」突吉羅。未能與惱他之罪時,於僧中就事或……不欲
除之,默然以惱僧者,突吉羅。與異語之罪……言耶?波逸提。與惱他之罪……惱
他,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作異語以惱他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
想,而作異語以惱他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作異語以惱他者,
波逸提。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
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不知而問,患病而不言,可能令僧起口論,或紛爭、或鬥諍,諍論而不言,
可能有破僧或令僧不和合而不言,非法或依別眾、或不宜羯磨者作羯磨而不言,癡
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波逸提 一三 四九
波逸提 一三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具壽沓婆摩羅子為僧分房舍及食。
38 時,慈比丘、地比丘是新入者,以少德故,彼等得僧中之惡房惡食。彼非難具壽沓
婆摩羅子比丘:「具壽沓婆摩羅子隨其所欲分配房舍,又隨其所欲指定請食。」諸
比丘中少欲者…… 譏嫌:「何以慈比丘、地比丘譏嫌具壽沓婆摩羅子比丘耶?」……
乃至……「比丘等!汝等實譏嫌具壽沓婆摩羅子比丘耶?」「實然!世尊!」佛世尊
呵責:「愚人!汝等何以譏嫌具壽沓婆摩羅子比丘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嫌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慈比丘、地比丘因世尊禁止譏嫌,〔心念:當令〕 諸比丘皆聞此事。即於
諸比丘之附近,罵具壽沓婆摩羅子:「具壽杳婆摩羅子隨其所欲分配房舍,又隨其
所欲指定請食。」諸比丘中……〔與上一章同。「譏嫌」換為「罵」〕……誦此學處
<---------------------------------------------------------------------- ------>
律藏 經分別 五 0
譏嫌或罵〔僧之知事〕者,波逸提。」
三(一) 「譏嫌」者,由僧所選定之受具戒者,即分房舍者、或指定請食者、或
分粥者、或分果者、或分噉食者、或分雜細物者,欲令羞恥,或欲令得不名譽,或
欲令困惑,〔如此〕譏嫌或罵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嫌罵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而嫌罵者,
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嫌罵者,波逸提。譏嫌或罵未受具戒者,突吉
羅。非由僧眾所選定之受具戒者為分房舍者或……欲困惑之,或譏嫌或罵受具戒者
39 或未受具戒者,突吉羅。由僧眾選定或不選定未受具戒者為分房舍者,或……困惑
之,或譏嫌或罵受具戒者或未受具戒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
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譏嫌事實上依愛、依瞋、依癡、依怖而為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
犯也。
<---------------------------------------------------------------------- ------>
波逸提 一四 五一
波逸提 一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寒時鋪臥具於露地
以浴日光,人告以食時,不收臥具、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臥具遂〔為〕雨所浸。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諸比丘鋪臥具於露地,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
人而離去,以致臥具為雨所浸耶?」如是,諸比丘……乃至……白……乃至……「諸
比丘!比丘等實於露地……乃至…… 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將僧伽之臥?、椅子、臥褥或坐褥,鋪於露地或使鋪,出時不收、
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諸比丘住於露地,因食時收置臥具,世尊見比丘等為食時收置臥具,
40 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八個月不降雨時、於布帳內、或樹下之烏
或鷹不排便處,聽許鋪置臥具。」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 ------>
律藏 經分別 五二
「僧伽之」者,……施與僧團之物。
「臥?」者,有四種臥?:即波摩遮羅伽腳、文蹄腳、句利羅腳、阿遏遮腳(註16)。
「椅子」者,有四種椅子:即波摩遮羅伽腳、文蹄腳、句利羅腳、阿遏遮腳。
「臥褥」者,有五種臥褥:即毛臥褥、布臥褥、樹皮臥褥、草臥褥、樹葉臥褥。
「坐褥」者,有樹皮製、優西羅、或文若草、或燈心草等所製,其內包裝他物。
「鋪」者,由己鋪。
「使鋪」者,使他人鋪之。使未受具戒者鋪〔而不收〕,為己之罪;使受具戒者
鋪,鋪者之罪。
「出時不收」,己不收。
「不令收」者,不使他人收。
「不託人而離去」者,不託付比丘或沙彌或淨人,而〔行至〕超過常人擲石所
及之處者,波逸提。
(二) 於僧伽物有僧伽物想,鋪於露地或使鋪,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
去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疑想……乃至……於僧伽物有私物想,鋪於露地……離
<---------------------------------------------------------------------- ------>
波逸提 一五 五三
去者,波逸提。治彌利加布、外套、地毯、?(ㄖㄨㄥ)、獸皮、足拭、板座等,鋪於露地……
離去者,突吉羅。於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私
物有私物想,若為他人之私物者,突吉羅。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三) 收而離去、令收而離去、託他而離去、曝曬而離去、有障難時、災禍時,
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十七群比丘結黨,彼等住時共住、
往時同往。彼等或於精舍中鋪臥具,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以致坐臥
具為蟻所嚙。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十七群比丘於精舍中鋪臥具,出時
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以致坐臥具為蟻所嚙耶?」如是,諸比丘……白……
乃至……(諸比丘!十七群比丘實於精舍中……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
<---------------------------------------------------------------------- ------>
律藏 經分別 五四
所嚙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彼等愚人,於精舍中……
所嚙耶?諸比丘!此非令未知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僧伽之精舍中,鋪敷臥具或令鋪,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
離去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僧伽之精舍」者,為僧伽而設施者。
「臥具」者,臥褥、治彌利加布、外套、地毯、莝、獸皮、尼師壇(nisidana坐
具)、毛氈、筵、葉座。
「鋪」者,自鋪。「令鋪」者,使他人鋪。
「出時不收」者,己不收。「不令收」者,不令他人收。
42 「不託人而離去」者,不託比丘、或沙彌、或淨人,有籬之僧園,若出籬者,
波逸提。無籬之僧園者,〔行至〕超過擲石所及處者,波逸提。
(二) 於僧伽物有僧伽物想,鋪臥具或令人鋪,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
<---------------------------------------------------------------------- ------>
波逸提 一六 五五
去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疑想,鋪臥具……離去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私物想,
鋪臥具……離去者,波逸提。
於精舍之擲石所及以內、或集會堂、或布帳內、或樹下鋪臥具……離去者,突
吉羅。將?或椅子於精舍或精舍擲石所及以內、或布帳內、或樹下鋪或令鋪之……
離去者,突吉羅。於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私
物有私物想,若為他人之私物者,突吉羅;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三) 收而離去、令收而離去、託他而離去、有障難時、想〔速歸〕即止其行、
〔令人〕以託之、〔此〕有障難時、災禍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六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阻撓〔長老比丘〕而〔先
取〕好?,長老比丘〔後取〕而逐出彼等。其時,六群比丘言:「我等以何方便,
<---------------------------------------------------------------------- ------>
律藏 經分別 五六
於此入安居?」如是,六群比丘擠進長老比丘中,展設?座耶:「感不舒暢者出去!」
43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擠進長老比丘中,展設?座耶?」如是,
彼諸比丘……白……乃至……「諸比丘!汝等實於長老……展設……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於長老……展設……耶?愚人!此非令未
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僧伽之精舍中,知而擠進先來比丘之〔?〕間展設?座,言『感
不舒暢者出去』,非有他義而作是理由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乃至……。
「僧伽之精舍」者,為僧伽所設施者。
「知」者,知是長老、知是病者、知為僧伽所設施之〔僧物〕。
「擠進〔……〕間」者,擠入其中。
「展設?座」者,以?或椅子排設於入口或近出口處者,突吉羅。〔於其上〕坐
臥者,波逸提。
「非有他義而作是理由」者,無其他任何理由,闖入其問展設?座。
<---------------------------------------------------------------------- ------>
波逸提 一七 五七
(二) 於僧伽物有僧伽物想,闖入而展設?座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疑想,闖
入而展設?座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私物想,闖入而展設?座者,波逸提。於?、
椅子、入口、出口之近處以外,展設?座者,突吉羅;坐臥其上者,突吉羅。於精
舍之近處、或集會堂、或布帳內、或樹下、或露地以展設?座或令人展設者,突吉
羅;坐臥其上者,突吉羅。於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疑想者,突吉
羅。於私物有私物想,若為他人私物者,突吉羅;為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44 (三) 染病而入、畏寒熱之苦而入、災禍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七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十七群比丘言:「我等欲於此安
居。」而於附近修築大精舍。六群比丘見十七群比丘修築精舍而作是言:「友!十
七群比丘在修築精舍,往逐彼等。」一人言曰:「友!稍等,〔彼等〕正在修,俟修
<---------------------------------------------------------------------- ------>
律藏 經分別 五八
築已,往逐。」如是,〔修築已,〕六群比丘言十七群比丘:「友!出去!此精舍乃
屬我等。」「友!何不先行告知?我等當修其他精舍。」「友!此非僧伽之精舍耶?」
「然!友!是僧伽之精舍。」「出去!此精舍乃屬我等。」「友!此大精舍也。汝等
可住,我等亦可住也。」「汝等出去!此精舍乃屬我等。」瞋怒不喜,捉〔彼等〕首
強行拖出。彼等被拖而哭叫。諸比丘如是曰:「友!汝等何故哭叫耶?」「友!此六
群比丘瞋怒不喜,將我等拖出僧伽之精舍。」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瞋怒不喜,從僧伽之精舍拖出比
丘耶?」如是,諸比丘……白……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瞋……拖出耶?」「實
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瞋……拖出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
生信…… 乃至…… 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瞋怒不喜,從僧伽之精舍將比丘拖出或令拖出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瞋怒不喜」者,激動不滿之態。
「僧伽之精舍」者,為僧伽所設施者。
<---------------------------------------------------------------------- ------>
波逸提 一七 五九
45 a’ 「將比丘」者,將其他之比丘。
「拖出」者,於房內捉而拖出門口者,波逸提。於門口捉而向外拖出者,波逸
提。一拖而越過多室者,〔一〕波逸提。言:「拖出!」而命令他者,突吉羅。令拖
〔出〕一室,而過多室之門者,〔一〕波逸提。
(二) 於僧伽物有僧伽物想,瞋怒不喜而拖出或令拖出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
疑想,瞋……令拖出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私物想,瞋……令拖出者,波逸提。
拖出彼之資具或令拖出者,突吉羅。拖出或令拖出精舍附近,或集會堂、或布
帳內、或樹下、或露地者,突吉羅。〔由彼處〕拖出彼等之資具者,突吉羅。將未受
具戒者從精舍或精舍附近……或露地,拖出或令拖出者,突吉羅。將彼等之資具,
拖出或令拖出者,突吉羅。
於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私物想者,
若為他人私物者,突吉羅;為己私物者,不犯也。
三 拖出或令拖出犯戒者、將彼之資具〔……拖〕出、將癡狂者〔……拖〕出、將
彼之資具〔……〕,將鬥諍者、諍亂者、諍論者、論議者、使僧伽起紛爭者〔……〕、
<---------------------------------------------------------------------- ------>
律藏 經分別 六 0
將彼之資具〔……〕,門弟或弟子之不如法行〔……〕、將彼之資具拖出或令拖出者,
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八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二比丘於僧伽精舍,一住樓上,
46 一住樓下。樓上比丘,強坐於脫腳?,?腳穿過〔天花板〕,傷及樓下比丘頭,彼
比丘呼痛。諸比丘走近彼比丘言:「友!汝何故呼痛耶?」彼比丘以此事語諸比丘,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強坐於僧伽精舍之脫腳?耶?」如是,諸比
丘……白……乃至……「比丘!汝實強坐於僧伽……耶?」「實然!世尊!」佛世尊
呵責:「愚人!汝何以強坐於僧伽……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
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在僧伽之精舍中,於樓上之脫腳?(註17) 或脫腳椅坐或臥者(註18),波逸提。」
<---------------------------------------------------------------------- ------>
波逸提 一八 六一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僧伽之精舍」者,為僧伽所設施者。
「樓上」者,常人之頭不至〔 天花板〕。
「脫腳?」者,腳套上而已。
「脫腳椅」者,腳套上而已。
「坐」者,若坐者,波逸提。
「或臥」者,若臥者,波逸提。
(二) 於僧伽物有僧伽物想,於樓上或坐或臥於脫腳?或脫腳椅者,波逸提。於
僧伽物有疑想……乃至……於僧伽物有私物想……或臥者,波逸提。於私物有僧伽
物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私物想,若為他人私物者,
突吉羅;為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三 非在樓上時、觸及頭頂處、樓下不使用時、?板重疊時、〔腳〕有拴緊時、立於
其處以手捉之或倚靠時,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六二
47 波逸提 一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憍賞彌國瞿師羅園。其時,具壽闡陀之施主大臣為闡陀作精舍。
然而,具壽闡陀將已建成之精舍,使人再三修葺塗飾,〔因〕重壓而使精舍倒塌。具
壽闡陀為集草木而踐壞一婆羅門之麥田。於是,婆羅門譏嫌非難:「諸大德何以踐
壞我麥田耶?」諸比丘聞婆羅門之譏嫌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
壽闡陀將建成之精舍,再三修葺塗飾,因重壓而使精舍倒塌耶?」如是,彼諸比丘
……白……乃至……「闡陀!汝實將建成……倒塌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
責:「愚人!汝何以將建成…… 倒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
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比丘作大精舍時,限於留門窗處,為定置橫木(註19) ,為裝置窗牖,〔住於無作物處
之比丘,〕得指示覆二、三重,若過此指示者,雖住於無作物處之比丘,亦波
逸提。」
二(一)a '「作」者,自作或令他人作。
<---------------------------------------------------------------------- ------>
波逸提 一九 六三
「大精舍」者,有施主之精舍。
「精舍」者,有內部塗飾,有外面塗飾,或有內、外皆塗飾。
a「限於留門窗處」者,〔門窗之〕橫木周圍二肘半。
「為定置橫木」者,為定置門戶。
「為裝置窗牖」者,通風設備,塗白色、黑色或赤色。可飾華鬘、草鬘、摩竭
魚牙或柵欄(註20)。
48 「住於無作物處之比丘,得指示覆二、三重」者,作物乃指七穀、七菜也。若
住於作物處之比丘指示者,突吉羅。縱覆(註21)時可指示二覆,令三覆必離去。橫覆時
可指示二覆,令第三覆,必離去。
「若過此指示者,雖住無作物處之比丘」,覆瓦時,一瓦一波逸提,覆石時,一
石一波逸提。覆枯土時,一土塊一波逸提。覆草時,一束草一波逸提。覆樹葉時,
一葉一波逸提。
(二) 於覆二、三重以上,有過想而指示者,波逸提。於覆二、三重以上,有疑
想而指示者,波逸提。於覆二、三重以上,有以下想而指示者,波逸提。於覆二、
<---------------------------------------------------------------------- ------>
律藏 經分別 六四
三重以下,有過想者,突吉羅。於覆二、三重以下,而有疑想者,突吉羅。於覆二、
三重以下,而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 覆二、三重,覆二、三重以下,於山窟、於石房、於草房、為他人而作,
以己之財而作,除己之住屋外凡公眾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
- 爾時,佛世尊在阿羅毘邑阿伽羅婆塔廟。其時,阿羅毘邑之諸比丘修葺房屋,
知而將有蟲水澆於草土,或令澆。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阿羅毘邑之諸
比丘,知水中有蟲……又令澆耶?」於是,彼諸比丘……白……乃至……「諸比丘!
49 汝等實知而將有蟲水……又令澆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
何以知而將有蟲水……又令澆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
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
波逸提 二○ 六五
任何比丘,知而將有蟲水,澆於草或土上,或使澆之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而」者,自知或由他人告知。
「澆」者,若自澆者,波逸提。
「使澆」者,令他澆,亦波逸提。被命令一次而屢屢澆者,〔一〕波逸提。
(二) 於有蟲水而有有蟲水想,澆於草上或令澆者,波逸提。於有蟲水而有疑想
……令澆之,突吉羅。於有蟲水而有無蟲水想者……澆之者,不犯也。於無蟲水而
有有蟲水想者,突吉羅。於無蟲水而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無蟲水而有無蟲水想者,
不犯也。
(三) 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二草木品---------
攝頌
草木與異語 譏嫌並出時
彼之二戒者 先來及拖出
<---------------------------------------------------------------------- ------>
律藏 經分別 六六
脫腳?坐臥 門窗有蟲水
波逸提 二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長老比丘教誡諸比丘尼,得受
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時,六群比丘作此思惟:「友!? 今諸長老比丘教
誡諸比丘尼,得衣服……藥物,然則,友!我等亦以此教誡諸比丘尼。」於是,六
50 群比丘至諸比丘尼前而作是言:「諸姊請!至我等處,我等亦教誡之。」於是,諸
比丘尼至六群比丘處,禮彼等而坐一面。時,六群比丘甚少為諸比丘尼說法,說俗
語而時過,言:「諸姊往矣!」而令離去。時,諸比丘尼至世尊處,敬禮而立一面。
世尊向立於一面之比丘尼曰:諸比丘尼!教誡滿足耶?」「世尊!教誡何能滿足?
六群諸師少說法……令離去。」時,世尊為諸比丘尼說法,令皆歡喜踴躍。諸比丘
尼因世尊說法,歡喜踴躍,禮敬世尊,右繞而去。世尊以是因緣集比丘僧而問六群
<---------------------------------------------------------------------- ------>
波逸提 二一 六七
比丘曰:「諸比丘!汝等實為諸比丘尼少說法…… 而令離去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為諸比丘尼少說法…… 而令離去耶?愚人!此非令
未信者生信…… 乃至… … 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選任教誡
比丘尼之人,諸比丘!應如 是選任。先請一比丘,請已,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
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若僧時機可者,當選任某甲比丘為教誡比丘尼之人。』此是
提議。
『大德僧! 請聽!選任某甲比丘為教誡比丘尼之人。諸大德中,對於選任某甲
比丘為教誡比丘尼之人,忍者……請說。
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大德僧!請聽……請說。
僧承認某甲比丘為教誡比丘尼之人已。僧已忍……知解。』 」
51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說難扶養……乃至……「諸比丘!汝等
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不被〔 僧伽〕 選任而教誡比丘尼者,波逸提。」
<---------------------------------------------------------------------- ------>
律藏 經分別 六八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長老比丘被選任教誡比丘尼,亦得受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
六群比丘則謂:「友!諸長老比丘被選任教誡比丘尼,亦得衣服、飲食、臥具、藥
資具。然,友!我等往界外,互選任教誡比丘尼之人,以教誡比丘尼。」於是,六
群比丘往界外,互選任教誡比丘尼之人,以近比丘尼而作是言:「諸姊!我等亦被
選任,來我等處,受我等之教誡。」於是,彼諸比丘尼……〔與 前一章同〕……呵
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選任具有八法之比丘,為教誡比丘尼
之人,即(一)持戒者。(二)依波羅提木叉之律儀,攝身而住者。(三)具足威儀
者。(四)少罪亦見怖畏者。(五)於學處受持學習者。(六)多聞者。(七)聞而憶
持積集者。(八)若彼諸法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具足,被稱為純一圓滿清淨之
梵行者。如是彼多聞諸法,憶持(註22),以語積之,意集注一處而觀,以正見善知解之,
又彼能詳細通曉二部之波羅提木叉,隨條文,善決斷分別顯說,善音聲語言,為大
部分比丘尼所喜愛,有能力教誡比丘尼,未曾犯世尊為出家著袈裟者而制之重法,
52 二十夏或二十夏以上者。諸比丘!具此八法之比丘,聽許選任為教誡比丘尼之人。」
<---------------------------------------------------------------------- ------>
波逸提 二一 六九
三(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不被選任」者,不從白四羯磨而選任。
a 「若〔……〕 教誡」者,以八敬法教誡者,波逸提。以他法教誡者,突吉羅。
教誡從一部僧受具戒者,突吉羅。
a' 「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彼被選任之比丘,清掃房舍,儲存飲水及用水,備座? ,由同伴比丘陪伴而坐。
諸比丘尼至此,禮彼比丘然後應坐於一面,其比丘當問:「諸姊(註23) !眾參集和合耶?」
若謂:「尊師!我等參集和合。」應問:「諸姊!善誦八敬法耶?」若謂:「尊師!
善誦。」應顯說:「此是教誡。」若謂:「尊師!不善誦。」應教誡之:
(一)雖受具戒後經百歲之比丘尼,應敬禮、起迎、合掌,恭敬招待當日受具戒之
比丘。對此法恭敬、尊重、奉行,當終生不可犯。(二)比丘尼於無比丘住之院內,不
得安居,對此法……不可犯。(三)每半月,比丘尼從比丘僧請二種法,即問布薩及受
教誡,對此法……不可犯。(四)安居竟,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自恣三事,即或見、或
聞、或疑,對此法:……不可犯。(五)犯敬法之比丘尼,於二部僧中當行半月摩那唾,
<---------------------------------------------------------------------- ------>
律藏 經分別 七○
對此法法……不可犯。(六)經二年學習六法之式叉摩那,於二部僧中請求受具戒,對此
法……不可犯。(七)無論任何理由,比丘尼不得罵詈、誹謗比丘,對此法……不可犯。
(八)從今以後,比丘尼對比丘應閉其語路,比丘對比丘尼不閉其語路,對此法……不
可犯。
若謂:「尊師!我等參集和合。」而說他法者,突吉羅。若謂:「尊師!我等
不和合。」而說八敬法者,突吉羅。不與教誡而說他法者,突吉羅。
53 (二) 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非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
提。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非和合比丘尼眾有疑想而教誡者,波逸提。於非
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非和合比丘尼眾有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提。
於非法羯磨有疑想、於非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疑想而教誡者
……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提。
於非法羯磨非法羯磨想、於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疑想而教
<---------------------------------------------------------------------- ------>
波逸提 二一 七一
誡者…… 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提。
於非法羯磨疑想、於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 疑想而教誡者
…… 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提。
於非法羯磨而有如法羯磨想,於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 疑想而
教誡者……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提。
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非和合比丘尼眾有和合想而教誡者……有疑想而
教誡者……有和合想而教誡者, 突吉羅。
於如法羯磨有疑想、於非和合…… 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於非和
合…… 突吉羅。
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和合 ……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疑想、於和合……
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於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 突吉羅。
……有疑想而教誡者, 突吉羅。……有和合想而教誡者,不犯也。
(三) 與讀誦、與質問,言:「尊師!請說。」而說示,以問質問、被質問而答、
為他人說時而比丘尼聞之,為式叉摩那、為沙彌尼說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
<---------------------------------------------------------------------- ------>
律藏 經分別 七二
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二
54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長老比丘順次教誡比丘尼。時,
依順次輪至具壽周利槃特教誡比丘尼。諸比丘尼如是言:「今日之教誡當不能滿足,
尊師周利槃特,當以其一偈反復而說。」於是,諸比丘尼至具壽周利槃特處,禮拜
而坐一面。周利槃特向坐一面之諸比丘尼言:「諸姊!〔大眾〕 和合耶?」「尊師!
我等〔大眾〕和合也。」「諸姊!善誦八敬法耶?」「尊師!我等善誦。」說:「諸
姊!此是教誡。」以此愒反復而說:
心高無放逸 智慧學聖人
常念心寂靜 苦惱不復存
諸比丘尼作是言:「我等豈非言『 今日之教誡當不能滿足,尊師周利槃特,當
<---------------------------------------------------------------------- ------>
波逸提 二二 七三
以其一偈反復而說」耶?」具壽周利槃特聞諸比丘尼之揄言,於是,具壽周利槃特
飛翔於虛空,或行、或立、或坐、或臥於空中,又放煙、燃燒而消失其問,並說此
偈及其他佛語甚多。諸比丘尼作是言:「實是希有!實是未曾有!如尊師周利槃特
成功之教誡,我等還未曾有!」時,具壽周利槃特教誡比丘尼至日暮,言:「諸姊!
歸去!」而令去。如是,諸比丘尼因城門已關閉而於城外住,至翌日入城。諸人〔 見
此〕 譏嫌非難:「此諸比丘尼非梵行者,於僧園中與比丘共宿,而今入城。」諸比
55 丘聞此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周利槃特日沒時,
教誡比丘尼耶? 」……乃至……「周利槃特!汝實日沒時,教誡比丘尼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周利槃特!汝何以……教誡耶?周利槃特!此非令未信者
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雖被選任而若至日沒時,〔仍〕教誡比丘尼者,波逸提。」
二(一 ) 「選任」者,依白四羯磨所選任。
「日沒時」者,日已落之時也。
a 「若〔……〕教誠」者,以八敬法或以其他之法教誡者,波逸提。
<---------------------------------------------------------------------- ------>
律藏 經分別 七四
a'「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二) 於日沒有日沒想而教誡者,波逸提。於日沒有疑想而教誡者,波逸提。於
日沒有非日沒想而教誡者,波逸提。若教誡於一部受具戒者,突吉羅。於非日沒有
日沒想者,突吉羅。於非日沒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日沒有非日沒想者,不犯也。
(三) 與讀誦、與質問,言:「尊師!請說。」而說示,以問質問、被質問而答,
為他人說時而比丘尼聞之,為式叉摩那、為沙彌尼說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
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三
- 爾時,佛世尊在釋迦國迦毘羅?城尼拘律樹園。其時,六群比丘往比丘尼住處,
56 教誡六群比丘尼。諸比丘尼對六群比丘尼作是言:「諸姊!我等今往教誡。」「諸姊!
我等今亦欲為教誡而往,尊師六群比丘於此教誡我等。」諸比丘尼……非難:「何
<---------------------------------------------------------------------- ------>
波逸提 二三 七五
以六群比丘至比丘尼住處,教誡比丘尼耶?」時,其諸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諸
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至比丘尼住處……教誡耶?」……乃至……
「諸比丘!汝等……教誡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 …
教誡耶?愚人!此非 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至比丘尼住處教誡比丘尼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病,諸長老比丘至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處,作是言:
「瞿曇彌!汝堪忍否?得過否?」「尊師!我不堪忍,我不得過。尊師!請說法。」
「大姊!至比丘尼住處為比丘尼說法者,非如法也。」畏慎而不說。
時,世尊晨著下衣,持外衣與?,至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處,坐於所設座位。
安坐之世尊,如是言瞿曇彌曰:「瞿曇彌!汝堪忍否?得過否?」「尊師!前諸長老
比丘來為我說法,是故我安樂;然今因世尊所制,畏慎不說,是故我不安樂。」時,
世尊為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說法……使之欣喜,由座起立而去。於是,世尊以是因
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至比丘尼住處為病比丘尼教誡者。諸比丘!
<---------------------------------------------------------------------- ------>
律藏 經分別 七六
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57 任何比丘,若至比丘尼住處教誡比丘尼者,除因緣外,波逸提。此處所謂因綠
者,乃比丘尼病時之謂 。」
三(一)「任何」者,… … 比丘之意。
a' 「至」者,往其處也。
「比丘尼住處」者,雖是比丘尼住一夜之處亦是。
a 「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若〔……〕教誡」者,以八敬法教誡者,波逸提。
「除因緣外」者,因緣除外。
「病」者,言比丘尼不能往教誡或共住。
(二)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往比丘尼住處,無因緣而教誡者,波逸提。於
受具戒者有疑想……教誡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教誡者,波
逸提。以其他之法教誡者,突吉羅。教誡於一部僧中受具戒者,突吉羅。於未受具
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
<---------------------------------------------------------------------- ------>
波逸提 二四 七七
具戒者想,不犯也。
(三) 有因緣時,與讀誦、與質問……〔同波逸提二二•二(三)〕……最初之犯
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長老比丘教誡諸比丘尼,而得
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六群比丘作如是言:「諸長老比丘非為法恭敬教
58 誡諸比丘尼,諸長老比丘是為利養故,教誡諸比丘尼。」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
「何以六群比丘作如是言:『 諸長老比丘……教誠……』耶?」……乃至……「諸
比丘!汝等實如是言:『 諸長老比丘……教誡……』耶?「實然!世尊!」佛世尊
呵責:「愚人!汝等何以作如是言:『 諸長老比丘……教誡……』 耶?愚人!此非
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
律藏 經分別 七八
任何比丘,若作如是言:『諸長老比丘為利養〔故〕,教誡諸比丘尼。』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若作如是言」者,對由僧眾所選任受具戒之教誡比丘尼之人,欲以惡口、欲
以罵、欲以困惑而作是言:「為衣服……為尊敬而教誡。」者,波逸提。
a' 「為利養」者,為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敬重、名聞、尊敬。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作斯言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而作斯
言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作斯言者,波逸提。對受具戒者非由僧
選任教誡比丘尼之人,欲以惡口、欲以罵、欲以困惑而作斯言:「為衣服……為尊
敬而教誡。」者,突吉羅。對由僧眾派遣或未派遣為教誡比丘尼之人,欲以惡口……
而作斯言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
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依其事實而言:「為衣服……為尊敬而教誠。」者,不犯也。癡狂者、最
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波逸提 二五 七九
59 波逸提 二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常〕有一比丘於舍?城中之街道
乞食,一比丘尼亦於其街道乞食,彼比丘告其比丘尼曰:「妹!速往某處,應有與
食。」彼尼亦作如是言:「尊者! 請去某處,應有與食。」彼等屢屢相見而成友。
時,僧眾分配衣服。其時,比丘尼往受教誡而至比丘處,禮拜後而立一面。對一面
立之比丘尼,彼比丘作是言:「妹!此我分配之衣,汝受用耶?」「尊師!受用!我
有弊衣。」於是,彼比丘以衣與彼比丘尼。彼比丘亦成為弊衣者。諸比丘言彼比丘
曰:「友!汝當作衣。」其時,此比丘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
「何以比丘將衣與比丘尼耶?」……乃至……「比丘!汝實將衣與比丘尼耶?」「世
尊!實然!」「汝之親里耶?非親里耶?」「世尊!非親里也「愚人!非親里之男
子,對非親里之比丘尼,不知威儀、非威儀,淨行、非淨行。愚人!汝何以將衣與
非親里比丘尼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
學處------
<---------------------------------------------------------------------- ------>
律藏 經分別 八○
任何比丘,將衣與非親里比丘尼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諸比丘畏慎,而不與諸比丘尼易衣。諸比丘尼……非難:「何以諸師不
60 與我等易衣?」諸比丘聞彼諸比丘尼之……非難。其時,諸比丘……白世尊。於是,
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與五眾易衣,即對比丘、比丘尼、
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此等五眾聽許與之易衣。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任何比丘,將衣與非親里比丘尼者,除易〔衣〕 外,波逸提。」
三(一)「任何」者!……比丘之意。
「非親里」者,非繫屬父母親里至七世者。
「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衣」者,云六衣中之一衣,而應說淨之最少量〔以上〕 。
「除易〔衣〕外」者,除交換〔衣〕而與者以外,波逸提。
(二) 於非親里有非親里想,除易衣者外,波逸提。於非親里有疑想……於非親
<---------------------------------------------------------------------- ------>
波逸提 二六 八一
里有親里想……波逸提。給予於一部僧中受具戒者衣,除易衣者外,突吉羅。於親
里有非親里想者,突吉羅。於親里有疑想者,突吉羅。於親里有親里想者,不犯也。
(三) 親里者、交易物、與重物得輕物、或與輕物得重物、比丘尼以親厚想而取
之、以暫取想而取之、除衣外而與其他資具、與式叉摩那、與沙彌尼,不犯也。癡
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六
61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優陀夷正作衣。一比丘尼至
具壽優陀夷處而作是言:「尊師!願為我縫衣。」如是,具壽優陀夷為彼比丘尼縫
衣,然後,染華美之色,並於其中央畫有男女交合之像,以疊置之。該比丘至優
陀夷處而作是言:「大德!其衣在何處耶?」「妹!此衣也,疊置持去而收藏之,往
教誡比丘尼僧時著此衣,當行於比丘尼眾之後。」於是,該比丘尼持此衣去,往教
<---------------------------------------------------------------------- ------>
律藏 經分別 八二
誡比丘尼僧時,著此衣行於比丘尼眾之後。諸人……非難:「此諸比丘尼,實欺人、
惡人、無恥人也,其衣畫有男女交合之像。」諸比丘尼作是言:「此乃誰所作?」
「尊者優陀夷所作也。」「欺人、惡人、無恥人尚不為此,況尊者優陀夷耶?」
於是,諸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優陀
夷為比丘尼縫衣耶? 」……乃至……「優陀夷!汝實為比丘尼縫衣耶?」「實然!世
尊!」「優陀夷!汝之親里耶?非親里耶?」「世尊!非親里也。」「愚人!對非親里
人、非親里女,不知威儀、非威儀,淨行、非淨行。愚人!汝何以為非親里之比丘
尼縫衣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任何比丘,若為非親里比丘尼縫衣或令縫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非親里」者,非繫屬父母親里至七世者。
「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衣」者,六種衣中之一衣。
<---------------------------------------------------------------------- ------>
波逸提 二七 八三
62 「若縫」者,自縫、每剌針者(註24) 「令縫者」,令他縫亦波逸提。受命
令一次而多「次」縫者,波逸提。。
(二) 於非親里有非親里想而縫衣或令縫者,波逸提。於非親里有疑想……於非
親里有親里想……波逸提。為於一部僧中受具戒者縫衣或令縫者,突吉羅。於親里
有非親里想者,突吉羅。於親里有疑想者,突吉羅。於親里有親里想者,不犯也。
(三) 為親里、除衣外而縫其他資具或令縫,為式叉摩那、為沙彌尼而縫者,不
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豫約比丘尼同道而行。
諸人……非難:「如我等有婦之散步,其沙門釋子亦與比丘尼同行。」諸比丘聞
彼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豫約比丘尼同道而
<---------------------------------------------------------------------- ------>
律藏 經分別 八四
行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與比丘尼……行耶?「實然!世尊!」佛
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與比丘尼……行耶?愚人!此非令……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豫約比丘尼同道而行者,雖一聚落間,亦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63 二 爾時,眾多比丘及比丘尼由沙祇向舍?城之公路行去,其時諸比丘尼言諸比丘:
「我等亦與尊師等共行。」「妹!豫約比丘尼同道而行者,非如法也,汝等先行或我
等先行。」「大德!尊師等為最上人也,請尊師等先行。」於是,從其後而行之諸比
丘尼於道中,遇劫賊出而污剝諸尼。時,諸尼至舍衛城,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
丘尼以此語諸比丘……。諸比丘……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覺有恐怖危險而需結隊行於道者,聽許豫約比丘尼同道而行。諸比丘!
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豫約比丘尼同道而行者,雖一聚落間,除因緣外,波逸提。此處所
謂因緣者,覺有危險恐怖,需結隊而行於道時之謂。」
三(一)「任何」者,……比丘之意。
<---------------------------------------------------------------------- ------>
波逸提 二七 八五
a'「豫約」者,「妹!我等往。」「尊師!我等亦往。」「尊師!我等往。」「妹!
我等亦往。」「今日或明日或後日我等行往。」如此豫約者,突吉羅。
「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同」者,一起。
a 「雖一聚落間」者,於附近之村落,每村落間,波逸提。無村落而於曠野者,
每半由旬,波逸提。
「除因緣外」者,因緣除外。
b 「危險」者,於此道見賊之住處、食處、立處、坐處、臥處也。
「恐怖」者,於此道見人為賊所殺、見被剝脫者、見被打者也。
b'「需結隊而行於道」者,不結隊者不得行之謂也。
64 行怖畏處已,見無畏處時,使去之:「諸姊!可〔自〕往。」
(二) 於豫約有豫約想而行於同道者,雖一聚落間,除因緣外,波逸提。於豫約
有疑想……於豫約有非豫約想……波逸提。比丘約而比丘尼不約者,突吉羅。於不
豫約有豫約想者,突吉羅。於不豫約有疑想者,突吉羅。於不豫約有非豫約想者,
<---------------------------------------------------------------------- ------>
律藏 經分別 八六
不犯也。
(三) 若有因緣、不豫約而行、比丘尼豫約而比丘不豫約、違約而行、事故時,
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八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
諸人……非難:「如我等有婦者於船遊樂,其沙門釋子亦豫約比丘尼同乘船遊樂。」
諸比丘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豫約比丘尼
同乘一船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耶?愚人!此……誦
此學處------
任何比丘,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而上往上游或往下游者,波逸提。」
<---------------------------------------------------------------------- ------>
波逸提 二八 八七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65 二 爾時,眾多比丘及比丘尼,由沙祇各舍?城之公路行進,途中應渡河時,諸比
丘尼對比丘做如是言:「我等亦與尊師同渡。」「妹!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者,非如
法也。汝等先渡,或我等先渡?」「大德!尊師等為最上人也,請尊師等先渡。」後
渡之諸比丘尼被賊所污?。時,彼諸比丘尼至舍?城,以此事告諸比丘尼。諸比丘
尼以……語諸比丘。諸比丘……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
比丘!橫渡時,聽許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而往上游或往下游者,除橫渡外,波逸提。」
三(一)「任何」者,……比丘之意。
a' 「豫約」者,「妹!我等往乘。」「尊師!我等往乘。」「尊師!我等往乘。」「妹!
我等往乘。」「今日或明日或後日我等往乘。」如此豫約者,突吉羅。比丘尼所乘而
比丘乘之,波逸提。比丘所乘而比丘尼乘之,波逸提。或兩者同乘之,波逸提。
「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同」者,一起。
<---------------------------------------------------------------------- ------>
律藏 經分別 八八
a 「上」者,向河之上游;「下」者,向河之下游。
「除橫渡外」者,橫渡除外。
於附近之村落者,每村落間,波逸提。無村落而於曠野者,每半由旬者,波逸
提。
(二) 於豫約有豫約想,而同乘一船以往上游或往下游者,除橫渡外,波逸提。
66 於豫約有疑想……〔參照波逸提二七.三(二)〕……不犯也 。
(三) 橫渡時、不約而〔 同〕乘、比丘尼豫約而比丘不豫約、違約而〔同〕乘、
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於一特信之家,
得受常施食。諸長老比丘亦由彼居士請食。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於晨著下衣,持上
<---------------------------------------------------------------------- ------>
波逸提 二九 八九
衣與?,至其家,對居士作如是言:「居士何故辦此多量之硬軟美食耶?「尊姊!
我招請諸長老。」「居士!其長老是何人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鍵連、尊者
大迦旃延、尊者摩訶俱稀羅、尊者摩訶劫賓那、尊者摩訶周那、尊者阿那律、尊者
離婆多、尊者優波離、尊者阿難、尊者羅?羅也。」「居士!汝何以放置大龍而請小
德耶?」「尊姊!何人是大龍耶?」「尊者提婆達多、尊者拘迦利迦、尊者迦留羅提
舍、尊者騫?達多、尊者娑勿陀達也。」
當偷蘭難陀言此冗語惡口時,值諸長老比丘進來,「居士!汝實請大龍也。」「尊
姊!汝今以尊者等為小德,今又為大龍也。」由此家被驅出,並斷常施食。諸比丘
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提婆達多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耶?」……乃至……「提
婆達多!汝實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
汝何以知而……取食耶?愚人!此……誦此學處-------
67 任何比丘,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由王舍城出家之一比丘至親里家,諸人以「久〔未見〕大德來」,敬重供
<---------------------------------------------------------------------- ------>
律藏 經分別 九○
食。其家所特信之比丘尼,對諸人作是言:「賢者!供大德食。」彼比丘曰:「世
尊禁止〔比丘〕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畏慎而不取。時過,不能行乞而不
得食,該比丘至僧園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綠說法
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知在家人事先〔為比丘〕豫備供食,〔然後〕比丘尼順便
周旋之,聽許受用。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者,除在家人事先豫備外,波逸提。」
三(一)「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彼,或自告之。
「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周旋〕 者,非事先欲與、非事先欲作,有人從中說:「尊者是善說法者、尊
者是多聞者、尊者是經師、尊者是律師、尊者是論師,請供尊者,請為尊者作。」
此名為「周旋」。
「食」者,五種噉食中之任一種噉食。
「除在家人事先豫備外」者,在家人事先豫備者除外。
<---------------------------------------------------------------------- ------>
波逸提 三○ 九一
「在家人事先豫備」者,或親里,或被招待,或本有豫備。
除在家人事先豫備外而〔 往〕 取食者,突吉羅。每咽食者,波逸提。
68 (二) 於周旋有周旋想而食之,除在家人事先豫備外,波逸提。於周旋有疑想而
食之〔……〕突吉羅。於周旋有非周旋想而食之者〔……〕不犯也。
(三) 在家人事先豫備、式叉摩那為之周旋、沙彌尼為之周旋、除五種噉食外之
其他一切食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榭給孤獨園。其時,具壽優陀夷之前妻出家為比丘尼,
常至具壽優陀夷處,優陀夷亦常至彼尼處。時,具壽優陀夷獨與彼於秘密處坐。諸
<---------------------------------------------------------------------- ------>
律藏 經分別 九二
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優陀夷獨與比丘尼於一秘密處共坐耶?」乃至
……「優陀夷!汝實獨與比丘尼於一秘密處共坐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愚人!汝何以獨與比丘尼於一秘密處共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
學處-----
任何比丘,獨與比丘尼於一秘密處共坐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獨」者,一比丘與一比丘尼。
「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69 a 「秘密」者,有見秘密、聞秘密。見秘密者,目被遮掩,舉眉抬頭皆不得見。
聞秘密者,常語之不得聞。
「坐」者,於比丘尼之坐側,比丘或坐或臥者,波逸提。於比丘之坐側,比丘
尼或坐或臥者,波逸提。兩人共坐或臥者,波逸提。
(二) 於秘密有秘密想而獨坐者,波逸提。於秘密有疑想……於秘密有非秘密想
……波逸提。於非秘密有秘密想,突吉羅。於非秘密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秘密
<---------------------------------------------------------------------- ------>
波逸提 三一 九三
有非秘密想者,不犯也。
(三) 若干有智之陪席者、立而不坐、非秘密可見處、放心而坐,癡狂者、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三教誡品------
攝頌
不選任日沒 尼處利與衣
縫衣及公路 船取食獨十
波逸提 三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近舍?城有一集團於施食處設食。
六群比丘晨著下衣,持上衣與缽,至舍衛城行乞,不得食而 至該施食處。諸人言:
「久未見大德來。」即敬重供食。於是,六群比丘第二日亦……乃至……第三日亦
<---------------------------------------------------------------------- ------>
律藏 經分別 九四
晨著下衣……至施食處取食。時,六群比丘作如是思惟:「我等當如何!歸園,明
70 日亦應來此。」乃日日住此,於施食處取食。諸外道〔因而〕離去也。諸人… … 非
難:「何以沙門釋子日日住而受施食耶?非為彼等而設之施食,是對諸沙門之施食
而設也。」諸比丘聞此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
丘日日住此而受施食處之食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受……耶?」「世
尊!實然!」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受……耶?愚人!……當如是誦此學
處------
於施食處食取食一次,若過此而取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具壽舍利弗行於拘薩羅國,至舍?城一施食處。諸人曰:「久未見長老
來。」即敬重供食。取食已,具壽舍利弗因生重病不能離施食處。諸人翌日作如是
言:「大德!請食。」具壽舍利弗曰:「世尊禁止日日住,而取施食處之食。」畏
慎而不取,因此而斷食。於是,具壽舍利弗至舍?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
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病比丘於施食處屢
<---------------------------------------------------------------------- ------>
波逸提 三一 九五
次取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無病比丘於施食處食取食一次,若過此而取者,波逸提。」
三(一) 「無病」者,可離施食處也。「病 」者,不能離施食處也。
71 「施食處食」者,五種噉食中之任何一種食,或於舍內、或於帳幕內、或於樹
下、或於露地,不限定人數而有充分設備者。
無病比丘可受食一次,若過此而受食者,突吉羅。每咽食,波逸提。
(二) 無病者有無病想,可於施食處受食〔一次〕,過此限者,波逸提。無病者有
疑想……無病者有病想……波逸提。病者有無病想,突吉羅。病者有疑想,突吉羅。
病者有病想,不犯也。
(三) 有病者、無病而一食、於往時或歸時〔於途中與已行處〕食、施主招待之
食、為特定人而設之食、無限定而有充分設備之食、除五種正食外之其他一切食者,
<---------------------------------------------------------------------- ------>
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律藏 經分別 九六
波逸提 三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提婆達多已失名聞利養,?擁徒
眾,勸化諸家而取食。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勸化 諸家而取食耶?何人不
愛善調理耶?何人不喜美味之食耶?」諸比丘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提婆達多擁徒眾,勸化諸家而取食耶?」……乃至……「提婆達
多!汝實擁徒眾,勸化諸家而取食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
何以擁徒眾,勸化諸家而取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
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別眾食,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72 二 其時,諸人請病比丘食。比丘等因別眾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請。……以
此事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病比丘受別眾
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
波逸提 三二 九七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病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三 其時,諸人於施衣時備妥衣食,擬先供食然後施衣而請比丘。比丘等因別眾食
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請,是以〔比丘之〕衣不足。……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
於施衣時聽許受別眾食,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病時、施衣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四 其時,諸人請作衣之比丘飲食。比丘等曰:「別眾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
受請。……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作衣時聽許受別眾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
此學處------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病時、施衣時、作衣時,即此所謂
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73 五 爾時,諸比丘與諸人同行,比丘等對諸人言:「賢者!稍待,我等應去乞食。」
<---------------------------------------------------------------------- ------>
律藏 經分別 九八
彼等曰:「大德!請在此取食。」比丘等曰:「別眾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
請。……白世尊。「諸比丘!於行路時,聽許取別眾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
處-----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病時、施衣時、作衣時、行路時,
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六 爾時,比丘等與諸人共乘船。比丘等對諸人曰:「賢者!稍待至岸,我等應去
乞食。」彼等曰:「大德!? 請取此食。」比丘等曰:「別眾食為世尊所禁。」畏慎
而不受請……「諸比丘!於乘船時,聽許取別眾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病時、施衣時、作衣時、行路時、
乘船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七 爾時,比丘於各地安居竟,比丘等欲見世尊而往王舍城來,諸居士見異域來之
<---------------------------------------------------------------------- ------>
波逸提 三二 九九
比丘,請以飲食。比丘等……畏懼而不受……「諸比丘!於大眾會時,聽許受別眾
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病時……乘船時、大眾會時,即此
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74 八 其時,摩竭陀國王斯尼耶頻毘娑羅之親人依邪命外道出家。時,邪命士至斯尼
耶頻毘娑羅王處,對王曰:「大王!我欲以食供養一切沙門。」「大德!汝若以佛陀
為上首,比丘僧伽為第一,則汝當可作供食。」於是,邪命士遣使至諸比丘處曰:
「諸比丘!明日受我請食。」比丘等曰:「別眾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請。
於是,邪命士至世尊處,與世尊相互敬禮,互相寒暄慰問之後立於一面。邪命士如
是對世尊曰:「大德瞿曇為出家者,我亦出家者,出家者受出家者之施食實相應也。
請大德瞿曇於明朝與比丘僧共受我供食。」世尊默然允諾,邪命士知世尊允諾而去。
爾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沙門供食者聽許別眾食。諸比
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
律藏 經分別 一○○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病時、施衣時、作衣時、行路時、
乘船時、大眾會時、沙門施食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九(一)「別眾食」者,四人〔 以上〕 之比丘,受請〔共食〕五正食中之任一種
時,此名為別眾食。
「除因緣外」者,因緣 除外。
「病時」者,足傷亦名〔病〕 ,〔視作〕 「病時」而可食。
「施衣時」者,不舉行迦締那衣式時,是雨期後一個月;舉行迦締那衣式時,
是五個月也,〔視作〕施衣時而可食。
「作衣時」者,作衣之時為「作衣時」而可食。
75 「行路時」者,「我當行半由旬」時可食。往行者可食,歸返者亦可食。
「乘船時」者,「我當乘船」時可食,往上游者可食,往下游者亦可食。
「大眾會時」(註25) 者,二、三比丘行乞食得生存,若第四人來,不得生存,
〔 視作〕
「大眾會時」而可食。
「沙門施食時」者,任何其他沙門者供食,〔視作〕「沙門施食時」而可食也。
<---------------------------------------------------------------------- ------>
波逸提 三三 一○一
除因緣外,取食者,突吉羅。每咽食,波逸提。
(二) 於別眾食有別眾食想,除因緣外,食者波逸提。於別眾食有疑想……於別
眾食有非別眾食想……波逸提。於非別眾食有別眾食想者,突吉羅。於非別眾食有
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別眾食有非別眾食想者,不犯也。
(三) 二、三比丘(註26)共食,行乞食時,集於一處而食、「常施食、籌符食
、半月食、
布薩食、月旦食」,除此五正食外之其他一切食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
不犯也。
波逸提 三三
一 爾時,佛世尊在毘舍離大林重閣講堂。其時,於毘舍離繼續供施美食。時,一
貧傭人思惟:「諸人至誠施食,功德不少!我亦施食。」於是,貧傭人至啟羅婆帝
迦處而作是言:「主人!我欲施食於以佛陀為上首之比丘僧伽,請付我工資。啟羅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二
76 婆帝迦亦有淨信,於是付與超額(註27)工資。彼貧傭人即至世尊處,禮世尊而坐一面。
一面坐已,白世尊曰:「大德!請世尊明朝與比丘僧共受我請食。」「賢者!大比丘
眾多,汝當知。」「世尊!雖大比丘眾,我已備多量之棗,以棗汁充作飲料。」世尊
默然而允諾。時,貧傭人知世尊已允諾,從座而起,禮敬世尊,右繞而去。
諸比丘聞:「明朝貧傭人,請佛陀為上首之比丘僧伽,將供以棗汁充作飲物。」
彼等於食時仍行乞取食。諸人聞貧傭人供請以佛陀為上首之比丘僧伽,即為貧傭人
持來多量硬軟之食。貧傭人於過夜後,令辦種種硬軟美味之食。時至,令人報世尊:
「世尊!時至,供食已辦。」於是,世尊晨著下衣,持上衣與?,往貧傭人住處。
至已,與比丘僧坐於已設之座。如是,貧傭人於食堂供奉諸比丘,諸比丘作是言:
「賢者!少與。賢者!少與。」「諸大德!尊師等勿以『此是貧傭人』而取少量,我
備有多量之硬軟食。諸大德!請取至滿足。」「賢者!我等非為此理由而少取,我等
於食時已先行乞取食,是故取少量也。」
其時,貧傭人譏嫌非難:「何以諸大德受我供請,而他處取食耶?以為我不能
77 與至滿足!」諸比丘聞其貧傭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
<---------------------------------------------------------------------- ------>
波逸提 三三 一○三
丘等受一處請而於他處取食耶?」……乃至……「諸比丘!比丘等實受一處請而於
他處取食耶?」「實然!世尊!」世尊呵責:「諸比丘!愚人!汝等何以……食耶?
諸比丘!……誦此學處-------
數數食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一比丘病,另一比丘持乞得之食至病比丘處而言:「友!請用。」「止!
我另有所期之食。」然乞得之食,至午後始持來該比丘處,〔因此〕 彼比丘所期之食
不得受用,乃以此事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
許病比丘數數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數數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病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三 其時,諸人於施衣時,備妥衣食,擬先供食然後施衣而請諸比丘。比丘等因數
數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參照波逸提三二• 三、四〕……當如是誦此學
處-------
<---------------------------------------------------------------------- ------>
律藏 經分別 一○四
數數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病時、施衣時、作衣時,即此所謂因
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78 四 時,世尊晨著下衣,持上衣與?,由具壽阿難隨侍至一家,坐在已設之座。時,
諸人捧食供奉世尊及具壽阿難,具壽阿難畏慎而不取。「取之,阿難!」「世尊!我
有所期之食。」「阿難,淨施之後可取食。」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聽許淨施後,數數取食。諸比丘!當如是淨施:『 我所期食〔施〕與某
甲。』 」
五(一) 「數數食」者,受請五正食中之任何一食,除此之外,取食其他五正食
中之一食,此名數數食。
「除因緣外」者,特別場合除外。
「病時」者,坐於一處不能充分取食,〔視作〕「病時」而可食。
「施衣時」者……「作衣時」者,……〔參照波逸提三二〕……。
除因緣「食」……〔參照波逸提三二〕……非數數食想者,不犯也。
<---------------------------------------------------------------------- ------>
波逸提 三四 一○五
(二) 於因緣、淨施之後食、二處三處受請而食於一處、順次受請食、由全村請
而於其村之一處食、由全集團之請而於其集團之一處食、受請而言「我取乞食之食」
〔拒請〕、常施食、籌符食、半月食、布薩食、月旦食,除五種正食外之其他一切食
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
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四
一(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伽若之母乃淨信優婆夷,
79 伽若嫁與村落之一男子。時,伽若因事歸母家。其時,伽若之夫,遣使至伽若處曰:
「伽若!歸來!我盼汝歸來!」然而,伽若之母優婆夷〔言:〕「如何空手而歸耶?」
遂作餅。作畢,一行乞比丘入伽若之母優婆夷家,伽若之母以餅與其比丘。該比丘
轉告其他比丘,〔彼亦來乞故,〕伽若之母亦以餅與彼。彼比丘去而復語他比丘,其
亦以餅與彼,於是,所作之餅隨之悉盡。伽若之夫再遣使至伽若處言:「伽若!歸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六
來!我盼汝歸來!」再次,伽若之母優婆夷〔言:〕「如何……」……悉盡。三次,
伽若之夫遣使至伽若處言:「伽若!歸來,我盼汝歸來!伽若倘不歸來,我即迎娶
他婦。」三次,伽若之母優婆夷〔 言:〕「如何……」……悉盡。於是,伽若之夫即
迎娶他婦,伽若聞悉彼 夫迎娶他婦,立而泣。
時,世尊晨著下衣,持上衣與缽,至伽若之母優婆夷住處,坐於已設之座。時,
伽若之母行近世尊前,禮敬世尊而坐於一面。世尊對一面坐之伽若之母曰:「伽若
何以泣耶?」時,伽若之母以此事白世尊。世尊為伽若之母優婆夷說法……令歡喜,
起座而去。
(二)爾時,一商隊由王舍城欲往跋諦耶羅伽,一乞食比丘向商隊乞食。一優婆塞
以麥餅予之。此比丘離去而告他比丘,〔彼比丘來〕其亦贈予麥餅,該比丘復又轉告
80 他比丘,其亦以麥餅相贈之,以致旅途備用之食糧悉盡,其優婆塞向諸人曰:「諸
賢者!請稍等,因所備之食糧悉數贈予尊師等,我當另備食糧。」「賢者!我等不能
等,因商隊已出發。」言已即行。該優婆塞為備食糧而後出發,不幸遇劫賊出而被
奪。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取而不知量耶?此人後行,不幸為劫賊所剝
<---------------------------------------------------------------------- ------>
波逸提 三四 一○七
奪!」諸比丘聞此諸人之……非難。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
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然,以十利故,我為比丘等制立學處,為攝僧、
為眾僧安樂……乃至……為敬重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以餅或?給予來家之比丘隨意取用時,比丘欲取可取滿二、三?,若過此而取
者,波逸提。取二、三?時,由其處持去應分與諸比丘,此為斯時之法也。」
二(一)a 「餅」者,為贈送而調理之物。
「?」者,為食糧而備之物。
a ' 「來家之比丘」者,家是剎帝利家、婆羅門家、吠舍家、首陀羅家等四家也。
來者,來此。
「隨意取用」者,需要多少,即取多少之謂。
「欲」者,冀望。
「可取滿二、三?」者,即可以取滿二、三?。
「若過此而取」者,取二、三?以上者,波逸提。持二、三?而去者,見比丘
必告曰:「彼處我已取二、三?,於此勿再取之。」若見而不告者,突吉羅。若告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八
之而取者,突吉羅。
81 「由其處持去應分與諸比丘」者,應持至分座堂分配之。
「此為斯時之法」者,在此時此是如法。
(二) 於二、三?以上有以上想而取者,波逸提。於二、三?以上有疑想……於
二、三?以上有以下想而取者,波逸提。於二、三?以下有以上想者,突吉羅。於
以下有疑想,突吉羅。於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 取二、三?,取二、三?以下,非為贈送物、非為行路所備食糧而施與、
為贈物或行路所備食糧之殘餘、於停止行路時而予、親里者、謂恣意取者、為他人、
依己之財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婆羅門請供食諸比丘。諸比丘
<---------------------------------------------------------------------- ------>
波逸提 三五 一○九
足食已,復至親里各家,或取食、或取?食而歸。其時婆羅門告近鄰諸人曰:諸
賢!比丘等由我而足食,我亦當使汝等足食。」彼等作如是言:「賢者!汝何以使
我等足食耶?汝所請之彼等尚且來我等家,或取食、或受?食而歸。」其時,此婆
羅門譏嫌非難:「何以諸大德於我家取食已,更於餘處食耶?我豈不能充分供應
耶?」諸比丘聞婆羅門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諸比丘足食
已,更於餘處食耶?」……乃至……「諸比丘!比丘等實……食耶?」「實然!世尊!」
82 佛世尊呵責:「何以彼愚人等足食已,更於餘處食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足食已,復取嚼食、噉食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諸比丘為病比丘等持來美味之缽食,病者不如所期而食,諸比丘以此捨
棄。世尊聞喧聲、大聲、烏聲,言具壽阿難曰:「阿難!其喧聲、大聲、烏聲是何
耶?」時,具壽阿難以此事白世尊。「阿難!諸比丘食病者之殘食耶?」「世尊!不
食。」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食病者及無病者之殘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一○
食。諸比丘!應作如是殘食法,當說:『我於此食皆不需〔殘食與汝〕。』諸比丘!
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足食已,復取非殘食之嚼食或噉食者,波逸提。」
三(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足食已」(註28)者,知座、知食、近立、給配、知〔充分〕而停止。
a' 「食」者,五正食中之一食,雖食草葉程度亦為食已。
「非殘食」者,〔不作殘食法〕而作不淨食。不以手持食而作,不取少食而作,
不在投石範圍內作,未食竟者作,足食竟由坐而立者作,不言「此食皆不需」時,
非病者之殘食時,此名「非殘食」。
「殘食」(註29)者,〔作殘食法〕 而作清淨食。以手持食而作,取〔少〕食而作,於
投石範圍內作,由食已者作,由足食不起座者作,言「此食皆不需」時,病者殘食
時,此名「殘食」。
83 「嚼食」者,除五種噉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之外,其餘名為硬食。
「噉食」者,五種軟食:飯、粥、?、魚、肉。取食者,突吉羅。每咽食,波
<---------------------------------------------------------------------- ------>
波逸提 三六 一一一
逸提。
(二) 於非殘食有非殘食想而食嚼食、噉食者,波逸提。於非殘食有疑想……於
非殘食有殘食想……波逸提。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之取食者,突吉羅。每食
咽,突吉羅。於殘食有非殘食想者,突吉羅。於殘食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殘食有
殘食想者,不犯也。
(三) 令作殘食法而食、言「當使作殘食法之後而食」、為他人而持食去、病者之
殘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有因緣而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二比丘於拘薩羅國往舍?城之街
衢而行。甲比丘非法行,乙比丘言彼曰:「友!勿作如是之,此非淨行。」甲比
丘心生怨恨,彼等至舍?城。其時,於舍?城有一集團施眾僧食,乙比丘足食已。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一二
懷恨之甲比丘至親里家,持來?食,至乙比丘處而作是言:「友!食之。」「友!豐
盛也,我足食矣!」「友!味甚美,請食。」乙比丘為甲比丘所迫,而食其?食。懷
84 怨之甲比丘對乙比丘言:「友!汝實言我〔罪〕,而汝足食復受請而食非殘食之軟
食。」「友!豈不應告耶? 」「友!豈不應問耶?」於是,乙比丘以此事語諸比丘。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以非殘食之軟食請已足食比丘耶?」……乃
至……「比丘!汝實以……請……比丘耶? 」「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
汝為何以……請……比丘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
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將非殘食之嚼食或噉食持來請已足食比丘,云:『 比丘!嚼之!食
之!』 知〔 罪〕 而欲使犯者,〔 若其比丘〕 食時,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b' 「持來請」者,云隨汝所欲而取之。
a 「已足食」者,……〔參照波逸提三五• 三(一)〕…… 此名非殘食。「嚼食」
者,……〔參照波逸提三五• 三(一)〕……肉。
<---------------------------------------------------------------------- ------>
波逸提 三六 一一三
a' 「 比丘」者,其他之比丘也。
b 「 知而」 者,自知或他人告彼、或彼語。
「欲使犯」者,〔思:〕「由此我當非難之、使憶之、叱責之、舉言之、使其困
惑。」而持來者,突吉羅。依彼語取而嚼噉者,突吉羅。每咽食,突吉羅。食已,
波逸提。
(二) 於足食有足食想,而以非殘食之嚼食或瞰食持來請者,波逸提。於足食有
疑想……突吉羅。於足食有非足食想……不犯也。欲令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
藥而持來者,突者羅。依彼語取而嚼噉者,突吉羅。每咽食,突吉羅。於非足食有
85 足食想者,突吉羅。於非足食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足食有非足食想者,不犯也。
(三)令作殘食法而與、令行殘食法之後言:「請食!」而與、言:「為他人持
去!」而與、與病者之殘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依因緣說:「請食!」
而與,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一四
波逸提 三七
-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王舍城有山上祭,十七群比丘欲
觀山上祭而往之。諸人見十七群比丘來,令沐浴、令塗油、令食之後,給與硬食。
十七群比丘持硬食歸僧園,而語六群比丘:「友!取食硬食!」「友!汝等於何處得
硬食耶? 」十七群比丘以其事語六群比丘。「噫!友!汝等取非時食。」「然!友!」
六群比丘譏嫌非難:「何以十七群比丘食非時食耶?」於是,六群比丘以此事語諸
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十七群比丘食非時食耶?」彼諸比丘以此
事白世尊。「諸比丘!汝等實食非時食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
汝等何以取非時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非時食嚼食或噉食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非時」者,日中過後至〔翌日〕天明之謂。
<---------------------------------------------------------------------- ------>
波逸提 三八 一一五
「嚼食」者,……。「噉食」者,……肉。
「我欲食」而取者突吉羅。每咽食,波逸提。
(二) 於非時有非時想而食嚼食、噉食者,波逸提。於非時有疑想而……於非時
有時想而……波逸提。欲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而取者,突吉羅。每咽食者,
突吉羅。於時有非時想者,突吉羅。於時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時有時想者,不犯
也。
(三) 由因緣而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八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阿難之師具壽毘拉陀施沙住
阿蘭若。彼行乞食,得乾飯持歸住園,曬乾而蓄藏之,欲食時,以水浸之而食,〔不
每日行乞,〕經久方入村行乞。諸比丘如是言具壽毘拉陀施沙:「友!汝何以經久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一六
方入村行乞耶?」其時,具壽毘拉陀施沙以此事語諸比丘。「友!汝何以食蓄藏之食
物耶?」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毘拉陀施沙食蓄藏之食物耶?」……
乃至……「毘拉陀施沙!汝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毘拉陀施
沙!汝何以食蓄藏之食物耶?毘拉陀施沙!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
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87 任何比丘,食蓄藏之嚼食或瞰食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蓄藏」者,以今日所得留待明日食。
「嚼食」者,……「噉食」者,……肉。
「我欲食」而取者,突吉羅。每咽食者,波逸提。
(二) 於蓄藏有蓄藏想而食嚼食或噉食者,波逸提。於蓄藏有疑想……於蓄藏有
非蓄藏想……波逸提。欲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而取者,突吉羅。每咽食者,
突吉羅。於非蓄藏有蓄藏想者,突吉羅。於非蓄藏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蓄藏有
非蓄藏想者,不犯也。
<---------------------------------------------------------------------- ------>
波逸提 三九 一一七
(三) 貯時藥以於時中食、貯非時藥以於非時中食、貯七日藥以於七日中食、盡
形壽藥有因緣而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為己要求(註30)美味之食而
食。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食美味之食耶?何人不喜善調理耶?何人
不喜甘味耶?」諸比丘聞此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
88 群比丘……食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食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何以汝等……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
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如是者,美味之食也,即酥、生酥、油、蜜、砂糖、魚、肉、乳、酪也。任何
比丘,若為己要求如是美味之食而食者,波逸提。」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一八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諸比丘有病。探病比丘詢病比丘曰:「友!堪忍否?得過否?「友!以
前我等為己要求美味之食而食,由此而覺安樂。然,今依世尊所制,畏慎不能乞,
是故我等不安樂。」……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
聽許病比丘為己要求美味之食而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如是者,美味之食也,即酥、生酥、油、蜜、砂糠、魚、肉、乳、酪也。任何
比丘,若無病而為己要求如是美味之食而食者,波逸提。」
三(一)「如是者,美味之食」者,「酥」者,牛酥或山羊酥或水牛酥等,其肉為
淨肉之酥。「生酥」者,此等物之生酥也。「油」者,胡麻油、芥子油、蜜油、篦麻
油、獸油也。「蜜」者,蜂蜜也。「砂糖」者,由甘蔗製作。「魚」者,行於水中者也。
「肉」者,謂其為淨肉之肉。「乳」者,牛乳,或山羊乳,或水牛乳等,其為淨肉之
乳也。「酪」者,此等之酪也。
89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無病」者,於無美味之食亦安樂也。「病者」,於彼無美味之食即不安樂也。
<---------------------------------------------------------------------- ------>
波逸提 四○ 一一九
a' 「如是美味之食」者,如以上美味之食。
無病者為己而要求者,每要求,突吉羅。想得後自食而取者,突吉羅。每咽食,
波逸提。
(二) 於無病有無病想而為己乞討美味之食者,波逸提。於無病有疑想……於無
病有病想……波逸提。於病有無病想者,突吉羅。於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病有
病想者,不犯也。
(三) 病者、有病時乞求無病時食、食病者之殘食、為親里者、受請者、為他人、
依己之財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毘舍離大林重閣講堂。其時,一比丘為一切糞掃衣常(註31)者,住於
墓處。由諸人所予者,彼不欲受。彼於墓處、樹下及於門檻等處,自取我等祭祖先之供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二○
物而食。諸人……非難:「何以此比丘自取我等祭祖先之供物而食耶?此比丘是長
老大堅身(註32)者而實以人肉為食。」諸比丘聞彼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比丘將不與之食持來口邊耶……乃至……「比丘!汝實將不與之
食持來口邊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將不與之食持來口
邊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90 任何比丘,若將不與之食〔物〕持來口邊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諸比丘畏慎於〔自取用〕水及楊枝。……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聽許
自取用水及楊枝。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將不與之食物持來口邊者,除水及楊枝外,波逸提。」
三(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不與」者,言非應取受之物。「與」者,由手,或由器物,或以投擲而給予之
物,於投石所及之範圍內立者,或以手或以容器而受取者,此謂給與物。
「食物」者,除水及楊枝外,所有可咽食之物名為「食物」。
<---------------------------------------------------------------------- ------>
波逸提 四○ 一二一
「除水楊枝外」者,水及楊枝除外,云「我將要食」而取者,突吉羅。每咽
食,波逸提。
(二) 於不受有不受想而持不與之食物於口邊者,除水及楊枝外,波逸提。於不
受有疑想……於不受有受想……波逸提。於受有不受想者,突吉羅。於受有疑想者,
突吉羅。於受有受想者,不犯也。
(三) 水及楊枝、於四種之大污物(33) 有因緣時、無因緣而行淨法自取用之,癡狂
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四食品----------
攝頌
施食別眾數 餅足食有二
非時蓄藏乳 楊枝此十事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二二
波逸提 四一
91 一(一) 爾時,佛世尊在毘舍離大林重閣講堂。其時,僧伽甚多嚼食。時,具壽
阿難以此事白世尊。「然,阿難!對食殘飯者與餅。」「世尊!如是!」具壽阿難得
世尊之許諾,使食殘飯者排列而坐,各與一餅;時,對一遍行外道女,予兩餅而以
為一餅。於旁之遍行外道女等,對彼女作是言:「彼沙門,汝之愛人也。」「彼沙門
非我愛人,想予一餅而予二餅也。」二次……乃至……三次,具壽阿難予每人一餅。
時,以為予遍行外道女一餅,其實予二餅。在旁之遍行外道女對其女作是言:「彼
沙門……」「……予二餅也。」於是諍論愛人、非愛人。
(二) 一邪命外道士亦來分食。一比丘予邪命士甚多沾酥之大團食。於是,邪命
士持團食而歸。另一邪命士對彼邪命士曰:「友!汝從何處得來之團食耶? 」「友!
從彼沙門瞿曇禿頭居士之分食而得。」
優婆塞等聞該邪命士等之會話,彼等至世尊處,禮拜而於一面坐。坐已,彼等
優婆塞白世尊曰:「世尊!外道等誹謗佛、法、僧,願世尊告諸大德,勿予外道。」
<---------------------------------------------------------------------- ------>
波逸提 四一 一二三
時,世尊為優婆塞等說法訓誡……使之歡喜。於是,諸優婆塞由世尊之說法……歡
喜,從座而起,禮敬世尊,右繞而去。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
比丘!然,以十利故,我為諸比丘制立學處,為攝僧、為僧安樂……乃至……為令
92 正法久住、為敬重。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無論對裸形外道或遍行外道男或遍行外道女,若親手給予嚼食或噉
食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 比丘之意。
「裸形外道」者,遍行者出家而裸形之謂。「遍行外道男」者,除比丘及沙彌,
為遍行而出家者。「遍行外道女」者,除比丘尼及沙彌尼,為遍行而出家者。
a 「若〔……〕給予」者,以身或由器物、或投與者,波逸提。
a' 「嚼食」者,除五種噉食、楊枝、水外,其餘名為硬食。
a2 「噉食」者,五種軟食:飯、粥、?、魚、肉。
(二) 於外道有外道想,親手予嚼食或噉食者,波逸提。於外道有疑想……於外
道有非外道想……波逸提。予水、楊枝者,突吉羅。於非外道有外道想者,突吉羅。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二四
於非外道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外道有非外道想者,不犯也。
(三) 使予不予、置而予、予(註34)外傷用藥,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對同學共住比丘
曰:「來!友!我等入村乞食。』〔而〕不予彼比丘,云:去!友!我等共語或坐,
93 不悅樂。我一人語或坐為快。」而驅逐之。時,彼比丘已近食時仍不能行乞食,又
歸時亦不得食而絕食。於是,該比丘至比丘園,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對該比丘言:『 來!友!我等入村乞食。』 〔同行〕
而不予彼……而驅逐之耶?……乃至……「跋難陀!汝實對比丘……而驅逐之
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對比丘……而驅逐之耶?愚人!
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
波逸提 四二 一二五
任何比丘,對〔他〕比丘〔言:〕『來!友!入村或鎮乞食。』〔而帶出,將
〔施食〕予彼或不予而令離去之,言:『去!友!與汝語或坐,我不快,我唯
一人語或坐為快。』以是理由而作,非他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對比丘」者,對他比丘。
「來!友!入村或鎮」者,村或鎮、市亦只云村或鎮。
「予彼」者,以粥、嚼食或噉食予之。「不予」者,不予任何物。
「令離去」者,欲與婦女遊樂、欲秘密坐、欲行非法行,而如是云:「去!友!
……一人……為快。」令離去者,突吉羅。令離去見處或聞處時,突吉羅。令離去
已,波逸提。
「以是理由而作,非他」者,無其他何等理由令離去。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令離去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
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令離去者,波逸提;出他之罪者,突吉羅。驅逐未受具
戒者,突吉羅;出他之罪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二六
94 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
(三) 二人一處不能生存而令離去、或見高貴物可能起貪心而令離去、或見婦女
彼當起不快而令離去、為病者或不在者或為守精舍人送粥或硬軟食而令離去、非欲
行非法行、因有事而令離去,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三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至俗友家,與其
婦同坐於寢室。爾時,其夫至具壽跋難陀釋子前,問訊而坐一面。一面坐已,其夫
即言其妻曰:「予尊師食。」於是,其婦予具壽跋難陀釋子食,其夫言跋難陀釋子
曰:「大德!請去,因已給食。」時, 其婦知其夫心起欲念,而向具壽跋難陀釋子
作是言:「大德!請坐,請勿去。」再次,其夫……乃至……三次,言具壽跋難陀
釋子……已給食。」三次,其婦言具壽跋難陀……勿去。」時,其夫外出,向諸比
<---------------------------------------------------------------------- ------>
波逸提 四三 一二七
丘瞋譏跋難陀曰:諸大德!尊者跋難陀與我婦共坐於寢室,我令去而不欲去,我
等工作繁忙。」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進入食事中之
95 家強坐耶?」……乃至……「跋難陀!汝實進入食事中之家強坐耶?」「實然!世
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為何進入食事中之家強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
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進人食事中之家強坐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進入」者,侵入。
a' 「食事(註35) 中之家」者,有女人與男子居,女人及男子皆未出去或皆不離欲念也。
「強坐」者,於大屋,離從門投石(註36)所及處〔更入內〕強坐者,波逸提。於小
屋,過〔 中央之〕橫梁(註37)而坐者,波逸提。
(二) 於寢室有寢室想而進入食事中之家強坐者,波逸提。於寢室有疑想……於
寢室有非寢室想……波逸提。於非寢室有寢室想者,突吉羅。於非寢室有疑想者,
突吉羅。於非寢室有非寢室想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二八
(三) 於大屋從門投石所不及處而坐、於小屋不過〔中央之〕橫梁而坐、有其他
比丘時、〔男女〕兩者已出去或者離欲念時、非寢室,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也。
波逸提 四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跋難陀釋子至俗友家,與其婦共
96 坐於秘密屏處。其時,彼夫譏嫌非難:「何以跋難陀尊者與我婦共坐於秘密屏處耶?」
諸比丘聞彼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與女
人共坐於秘密屏處耶?」……乃至……「跋難陀!汝實與女人共……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與女人共……耶?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
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與女人共坐於秘密屏處者,波逸提。」
<---------------------------------------------------------------------- ------>
波逸提 四四 一二九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人女謂初生之女人,何況長
大者。
「共」者,同一處。
a 「坐」者,比丘近坐或臥於女人之坐者,波逸提。女人近坐或臥於比丘之坐者,
波逸提。兩人共坐或兩人共臥者,波逸提。
a'「秘密」者,有見秘密、聞秘密。見秘密者,目被遮掩,舉眉抬頭皆不得見。
聞秘密者,常語之不得聞。
a2「屏處」者,以壁、或敷鋪物、或圍幕、或木、或柱、或袋等任何物遮覆之處。
(二) 於女人有女人想而坐於秘密屏處者,波逸提。於女人有疑想……於女人有
非女人想……波逸提。與夜叉女、或鬼女、或黃門、或畜生女之偶像共坐於秘密屏
97 處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
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任何有智之男子陪席者、立而不坐、非秘密可見處、無心而坐,癡狂者、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三○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至俗友家,獨與
其婦秘密共坐。時,其夫……非難:「何以尊者跋難陀獨與一女人秘密共坐耶?」
諸比丘聞彼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獨與
一女人秘密共坐耶?」……乃至……「跋難陀!汝實與一女人……坐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
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獨與一女人秘密共坐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之意。
a'b 「獨與一」者,一比丘與一女人。
<---------------------------------------------------------------------- ------>
波逸提 四六 一三一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語、惡語、粗
語、非粗語者。
a 「秘密」者,……不得聞。
b 「共」者,同一處。
「坐」者,……〔參照波逸提四四.二。「於秘密屏處」換為「獨於秘密」〕……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六
98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之特知家以食請
跋難陀,亦於食請其他比丘等。時,具壽跋難陀釋子於前食前訪諸家。時,比丘等語
諸人曰︰「賢者!與食。」「諸大德!請待尊者跋難陀來。」二次,其比丘等……乃
至……三次,其比丘等過諸人曰︰「賢者!於過食時以前與食。」三次亦曰︰「諸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三二
大德!我等為尊者跋難陀之緣故作食。諸大德! 請待尊者跋難陀來。」
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出訪於食前,於日中始來,〔因而〕 諸比丘食不滿足。諸
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受請食而於食前訪他家耶?」……
乃至……「跋難陀!汝實受請食……訪他家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
人!汝何以……訪他家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
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受請食而於食前訪他家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具壽跋難陀釋子之特信家思:「當令尊者跋難陀見後,乃與僧眾。」而
為僧眾送來嚼食。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入村乞食。時,其〔使之〕諸人至僧園中
99 問諸比丘:「大德!尊者跋難陀在何處耶?「賢者!具壽跋難陀釋子入村乞食。」
「大德!此嚼食當示於尊者跋難陀後,而分與僧眾。」以此事白世尊。其時,世尊
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然,諸比丘!受藏之,以待跋難陀歸。」時,具壽
跋難陀釋子因「世尊禁止食前訪他家」而於食後訪他家,至日中始歸,〔因此諸比丘〕
<---------------------------------------------------------------------- ------>
波逸提 四六 一三三
不得嚼食(註38)。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於食後訪他家耶?」
……乃至……「跋難陀!汝實食後……訪……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愚人!汝何以……訪……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
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受請食而於食前或食後訪他家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三 其時,諸比丘於施衣時,畏慎而不訪他家,而發生衣之不足。以……白世尊。
「諸比丘!聽許施衣時可訪他家。諸比丘……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訪他家,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施衣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制立學處。
四 其時,諸比丘欲作衣,需針、線、剪刀。諸比丘畏慎而不訪諸家。以……白世
尊。「諸比丘!作衣時,聽許訪諸家。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100 任何比丘……訪他家,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施衣時、作衣時,即此
所謂因緣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三四
如是,世尊為……制立學處。
五 其時,諸比丘有病需用藥,〔而〕諸比丘畏慎……「諸比丘!聽許告同席之比丘
而訪他家。諸比丘!……誦此學------
任何比丘,受請食,有其他比丘時,不告彼而於食前或食後訪他家者,除因緣
外,波逸提。因綠者,指施衣時、作衣時,即此所謂因綠也。」
六(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受請」者,受請以五正食中之一食。
「食」者,受請之食。
「有其他比丘時」者,能告而入。「無其他比丘時」不得告而入之。
「食前」者,尚未食受請之食物者。
「食後」者,已食受請之食物,雖食如草葉端亦是。
「他家」者,剎帝利家、婆羅門家、吠舍家、首陀羅家等,四家也。「訪他家」
者,入一家之擲石所及處者,突吉羅。一腳過門者,突吉羅。二腳過門者,波逸提。
「除因緣外」者,因緣除外。
<---------------------------------------------------------------------- ------>
波逸提 四七 一三五
「施衣時」者,不行迦稀那衣式時,雨期後一個月;行迦烯那衣式時,五個月
也。
「作衣時」者,即作衣之時也。
(二) 於請食有請食想,不告同席之比丘而於食前或食後訪他家,除因緣外,波
逸提。於請食有疑想……於請食有非請食想……波逸提。於非請食有請食想者,突
101 吉羅。於非請食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請食有非請食想者,不犯也。
(三) 於因緣、有他比丘時告彼而入、無他比丘時不告而入、由他家有道時(註39)、
其家附近有可通行之道、往村落中、往比丘尼住處、往外道之臥處、往懺悔堂(註40)、
往請食家、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七
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釋迦國迦毘羅?城尼拘律樹園其時,釋摩訶男有甚多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三六
藥,釋摩訶男至世尊處,禮拜世尊已,於一面坐。一面坐已,釋摩訶男白世尊曰:
「世尊!我欲於四個月以藥請僧眾自恣(註41)。」「善哉!善哉!摩訶男!即於四個月以
藥請僧眾自恣矣!」諸比丘畏慎而不受,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聽許受請四個月
藥資具自恣。」
(二) 爾時,諸比丘對釋摩訶男請少量藥,釋摩訶男尚有甚多藥。釋摩訶男二次
至世尊處……白世尊:「世尊!我更欲於四個月以藥請僧眾自恣。」「善哉!善哉!
摩訶男!然,汝更於四個月以藥請僧眾自恣矣!」諸比丘畏慎而不受,以……白世
尊。「諸比丘!聽許受更請。」
(三) 其時,諸比丘對釋摩訶男請少量藥,摩訶男尚有甚多藥。摩訶男三次至世
102 尊處……白世尊:「世尊!我欲於終生以藥請僧眾自恣「善哉!善哉!摩訶男!
然,汝於終生以藥請僧眾自恣矣!」諸比丘畏慎而不受,以……白世尊。「諸比丘!
聽許受常施請。」
(四) 其時,六群比丘著內衣,披上衣不正,威儀不整。釋摩訶男言:「大德!
何故著內衣,披上衣不正,威儀不整耶?出家豈非應著內衣,披正上衣,以具足威
<---------------------------------------------------------------------- ------>
波逸提 四七 一三七
儀耶?六群比丘對摩訶男心生怨恨,六群比丘曰:「我等以何方便可以為難釋摩
訶男?」時,六群比丘作如是言:「友!摩訶男以藥請僧眾自恣。然,友!我等向
釋摩訶男乞乳酥。」於是,六群比丘至釋摩訶男住處而作是言:「賢者!要一陀那
量之酥。」「大德!? 請待至此月夜,諸人將為運酥而往牛舍,請於明晨持去。」二次
……三次,六群比丘向釋摩訶男……「…… 請待……」「賢者!卿無意給與而請自恣
耶?卿請自恣而不與。」其時,釋摩訶男譏嫌非難:「何以大德等,〔我〕 謂:『請
待至此月夜。』而不能等待耶?」諸比丘聞釋摩訶男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
… … 非難:「何以六群比丘……釋摩訶男言:『大德!請待至此月夜。〕而不能等
待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由釋摩訶男……而不能等待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何以汝等由摩訶男……而不能等待耶?愚人!此非
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103 無病比丘可受四月藥資具之請,除更請(註42)、常施請外,若過此而受者,波逸提。」
二(一)「無病……可受四月藥資具之請」者,可以受病資具之自恣請也。
「更請〔亦可受〕」者,我病時應乞而受。「常施請〔亦可受〕」者,我病時應乞而受。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三八
「若過此而受」者,所請之藥量有限制,而於夜無限制。請之夜(註43) 有限制而藥量無
限制。所請之藥量有限制,又夜時亦有限制。請之藥量無限制,又夜時無限制。「藥
量有限制」者,取藥而言:「以如此之藥施與我「夜有限制」者,取夜而言:「於
某夜施與我。」「藥量有限制,又夜時有限制」者,取夜及藥而言:「以如此之藥於
某夜施與我。」「藥量無限制,又夜時無限制」者,藥、夜皆不取也。
於藥量有限制時,除所請之藥,乞他藥者,波逸提。於夜有限制時,除所請之
夜外,於他夜乞者,波逸提。於藥有限制,又於夜有限制時,除所請之藥外、除所
請之夜外,乞他藥、他夜者,波逸提。藥量無限制、夜無限制者,不犯也。
(二) 無須用藥而乞藥者,波逸提。需用某藥而乞他藥者,波逸提。於過有過想
而乞藥者,波逸提。於過有疑想……於過有不過想者……波逸提。於不過有過想者,
突吉羅。於不過有疑想者,突吉羅。於不過有不過想者,不犯也。
(三) 以所請之藥而乞其藥,於所請之夜而乞於其夜,「我等雖由汝請如是等之藥,
104 但我等需用如此如此之藥」如此告而乞之,「我等雖由汝於某夜所請,但我等需超過
其夜而用藥」如此告而乞藥,為親里者、請自恣者、為他人、由己之財,癡狂者、
<---------------------------------------------------------------------- ------>
波逸提 四八 一三九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八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拘薩羅王波斯匿率軍出征。六群
比丘往觀出征軍,拘薩羅王波斯匿見六群比丘由遠方來。見已,遣使言之:「諸大
德!汝等何故來此耶?」「大王!我等欲來見大王。」「諸大德!為何欲見我,無非
喜〔觀〕戰耶?何不往見世尊耶?? 」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等來觀出征軍
耶?於我等無所得亦無所益。我等為生活、為子女而來軍隊也。」諸比丘聞彼諸人
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往觀出征軍耶?」諸比丘
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汝等實往觀出征軍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愚人!汝等何以往觀出征軍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
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
律藏 經分別 一四○
任何比丘,若往觀出征軍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105 二 爾時,一比丘之叔父病於軍中,遣使至彼比丘處曰:「我病於軍中,請大德來,
我欲大德來。」其時,此比丘作如是念:「世尊制立學處,不得往觀出征軍,而我
叔父病於軍中,我應如何為是耶?」以此事白世尊。爾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
諸比丘曰:「諸比丘!有如是理由者,聽許往軍中。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任何比丘,若往觀出征軍,除有如是理由外,波逸提。」
三(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出征軍」者,由村出發之後,或屯營或行進也。「軍」者,象軍、馬軍、車軍、
步軍也。十二人為一象軍(註44);三人為一馬軍;四人為一車軍;四人以手持武器為一
步軍。為觀而往者,突吉羅。於其處立觀者,波逸提。離能觀見之近處〔往他處〕
而數數回見者,波逸提。
「除有如是理由外」者,有如是理由者除外。
<---------------------------------------------------------------------- ------>
波逸提 四九 一四一
(二) 於出征有出征想,為見前往者,除有如是理由外,波逸提。於出征有疑想
……於出征有非出征想……波逸提。為見一人一人而往者,突吉羅。於其處立觀者,
突吉羅。離能觀見之近處而數數回見者,突吉羅。於非出征有出征想者,突吉羅。
於非出征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出征有非出征想者,不犯也。
(三) 於僧園立觀之,〔軍〕來比丘之立處、坐處、臥處時,正在道路行時見之,
有適當之理由或為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106 波逸提 四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有應作之事而至軍中,
停宿於軍中過三夜。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停宿於軍中耶?於我等無所得
亦無所益。我等為生活、為子女而住軍中也。」比丘等聞此諸人之……非難。諸比
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停宿於軍中過三夜耶?」……乃至……「諸
<---------------------------------------------------------------------- ------>
律藏 經分別 一四二
比丘!汝等實停宿於軍中過三夜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何以
停宿於軍中過三夜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
誦此學處------
又比丘若有何等因綠需至軍中,比丘可於軍中宿〔限〕二夜、三夜,若停宿過
此者,波逸提。」
二(一) 「又比丘若有何等因緣需至軍中」者,若有因緣,即若有應作之事也。
「比丘可於軍中宿二夜、三夜」者,可停宿二夜、三夜也。
「若停宿過此」者,於第四日日沒(註45)個時住在軍中者,波逸提。
(二) 於過三夜有過想而停宿於軍中者,波逸提。於過三夜有疑想者……於過三
夜有以下想……波逸提。於三夜以下有過想者,突吉羅。於三夜以下有疑想者,突
吉羅。於三夜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 停宿二三夜、停宿二三夜以下、停宿二夜而第三夜天明以前離去而又〔來〕
107 停宿、病而停宿、為病者服務而停宿、軍隊為敵軍所圍時、有任何之障難時、於事
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波逸提 五○ 一四三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二夜、三夜停宿於軍中,
往〔觀〕模擬戰(註46)、列兵、配兵、閱兵。六群比丘中之一比丘往〔觀〕模擬戰而被
矢所射。諸人嘲笑該比丘曰:「大德!善戰耶?汝射得多少標的耶?」彼比丘受諸
人嘲笑而忿怒。諸人……非難:「何以釋子沙門往觀演習耶?於我等無所得亦無所
益。我等為生活、為子女而往演習也。」諸比丘聞彼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
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往觀模擬戰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
往觀模擬戰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往…… 耶?愚人!
此非令未信者……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若比丘二夜、三夜停宿於軍中期間,或往〔觀〕模擬戰、或列兵、或配兵、或
閱兵者,波逸提。」
二(一) 「若比丘二夜、三夜停宿於軍中期問」者,指停宿二夜、三夜期間也。
「模擬戰」者,凡有示現〔演練〕互相擊打之處。
<---------------------------------------------------------------------- ------>
律藏 經分別 一四四
「列兵」者,此等(註47)是象軍、此等是馬軍、此等是車軍、此等是步軍也。
「配兵」者,象軍在此、馬軍在此、車軍在此、步軍在此之謂也。
108 「閱兵」者,有象兵隊、馬兵隊、車兵隊、步兵隊。三象兵者,最少之象兵隊;
三馬兵者,最少之馬兵隊;三車兵者,最少之車兵隊;四人持武器之步兵者,最少
之步兵隊。
為觀而往者,突吉羅。立彼處而觀者,波逸提。離見處復數數回見者,波逸提。
為見一人一人而往者,突吉羅。於彼處立觀者,突吉羅。離觀處復再三回見者,突
吉羅。
(二) 立於僧園觀之,兵隊來比丘之立處、坐處、臥處展示戰鬥,比丘正在行道
時見之,有應作之事往而見之,於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五裸行品——
攝頌
餅語跋難陀等三 以及個別特信家
摩訶男與波斯匿 軍射此等以為十
<---------------------------------------------------------------------- ------>
波逸提 五一 一四五
波逸提 五一
一 爾時,佛世尊遊行於支提國而往跋陀越邑。牧牛者、牧畜者、農夫、旅人等見
世尊遠遠而來。見已,白世尊:「大德!請世尊勿往安巴提達。大德!安巴提達編
髮梵志之庵,住有神通、猛毒之龍,勿使彼害世尊。」如斯言時,世尊默然。二次
……乃至……三次,牧牛者、牧畜者、農夫、旅人白世尊:「大德!安巴提達… …
勿使彼害世尊。」第三次,世尊仍舊默然。於是,世尊漸漸遊行至跋陀越邑。世尊
109 即住於跋陀越邑。其時,具壽娑伽陀至安巴提達編髮梵志之庵。至已,入火舍設草
之敷具,結跏趺坐,端正身軀,令起正念於前。其時,彼龍見具壽娑伽陀入,怒而
吐煙。具壽娑伽陀亦吐煙;彼龍不勝怒而放出火焰,具壽娑伽陀亦入於火界三昧而
放火焰。於是,具壽娑伽陀以火焰降伏毒龍之火焰。後,往跋陀越邑。時,世尊於
跋陀越邑隨意住宿,而後向憍賞彌出發遊行。憍賞彌之優婆塞聞悉尊者娑伽陀與安
巴提達毒龍決鬥之事。世尊亦漸漸遊行至憍賞彌。時,憍賞彌之優婆塞奉迎世尊後,
至具壽娑伽陀處。至已,向具壽娑伽陀問訊而一面立。憍賞彌之優婆塞立於一面,
<---------------------------------------------------------------------- ------>
律藏 經分別 一四六
語具壽娑伽陀曰:「大德!尊師等有何種喜好且難得之物?我等當早作豫備。」如
是言時,六群比丘對憍賞彌之優婆塞等如此言:「賢者!純淨伽普提伽(kapotika
酒名),乃比丘等喜好且難得之物,汝等應備此物。」
於是,憍賞彌之優婆塞每家豫備純淨之伽普提伽,見具壽娑伽陀來乞食,而語
娑伽陀曰:「大德!尊者娑伽陀!請汝飲伽普提伽。」於是,具壽娑伽陀於每家飲
純淨之伽普提伽,出鎮時,倒臥於鎮口。其時,世尊與眾多比丘俱出此鎮,見具壽
娑伽陀倒臥於鎮口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扶持娑伽陀。」「如是!世尊 」諸比
丘應諾,將具壽娑伽陀帶回僧園,令其頭向世尊而臥。然而具壽娑伽陀轉身,足向
世尊而臥。其時,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先前娑伽陀是否恭敬且順從如來耶?」
110 「然!世尊!」「諸比丘!今娑伽陀恭敬且順從耶?」「世尊!不然!」「諸比丘!娑
伽陀與安巴提達之龍共鬥耶?」「然!世尊!」「諸比丘!娑伽陀今仍能與龍鬥耶?」
「世尊!不能鬥。」「諸比丘!是否飲應飲之物而成無意識耶?「不然!世尊!? 」
「諸比丘!娑伽陀非相應法、非隨順行、非威儀、非沙門行、非清淨行、非所當為。
諸比丘!何以娑伽陀飲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
<---------------------------------------------------------------------- ------>
波逸提 五二 一四七
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飲須羅、面羅耶〔酒〕者,波逸提。」
二(一) a 「飲」者,若飲如草葉端之量,亦波逸提。
a1 「須羅〔酒〕」者,為小麥酒、餅酒、米酒、酵母酒、〔此等之〕 調合酒。
a2 「面羅耶〔酒〕」者,為花酒、果酒、蜜酒、甘蔗酒、〔此等之〕 調合酒。
(二) 於酒有酒想而飲,波逸提。於酒有疑想……於酒有非酒想而飲者,波逸提。
於非酒有酒想者,突吉羅。於非酒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酒有非酒想者,不犯也。
(三) 於非酒而有酒色、酒香、酒味而飲之,飲以〔酒〕調羹(註48)、調肉、調麻油
者,菴摩羅果汁,非酒而含有酒精之物,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以指胳肢十七群比丘而
<---------------------------------------------------------------------- ------>
律藏 經分別 一四八
令笑,彼比丘窒息氣絕而死。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以指胳肢
111 比丘而令笑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令笑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令笑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
……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以指胳肢者,波逸提。」
二(一) 「以指胳肢」者,受具戒者欲使受具戒者笑而以身觸其身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以指胳肢令笑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
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以身觸著於身上之〔衣服等〕者,
突吉羅。以著於身上之物觸身者,突吉羅。以著於身上之物觸著於身上之物者,突
吉羅。以投物觸身者,突吉羅。以投物觸著於身上之物者,突吉羅。以投物觸所投
物者,突吉羅。
於未受具戒者,以身觸身者,突吉羅。以身觸著於身上之物……以著於身上之
物觸身……以著於身上之物觸其著於身上之物……以投物觸身……以投物觸著於身
上之物……以投物觸所投物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
<---------------------------------------------------------------------- ------>
波逸提 五三 一四九
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未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者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無令笑之意、因事而觸,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三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十七群比丘嬉戲於阿致羅筏底河
112 水中。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與摩利皇后於高樓上,見十七群比丘嬉戲於阿致羅筏
底河水中,言摩利皇后曰:「摩利!受汝供養者戲於水中。」「大王!必是世尊未制
立學處,或彼諸比丘不知已制立。」其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曰:「以何種方式,
我不告而世尊能知諸比丘嬉戲於水中耶?」於是,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令人迎請十七
群比丘而賜與大砂糖塊,即曰:「尊者!將此糖塊供奉世尊。」十七群比丘持此糖
塊至世尊處而言:「世尊!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以此糖塊供奉世尊亡「諸比丘!汝
等於何處見王耶?」「世尊!於阿致羅筏底河之水中嬉戲時。」佛世尊呵責:「愚人!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五○
汝等何以嬉戲於水中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
是誦此學處------
嬉戲於水中者,波逸提。
二(一) 「嬉戲於水中」者,為嬉戲於過踝之〔深〕水中,或沈、或浮、或泳者,
波逸提。
(二) 嬉戲於水中而有嬉戲想者,波逸提。嬉戲於水中而有疑想……嬉戲於水中
而無嬉戲想者,波逸提。於足踝以下之水中嬉戲者,突吉羅。嬉戲於船中,突吉羅。
以手、或足、或杖、或小石打於水者,突吉羅。玩弄盛於器中之水、或酸粥(註49)、或
牛乳、或酪、或染汁、或小便、或泥等者,突吉羅。非於水中嬉戲而有嬉戲想者,
突吉羅。非於水中嬉戲而有疑想者,突吉羅。非於水中嬉戲而無嬉戲想者,不犯也。
113 (三)無嬉戲之意,因事務入於水中而或沈、或浮、或泳,欲至彼岸而或沈、或
浮、或泳,於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波逸提 五四 一五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憍賞彌國瞿師羅園。其時,具壽闡陀為非法行。諸比丘作如是
言:「友!闡陀!勿如是作,此非淨行。」彼以輕侮之態相向。諸比丘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具壽闡陀為輕侮耶?」……乃至……「闡陀!汝實為輕侮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為輕侮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
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輕侮〔之態度〕 者,波逸提。」
二(一)「輕侮」者,有二種輕侮:人輕侮與法輕侮。「人輕侮」者,受具戒者依
制戒而言時,謂:「彼為被除?者、附有罪者、被叱責者,彼之語當無效。」而輕
侮之者,波逸提。「法輕侮」者,受具戒者依制戒而言時,謂:「如何滅、或除、或
驅出此人(註50)。」或言不欲學其法而輕侮之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輕侮,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
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受具戒者以非制戒而言時,謂:「此不利於制邪、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五二
除惡、端正、敬重、精進」而輕侮,突吉羅。未受具戒者依制戒或非制戒而言時,
114 謂:「此不利於制邪……」而輕侮,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言:「如是疑問從我等之師學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使十七群比丘恐怖,彼
等因受恐怖而哭泣。諸比丘作如是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友!六群比丘使
我等恐怖。」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令彼等恐怖耶?」……〔 參
照波逸提五二• 一〕……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令比丘恐怖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 ------>
波逸提 五五 一五三
「比丘」者,他比丘也。
「令〔……〕恐怖」者,受具戒者欲令受具戒者恐怖,以色或以聲、香、味、
觸促成,彼或恐怖或不恐怖者,波逸提。告示有賊、或蛇、或鬼之險道,彼或恐怖
或不恐怖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令恐怖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
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令恐怖者,波逸提。欲令未受具戒者恐怖,以色或……
促成,彼或恐怖或不恐怖者,突吉羅。告示有賊或……或不恐怖者,突吉羅。於未
115 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
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無令恐怖之意而以色或以聲、香、味、觸促成,或告示有賊、或蛇、或鬼
之險道,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五四
波逸提 五六
一(一) 爾時,佛世尊在婆祇國膠魚山邑恐怖林鹿野苑。其時,諸比丘於冬季,
燃有孔之大木以暖身,孔中之黑蛇受火炙而出襲諸比丘,諸比丘紛紛逃散。諸比丘
中少欲者……非難:「何以諸比丘燃火暖身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
燃火暖身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愚人!何以燃火暖身耶?
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為暖身而燃火或令燃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比丘等病。探病之諸比丘言諸病比丘:「友!堪忍否?得過否?
「友!昔者我等燃火暖身,故我等安樂,然今為世尊所禁,畏慎而無以暖身,因此
我等不安樂。」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聽許病者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汝等當如
是誦此學處------
116 任何比丘,無病而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者,波逸提。」
<---------------------------------------------------------------------- ------>
波逸提 五六 一五五
如是,世尊……制立學處。
二 爾時,諸比丘於薰?(註51) 及火舍,畏慎而不燃火。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有適
當理由者,聽許其燃火或令燃之。諸比丘!汝等……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雖無病而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除有適當理由外,波逸提。」
三(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無病」者,無火,彼亦安樂也。
「病」者,無火,彼不得安樂也。
b' 「燃」者,若自燃之者,波逸提。
a 「火」者,火焰也。
b 「令燃〕 者,命他者,波逸提。命一次而屢屢燃者,波逸提。
a' 「以暖身」者,為使溫熱也。
「除有適當理由外〕 者,有適當理由者除外。
(二) 於無病有無病想,為暖身而燃火又令燃者,除有適當理由外,波逸提。於
無病有疑想……於無病有無病想……波逸提。舉落下之燃木者,突吉羅。〔於〕病者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五六
有無病想者,突吉羅。病者有疑想,突吉羅。病者有病想者,不犯也。
(三) 病者,由他燃〔火〕以暖身,炭之碎片以暖身,於燃燈、薰?及火舍,有
適當理由,事故(註52) 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七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諸比丘於多浮陀溫泉沐浴。時,
117 摩竭陀王斯尼耶頻毘娑羅云:「我沐浴。」到多浮陀。乃於一面等待尊者等沐浴。
比丘等沐浴至日暮,於是,頻毘娑羅王因沐浴較遲,城門關閉,故停宿於城外。明
朝擦單粗油而至世尊處,向世尊問訊而坐一面。世尊言坐於一面之摩竭陀王斯尼耶
頻毘娑羅曰:「大王!何故晨塗單粗油而來耶?? 」時,頻毘娑羅王告以其事。於是,
世尊為頻毘娑羅王說法……而令歡喜。王因世尊說法……歡喜,從座而起,禮敬世
尊,右繞而去。其時,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僧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實
<---------------------------------------------------------------------- ------>
波逸提 五七 一五七
見王而不知適量沐浴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愚人!見王而
不知適量沐浴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
此學處------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若沐浴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諸比丘於暑時、熱時,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之身而臥,衣服及臥具因
而垢污。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聽許暑時、熱時,於半月以內沐浴。諸比丘……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若沐浴者,除適當之時期外,波逸提。適當之時期者,熱
季終一個月半,雨季初之一個月,即兩個月半之暑時、熱時,此為適當之時期。」
118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三 其時,諸比丘病。探病之諸比丘對病比丘曰:「友!堪忍否?得過否?」「友!
往昔,我等半月以內沐浴,是故我等安樂。然,今由世尊禁制之,畏慎不敢沐浴,
是故我等不安樂。」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聽許病比丘半月以內沐浴,諸比丘……
<---------------------------------------------------------------------- ------>
律藏 經分別 一五八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熱時、病時,此為適當之時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四 爾時,諸比丘於營修事之後,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之身而臥,衣服及臥具因
而垢污。以……白世尊。「諸比丘!聽許營造時,半月以內沐浴。諸比丘…… 誦此學
處------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若沐浴者,除適當之時期外,波逸提……乃至……。」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五 爾時,比丘等行路,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白世尊。「諸比丘!行路時,聽
許半月以內沐浴,諸比丘……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若沐浴者,除適當之時期外,波逸提。適當之時期者……
乃至……。」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六 爾時,眾多比丘於露地作衣,為風塵所污,又天降小雨,諸比丘畏慎不敢沐浴,
<---------------------------------------------------------------------- ------>
波逸提 五七 一五九
119 以濕身而臥,衣服及臥具因而垢污。以……白世尊。「諸比丘!風雨之時,聽許半月
以內沐浴。諸比丘……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若沐浴者,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熱季終之一個月
半,雨季初之一個月,即二個月半之暑時、熱時,又病時、造作時、行路時、
風雨時,即此所謂因綠也。」
七(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半月以內」者,不足半月也。
「沐浴」者,用粉藥(註53)或粘土沐浴者,每洗突吉羅。沐浴終了者,波逸提。
「除因緣外」者,因緣者除外。
「暑時」者,熱季終一個月半。「熱時」者,雨季初一個月,即應念「此二個月
半為暑時、熱時」可沐浴也。「病時」者,不沐浴,彼不安樂,當念「病時」可沐浴。
「造作時」者,云乃至清掃房舍,當念「造作時」可沐浴。「行路時」者,當念「行
半由旬」可沐浴,疾行者可沐浴,行已者可沐浴。「風雨時」者,受風塵或二三滴雨
落於身上者,當念「風雨時」可沐浴。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六 0
(二) 於不足半月有不足想,除適當之時期沐浴者外,波逸提。於半月以內有疑
想……於半月以內有以上想……波逸提。半月以上有以下想者,突吉羅。半月以上
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半月以上有以上想者,不犯也。
(三) 於適當之時期、半月沐浴、半月以上沐浴、至彼岸時沐浴、於偏僻地、於
事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八
120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眾多比丘與遍行外道從沙祇往舍
?城道路中,途中出現劫賊掠奪彼等。舍?城之王兵出而捕捉劫賊及所盜物,遣使
至諸比丘處曰:「諸大德!請認領各自之衣物。」諸比丘無法分別認領。彼等譏嫌
非難:「何以諸大德無法分別認領各自之衣耶?」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時,
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僧,為諸比丘說相應適正之法後,告諸比丘曰:「然,諸比
<---------------------------------------------------------------------- ------>
波逸提 五八 一六一
丘!以十利故,我為諸比丘制立學處,為攝僧、為僧安樂……乃至……為令正法久
住、為敬重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得新衣之比丘,應取(註54)三種壞色(註55)中之一壞色,即青色、泥色或黑褐色(註56)也。
若比丘不取三種壞色中之一壞色而著用新衣者,波逸提。」
二(一) 「新」者,云未行淨法。
「衣」者,六種衣中之一衣也。
「應取三種壞色中之一壞色」者,雖如草葉端之衣亦當取之。
「青色」者,銅青或藍青之二種青色。「泥色」者,〔泥〕水色。「黑褐色」者,
云任何之黑褐色。
121 「若比丘不取三種壞色中之一壞色」者,如不取三種壞色中之一壞色,如草葉
端而著用新衣者,波逸提。
(二) 於不取有不取想而著用者,波逸提。於不取有疑想……於不取有取想而著
用者,波逸提。於取有不取想者,突吉羅。於取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取有取想者,
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六二
(三) 取而著用、點淨消失時、點淨處破時、以點淨縫於不點淨物時、於補綴布、
於堅緣布,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親自以衣淨施
同學之共住比丘,卻不還與彼而著用之。於是,彼比丘以此事語諸比丘:「友!彼
具壽跋難陀釋子親自以衣淨施於我,卻不還與我而著用之。」……乃至……「跋難
陀!汝實以衣與比丘……著用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
……著用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
處-------
任何比丘,對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或沙彌尼,親自以衣淨施(註57) ,不
還與彼而著用者,波逸提。」
<---------------------------------------------------------------------- ------>
波逸提 五九 一六三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對比丘」者,即對其他比丘。
122 「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式叉摩那」者,於二年學習六法者。「沙
彌」者,受十戒者。「沙彌尼」者,女子受十戒者。
「親自」者,由自己淨施。
「衣」者,言六種衣中之一衣,已達應淨施之最下量〔以上〕者。
「淨施」者,有二種淨施:對面淨施與展轉淨施。「對面淨施」者,言:「我以
此衣施與汝或某甲。」〔而與之〕。「展轉淨施」者,言:「我為淨施此衣而給與汝。」
彼應言:「誰是汝之親友、知人耶?」答:「某甲、某甲也。」彼應言:「我當施
與彼等,彼等之所有物,請汝代彼等著用或施捨(註58)或請汝隨緣處理。」
「不還與」者,不〔還〕與彼,不施捨而著用,波逸提。
(二) 於不還與有不還與想而取用者,波逸提。於不還與有疑想……於不還與有
還與想而取用者,波逸提。受持之或贈他者,突吉羅。於還與有不還與想者,突吉
羅。於還與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還與有還與想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六四
(三) 彼給與或施捨而取用,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十七群比丘不收藏諸資具,六群
123 比丘隱藏十七群比丘之缽、衣。十七群比丘對六群比丘言:「友!還與我等之?、
衣。」六群比丘笑,而十七群比丘哭。諸比丘如是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
「友!此六群比丘等隱藏我等之?、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
比丘隱藏比丘等之?、衣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隱藏比丘等之……
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隱藏比丘等之……耶?愚人!
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隱藏或令隱藏其他比丘之?、衣或坐具、針筒、腰帶,雖為戲笑,
亦波逸提。」
<---------------------------------------------------------------------- ------>
波逸提 六○ 一六五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隱藏」者,自隱藏者,波逸提。「或令隱藏」者,令他隱藏者,波逸提。命令
一次而屢屢隱藏者,波逸提。
「比丘之」者,其他比丘之〔 物〕 。
「?」者,有二種?:鐵?及泥?。
「衣」者,於六種衣中之一衣,應淨施之最下量〔以上〕者。
「坐具」者,云有邊緣之坐具。
「針筒」者,有針或無針之物。
「腰帶」者,有二種腰帶:布條或有編織之帶。
a 「雖為戲笑」者,以嬉戲為目的。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隱藏或令隱藏?……腰帶,雖為戲笑,波逸
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雖為戲笑或令
隱藏其他之資具者,突吉羅。雖為戲笑,而藏或令藏未受具戒者之?、衣或其他之
124 資具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六六
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非為戲笑、〔因〕雜亂而收藏之(註59)、〔想〕說法之後給與而收藏之,癡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六飲酒品--------
攝頌
飲酒與指水 輕侮恐怖火
沐浴及壞色 不還與藏之
波逸提 六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優陀夷〔曾〕為弓士,不喜
烏鴉。彼射烏鴉而斷其頭,順次穿置於串刺物上。諸比丘作如是言:「友!此等烏
鴉為誰所殺耶?」「友!是我。我不喜烏鴉。」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
<---------------------------------------------------------------------- ------>
波逸提 六一 一六七
壽優陀夷故意奪生物之命耶?……乃至……「優陀夷!汝實故意奪……耶?」「實
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故意奪……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
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故意奪生物之命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故意」者,明知犯罪而存心〔進行〕也。
a 「奪〔……〕命」者,斷、止其命根以破壞其生命之相續也。
a'「生物」者,指畜生而言。
125 (二) 於生物有生物想而奪其命者,波逸提。於生物有疑想而奪其命者,突吉羅。
於生物有非生物想者,突吉羅。於非生物有生物想者,突吉羅。於非生物有疑想者,
突吉羅。於非生物有非生物想者,不犯也。
(三) 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無殺意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六八
波逸提 六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知水中有蟲而飲用。諸
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知水中有蟲而飲用耶?」……乃至……「諸
比丘!汝等實……飲用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
飲用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水中有蟲而飲用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由他人告彼。
「有蟲」者,知飲之當令其死,知而飲用者,波逸提。
(二) 於有蟲有有蟲想而飲者,波逸提。於有蟲有疑想而飲者,突吉羅。於有蟲
有無蟲想而飲者,不犯也。於無蟲有有蟲想者,突吉羅。於無蟲有疑想者,突吉羅。
於無蟲有無蟲想者,不犯也。
(三) 不知有蟲、知無蟲、知飲之不死而飲,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波逸提 六三 一六九
波逸提 六三
126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知諍事已如法裁決,欲
令再羯磨而騷亂:「不成羯磨、不善羯磨,應再羯磨;不成裁決、不善裁決,應再
裁決。」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知……而騷亂耶?」……乃至……
「諸比丘!汝等實知……而騷亂耶?」「 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
何以知……而騷亂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諍事已如注裁決,欲令再羯磨而騷亂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之。
a 「諍事」者,有四種諍事:爭論諍事、非難諍事、罪過諍事、義務諍事。
a'「如法」者,依法、依律、依師教而行,此名如法。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七○
「欲令再羯磨而騷亂」者,云:「不成羯磨、不善羯磨,應再羯磨;不成裁決、
不善裁決,應再裁決。」而騷亂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騷亂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而騷亂者,
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騷亂者,不犯也。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
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知所作羯磨依於非法、或依別眾、或對不相應羯磨而騷亂者,癡狂者、最
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四
127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故意犯出精罪,
而向同學之共住比丘言:「友!我故意犯出精罪,勿告其他任何人。」其時,另一
比丘故意犯出精罪,對其罪,乞求僧伽〔令其〕別住,僧伽對其罪給予別住。彼行
<---------------------------------------------------------------------- ------>
波逸提 六四 一七一
別住時,見彼比丘而作是言;「友!我故意犯出精罪,而向僧伽乞求別住,僧伽對
是罪與我別住,〔於是〕我別住。友!我受〔別住〕,具壽請以『彼受』而憶持我!」
「友!其他任何犯此罪者亦如是行耶?」「然!友!」。「友!彼具壽跋難陀釋子故意
犯出精罪而語我:『勿告任何人。』」「然!友!汝豈非覆藏耶?」「然!友!」
其時,彼比丘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知而覆
藏他比丘之粗罪耶?」……乃至……「比丘!汝實覆藏他比丘之……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知他比丘之粗罪而覆藏耶?愚人!此非令未
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 他〕 比丘之粗罪,若覆藏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 者,……比丘之意。
a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彼。
a'「比丘之」者,他比丘之……。
128 「粗罪」者,四波羅夷及十三僧殘。
「若覆藏」者,知此而諸比丘雖非難、令憶持、叱責、輕蔑、羞辱亦不語而放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七二
棄其責任者,波逸提。
(二) 於粗罪有粗罪想而覆藏者,波逸提。於粗罪有疑想而覆藏者,突吉羅。於
粗罪有非粗罪想而覆藏者,突吉羅。於非粗罪而覆藏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之
粗罪或非粗罪或不淨行而覆藏者,突吉羅。於非粗罪有粗罪想者,突吉羅。於非粗
罪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粗罪有非粗罪想者,突吉羅。
(三)〔恐〕僧伽將有鬥諍、紛亂、異執、口論等而不告,〔恐〕將有破僧、僧不
和合而不告,〔知〕此是粗惡殘酷〔恐〕生命危難、梵行危難而不告,不見其他之如
法比丘而不告,無覆藏之意而不告,依自己之行令知而不告,癡狂者、最初之犯行
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王舍城有十七群比丘之親友童子,
<---------------------------------------------------------------------- ------>
波逸提 六五 一七三
優波離童子為彼等之首領。時,優波離之父母作是思惟:「於我等死後,以何方便
令優波離生活安樂,無有勞苦。」優波離之父母又作如是思惟:「若使優波離學書,
我等死後,生活安樂,無有勞苦。」其時,優波離之父母〔再〕作如是思惟:「若
129 優波離學書則有指痛。若優波離學計數,彼於我等死後,生活安樂,無有勞苦。」
時,優波離之父母又思惟:「若優波離學計數,則有胸苦。若優波離學畫,彼於我
等死後,生活安樂,無有勞苦。」其時,優波離之父母復思惟:「若優波離學畫,
則有眼痛。彼若為沙門釋子,容易持戒,容易修行,取用美食,睡臥不通風之?,
若優波離於沙門釋子中出家者,彼於我等死後,生活安樂,無有勞苦。」
優波離童子聞父母之對談。於是,優波離童子往彼童子等處而作是言:「來!
我等於沙門釋子中出家。」「汝若出家,我等亦出家。」於是,彼童子等各往其父母
處而作是言:「請准許我從家出離而入無家。」其時,彼童子之父母:「此童子等
所願皆同而所志亦善。」因此,聽許其〔出家〕。彼等往諸比丘處,請求出家,諸比
丘受彼等出家而令受具戒。
彼等天未明即起而哭叫:「給我粥!給我食物!給我硬食I • 」諸比丘作是言: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七四
「友!待至天明,有粥即喝,有食即食,有硬食即食。若無粥、無食或硬食即往乞
食。」諸比丘如是言時,彼等比丘仍哭叫:「給我粥!給我食物!給我硬食!」〔一
面喊叫一面〕使臥?散亂不堪。
世尊於天未明,起而聞童子等〔哭叫〕聲,向具壽阿難曰:「阿難!何以有童
子哭叫聲?」其時,阿難以此事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眾而問諸比丘
130 曰:「諸比丘!據悉諸比丘實明知而令未滿二十歲之童子受具足戒耶?」「實然!世
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彼等愚人明知未滿二十歲而授以具足戒耶?諸
比丘!未滿二十歲者,不能忍耐寒、暑、飢、渴、蚊、虻、風、熱、蟲、蛇之觸,
又不能忍受惡言、誹謗與肉身感受之苦、極苦,激烈之辛勞、不愉快、不適意,甚
至能奪命般之苦痛。諸比丘!滿二十歲者,能忍耐寒、暑、飢、渴… … 苦痛。諸比
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未滿二十歲而授予具足戒者,此人不得戒,〔尊證〕之諸比丘當受
呵責,於彼比丘,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 ------>
波逸提 六五 一七五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彼也。
「未滿二十歲」者,不足二十歲。
欲授具足戒而求僧眾、或阿闍梨、或?、或衣並選戒場,突吉羅。由白突吉羅、
二羯磨語突吉羅。羯磨語竟者和尚波逸提,僧眾及阿闍梨突吉羅。
(二) 於未滿二十歲有未滿二十歲想而授具戒者,波逸提。於未滿二十歲有疑想
而授具戒者,突吉羅。於未滿二十歲有滿二十歲想而授具戒者,不犯也。於滿二十
歲有未滿二十歲想者,突吉羅。於滿二十歲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滿二十歲有滿二
十歲想者,不犯也。
(三) 於未滿二十歲有滿二十歲想而授具戒、於滿二十歲有滿二十歲想而授具戒,
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七六
131 波逸提 六六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一商隊由王舍城欲往跋諦耶羅
伽。一比丘向商隊諸人曰:「我亦與諸公同行。」「大德!我等為藏匿稅物。」「諸
公當知。」官人等聞悉:「據傳商隊將藏匿稅物。」而於途中尋求。彼等官人捕捉
商隊而言比丘曰:「大德!尊者何故明知賊商隊而與之同行耶?」留難之後,予以
釋放。於是,該比丘至舍?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
以比丘明知賊商隊而相約同行耶?」……乃至……「比丘!汝實知……行耶?」「實
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明知……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
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明知賊隊而共同豫約同路而行者,乃至一聚落間,亦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 知」者,自知或由他人告彼。
「賊隊」者,盜賊或將行賊事者,或有尚未行〔賊事〕者、或於王處行盜、或
<---------------------------------------------------------------------- ------>
波逸提 六六 一七七
藏匿稅物。
「共同」者,一起。
「豫約」者,謂:「賢者!我等同往。」「尊者!我等同往。」「尊者!我等同
往。」「賢者!我等同往。」「於今日、明日或後日我等同往。」如此豫約者,突吉
羅。
「乃至一聚落之間」者,於附近之村落,每村落間,波逸提。於無村落之曠野,
每半由旬,波逸提。
132 (二) 於賊隊有賊隊想而豫約同路行者,雖一聚落間亦波逸提。於賊隊有疑想……
突吉羅。於賊隊有非賊隊想……不犯也。諸比丘豫約而諸人不豫約,突吉羅。於非
賊隊有賊隊想者,突吉羅。於非賊隊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賊隊有非賊隊想者,
不犯也。
(三) 不豫約而往、諸人豫約而諸比丘不豫約、違約而行、於諸事故,癡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七八
波逸提 六七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往舍?城之途中,於拘薩
羅國經過一村落之入口。一女人與夫爭吵而從村落出,見彼比丘而言:「大德!尊
師往何處耶?「姊!我往舍?城。」「我與尊者同往。」「來,姊!」其時,女之夫
由村落出而問諸人:「諸位曾見如是婦耶?」「彼女人與出家者同往矣!」於是,彼
人追及並捉比丘而予以毆打後放之。於是,該比丘於樹下放火焰而坐。其時,婦人
告其夫曰:「非彼比丘要我同行,乃我〔請〕與彼比丘共往也,彼比丘非惡徒,應
去向彼謝罪。」其夫乃向比丘謝罪。
其時,比丘至舍?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與
133 女人共約同路而行耶?」……乃至……「比丘!汝實與女人共約同路而行耶?」「實
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與女人……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
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與女人共同豫約同道而行,雖一聚落之間,亦波逸提。」
<---------------------------------------------------------------------- ------>
波逸提 六七 一七九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語、惡語、粗
語、非粗語者。
「一共」者,一起。
「豫約」者,「姊!我等同往。」「尊師!我等同往。」「尊師!我等同往「姊!
我等同往。」「於今日或……」〔參照波逸提六六• 二(一)〕。
(二) 於女人有女人想而共約同路者,雖一聚落間,亦波逸提。於女人有疑想……
於女人有非女人想……波逸提。比丘豫約而女人不豫約者,突吉羅。夜叉女、或餓
鬼女、或黃門、或畜生女之變成人身而共約同路者,雖一聚落問,亦突吉羅。於非
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
不犯也。
(三) 不豫約而往、女人豫約而比丘不豫約、違約而往、於諸事故,癡狂者、最
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八○
波逸提 六八
一 爾時,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一名阿利吒比丘原為馴鷹師,心
134 生如是惡見:「如我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障道法。』但行
之亦不足以障道。」眾比丘聞之:「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比丘生起如是惡見:〔如
我……不足以障道。』於是,諸比丘至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比丘處作如是言:「友!
阿利吒!汝實生如是惡見:『如我…… 不足以障道。』耶?「真正如是。友!如我
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障道法。』行之亦不足以障道「友!
阿利吒!勿作是說,勿誹謗世尊。對世尊誹謗是不善,世尊實未曾作如是說。友!
阿利吒!世尊依種種方便,所說障道之法確是障道,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
道也。世尊說諸欲者,樂味少、苦痛多、失望多、於此處患難更多。世尊說諸欲,
喻如骸骨也,苦痛多、失望多、於此處患難更多。世尊說諸欲,喻如肉片……乃至
……世尊說諸欲,喻如草炬……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火坑……乃至……世尊
說諸欲,喻如夢……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借用物……乃至……世尊說諸欲,
<---------------------------------------------------------------------- ------>
波逸提 六八 一八一
喻如樹果……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屠殺場……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刀、
戟……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蛇頭,苦痛多、失望多、於此處患難更多也。」
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聞諸比丘如是說,仍剛強頑固執取其惡見:「友!我實知
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諸
比丘因不能使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比丘離此惡見,乃至世尊處,以此事白世尊。其
135 時,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眾問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比丘曰:「據說汝實起如是惡
見:『如我知解世尊……不足以障道。』耶?」「世尊!實然!」「愚人!汝究竟由
誰了知我教示如是之法耶?愚人!我豈非以種種方便說障道之法是障道法也,行此
足以障道耶?我說諸欲,樂味少、苦痛多、失望多、於此處患難更多,我說諸欲,
喻如骸骨……我說諸欲,喻如蛇頭,苦痛多、失望多、於此處患難更多。然,愚人!
汝由己之誤解而誹謗我等,並且自破壞,多積不善業。愚人!此實導致汝長夜不利
之苦痛。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作如是語:『 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說之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
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 諸比丘應對此比丘作如是言:『 具壽!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八二
勿作如是言,勿誹謗世尊,對世尊誹謗者實不善,世尊實不作如是說。友!世
尊以種種方便說示之障道法,確是障道也,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道。』
此比丘〔聞〕諸比丘作如是言已,尚固執者,諸比丘為令其捨棄〔惡見〕,應三
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則善,若不捨則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如是語」者,言:「我〔實知解〕世尊所說之法……不足以障道。」
a 「諸比丘」者,聞〔惡見〕之其他比丘應向彼等曰:「具壽!勿作如是言……
足以障道。」應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聞而不言者,
突吉羅。當引彼比丘於僧中言之:「具壽!勿作如是言… … 足以障道。」應二次言
136 之、三次言之,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
a'「此比丘」者,語如是之比丘也。
應勸告其比丘。「諸比丘!應如是諫告。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某甲比丘起如是之惡見:「我知解世尊之……不足以障道。」
彼不捨此惡見,若僧時機可者,則僧為使某甲比丘捨其惡見而勸告之。』 如是
<---------------------------------------------------------------------- ------>
波逸提 六八 一八三
表白。
『大德僧!請聽!某甲比丘……不捨〔其惡見〕,僧為使某甲比丘捨其惡見而勸
告之。諸大德中,為勸告某甲比丘令捨其惡見,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我二
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大德僧……不忍者請說。
僧勸告某甲比丘令捨其惡見已。僧已忍,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
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突吉羅、羯磨語竟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不捨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於如
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捨者,波逸提。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
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未被勸告者、捨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八四
137 波逸提 六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知之而與如是說〔惡見〕、
不受法之處分、不捨成見之阿利吒比丘共事、共住或共宿。諸比丘中少欲者……非
難:「何以六群比丘知之而……共事、共住或共宿耶?」……乃至……「諸比
丘!汝等實知之……共事、共住或共宿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
等何以知之……共事、共住或共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
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之而與如是說〔惡見〕、不受法之處分、不捨成見者共事、共住或
共宿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語彼或彼自語。
「如是說〔惡見〕」者,「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
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作如是之說者。
<---------------------------------------------------------------------- ------>
波逸提 六九 一八五
「不受法之處分」者,被舉罪而未回復清淨(解罪)者。
「不捨成見」者,未捨此見者。
「與〔……〕共事」者,共事有兩種:食共事與法共事。「食共事」者,將食物
給與或受取者,波逸提。r 法共事」者,〔為彼〕誦〔 法〕 或令〔彼〕誦〔 法〕,依句
而誦或令誦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而誦或令誦者,字字波逸提。
138「共住」者,與被舉罪者共布薩、自恣或作僧羯磨者,波逸提。
「或共宿」者,於同一覆蓋處,於被舉罪者所臥處,比丘臥之,波逸提。比丘
之臥處,被舉罪者臥之,波逸提。兩者共臥者,波逸提。起立之後,再三臥者,〔 各〕
波逸提。
(二) 於被舉者有被舉者想而共事、共住或共宿者,波逸提。於被舉者有疑想……
突吉羅。於被舉者有非被舉者想……不犯也。於非被舉者有被舉者想者,突吉羅。
於非被舉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被舉者有非被舉者想,不犯也。
(三) 知非被舉者、知被舉而解罪者、知已捨其見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
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八六
波逸提 七○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騫荼沙彌起如是惡見:「我如是
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 此等是障道法。』 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
諸比丘聞騫荼沙彌起如是惡見……〔參照波逸提六八• 一。「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比
丘」換為「騫荼沙彌」,「阿利吒」 換為「騫荼」;答彼比丘之中,「友!」換為「大
德!」〕 ……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令已信者轉向他去也。」〔世尊〕
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然,諸比丘!僧伽應擯滅騫荼沙彌。諸比丘!如
139 是擯滅之-------
「友!騫荼!從今以後,汝不得稱世尊是汝師。其他沙彌得與諸比丘共宿二夜、
三夜,汝即不得。〔請汝〕遠去之,消失之。」於是,僧伽擯滅騫荼沙彌。
其時,六群比丘知如是被擯滅之騫荼沙彌而予以撫慰、或伺候、共事復又共宿。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知被擯滅之騫荼沙彌而予以撫慰、或伺
候、共事復又共宿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知被擯滅之騫荼沙彌,而
<---------------------------------------------------------------------- ------>
波逸提 七○ 一八七
予以撫慰、或伺候、共事復又共宿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何
以汝等知……共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
誦此學處------
若沙彌如是言:『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障道法。」
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諸比丘應對此沙彌作如是言:『友!沙彌!勿作如是
言,勿誹謗世尊,對世尊誹謗者實不善,世尊實不作如是說。友!沙彌!世尊
以種種方便〔說示之〕障道法,確是障道也,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道。』
諸比丘對該沙彌作如是言已,〔該沙彌〕尚固執者,諸比丘當告以:『 友!沙
彌!從今以後,汝不得稱世尊是汝師,其他沙彌得與諸比丘共宿二夜、三夜,
而汝不得。〔請汝〕遠去之、消失之。』任何比丘知如是被擯滅之沙彌而予以撫
慰、或伺候、或共事、或共宿者,波逸提。」
二(一)「〔被指定為〕沙彌」者,稱為沙彌也。
「如是言」者,言:「如我知解世尊……不足以障道。」者。
a 「由諸比丘」者,所見聞之其他比丘也。彼等應言:「友!沙彌!勿作如是言
<---------------------------------------------------------------------- ------>
律藏 經分別 一八八
……行之足以障道。」應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捨則善,若不捨,則諸比丘應對
其沙彌言:「友!沙彌!從今以後……消失之。」
l40 a'「此沙彌」者,〔作〕如是〔惡〕說之沙彌。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他人語彼或彼自語。
「如是被擯滅」者,斯被擯滅。
「〔被指定〕沙彌」者,〔指執惡見〕之沙彌。
「撫慰」者,向彼言:「我當施與?、衣,或讀誦或詢問。」如是撫慰者,波
逸提。
「或伺候」者,為彼令取粉藥、或粘土、或楊枝、或含嗽水者,波逸提。
「或共事」者,二種共事之食共事……字字波逸提。
「或共宿」者,擯滅沙彌所臥之覆蓋處,比丘臥者,波逸提。比丘所臥之處而
被擯滅沙彌臥之者,波逸提。兩者臥之,波逸提。起立之後,再三臥者,波逸提。
(二) 於擯滅者有擯滅想而撫慰、或伺候、或共事、或共宿者,波逸提。於擯滅
<---------------------------------------------------------------------- ------>
波逸提 七一 一八九
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擯滅者有非擯滅想……不犯也。於非擯滅者有擯滅想,突
吉羅。於非擯滅者有疑想,突吉羅。於非擯滅者有非檳滅想,不犯也。
三 知非擯滅者、知捨其見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七有蟲水品----------
攝頌
故意殺蟲及發諍 覆藏粗罪未二十
賊隊豫約阿利吒 被舉騫荼十學處
141 波逸提 七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憍賞彌國瞿師羅園。其時,具壽闡陀行非法。諸比丘作如是言:
「友!闡陀!勿如是為,此非淨法。」彼答言:「友!我未詢問其他堪能持律之比
丘,我當不持此學處。」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闡陀被諸比丘如法
<---------------------------------------------------------------------- ------>
律藏 經分別 一九○
言之,而作如是言:『友!我未……不持此學處。』耶?」……乃至……「闡陀!
汝實由諸比丘如法言之,而作如是言:『友!我未……不持此學處。』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被諸比丘如法言之,而作如是言:『友!我
未……不持此學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
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雖由諸比丘如法言之,若作如是言:『友!我未詢問其他堪能持律之
比丘,我當不持此學處。』者,波逸提。諸比丘!學戒之比丘應了知、詢問、
熟慮之,此為斯時之法也。」
二(一) 「任何」者,… … 比丘之意。
「由諸比丘」者,是由其他之諸比丘。
「如法」者,由世尊所制立之學處,此名為「如法」,依此而言,卻作如是言:
『友!我未詢問其他之堪能者、持律者(註60)、智慧者、賢者、多聞者、如法說法者……
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作如是言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
<---------------------------------------------------------------------- ------>
波逸提 七一 一九一
142 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作如是言者,波逸提。於未制戒時言:「此非於制邪、
除惡、端正、敬重、精進有作用。」若言:「友!我未詢問其他堪能者、持律者、
智慧者(註61) 、賢者、多聞者、如法說法者之比丘,我當不持此學處。」者,突吉羅。
未受具戒者於制戒或未制戒言:「此非於制邪……有作用。」若言:「友!我未詢
問其他堪能者、持律者、智慧者、賢者、多聞者、如法說法者之比丘,我當不持此
學處。」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
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學戒」者,欲持學戒者。
「應了知」者,應當知解。
「應詢問」者,〔應當詢問:〕大德此是如何?此為何意耶?
「應熟慮」者,應思慮、應比較衡量之意。
「此為斯時之法」者,在此時此是如法。
(三) 說:「我當知,我當持學戒。」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九二
波逸提 七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世尊為諸比丘以種種方便說律、
讚歎律、讚歎通達律者,再三讚歎具壽優婆離。諸比丘曰:「世尊以種種方便……
讚歎優波離。友!我等當至具壽優波離處學律。」彼等眾多之上座、中座、下座比
丘至具壽優波離處學律。
143 其時,六群比丘作如是思惟:「友!今眾多之上座比丘……學律。若彼等精通
戒律,不論何處、何事、如何小事將要對我〔說:〔有罪。』〕而引出。然,友!我
等當誹謗律。」於是,六群比丘至諸比丘處,而作如是言:「說示此小小戒有何用?
唯導致疑惑、苦惱、混亂而已!」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誹謗
戒律耶?」乃至……「諸比丘!據云,汝等實誹謗戒律耶?「實然!世尊!」佛世
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誹謗律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
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若作如是言:『 說示此小小戒有何用?唯導
<---------------------------------------------------------------------- ------>
波逸提 七二 一九三
致疑惑、苦惱、混亂而已!』而誹謗戒〔律〕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者,誦或令誦或學習時。
「若作如是言」者,言:「說示此小小戒……唯導致……。」〔又言:「凡是
學此者,有疑惑、有苦惱、有混亂。不學此者,無疑惑、無苦惱、無混亂。不誦此
者勝、不取此者勝、不學此者勝,律〔宜〕消滅之!此諸比丘應不通
曉律。」如此對受具戒者誹謗律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誹謗律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
於受具戒者有非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誹謗其他之法者,突吉羅。對未受具戒者
誹謗律或其他之法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
144 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非欲誹謗而言:「來!汝學經、伽陀或論,〔而〕後學律。」癡狂者、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九四
波逸提 七三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行非法,念:「應令知
由不知而犯。」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而作如是言:「我等今始知此法含於戒經中,
收於戒經中,於每半月說示。」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於說示
波羅提木叉時,而作如是言:『……始知……』 耶?」……乃至……「諸比丘!汝
等實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而作如是言:『……始知……〕 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而作如是言:『……始知
……』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任何比丘,於每半月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若作如是言:『我今始知此伕含於戒
經中,收於戒經中,於每半月說示。』若其他諸比丘知此比丘曾二、三次於說
示波羅提木叉時列席,勿再論,此比丘不能以不知之理由而脫〔罪〕。此時彼所
犯之罪,應依法處分,更應呵責其無知:『友!汝於競示波羅提木叉時,不一
<---------------------------------------------------------------------- ------>
波逸提 七三 一九五
心專念,故汝失利得。』因此無知故,波逸提。」
145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每半月」者,每布薩時。
「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者,〔和尚〕誦說時也。
「若作如是言」者,行非法之後,念:「令知由不知而犯。」而於說示波羅提
木叉時作如是言:「我今始知……」者,突吉羅。
「此〔比丘〕」者,欲欺偽之比丘,諸比丘!對此以前曾列席之比丘……當以無
知呵責之。「諸比丘!應如是呵責之。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某甲比丘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不一心專念(註62)。若僧伽時機
可者,則僧伽應舉某甲比丘無知之罪。』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此某甲……不專念,僧伽應舉某甲比丘無知之罪。諸大德中,
對於舉某甲比丘無知之罪,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
僧舉某甲比丘無知之罪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
不舉無知之罪而言不知者,突吉羅。已舉無知之罪〔尚〕言不知者,波逸提。
<---------------------------------------------------------------------- ------>
律藏 經分別 一九六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言無知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於
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言無知者,波逸提。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言無知者,
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而言無知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
吉羅。
(三) 未聞〔律〕之廣說,二、三次以內聞律之廣說,無欺偽之意,癡狂者、最
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因瞋怒不喜而毆打十七
146 群比丘,使彼等哭泣。諸比丘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友!六群比丘等因瞋
怒不喜而毆打我等。」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瞋怒不喜而毆打
諸比丘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瞋怒……耶?」「實然!世尊!」佛世
<---------------------------------------------------------------------- ------>
波逸提 七四 一九七
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瞋怒……毆打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
……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對比丘瞋怒不喜而毆打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對比丘」者,對其他之比丘。
「瞋怒不喜」者,謂不滿足、憤懣、不快活。
「毆打」者,以身或所持物,或以投擲,乃至以〔小如〕蓮葉程度〔之物〕毆
打者,亦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以瞋怒不喜而打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
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於未受具戒者以瞋怒不喜而毆打
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
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被任何事物所迫害、欲求逃脫而毆打,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一九八
波逸提 七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瞋怒不喜,對十七群比
147 丘舉手作劍勢,彼等怕被打而哭泣。諸比丘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友!彼
六群比丘等瞋怒不喜,對我等舉手作劍勢。」諸比丘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六
群比丘瞋怒不喜,對十七群比丘舉手作劍勢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
瞋怒不喜,對十七群比丘舉手作劍勢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
汝等何以瞋……舉手作劍勢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
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對比丘瞋怒不喜而舉手作劍勢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對比丘」者,對其他比丘。
「瞋怒不喜」者,……不快活之謂。
「舉手作劍勢」者,以身或以所持物,即使舉〔小如〕蓮葉程度者,亦波逸提。
<---------------------------------------------------------------------- ------>
波逸提 七六 一九九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瞋怒不喜而舉手……〔參照波逸提七四• 二〕
……為欲逃避而舉手作勢,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以無根之僧殘罪誹謗其
他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以……誹謗其他比丘耶?」……
148 乃至……「諸比丘!汝等實……誹謗……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
人!汝等何以……誹謗……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
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以無根之僧殘罪誹謗其他比丘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以無根」者,不見、不聞亦無嫌疑。
<---------------------------------------------------------------------- ------>
律藏 經分別 二○○
「僧殘」者,十三僧殘中之一也。
「誹謗」者,非難或令非難者,波逸提。
a'「其他比丘」者,其他之比丘。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以無根僧殘而誹謗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
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以〔餘之〕污行、惡見而誹謗者,
突吉羅。誹謗未受具戒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
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如此〔有犯〕想而非難或令非難,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七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故意使十七群比丘疑惱
〔而言〕︰「友!世尊制戒,凡未滿二十歲者,不得受具戒,然汝等未滿二十歲而受
<---------------------------------------------------------------------- ------>
波逸提 七七 二○一
具戒,汝等在我等看來,豈非未受具戒者耶?」彼等哭泣。」諸比丘作是言:友!
149 何故哭泣耶?」「友!六群比丘等故意使我等疑惱。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
以六群比丘故意使諸比丘疑惱耶?」……乃至……「諸比丘!據云,汝等實故意使
……耶? 」「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故意使……耶?愚人!
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對比丘故意使疑惱者,即使令彼等有少時不安,僅此動機而無其他
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對比丘」者,對其他之比丘。
「故意」者,知、確認、持有目的、有意而行。
「使疑惱」者,言:「汝實未滿二十歲而受具戒,汝實非時食、汝實飲酒、汝
實秘密與女人坐。」令起疑惱者,波逸提。
「僅此動機而無其他」者,無其他任何動機而使疑惱也。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故意令起疑惱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二
……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於未受具戒者故意令起疑惱者,突吉
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
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無令起疑惱之意而言:「汝實未滿二十歲而受具戒、汝非時……坐。汝應
知,爾後勿起疑惱。」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150 波逸提 七八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與諸善比丘諍論。善比
丘等作是言:「友!六群比丘是無慚愧者,不能與彼等諍論。」六群比丘作是言:
「友!汝等何故以無慚愧之語侮辱我等耶?」「友!汝等於何處聞耶?」「我等近立
於具壽之屏處聽之。」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立於〔與〕己發
生諍論而不知之諸比丘附近屏處而聽耶?」……乃至……「諸比丘!據云,汝等實
<---------------------------------------------------------------------- ------>
波逸提 七八 二○三
立於……諍論……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立於……
諍論……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任何比丘,立於〔與己〕發生諍論而不和之諸比丘附近屏處而聽者,『我聽彼等
之所言』僅此動機而無其他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立於〔……〕屏處而聽」者,從彼等聞而欲非難、攻擊、令困惑而往者,突
吉羅。立於彼處聞者,波逸提。後往者欲聞而急行者,突吉羅。立於彼處而聞者,
波逸提。先往者欲聞而停留者,突吉羅。立於彼處聞者,波逸提。往他比丘之立處
151 或坐處或臥處,當他正在密語時,應謦欬或出聲令知,若無謦欬或出聲令知者,波
逸提。
b' 「諸比丘」者,其他之諸比丘。
b 「發生諍論而不和」者,令起紛諍者。
a 「僅此動機而無其他」者,無其他任何理由,近立屏處而聽。
<---------------------------------------------------------------------- ------>
律藏 經分別 二○四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近立屏處而聽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
……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近立於未受具戒者屏處而聽者,突吉
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
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聞彼等之〔語〕而想停止、遠離、消滅、自脫〔諍論〕而離去,癡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行非法,於對各自行羯
磨時遮〔此〕,在〔異〕時,有事集僧伽,六群比丘因正在作衣,同意(註63)一比丘〔出
席羯磨〕。時,僧眾曰:「友!六群比丘唯來一人,然,我等對彼作羯磨。」而對彼
行羯磨。於是,此比丘回到六群比丘處,六群比丘對此比丘作是言:「友!僧眾作
<---------------------------------------------------------------------- ------>
波逸提 七九 二○五
何事耶?」「友!僧眾與我作羯磨。」「友!我等非為此而同意:〔與汝行羯磨。〕
若我等知為汝行羯磨者,我等即不同意。」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後言不平耶?」
152 ……乃至……「諸比丘!汝等實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後言不平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同意……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
… … 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後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如法羯磨」者,依求聽羯磨、單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之法,依律、
依師而行,此謂如法羯磨。同意而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同意而言不平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
……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不犯也。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
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知依非法、依別眾或對不值得羯磨者行羯磨而言不平,癡狂者、最初之犯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六
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僧眾有事而集會,六群比丘正在
作衣,同意一比丘〔出席羯磨〕。時,僧伽告示為行此羯磨而集會之理由,該比丘曰:
「彼〔六群比丘〕等同對各自行羯磨,諸師對誰行羯磨耶?」不同意,由座起立而
去。諸比丘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比丘於僧伽提議決斷時,不同意,起座而去
153 耶?……乃至……「比丘!汝實於僧伽提議決斷時……而去耶?」「實然!世尊! 」
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於僧伽提議決斷時……而去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
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僧伽提議決斷時,不同意,起座而去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 ------>
波逸提 八○ 二○七
「於僧伽提議決斷時」者,或事件之報告,或表白而未決,或羯磨未竟。
「不同意,起座而去」者,〔云:〕「何為?此羯磨不確定而不和合,不應作。」
而去者,突吉羅。由眾中離去,在伸手以內〔之距離〕者,突吉羅。離去伸手以外
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不同意,起座而去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
疑想……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不犯也。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
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認為僧伽可能有鬥諍、不和、喧鬧、諍論而離去,認為有破僧或僧不和合
而離去,因依非法或依別眾或不值得羯磨事而行羯磨故而離去,因病離去,為病者
所用而離去,為大小便所催而離去,無遮羯磨之意想再歸來而離去,癡狂者、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八
154 波逸提 八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具壽沓婆摩羅子為僧伽設坐臥具,
而分配所請之飲食。當時,具壽所著之衣服單薄。其時,僧伽得一衣,於是,僧伽
將此衣贈與具壽沓婆摩羅子。六群比丘譏嫌非難:「諸比丘隨親厚(註64),而將僧伽所
得施他。」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由和合僧施與衣之後而言不
平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由和合僧……耶?」「實然!世尊!」佛世
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由和合僧……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
……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由和合僧施與衣後,言:『諸比丘隨親厚,將僧之所得物轉贈他人。』
而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和合」者,僧眾於同一界,共住者。
a'「與」者,自與也。
<---------------------------------------------------------------------- ------>
波逸提 八一 二○九
「衣」者,六種衣中之一衣,言應淨施之最下量〔以上〕者。
a 「 隨親厚」者,隨友、隨〔所〕知人、隨親友、隨同一和尚、隨同一阿閣梨。
「僧之〔……〕物」者,布施僧之物。
「所得」者,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乃至粉藥丸、楊枝、未織之絲。
155 「後〔……〕而言不平」者,由僧伽選定受具戒者之坐臥具分配者、或請食差
遣者、或粥分配者、或果物分配者、或硬食分配者、或雜細物分配者、施與衣而言
不平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施與衣而言不平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
想……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波逸提。施與其他之資具時而言不平者,突吉
羅。非由僧伽選定受具戒者之坐臥具分配者……雜細物分配者,施與衣或其他之資
具而言不平者,突吉羅。由僧伽或選定或未選定之未受具戒者,以分配坐臥具、或
……雜細物分配者,施與衣或其他之資具而言不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如法
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
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一○
(三) 對於事實上依愛、瞋、癡、怖之心而作〔分配〕,言︰「與彼有何利益?唯
失利得而已,不正之行。」如此抱不平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舍?城有一群人云:「供食而後
施衣。」而為僧眾豫備具有施衣之供食。時,六群比丘至彼人群處作如是言:「賢
者!此等之衣施與此等比丘。」「大德!我等不能與,每年由僧伽對我等行乞具有施
衣之供食。」「賢者!僧伽有〔來自多處之〕施與物及食,此等〔六群比丘〕之衣止
156 於汝等,見汝等〔施衣〕而住於此處,汝等若不與者,誰人與之?賢者!此等之衣
施與此等比丘!〕 於是,一群人受六群比丘之強請,所豫備施予僧伽之衣,便施與
六群比丘,於僧伽〔唯〕施食。
諸比丘中知有為僧伽豫備具有施衣之供食,而不知衣已守施與六群比丘者言︰
<---------------------------------------------------------------------- ------>
波逸提 八二 二一一
「賢者!請施亡與僧眾!」「大德!〔已〕無〔衣〕,所豫備之衣已由六群諸師〔強
索〕而轉施與之。」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知已決定供養僧之
所得物,卻轉施與其個人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知僧之……?轉施
與……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知僧之所得……?轉
施與……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任何比丘,明知已決定供養僧之所得物,卻轉施與其個人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或自知、或由他人語彼、或彼語也。
a 「已決定供養」者,發言:「我等將施與。」「我等將作。」此若轉施與個人者,
波逸提。
a1「僧之〔……〕物」者,布施僧之物。
a2「所得」者,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乃至粉藥丸、楊枝、未織之絲。
(二) 於已決定供養之物有已決定供養之物想而轉施與個人者,波逸提 。於已決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一二
定供養之物有疑想而轉施與個人者,突吉羅。於已決定供養之物有非已決定供養之
物想而轉施與個人者,不犯也。於已決定供養於僧伽?轉施與其他僧伽或塔廟者,
突吉羅。已決定供養於塔廟,卻轉施與其他之塔廟或僧伽或個人者,突吉羅。於已
決定供養於個人?轉施與其他之個人或僧伽或塔廟者,突吉羅。於非決定供養之物
而有已決定供養之物想者,突吉羅。於非已決定供養之物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
157 決定供養之物,而有非已決定供養之物想者,不犯也。
(三) 被問:「我等施與何處?」時,言:「汝等施與可得受用汝等之施物或可
得果報或有久住之處,或又汝等之心所信樂之處。」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
不犯也。
---------第八如法品---------
攝頌
如法誹謗與無知 打舉手以及無根
故意屏聽與不平 同意沓婆並轉施
<---------------------------------------------------------------------- ------>
波逸提 八三 二一三
波逸提 八三
一(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命令守
園人:「我欲往園林遊行,汝當至園林清掃。」「遵命,大王!」彼守園人應諾拘薩
羅國波斯匿王,於園林清掃時,見世尊於一樹下坐。見已,即至波斯匿王處作是言:
「大王!園林已清掃,但世尊於彼處坐。」「善哉!我等〔去〕近侍世尊。」拘薩羅
國波斯匿王至園林近世尊處。其時,有一優婆塞近侍世尊而坐。波斯匿王見優婆塞
近侍世尊而坐,即驚異而立。時,波斯匿王作是思惟:「此惡人如是近侍世尊,甚
158 不相應!」即至世尊處,問訊而一面坐。其時,優婆塞為尊重世尊,對拘薩羅國波
斯匿王不示致敬,亦不起立行禮。時,波斯匿王內心不悅:「何以彼人於我來時,
不問訊亦不起立行禮耶?」時,世尊知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內心不悅而謂王曰:「此
優婆塞多聞而通達阿含,於欲愛已捨離。」其時,波斯匿王作是思惟:「此優婆塞
無鄙劣者之理,連世尊亦稱讚彼。」即對優婆塞言:「優婆塞!? 請說汝之所欲!」
「大王!善。」時,世尊為拘薩羅國波斯匿王說法……令歡喜。波斯匿王由世尊之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一四
說法……歡喜,從座而起,禮敬世尊,右繞而去。
其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在高樓上,見優婆塞於車道中,手持傘蓋而行。見已,
呼之近前而言:「優婆塞!據云,汝多聞而通達阿含,願為我之宮女等說法。」「大
王!我由諸大德而知之,諸大德始可為王之宮女等說法。」
(二) 其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知「優婆塞所言是實」即至世尊處,禮世尊已而
一面坐。一面坐已,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世尊!願請一比丘為我等之宮女說法。」
時,世尊以法語教示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乃至……右繞而去。時,世尊告具壽阿
難曰:「然,阿難!汝〔可〕為王之宮女說法。」「如是!世尊!」具壽阿難應諾,
故時常為王之宮女說法。
時,具壽阿難晨著下衣,持上衣與缽,至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住處。其時,波斯
匿王與摩利皇后同在臥狀,摩利皇后遙見具壽阿難來,見已,因急起而掉落黃色之
159 美衣。於是,具壽阿難返歸僧園,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
以具壽阿難不先豫告而入王後宮耶?」……乃至……「阿難!汝實……入……耶?」
「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阿難!汝何以……入……耶?阿難!此非令未信
<---------------------------------------------------------------------- ------>
波逸提 八三 二一五
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
(三)「諸比丘!若入王後宮,有十種過失。何等為十?諸比丘!王與王妃共坐
於此,而比丘突入此處,倘王妃見比丘而微笑,或比丘見王妃而微笑,於是,王即
如是思惟:『彼等行不淨行,或將行之?』諸比丘!此是入王後宮之第一過失也。
再者,諸比丘!王乃多事忙碌者,曾至某一宮女處宿而不復記憶,宮女若由彼而?
娠,其時,王即如是思惟:『此處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為。』
諸比丘!此是入王後宮之第二過失也。再者,諸比丘!王後宮有一寶物遺失時,其
時,王即如是思惟:『此處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為。』諸
比丘!此是第三……又,諸比丘!於王後宮內部之密事若洩漏於外界,時,王即如
是思惟:『此處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為。』諸比丘!此是
第四……又,諸比丘!於王後宮或王子欲求〔殺〕(註65)父王,或父王欲求〔殺〕王子,
於是,世人將作是思惟:『此處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為。』
諸比丘!此為第五……又,諸比丘!王將低地位者置(升)於高地位時,彼等不喜
斯事者即作如是思惟:『王與出家者交往,此乃出家者所為。』諸比丘!此是第六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一六
……又,諸比丘!王將高地位者置於低地位時……諸比丘!此是第七……又,諸比
160 丘!王於非時興軍時,彼等……諸比丘!此是第八……又,諸比丘!王於時興軍,
?由中途而退時,彼等……諸比丘!此是第九……又,諸比丘!王後宮驅馳象、馬、
車,充滿欲念之色、聲、香、味、觸等境,此等非相應於出家者。諸比丘!此是入
王後宮之第十過失也。」
於是,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阿難,說難教養……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
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受即位灌頂之剎帝利種王未退出寢室,后〔夫人〕亦未退出,比
丘未豫告而越閾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即位灌頂」者,澆以剎帝利種之灌水。
「剎帝利種」者,母系父系俱係善家世,血統純粹,追溯至七世祖先皆不混亂,
從其血統而言,無可非難(註66)也。
a 「王未退出」者,王未出寢室也。
<---------------------------------------------------------------------- ------>
波逸提 八三 二一七
「后〔夫人〕亦未退出」者,王后未退出寢室,或王與后兩者皆未退出。
「未豫告」者,不豫先通知。
「閾」者,言寢室之門檻。「寢室」者,不論何處,凡鋪有王?之處,乃至圍有
縱幕者亦然。
「越閾」者,若第一腳越過閾者,突吉羅。第二腳越過者,波逸提。
(二) 於不豫告有不豫告想而越閾者,波逸提。於不豫告有疑想……於不豫告有
豫告想……波逸提。於豫告有不豫告想者,突吉羅。於豫告有疑想者,於
豫告有豫告想者,不犯也。
(三) 豫告時、非剎帝利種、不受剎帝利種之灌頂、王已退出寢室寢室、王后已退出
寢室、兩者均退出、非寢室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一八
波逸提 八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於阿致羅筏底河沐浴。一
婆羅門將五百金之錢袋置於陸上,入阿致羅筏底河沐浴,忘〔此〕 而去。該比丘恐
婆羅門之錢袋遺失而拾之。時,婆羅門憶起,急走回而言於比丘:「友!見我錢袋
耶?」「然!婆羅門!」並將〔錢袋〕交還。時,彼婆羅門作是思惟:「我以何方便,
可免酬謝高額〔之謝禮〕?」「友!非五百金是千金。」為難之而逃脫。於是,其比
丘歸返僧園,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捉錢寶耶?」
……乃至……「比丘!據云,汝實捉錢寶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
人!汝何以捉錢寶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若捉或令捉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於舍?城有祭會。諸人修飾衣裝而往園林。毘舍佉鹿子母亦修飾衣裝,
<---------------------------------------------------------------------- ------>
波逸提 八四 二一九
162 為往園林而出村。「我至園林為何?我當禮拜世尊。」於是脫下飾物,以上衣(註67) 繫包
之,交與婢女曰:「汝握持此物。」於是,毘舍佉鹿子母至世尊處,禮拜世尊而坐
一面。世尊為一面坐之毘舍佉鹿子母說法……令生歡喜。於是,由世尊說法……而
歡喜之毘舍佉鹿子母,從座而起,禮敬世尊,右繞而去。其時,婢女忘記所持之物
而去,諸比丘見之,以此事白世尊。「然,諸比丘!拾捉起而代為收藏之。」時,世
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於伽藍內,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以
為『所有者將必取回』,聽許捉或令捉而收藏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除於伽藍內外,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若捉或令捉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三 其時,迦尸國有一給孤獨居士之農村。彼居士令其侍者:「若大德來,當作施
食。」其時,眾多比丘於迦尸國遊行,至給孤獨居士之農村。侍者遙見諸比丘前來,
見已,走近彼諸比丘,禮諸比丘言:「諸大德! 請於明日來受居士之供食。」諸比
丘默然應諾。於是,其人夜間調煮美味硬軟之食,告以食時已至,並脫下指環以供
食比丘,並言:「尊師等食已,〔請〕自去,我當往農作。」而忘帶指環即離去。諸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二○
163 比丘見之,暗忖:「我等若去,指環當失。」因而停留於此未去。其人農作歸來,
見彼諸比丘言:「諸大德!何故尚留於此耶?」其時,諸比丘以此事語其人,至舍
?城亦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於伽藍內或止宿處內,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以為『 此物之所有者將
必持回』 ,聽許捉或令捉而藏置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除於伽藍或止宿處內外,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若捉或令捉者,波
逸提。於伽藍內或止宿處內,比丘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以為『 此物之所有
者將必持回』 ,可捉或令捉而藏置之,此為斯時之如法行也。」
四(一)「任何」者!……比丘之意。
a'「除於伽藍或止宿處內外」者,於伽藍或止宿處內除外。「伽藍內」者,言有籬
園之園內、無籬園之境內。「止宿處內」者,言有籬宿舍之宿舍內部、無籬宿舍之境
內也。
「寶物」者,真珠、寶珠、琉璃、貝玉、玻璃、珊瑚、銀、金、赤珠、琥珀也。
「視同如寶物」者,世人所喜受用之物,此名「視同如寶物」。
<---------------------------------------------------------------------- ------>
波逸提 八四 二二一
a 「捉」者,若自捉者,波逸提。「令捉」者,令他捉者,波逸提。
「於伽藍內或止宿處內〔……〕藏置之」者,應記識其色或相,藏置而告示:
「若失物者來。」若〔失主〕來此,應言:「賢者!卿之失物為何色相耶?」若所
言色或相俱相應者,當與之。若不相應者,應言:「賢者! 請〔往他處〕查索。」
若從其住處離去時,應〔將失物〕囑付於住此之善良比丘,然後離去。無善良比丘
164 時,應囑付住此之善良居士。
「此為斯時之如法行」者,此為適合此時情況之法也。
(二) 於伽藍內或止宿處內云:「應為所有者持回。」而將此寶物或視同如寶物
者捉或令捉而藏置、視同如寶物而以親厚想捉之、暫時捉、有糞掃物想者,癡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二二
波逸提 八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非時入村落,坐於會堂,
論議種種之遮道論,即王論、賊論、大臣論、軍兵論、怖畏論、戰陣論、食事論、
飲事論、衣服論、臥處論、華鬘論、香論、親族論、車乘論、村落論、鎮論、都城
論、國土論、婦女論、勇士論(註68) 、街道論、井戶論、亡靈論、雜多論(註69)、世界起源
論、海洋起源論,如斯之有無論等。
諸人等……非難:「何以沙門釋子非時入村落,坐於會堂,作種種遮道之論議
耶?即「王論」……〔 有無論〕等,此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中少欲者…非
難:「何以六群比丘非時入村落……論議耶?……等。」……乃至……「諸比丘!
汝等實非時入村落……論議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
非時入村落……論議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
是誦此學處------
165 任何比丘,於非時入村落者,波逸提。」
<---------------------------------------------------------------------- ------>
波逸提 八五 二二三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眾多比丘等於拘薩羅國前往舍?城,於薄暮時,至一村落。諸人見該比
丘等而言:「諸大德!請入。」該比丘等因世尊禁非時入村落而畏慎不入,〔 因此〕
劫賊剝脫諸比丘。於是,比丘等至舍?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
其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告〔其他比丘〕,聽許非時入村
落。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不告而非時入村落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三 其時,一比丘於拘薩羅國前往舍?城,於日暮時,至一村落,諸人見彼比丘而
言曰:「大德!請入。」其時,彼比丘以不告而非時入村落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
入。劫賊剝脫此比丘。彼比丘至舍衛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時,
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時入村落。諸
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不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時入村落者,波逸提。」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二四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166 四 其時,一比丘被毒蛇所咬,一比丘云:「我持火來。」而往村落。時,其比丘
因不告同住之比丘非時入村落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入。〔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
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於緊急時,未告同住比丘,聽許
非時入村落。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不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時人村落,除有相當緊急事務者外,波逸提。」
五(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同住」者,可得而告入〔村〕之比丘。「非同住」者,不能告而入〔村〕之比
丘也。
「非時」者,日中過後至天明也。
「入村落」者,有籬之村落,若越籬而入者,波逸提。無籬村落而入近郊者,
波逸提。
「除有相當緊急事務者外」者,緊急之要事除外。
(二) 於非時有非時想,不告同住比丘而入村落,除有相當緊急事務者外,波逸
<---------------------------------------------------------------------- ------>
波逸提 八六 二二五
提。於非時有疑想……於非時有時想……波逸提。於時有非時想者,突吉羅。於時
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時有時想者,不犯也。
(三) 有相當緊急事務時不告同住比丘而入、同住比丘不在時不告而入、入〔 另
一〕村落之中途時、往比丘尼住處時、至外道之臥處、至懺悔堂時、經由有道聚落
時、於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167 波逸提 八六
一 爾時,佛世尊在釋迦國迦毘羅?城尼拘律樹園。其時,一象牙匠告諸比丘曰:
「諸大德中欲〔求〕針筒者,我施予針筒。」其時,眾多比丘乞針筒。有小針筒者
乞大針筒,有大針筒者乞小針筒。於是,象牙匠為比丘等多作針筒而不能作其他商
品,難以生存,子女亦困窮。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不知量而多乞針筒耶?
此人為彼等多作針筒而不能作其他商品……子女亦困窮。」諸比丘聞諸人之非難。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二六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等不知量而多乞針筒耶?」……乃至……「諸
比丘!比丘等實不知量……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彼
愚人等不知量……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
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令〔製〕作骨製、牙製、角製之針筒者,波逸提,應打碎之。」
二(一) 「任何」者,…… 比丘之意。
a 「令作」者,〔自〕作或令他作,於作時,突吉羅。〔作已〕而得者,打碎,為
波逸提,應懺侮之。
a'「骨」者,所有之骨也。「牙」者,象牙之謂。「角」者,所有之角也。
自作未成而自令作成者,波逸提。自作未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他人未
168 作成而自令作成者,波逸提。他人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為他人作或令
作者,突吉羅。由他人作而獲得受用者,突吉羅。
(二) 乾帝伽木製品、阿拉尼木製壺、義吒小盒、膏藥壺、膏藥篦、手斧柄、拭
具等,癡狂著、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波逸提 八七 二二七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臥於高?,世尊
與眾多比丘巡行房舍,至具壽跋難陀釋子之住房。跋難陀釋子遙見世尊前來,見已,
以斯言白世尊:「大德!請世尊來臥我?。」時,世尊由此還而告諸比丘曰:「諸
比丘!由其住處可知其人是愚人。」於是,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具壽跋難陀釋子,
說難扶養……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比丘作新臥?或椅子時,其腳除下部人於臺基之部分,依佛指之八指尺長而造
之,若過此者,波逸提,應切斷之。」
二(一)a '「作〔……〕時〕者,若自作、若令他作也。
「新」者,取「作」而言。
「臥?」者,有四種之臥?:即波摩遮羅伽腳(註70)、文蹄腳、句利羅腳、阿遏遮
腳。
「椅子」者,有四種椅子:波摩遮羅伽腳、文蹄腳、句利羅腳、阿遏遮腳也。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二八
169 a「其腳除下部入於臺基之部分,依佛指之八指尺長而造之」者,下部入臺基之
部分除外。過此而作或令作,作時,突吉羅。作成而得者,應切斷而懺悔,波逸提。
自作未成而自令作成者……〔參照波逸提八六• 二(一)〕……他人未作成而他
人令作成者,波逸提。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羅。由他人作而獲得受用者,突吉
羅。
(二) 依量而作、〔量〕以下而作、得他人所作過量者切斷而用,癡狂者、最初之
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八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臥?椅子皆入綿而作。
諸人來精舍參拜,見此而譏嫌非難:「何以沙門釋子之臥?……而作耶?宛如在家
受欲者。」諸比丘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之臥
<---------------------------------------------------------------------- ------>
波逸提 八八 二二九
?……而作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臥?……而作耶?」「實然!世
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何以汝等臥?……而作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作臥?及椅子而人綿者,波逸提,〔綿〕應取出。」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若作」者,〔自〕作或令作,作時,突吉羅。得之而取〔綿〕,波逸提,應自
白懺悔。
al 「臥?」者,有四種之臥?……。「椅子」者,有四種之椅子……阿遏遮腳。
170 a2 「綿」者,有三種綿:木綿、蔓綿、草綿。
自作未成而自令……他人作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為他人作或令作
者,突吉羅。由他人作而獲得受用者,突吉羅。
(二) 製作紐、帶、肩紐、?袋、灑水囊、枕等,得他人之所作取出綿而用,癡
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三○
波逸提 八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世尊聽許諸比丘用坐具。六群比
丘知世尊聽許用坐具,不計量而用坐具,掛於臥?、椅子前及其後。諸比丘中少欲
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不計量而用坐具耶?……乃至……「諸比丘!汝等
實不計量而用坐具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不計量而
多用坐具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比丘作坐具時,應依尺量而作,即長為佛?手之二?手,寬為一?手半,過此
規定之尺量者,波逸提,應切斷之。」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171 二 其時,具壽優陀夷因體大,於世尊前鋪其坐具,四面拉開而坐。世尊言具壽優
陀夷曰:「優陀夷!汝何故如皮匠,四面拉開坐具耶?」「大德!此因世尊為諸比丘
制坐具過小之故也。」其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坐具聽許緣一?
<---------------------------------------------------------------------- ------>
波逸提 八九 二三一
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比丘作坐具時,應依尺量而作,即長為佛?手之二?手,寬為一?手半,緣一
?手,此為規定之尺量,若過此者,波逸提,應切斷之。」
三(一) a 「作〔……〕 時」者,自作或令作。應依尺量而作,即長……緣一?手,
此規定之尺量,過此而作或令作而作成者,突吉羅。得者即切斷,波逸提,應自白
懺悔。
a 「坐具」者,指坐墊。
自作未成而自令……他人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為他人作或令作者,
突吉羅。由他人所作而獲得受用者,突吉羅。
(二) 依量而作、量以下而作、得到由他人過量而作成之物切斷而用,作傘蓋、
地毯、幕、長枕、枕,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三二
波逸提 九○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世尊為諸比丘聽許用覆瘡衣。六
172 群比丘知世尊聽許用覆瘡衣而不計量用之,前後拉而經行。諸比丘中少欲者……非
難:「何以六群比丘不計量使用覆瘡衣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不計
量使用覆瘡衣耶? 」「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用……耶?愚
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比丘作覆瘡衣時,應依尺量而作,即長為佛?手之四揲手,寬為二揲手,若過
此者,波逸提,應切斷之。」
173 二「覆瘡衣」者,臍以下、膝以上之罹患痒疥、疹子、濕瘡、大疥病者,以此〔衣〕
遮覆。
「作……〕 時」者……〔參照波逸提八九• 三〕……應依量而作……寬二
揲手,過此者……〔參照波逸提八九• 三〕……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
波逸提 九二 二三三
波逸提 九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世尊聽許諸比丘用雨衣。六群比
丘知世尊聽許用雨衣而不計量用之,前後拉而經行。比丘中少欲者……〔參照波逸
提九○‧一〕……誦此學處-------
比丘作雨衣時,應依尺量而作,即長為佛揲手之六揲手,寬為二揲手,若過此
者,波逸提,應切斷之。」
二 「雨衣」者,為雨期四個月之用。
「作〔……〕時」者,……應依量而作……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難陀乃世尊之從第,貌美而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三四
端正,唯矮世尊四指。彼著用與佛等量之衣,長老比丘等遙見具壽難陀來,以為是
世尊,即由座而起。彼等知來者是〔難陀〕 後,譏嫌而非難:「何以具壽難陀著用
與佛等量之衣耶?」以此事白世尊。時,世尊問具壽難陀曰:「難陀!汝實著用與
佛等量之衣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難陀!汝何以著用與佛等量之
衣耶?難陀!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作佛衣量或以上者,波逸提,應切斷之。佛衣量者,即長為佛?手
之九?手,寬為六?手,此為佛之佛衣量也。」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佛衣」者,長為佛?手之九?手,寬為六?手也。
「作」者,自作或令作……〔參照波逸提八九• 三〕……受用者,突吉羅。
174 (二) 以下作、得他人之所作由切斷而用、傘蓋……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
犯也。
---------第十難陀戒---------
--------第九寶品小事終(註71)--------
<---------------------------------------------------------------------- ------>
波逸提 九二 二三五
攝頌
王寶物同住 針筒與臥?
綿坐具疥瘡 雨衣及佛衣
諸大德!九十二波逸提法已誦竟。於此,我今問諸大德:「於此事得清淨耶?」
再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三次問:「於此事得清淨耶?」 今諸大德於此事
得清淨,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波逸提品終(註72) --------
(註1) 關於以下所見、所忍、所樂、所想,參照南傳律藏一• 第四波羅夷之註。
(註2) 此故事同《 本生經》 第二十八(南傳大藏經小部經典六)。
(註3) 原語kuta有詐欺之意,英譯《 本生經》 為「欺瞞者」(rascal ) ; P.T.S辭典
喻為;如無角之牛,
將其角切除,始無危險。《 有部毘奈耶》 言:禿頭無角。《 五分律》 為曲角
、《 四分律》 為一角。
(註4) 印契,原語mudda有計、印契、指算、記號等意。日譯為「計」。次項為「數」等
於計,又因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三六
mudda與sippa 結合,意為「印契之術」,故取「印契」。
(註5) 原語madhumeha 覺音註云:無病苦故為貴。P.T.S辭典云糖尿病。
(註6) 預流犯sotapatti是達預流果。定犯samapatti是入定。「犯」之譯語雖不正當,
apatti 本來是「達」「到」之意,有犯戒律罪之意,故以此語譯為犯也。
(註7) 原語yakara , ya 或耶音之意。以ya 附於人名之後即有輕侮之意。例如dasiya,
gumbiya , 次如bhakara 亦同。
(註8) 參照南傳律藏一• 第三僧殘之註。
(註9) 依覺音註︰句(pada)者,偈中一句之意。隨句(anupada)者,第二句。隨字(
anvakkhara)者,一一之字。隨味(anubyanjana)者,謂後之意義同於前之意義者;一一之字
、隨字、字之集合成為隨味;字與隨味之集合成為句。第一句言句,第二句云隨句。
其次,關於此四者,以誦法而言,第一句者,若誦成偈之法:「諸法由心司
。」如此一一之
句與沙彌共誦而共始共終。第二之隨句者,長者先誦「諸法由心司」,沙彌
才誦此句,其次之
句「心最勝」「由心而生起」與沙彌共誦,此言別始而共終。第三之隨字者
若言誦rupam anic
∥cam(色無常)時,僅在開始之ru音共唱即止。第四之隨味者,誦︰「色無
常,受無常」之
經,長老誦「色無常」。沙彌即隨誦「受無常」。無常句是令出聲如兩者之
共誦。凡此等應其
句、隨句等之數而成為波逸提。又句、隨句等之譯語依《 善見律》(參照
《 善見律》卷十五)。
(註10) 底本之原語gandha ,依暹羅本及《 善見律》 應為gantha 。
(註11) 覆(Channa ),覆蓋上部,障(paricchanna ) ,覆蓋周圍,大部分(
yebhuyyena ) ,一半以上。
<---------------------------------------------------------------------- ------>
波逸提 九二 二三七
(註12) 此戒參照第四波羅夷(律藏一• 一一八頁以下)。
(註13) 原語ovattha,辭典無,若依巴利《善見律》第十四波逸提下註是被雨雪所濡。(參照
Samantapasadika V01 .工V . p772)。Childers 之辭典有ovvtta字。
(註14) 原語bhutagama北傳漢譯律藏譯為鬼神村、有情村等,樹有宿鬼(樹神),草木宿
有蟲類,故云。
(註15) 原語aropite「與異語罪」者,僧眾依羯磨而認定作異語者,行此羯磨尚未述罪時
,波逸提,今謂未行此羯磨時。
(註16) 以下之名依《善見律》之譯語。其構造參照漢、巴《善見律》;在《 四分律》為
五種繩床,即:旋腳、直腳、曲腳、入陛、無腳。
(註17) 脫腳床(ahaccapadaka-manca),床或椅子安裝容易脫下之腳。
(註18) 於patimokkha在此處有sahasa,暹羅本沒有。見北傳漢譯律藏《 四分律》 僅為
「若坐若臥」,《 五分律》 為「用力坐臥」以添sahasa字譯之。
(註19) 此戒之意義是作窗或門四方之木(橫木)周圍,得以堅固門窗故,覆數重而塗之
;此處以外覆二、三重或以下。此見《善見律》云:「門之兩邊及上頭二肘半得重泥,
若門高而下有壁亦得重泥,a窗之四面亦得重泥。」
(註20) 柵欄,原語papancapatthika意為柵欄,日譯為「布條」。
(註21) 原語mahhena chadentassa, pariyayena chadentassa,《善見律》譯為縱覆、
圓覆,《 四分律》為縱覆、橫覆。依覺音註,縱覆者不周而直覆之,覆以石、瓦、粘土等
。橫覆者周覆,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三八
而覆以草、木葉等。
(註22) 原本為dhata,此依暹羅本及巴利《 善見律》 讀為dhata。
(註23) 諸姊,原語bhaginiyo,日譯為「諸師」。
(註24) 原語arapathe未見於辭典。依巴利《善見律》註sucim pavesetva pavesetva niharane譯之。
(註25) 大眾會時(mahasaamaya,下面說明之意:乃三人以下之比丘行乞得食可過活。四
人以上則施食少,不得過活之意。如因比丘集多數人於同一村,在家人不得施食於全部
之行乞者,而廢施食時,或饑饉時,甚多比丘行乞不得(《 善見律》 謂大饑饉時),是時,難得食,故受別眾之請(參照《 十誦律》)。
(註26) 一起,原語ekato ,日譯為「一人」。
(註27) 原本abbhatireka ,暹羅本僅為atireka 。
(註28) 以下戒文言足食之條件,所謂足食;( 1)比丘坐於取食之座。(2)運來五正食
之一。(3)以此近立
而侍奉。(4)充分之供食。(5)對侍奉人說:「充分」而拒,為人所認同
時,此為五緣之足食。
北傳漢譯律藏亦舉出五緣,( 1)除去,加第五捨威儀(身離本處)即食已
,由座而起。Rhys Davids
教授之英譯戒本(S.B.E. Vol, XIII) bhuttavi pavarito譯為once
finished his meal, though
still invited (to continue eating),北傳漢譯律藏「足食」之意,由前
述之註釋即可明白。
(註29) 以下為殘食(atiritta)之條件,即成殘食法之條件。足食比丘得受殘食,是病
者之殘食,或特行殘食法。殘食法者,已取食之比丘而未起坐以自手持非不淨之食,食少分之後:「此食我皆不須,與汝」,對伸手內(二肘半)之比丘言而成就,伸手內之比丘(請殘食法者)可得此食,
<---------------------------------------------------------------------- ------>
波逸提 九二 二三九
故不適此者,即不成就殘食法。
(註30) 要求,原語pannapetva意為指示、通知。日譯為「乞」。
(註31) sabba-pamsukulika始自衣服、飲食、臥具、藥乃至楊枝之生活資具,一切由糞
掃物(他人之廢棄物)得者。
(註32) 原語vadhara 辭典無,覺音註為vathara ,「大而身堅實者」,今依此而譯。
(註33) 四種大污物(cattari mahavikkatani)‧‧糞、尿、灰、粘土,此等被蛇咬傷時
使用。有給侍,則
令彼授與,無則自用(參照Mahavagga Vl . 14 . 6 )。
(註34) 原語bahiralepam意義不詳,故如此暫譯,原本bahiralepam是誤寫。
(註35) 原語sabhojana 覺音之註(1 ) saha ubhohi janehi,「二人共」之意,( 2 )
sabhoga 「有食」之意,即起欲念之男子以女子為食,女子以男子為食。《 四分律》 亦譯為「食家」而如此註釋。食家
是隱語,指男女起情欲。戒本之英譯註言應譯為“a household still
given to pleasure”“fondof good food”
(註36) 原語hatthapasam,水野巴利語辭典為「投石所及之處」。日譯為「舒手」。
(註37) pitthivamsa,P.T.S.辭典云 a certain beam in a building,覺音之註云;「
由此以示行過中央。」(「背竹」,以竹為室內之圍屏,可以靠身,所以稱為「背竹」吧
(私見)。)
(註38) 原語ussadiyittha 是「餘」之意,覺音註為「可持歸」。《 四分律》 、《 五
分律》言「不得食」,餘者為不可食。暹羅本以此為ussariyittha 「令持歸」之意。
(註39) 《 五分律》云「行路經村落」,如同受請往其家,道中經過他家時之謂。次亦同意義。
<---------------------------------------------------------------------- ------>
律藏 經分別 二四○
(註40) patikkamana 在P.T.S辭典為 a hall with seats of distinction,於第三十四
波逸提中,暫譯為「分座堂」。
(註41) pavarereti 云可以恣意乞食而招請,請四個月藥者,〔 在家者〕 申請四個月間
應其必要,任何時間皆可與。此言藥(bhesajja〕者,謂酥、油等之食物。
(註42) 原本雖有“…annatra miccapavaranaya. tato ce uttari……,tato以下應續上
去不可切斷。
(註43) rattipariyanta日數(期間)限制之意。
(註44) 依註,象有乘者四人,各足有護衛者二人,計十二人;馬有乘者一人,二人護足,
故為三人;
車有御者一人,鬥者一人,護楔者二人,計四人。象、馬、車之最後面,有
持武器之步兵四
人,此一組稱為具四兵之軍(caturangasamannagata sena)。
(註45) 日沒時,原語atthangate 日譯為「日明時」。
(註46) 模擬戰,原語uyyodhikam日譯為「合戰」。
(註47) 此等,原語ettaka日譯為「多」。
(註48) 依覺音註,為增體力,以少量之酒調湯而飲者,不犯。
(註49) 原本為kancikam 日應如暹羅本kanjikam。
(註50) 原本…antaradhayeyya va tam va na sikkhitukamo…應如暹羅本…va tam…為…
vatitam…。
(註51) 原語jotike在覺音註為“pattapacanasedakammadisu jotilarane”,或許相當於《 四分律》
《 五分律》 所云薰?。
<---------------------------------------------------------------------- ------>
波逸提 九二 二四一
(註52) 註云:遇虎或其他惡獸時而燃火之謂。
(註53) 粉藥(cunna)、粘土(mattika),皆塗身化妝品或洗潔品。Mahavagga Vl,9 粉藥
是病者用,粘土是無病者用。
(註54) 於此言「應取」(adatabba)。依覺音註,所謂點淨者,衣不全部染,僅染四角或
一角。北傳漢譯律藏《 善見律》亦云「以此三種色點下如麻子大」。於此,云衣全部染壞
色為染淨。北傳漢
譯律藏《 五分律》與巴利同云「點淨」,《四分律》、《十誦》云「染淨」
為主,《僧祇律》有「染
淨」與「點淨」二種。
(註55) 壞色(dubbanna-karana)破壞世人所好之純色,而成為世人所不好之間色。故以
下之青、泥、黑褐等皆非純色。
(註56) 對於青、泥、黑褐,見北傳漢譯律藏。《四分律》、《五分律》、《僧祇律》為
青、黑、木蘭色;《 十誦律》 為青、泥、西;《 有部律》 攝為青、泥、赤;《 僧祇律》 云
︰黑者泥也。如此,
依北傳漢譯律藏所云,泥者似黑色也。然kalasamam非黑色,寧可視為赤褐色
即木蘭色,今從此。然Rhys Davids譯為dark blue, mud, black, Gogerly 亦為
green,mud, black 都譯為黑色。依此,泥為褐色即木蘭色也。
(註57) 淨施(vikappeti, vikappana)者,將准許所有財產以外之多餘財物施與他人而
免其罪。此時有兩種:實際施與或形式施與。(參照《四分律》真實淨施、展轉淨施下之本
文)。實際施與時,對方若不還與者,即不可著用,即此戒之意。
(註58) 施捨,原語vissajjeti日譯為「保管」。
<---------------------------------------------------------------------- ------>
律藏 經分別 二四二
(註59) 依註,因見雜亂以為沙門之不正,想教他後交出還他而藏置之。
(註60) 原本“… vinayadharan ti panditam byattam medhavim…”應如暹羅本
” … vinayadharam panditam medhavim…”。
(註61) 與前面相同,應從暹羅本。次文亦同。
(註62) 原本“……uddissamane ne sadhukam atthikatva…”之ne是na的誤寫。
(註63) 原語chandam dadati於僧伽開會時,若欲缺席即委託他比丘,於執行議事時,傳
其同意之旨。北傳漢譯律藏作「與欲」。
(註64) 原本yathasantatam應作為yathasanthutam,以下戒文中之語亦同。
(註65) 此處之原文“putto va pitaram pattheti…”覺音之註為「內部發見以求殺」,
在《 十誦律》 為
「王子欲殺王,此中有不喜之人,想比丘所作,而作是念云云」,依此譯之。
(註66) 原本anupakuttho是anupakkuttho之誤寫。
(註67) 上衣,原語uttarasanga譯為鬱多羅僧,可能令人誤以為出家上衣,故譯為「上衣」。
(註68) 原本surakatham是surakatham之誤寫。暹羅本、大品及其他長部等皆為surak。
(註69) 原本為nanatthakattham是nanattakatham的誤寫。
(註70) 參照(註16)。
(註71) 暹羅本無此句。
(註72) 原本無此句,依暹羅本補之。波羅夷品、僧殘品等之原本皆有。
<---------------------------------------------------------------------- ------>
提舍尼 一 二四三
175 諸大德!今誦出四提舍尼法。
提舍尼 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尼於舍?城乞食歸來,見
一比丘而作是言:「來!尊者!請取施食。」「善!大姊!」而皆取之。彼尼已近食
時不能往乞食而斷食。如是,其比丘尼翌日亦……乃至……後日亦於舍?城乞食,
歸時又見其比丘而作是言:「來!尊者!……」……而斷食。彼比丘尼第四日因畏
怖而行於車道。長者居士對向車行來之比丘尼曰:「大姊!? 請離開。」彼比丘尼為
閃避而跌倒於其處,長者居士對比丘尼謝罪:「大姊!請諒宥!師因我而跌倒。」
「居士!我非因汝而跌倒,乃我衰弱故也。」「大姊!何故衰弱耶?」其時,彼比丘
尼以此事語長者居士。長者居士請比丘尼至其家並供食而譏嫌非難:「何以諸大德
比丘由比丘尼手中受食耶?女人難得食者也。」諸比丘聞長者居士之……非難。諸
<---------------------------------------------------------------------- ------>
律藏 經分別 二四四
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由比丘尼手中受食耶?」……乃至……「比丘!
176 汝實由比丘尼手中受食耶?」「實然!世尊!」「比丘!是汝之親里耶?非親里耶?」
「世尊!非親里也。」「愚人!非親里之男子對非親里之女人而不知淨、不淨,正、
不正。愚人!汝何以由非親里比丘尼手中受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
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由入市井〔乞食〕之非親里比丘尼之手,親手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
者,此比丘應懺悔曰:『友!我犯應受非難、不相應而當懺悔之法,我為此懺
悔。』」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市井」者,車道、小巷、十字路、家。
「非親里」者,非繫屬父母親里至七世者。
「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a 「硬食」者,除五種噉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之外,其餘云硬食。「軟
食」者,有五種軟食:飯、粥、?、魚、肉。
<---------------------------------------------------------------------- ------>
提舍尼 二 二四五
欲食而取者,突吉羅。每咽食為提舍尼。
(二) 於非親里有非親里想,而由入市井〔乞食〕之比丘尼之手,親手接受硬、
軟食而食者,提舍尼。於非親里有疑想……於非親里有親里想……提舍尼。以非時
藥、七日藥、盡形壽藥為食物而受者,突吉羅。每咽食,突吉羅。欲食而從一部僧
中受具戒者之手接受硬、軟食者,突吉羅。每咽食,突吉羅。於親里有非親里想者,
突吉羅。於親里有疑想者,突吉羅。於親里有親里想者,不犯也。
(三) 從親里、令〔他人〕與不〔自〕 與、置於地而與、於僧園中、於比丘尼住
處、於外道之住處、歸住處而與、取出村外而與,有因緣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
177 壽藥而與,由式叉摩那、由沙彌尼,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提舍尼 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諸比丘受諸家(註1)招請而食。六群
<---------------------------------------------------------------------- ------>
律藏 經分別 二四六
比丘尼為六群比丘而起立指示:「於此與羹!於此與飯!」〔於是〕六群比丘飽食,
其他比丘等不得飽食。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不拒比丘尼之指
示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不拒比丘尼之指示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不拒……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
……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諸比丘受在家招請而食,於此若一比丘尼以指示者姿態站立而言:『於此與
羹!於此與飯!』彼等諸比丘當拒此比丘尼:『姊!比丘等受食之間請離去!』
若諸比丘中無一人拒其比丘尼而言:『姊!……請離去!』時,彼等諸比丘當
懺悔:『友!我等犯應受非難、不相應而當懺梅之法,我等為此懺梅。』」
二(一) 「諸比丘受在家招請而食」者,在家者有四種在家:剎帝利家、婆羅門
家、吠舍家、首陀羅家。受招請而食者,受以五正食中之一招請而食。
「比丘尼」者,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178 「指示者」,由友、由親友、由同僚、由同和尚、由同阿闍梨而云:「於此與羹!
於此與飯!」者,此謂指示者。
「彼等諸比丘」者,受食之比丘也。
「此比丘尼」者,凡指示之比丘尼也。
諸比丘應拒此比丘尼:「姊!……請離去!」若諸比丘中無一人拒之而云:「我
取食。」者,突吉羅。每咽食者,提舍尼。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受指示而不拒者,提舍尼。於受具戒者有疑想
……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提舍尼。不拒一部僧中受具戒者之指示,突吉
羅。於未受具戒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
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不犯也。
(三) 以己之食令與〔檀越〕而不與、他人之食以與〔己〕而不令與、不可與物
而令與,不可與時而令與、皆平等而令與、式叉摩那指示時、沙彌尼指示時、除五
正食外之一切物,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提舍尼 二 二四七
<---------------------------------------------------------------------- ------>
律藏 經分別 二四八
提舍尼 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於舍?城有一在家夫妻俱信樂佛
法,淨信增大而財物窮盡。在彼之家於午前作硬食或軟食,以此〔食〕皆與諸比丘,
屢屢不食而住。諸人譏嫌非難:「何以沙門釋子不知量而取〔食〕耶?彼等因施與
彼等〔比丘〕而屢屢不食而住。 」諸比丘聞彼諸人之非難,彼諸比丘……白世尊。
179 其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在家如有淨信增大因而財物窮
盡,聽許對如是在家白二羯磨給與學地認定。諸比丘!應如是與。應由一聰明賢能
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某家淨信增大而財物窮盡,若僧時機可者,則僧與某家認定
學地。』如是表曰。
『大德僧!請聽!某家……窮盡,僧與……學地認定。諸大德中,與某家學地
認定,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
僧與某家學地認定已。諸大德……我如是知解。』
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有學地認定之諸家,任何比丘於如是學地認定之家,親手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
者,此比丘應懺悔:『友!我犯應受非難、不相應而當懺侮之法,我為此懺悔。』」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舍?城有祭會,諸人招請諸比丘而供食,彼家亦招請比丘,比丘等因世
尊〔制〕學地認定之家,禁止親手接受硬食或軟食,故畏慎不應諾。彼等譏嫌非難:
「尊者等不受我等之食,我等生存有何用!」諸比丘聞諸人之……非難。於是比丘
等……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受招待時,
於學地認定之家親手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有學地認定之諸家,任何比丘非事先受招待,而於如是學地認定之諸家,親手
180 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者,此比丘應懺侮……『……懺悔。』」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三 其時,一比丘為彼家所供養之比丘。時,其比丘晨著下衣,持上衣與?,至彼
家。至已,坐於已設之座。時,其比丘患病,諸人言彼比丘曰:「大德!請食。」
提舍尼 三 二四九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五○
時,其比丘因世尊禁止非受請而於學地認定之家親手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故畏慎
而不受,不能行乞而斷食。於是,彼比丘至僧園,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事
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病比丘於學地認定
之家親手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凡是學地認定之諸家,任何比丘若於如是學地認定之家非受招請,又以無病之
身親手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此比丘當懺悔:『友!我犯應受非難、不相應而
當懺悔之法,我為此懺梅。』」
四(一) 「學地認定之諸家」者,因淨信增大而財物窮盡之家,對如是之家依白
二羯磨給與學地認定。
「任何」者,……比丘之意。
「於如是學地認定之家」者,於學地認定之家。
「非受招請」者,非受請於本日或明日〔來〕,而正在進入〔其〕家之境內時請
之,即此所謂非受招請。
181 「受招請」者,受請於本日或明日〔來〕,非正在進入〔其〕家之境內時請之,
即此名為被招請。
「無病」者,能行乞食也。「病」者,不能行乞食也。
「硬食」者,除五種正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之外,其餘名為硬食。
「軟食」者,五種正食:飯、粥、?、魚、肉。
非招請,無病而云:「我欲食。」而受者,突吉羅。每咽食者,提舍尼。
(二) 於學地認定有學地認定想,非受請、無病而親手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者,
提舍尼。於學地認定有疑想……於學地認定有非學地認定想……提舍尼。以非時藥、
七日藥、盡形壽藥為食物而受者,突吉羅。每咽食者,突吉羅。於非學地認定有學
地認定想者,突吉羅。於非學地認定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學地認定有非學地認
定想者,不犯也。
(三) 受請者、病者、受請者或病者之殘餘食、於其處為他人設食時、由家持出
而與、於常施食者、籌符食、半月食、布薩食、月旦食,有因緣食非時藥、七日藥、
盡形壽藥而與,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提舍尼 三 二五一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五二
提舍尼 四
- 爾時,佛世尊在釋迦國迦毘羅?城尼拘律樹園。其時,沙迦之賤奴等叛離。沙
迦之女人等欲於阿蘭若住處供食。沙迦之賤奴等聞沙迦之女人等欲於阿蘭若住處供
182 食,彼等潛入於道中,待沙迦之女人等持美味之硬食、軟食往阿蘭若住處,沙迦之
賤奴等〔忽然〕出現,剝脫污辱沙迦之女人等。沙迦諸人追出,捉彼諸賊及財貨歸
而譏嫌非難:「何以諸大德,知劫賊住僧園中卻不告知耶?」諸比丘聞沙迦諸人之
非難……乃至……彼比丘等以此事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
「然,諸比丘!以十利故,我為諸比丘制立學處,為僧安樂……乃至……諸比丘!
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具有危險恐怖之阿蘭若住處,任何比丘住於如是住處2,若於僧園中親手接受
非豫告之食或軟食而食者,此比丘應懺悔:『友!我犯應受非難、不相應而當
懺侮之法,我為此懺悔。』」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一比丘於阿蘭若住處患病,諸人持硬食或軟食往阿蘭若住處。對其比丘
作是言:「大德!請食!」時,其比丘云:「世尊禁止於阿蘭若住處,親手接受硬
食或軟食而食。」故畏慎而不受,〔因病〕不能入村乞食,因而斷食。於是,其比丘
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白世尊。其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
比丘!聽許阿蘭若住處之病比丘親手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
此學處------
具有危險恐怖之阿蘭若住處,任何比丘住於如是住處而無病,若於僧園中親手
183 接受非豫告之硬食或軟食而食者,此比丘應懺悔:『友!我犯應受非難、不相
應而當懺梅之法,我為此懺悔。』」
三(一)a 「具有危險」者,於僧園、僧園境內可見賊所住、立、坐、臥處。
「具有恐怖」者,於僧園、僧園之境內曾見有人被賊所殺、所奪、所打者。
「阿蘭若住處」者,離〔村〕最少五百弓之處是謂「阿蘭若住處」。
「任何」者,……比丘之意。
「於如是住處」者,在如是之住處。
提舍尼 四 二五三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五四
c 「無病」者,能往乞食也。「病」者,不能往乞食也。
bcl 「僧園中」者,有籬之僧園謂僧園內,無籬者謂境內。
bl 「非豫告」者,送五眾之〔一人〕告知者,此名為「非豫告」。告於僧園內、僧
園境內以外者,此名為「非豫告」。「豫告」者,若有男子或女人來僧園、僧園之境
內言:「大德!為某比丘持來硬食、軟食。」若具有危險,應告以「具有危險」;若
具有恐怖者,應告以「具有恐怖」。若言:「大德!雖有危險亦當持〔食〕來。」應
言有賊:「〔有〕諸〔賊〕人在此徘徊,汝等應〔速〕離去。」
豫告以持粥而持來粥之附隨物時,此名為所告;告以食物而持來其附隨物時,
此名為所告;告以硬食持來其附隨物時,此亦名為所告;由一家告之而彼家中之任
何人運來硬食或軟食,此名為所告;由村落告之而其村落中之任何人運來硬食或軟
食,此名為所告;由一集團告之,其集團中之任何人運來硬食或軟食,此名為所告。
b2 「硬食」者,……軟食者,……肉。
184 無病者云:「我欲食。」而受不告之〔食物〕者,突吉羅。每咽食,提舍尼。
於不告有不告想,無病於僧園中親手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者,提舍尼。於不告
有疑想……於不告有告想……提舍尼。以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為食物而受者,
突吉羅。每咽食者,突吉羅。於告有不告想者,突吉羅。於告有疑想者,突吉羅。
於告有告想者,不犯也。
(二) 所告時,病比丘,所告時或食病比丘之殘餘,受於僧園外而食於僧園內,
於此生食根、皮、葉、花、果,有因緣而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癡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諸大德!四提舍尼法已誦竟。於此,我今問諸大德:「於此事得清淨耶?」再
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三次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今諸大德於此事得
清淨,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提舍尼終--------
1 諸家,原語kulesu為複數,日譯為一家。
2 原本無viharanto之語,以暹羅本補之。次之二亦同此。
提舍尼 四 二五五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五六
185 諸大德!今誦出此等眾學法。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著內衣令前後垂下。諸
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著內衣令前後……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聞
彼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著內衣令前後……
耶?」以……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集比丘僧而問六群比丘曰:「諸比丘!
汝等實著內衣令前後……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著
內衣……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我著內衣當覆全圓』,應當學。」
應以內衣覆全圓,〔即〕覆臍圓、膝圓。不恭敬故,令前後垂下而著者,突吉羅。
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披上衣令前後垂下……乃至……
『我披上衣當覆全圓』,應當學。」
186 披上衣應覆全圓,使兩方之邊緣整齊。不恭敬故,令前後垂下而披上衣者,突
吉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四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將身露現而行於俗家間,〔於四,將〔行〕
改為「坐」〕……乃至……
『我當披覆整齊而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
應披覆整齊而行(坐)於俗家間。不恭敬故,將身露現而行(坐)於俗家間者,
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於四,此加「入臥?者」〕、事故時,
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六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手足搖動而行(坐)於俗家間……乃
至……
『我當端正威儀而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
應端正威儀行(坐)於俗家間。不恭敬故,搖擺手足行(坐)於俗家間者,突
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眾學 三--六 二五七
<---------------------------------------------------------------------- ------>
律藏 經分別 二五八
七•八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左右顧視而行(坐)於俗家間……乃
至……
『我當以目注視下方而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
應以目注視下方近前而行(坐)於俗家間。不恭敬故,左右顧視而行(坐)於
俗家間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187 九•-○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將衣拉上而行(坐)於俗家間……
乃至……
『我當不將衣拉上而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
不應將衣拉上而行(坐)於俗家間。不恭敬故,一面或兩面將衣拉上而行(坐)
於俗家間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於一○,此加「入臥
?時」〕、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一全圓品--------
一-•-二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哄笑而行(坐)於俗家間……乃
至……
『我當不哄笑而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
不應哄笑而行(坐)於俗家間。不恭敬故,哄笑而行(坐)於俗家間者,突吉
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於可笑事而微笑、事故時,癡狂者、最
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四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作高、大聲而行(坐)於俗家間
……乃至……
『我當低聲而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
應低聲而行(坐)於俗家間。不恭敬故,高、大聲而行(坐)於俗家間者,突
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
犯也。
188 -五•-六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搖身、吊身而行(坐)於俗家間
……乃至……
『我當不搖身而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
眾學 一三--一六 二五九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六○
不應搖身而行(坐)於俗家間,應攝身行(坐)。不恭敬故,搖身、吊身而行(坐)
於俗家間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於一六,此加「入臥
?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八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搖臂、吊臂而行(坐)於俗家間
……乃至……
『我當不搖臂而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
不應搖臂而行(坐)於俗家間,應攝臂行(坐)。不恭敬故,搖臂、吊臂而行(坐)
於俗家間者,突吉羅……〔同一五•一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九•二○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搖頭、吊頭而行(坐)於俗家間
……乃至……
『我當不搖頭而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參照一七•一八〕……。」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二哄笑品--------
二一•二二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以手叉腰張肘而行(坐)於俗家
間……乃至……
『我當不以手叉腰張肘而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
189 不應以手叉腰張肘而行(坐)於俗家間。不恭敬故,以一手或二手叉腰張肘而
行(坐)於俗家間者,突吉羅……〔同一五•一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三.二四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纏頭而行(坐)於俗家……乃至
……
『我當不纏頭而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
不應纏頭而行(坐)於俗家間。不恭敬故,纏頭而行(坐)於俗家問者,突吉
羅。……〔同一五•一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五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以膝行往俗家間……乃至……
『我當不以膝行往俗家間』,應當學。」
不應以膝行往俗家間。不恭敬故,以膝行往俗家間者,突吉羅。非故意者……
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六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以散亂姿態而坐於俗家問……乃至……
眾學 二三--二六 二六一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六二
『我當不以散亂姿態而坐於俗家間』,應當學。」
不應以散亂姿態坐於俗家間。不恭敬故,以亂姿、亂衣而坐於俗家間者,突吉
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臥?時、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
者,不犯也。
190 二七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不注意而受施食〔過多〕,如欲捨掉般
……乃至……
『我當注意受施食』,應當學。」
應注意受施食。不恭敬故,不注意而受施食〔過多〕,如欲捨掉般者,突吉羅。
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八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左右顧視而受施食,將撒落或盛過多亦
不知……乃至……
『我當注意?而受施食』,應當學。」
應注意?而受施食。不恭敬故,左右顧視而受施食者,突吉羅。非故意者……
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九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受施食時,受多量之汁……乃至……
『我當受適量之汁』,應當學。」
汁有二種:綠豆汁、蠶豆汁,可以手掬之物。應受與汁同量之?食,不恭敬故,
受汁多量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二種汁以外之〕諸汁、
由親里、受請者、為他人、以己之財、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受溢?之施食……乃至……
『我當受滿?之施食』,應當學。」
191 應受滿?之施食。不恭敬故,受溢?之施食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
無知者、有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三叉腰品--------
三-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如不欲食,不注意而食施食……乃至……
『我當注意食施食』,應當學。」
應注意食施食。不恭敬故,不注意而食施食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
無知者、有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眾學 二九--三一 二六三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六四
三二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左右顧視而食施食,撒落不知,滿溢亦
不知……乃至……
『我當注意?而食施食』,應當學。」
應注意?而食施食。不恭敬故,左右顧視而食施食者,突吉羅。非故意者……
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三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處處揉捏1而食施食……乃至……
『我當順次食施食』,應當學。」
應順次2食施食。不恭敬故,處處揉捏而食施食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
者、無知者、有病者、與他時觸,盛他人之?時觸、於特別之副食物、事故時,癡
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192 三四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食施食時,食多量之湯汁……乃至……
『我當食與汁同量之施食』,應當學。」
汁有二種:綠豆汁及蠶豆汁,可以手掬之物。應食與汁同量之施食。不恭敬故,
食汁過量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二種汁以外之〕諸汁、
由親里、受請者、由己之財、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五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從中央揉捏而食施食……乃至……
『我當不從中央揉捏而食施食』,應當學。」
不應從中央揉捏而食施食。不恭敬故,從中央揉捏而食施食者,突吉羅。非故
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將少量殘食集中揉捏而食、事故時,癡狂者、最
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六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為得更多湯汁或加味物而以飯覆之……
乃至……
『我當不為得更多湯汁或加味物而以飯覆之』,應當學。」
不應為得更多湯汁或加味物而以飯覆之。若不恭敬故,為得更多湯汁或加味物
而以飯覆之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由施主覆與者、非欲得更多
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193 三七(一)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為己乞〔指定之〕汁、飯而食。
諸人譏嫌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為己乞汁、飯而食耶?誰不愛善調理?誰不喜美
眾學 三五--三七 二六五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六六
味?」諸比丘聞彼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為
己乞汁、飯而食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為己乞汁、飯而食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我當不為己乞汁、飯而食』,應當學。」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諸比丘患病,探病比丘如是言病比丘:「友!堪忍否?得過否?」
「友!以前我等為己乞汁、飯而食,故我等安樂,今因世尊禁止,畏慎不敢乞,故
我等不安樂。」……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諸比丘!病比丘聽許為己乞汁、飯
而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我無病,當不為己乞汁、飯而食』,應當學。」
無病不得為己乞汁、飯而食。不恭敬故,無病而為己乞汁、飯而食用者,突吉
羅。
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由親里、受請者、為他人、由己之財、
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194 三八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心存不滿而眺視他人之?……乃至……
『我當不心存不滿而眺視他人之?』,應當學。」
不應心存不滿而眺視他人之?。不恭敬故,心存不滿而眺視他人之?者,突吉
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我欲與」或「我欲令與」而眺視、無不滿之思、
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九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作大飯球……乃至……
『我當不作過大之飯球3』,應當學。」
不應作過大之飯球。不恭敬故,作大飯球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
知者、有病者、硬食、諸果物、副食物、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作長飯球……乃至……
195 『我當作圓形飯球』,應當學。」
應作圓形飯球。不恭敬故,作長形飯球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
者、有病者、硬食、諸果物、副食物、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眾學 三八--四○ 二六七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六八
--------第四注意品--------
四-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未將飯球送近口邊而張口……乃至……
『我當不於飯球未近口邊時即張口』,應當學。」
不應於飯球未送近口邊時即張口。不恭敬故,飯球未送近口邊即張口者,突吉
羅。非故意者、無念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二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食時,將手全部塞入口中……乃至……
『我於食時當不將手全部塞人口中』,應當學。」
食時不得將手全部塞入口中。不恭敬故,食時將手全部塞入口中者,突吉羅。
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三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口含飯球而言談……乃至……
『我當不以口含飯球而言談』,應當學。」
口含飯球時,不得言談。不恭敬故,口含飯球而言談者,突吉羅。非故意者……
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四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將食物投入口中而食……乃至……
『我當不將食物投人口中而食』,應當學。」
不應以食物投入口中而食。不恭敬故,以食物投入口中而食者,突吉羅。非故
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硬食、諸果物、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
不犯也。
四五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囓飯球而食……乃至……
196 『我當不囓飯球而食』,應當學。」
不得囓飯球而食。不恭敬故,囓飯球而食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
知者、有病者、硬食、諸果物、副食物、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六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脹滿口而食……乃至……
『我當不脹滿口而食』,應當學。」
食時不得脹滿口而食。不恭敬故,脹滿口而食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
無知者、有病者、諸果物、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七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食時搖手……乃至……
『我當於食時不搖手』,應當學。」
眾學 四五--四七 二六九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七○
食時不得搖手。不恭敬故,食時搖手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
有病者、因除塵而搖手、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八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食時撒落飯粒……乃至……
『我當不於食時撒落飯粒』,應當學。」
不得於食時撒落飯粒。不恭敬故,食時撒落飯粒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
197 者、無知者、有病者、因拂塵而撒落飯粒、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也。
四九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食時吐舌……乃至……
『我當不於食時吐舌』,應當學。」
不得於食時吐舌……突吉羅。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食時喳喳作聲……乃至……
『我當不於食時喳喳作聲』,應當學。」
喳喳作聲……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五飯球品--------
五- 爾時,佛世尊在憍賞彌國瞿師羅園。其時,一婆羅門為僧眾豫備乳汁飲料。
諸比丘飲牛乳時,簌簌出聲,有〔原〕為樂師之比丘作如是言:「全僧眾皆冷而發
抖!」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為何逗弄僧眾耶?」……乃至……「比丘!汝
實逗弄僧眾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逗弄僧眾耶?愚人!
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比丘曰:「諸比丘!不可逗弄
佛法僧,逗弄佛法僧者,突吉羅。」於是,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其比丘,說難教養
……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我當不作簌簌聲而食』,應當學。」
198 不應簌簌出聲……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二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舐手而食……乃至……
『我當不舐手而食』,應當學。」
不應舐手……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三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舐?而食……乃至……
『我當不舐?而食』,應當學。」
眾學 五一--五三 二七一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七二
不應舐?……非故意者……乃至……有病者、將少量殘留從一方舐集而食、事
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四 爾時……〔參照五二。「舐手」換為「舐唇」〕。
五五 爾時,佛世尊在婆祇國膠魚山邑之恐怖林鹿野苑。其時,諸比丘於拘迦那達
宮殿,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以被食物所污之
手持水瓶耶?宛如在家受欲者。」比丘等聞彼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諸比丘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耶?」……乃至……「諸比丘!汝等
實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為何
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耶?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
誦此學處--------
『我當不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應當學。」
199 不應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不恭敬故,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者,突吉
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欲洗或使〔他人〕洗而持、事故時,癡
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六 爾時,佛世尊在婆祇國膠魚山邑恐怖林鹿野苑。其時,諸比丘於拘迦那達宮
殿,將混有飯粒之洗?水捨棄於俗家間。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以混有飯
粒之洗?水捨棄於俗家間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彼等之……〔參照五五〕
……誦此學處--------
『我當不以混有飯粒之洗?水捨棄於俗家間』,應當學。」
不得將混有飯粒之洗?水捨棄於俗家間。不恭敬故,將混有飯粒之洗?水捨棄
於俗家間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取出或壞或手取或除
去而棄之、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七(一)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對手持日傘者說法。諸比丘中少
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對手持日傘者說法耶?」……乃至……「諸比丘!
汝等實對手持日傘者說法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
說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
『我當不對手持日傘者說法』,應當學。」
眾學 五六--五七 二七三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七四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諸比丘畏慎對持日傘之病人說法。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
200 不對手持日傘之病人說法?」諸比丘聞諸人之……非難。於是,彼諸比丘……白世
尊。其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對手持日傘之病人說
法。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我當不對無病而手持日傘者說法』,應當學。」
「日傘」者,有三種:白布傘、藺傘、葉傘。〔此等〕有蔓達羅拔陀作及沙羅迦
拔陀作〔之傘蓋〕。
a 「〔 若〕 說」者,由句而說法者,句句突吉羅。由語而說法者,語語突吉羅。
a 「法」者,佛所說、聲聞所說、仙人所說、天人所說而具義、具法者。
無病而持傘者,不得為之說法,不恭敬故,對無病而手持日傘者說法,突吉羅。
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八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對手持杖者說法……乃至……
『我當不對手持杖者說法』,應當學。」
「杖」者,常人之四肘杖。較此高(長)者非杖,較低(短)者亦非杖。不應為
手持杖者說法。不恭敬故,對手持杖者說法,突吉羅。非故意者……乃至……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九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對手持刀者說法……乃至……
『我當不對無病而手持刀者說法』,應當學。」
201 「刀」者,具有一面刃、兩面刃可傷人者。
手無持刀而無病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對手持武器者說法……乃至……
『我當不對無病而手持武器者說法』,應當學。」
「武器」者,弓、弩也。非手持武器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六吸食品--------
六-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對穿草履者說法……乃至……
『我當不對無病而穿草履者說法』,應當學。」
不得為無病而穿草履者說法。不恭敬故,對無病而〔行路來,蓋、杖已放置〕,
眾學 五九--六一 二七五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七六
仍穿〔草履〕而立者,或〔草履之紐〕仍結在〔足部〕,或已解〔紐〕而仍站立者說
法,突吉羅。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二 爾時……〔參照六一。「穿草履者」換為「穿鞋者」〕。
六三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對坐於乘坐物者說法……乃至……
『我當不對無病而坐於乘坐物者說法』,應當學。」
「乘坐物」者,瓦伊哈(vayha山轎車)、羅達(ratha車輿)、沙迦達(sakata貨車)、
山達摩尼迦(sandamanika戰車)、轎、椅轎也。無病而坐於乘坐物,不得為之說法。
不恭敬故,為無病而坐於乘坐物者說法,突吉羅。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
行者,不犯也。
202 六四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對臥?者說法……乃至……
『我當不對無病而臥?者說法』,應當學。」
無病而臥?者,不得為之說法。不恭敬故,對無病而臥?者乃至臥在地上者說
法,突吉羅。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五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對以散亂姿態而坐者說法……乃至……
『我當不對無病且以散亂姿態而坐者說法』,應當學。」
不得為無病且以散亂姿態而坐者說法。不恭敬故,對無病且以亂姿、亂衣而坐
者說法,突吉羅。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六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對纏頭者說法……乃至……
『我當不對無病而纏頭者說法』,應當學。」
「纏頭」者,纏頭致不見頭髮者。無病而纏頭者,不得為之說法。不恭敬故,
對無病而纏頭者說法,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令露出髮端
才說、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七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為覆面者說法……乃至……
『我當不對無病而覆面者說法』,應當學。」
203 「覆面」者,謂頭面皆以衣覆之。覆面者不得為之說法。不恭敬故,為無病而
覆面者說法,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令其頭現出之後才說、
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八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坐於地上,為坐於座?者說法……乃至
眾學 六六--六八 二七七
<---------------------------------------------------------------------- ------>
律藏 經分別 二七八
……
『我當不坐於地上,為無病而坐於座?者說法』,應當學。」
不得坐於地上,為無病而坐於座?者說法。不恭敬故,坐於地上為無病而坐於
座?者說法,突吉羅。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九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坐於低座為坐於高座者說法。諸比丘中
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坐於低座……說法耶?」……乃至……「諸比丘!
汝等實坐於低座……說法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坐
於低座為……說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
諸比丘曰--------
諸比丘!過去世於波羅奈國,有一旃陀羅之妻懷孕。其時,此旃陀羅女言其夫
曰:「主!我有身孕,欲食菴羅果。」「無菴羅果,〔今〕非菴羅果之時〔節〕。」「若
不得者,我當死!」其時,王之菴羅樹常有果。諸比丘!時,彼旃陀羅至菴羅樹處,
204 登菴羅樹上隱坐。諸比丘!時,王與帝師婆羅門同至菴羅樹下坐於高座?而學習咒
文。諸比丘!時,彼旃陀羅作是思惟:「王坐於高座?而學習咒文實是不如法,而
婆羅門坐於低座?為坐於高座?者教咒文,〔亦〕實是不如法。我為妻偷盜王之菴羅
果,實亦不如法,此皆墮於不如法,而下來彼處。
〔旃陀羅〕 不知聖典義 此教咒文者
不法學習者 俱是不見法
〔婆羅門〕 我為嗜好肉味香 來食王之美味飯
為食不說我之法 〔但知我〕法聖者讚
〔旃陀羅〕 如此可恥婆羅門 為彼之財與名利
〔於是現世〕不法行 此為〔來世〕墮獄因
離去矣大婆羅門 他有情亦以煮食
汝之行此不法行 〔汝〕勿碎如碎石瓶
諸比丘!其時,尚有坐於低座為坐於高座者說咒文,為我所不好,今如何坐於
低座卻對坐於高座者說法?非為不快!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
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我當不坐於低座為無病而坐於高座者說法』,應當學。」
眾學 六九 二七九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八○
不得坐於低座為坐於高座之無病者說法。不恭敬故,坐於低座為坐於高座之無
病者說法,突吉羅。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立為坐者說法……乃至……
『我當不立著為無病而坐者說法』,應當學。」
不得立而為無病……〔參照六九〕……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205 七-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行於後,對行於前者說法……乃至……
『我當不行於後為無病而行於前者說法』,應當學。」
不行於後而……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二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行於道外4為行於道中者說法……乃至
……
『我當不行於道外為無病而行於道中者說法』,應當學。」
不得行於路邊而……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三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站立大、小便……乃至……
『我無病時,當不站立大、小便』,應當學。」
無病者不得站立大、小便。不恭敬故,無病而站立大、小便者,突吉羅。非故
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四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於青草上大、小便及唾痰……乃至……
『我無病時,當不於青草上大、小便及唾痰』,應當學。」
無病者不得於青草上大、小便及唾痰。不恭敬故,無病而於青草上大、小便及
唾痰者,突吉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於無草處行〔方便〕而散
延至青草處、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五(一) 爾時……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於水上大、小便及唾痰。諸人……
206 非難:「何以沙門釋子於水上大、小便及唾痰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聞彼
等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於水上……耶?」
……乃至……「汝等實於水上…… 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
等何以於水上……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
誦此學處--------
『我當不於水上大、小便及唾痰』,應當學。」
眾學 七四--七五 二八一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八二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病比丘畏慎於水上大、小便及唾痰。……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
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比丘等!聽許病比丘於水上大、小便及唾痰。諸比丘!汝
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我無病當不於水上大、小便及唾痰』,應當學。」
無病者不得於水上大、小便及唾痰。不恭敬故,無病而於水上大……者,突吉
羅。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行於地上而散延於水中、事故時,癡狂
者、心亂者、痛惱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七草履品--------
諸大德!眾學法已誦竟。於此,我今問諸大德:「於此事得清淨耶?」再問:
「於此事得清淨耶?」三次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今諸大德於此事得清淨,
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眾學法終--------
1 原語omadditva意為揉捏,印度人不用筷,以手揉捏然後送入口。
2 原語sapadanam戒本之英譯為「順序行乞……」之意,有時作為?中之食,不得只由某一面
挑選其味美者而食之意。
3 kabala為一口之飯球,北傳漢譯律藏譯為大張口食。
4 原語uppatha意為道外、邪道等,此應取道外義,即路邊或路旁之意較適合。
眾學 七五 二八三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八四
207 諸大德!今誦出此七滅諍法1
每諍論生起為止靜而滅除之--------
應與現前毘尼、
應與憶念毘尼、
應與不癡毘尼、
應作自言治、
多人語、
覓罪相、
如草覆地。
諸大德!七滅諍法已誦竟。於此,我今問諸大德:「於此事得清淨耶?」再問:
「於此事得清淨耶?」三次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今諸大德於此事得清淨,
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1 關於七滅諍法之內容見小品第四章滅諍篇。
諸大德!已誦出因緣、已誦出四波羅夷法、已誦出十三僧殘法、已誦出二不定
法、已誦出三十捨墮法、已誦出九十二單墮法、己誦出四悔過法、已誦出眾學
法、已誦出七滅諍法。凡是已收人佛之戒經,正確含攝於戒經者,盡於每半月
誦出,由此一切和合、歡喜、無諍而修學之。
--------大分別終--------
滅諍法 二八五
比丘尼分別
211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正覺
波羅夷 一 1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彌迦羅之孫沙羅欲為比丘尼僧伽
作精舍。於是,彌迦羅之孫沙羅至比丘尼等處作斯言:「尊師等!我欲為比丘尼僧
伽作精舍,請遣派監督營造之比丘尼。」其時,有四姊妹於比丘尼中出家,即難陀、
難陀瓦提、孫多利難陀、偷蘭難陀。彼等之中,孫多利比丘尼年輕出家,端正美麗,
賢智有能而伶俐勤快,具有種種方便與思慮週到,足堪勝任造作之處理。於是,比
丘尼僧伽選任孫多利難陀,遣往為彌迦羅之孫沙羅營建精舍之監督者。於是,孫多
利難陀比丘尼為請求給與斧、斤、鋤、鍬及鋸等,屢屢至彌迦羅之孫沙羅住處。沙
羅亦為營造之事屢屢往比丘尼住處。彼等因屢屢相會而生染心。於是,彌迦羅之孫
波羅夷 一 二八七
<---------------------------------------------------------------------- ------>
律藏 經分別 二八八
沙羅因不得染污孫多利比丘尼之機會,因此,藉故為比丘尼僧伽施食。時,沙羅於
食堂設座,數位比丘尼係尊者孫多利難陀之上座,設座於一面,數位下座則設座於
212 另一面,復於屏覆之一隅2為孫多利難陀比丘尼設座。如此,上座比丘尼知〔孫多
利難陀〕於下座比丘尼近處坐,下座比丘尼亦知〔孫多利難陀〕坐於上座比丘尼之
近處。於是,彌迦羅之孫沙羅令人報告比丘尼僧伽之食時:「諸尊師!食已調,食
時已至!」孫多利難陀察知沙羅非為恭敬比丘尼眾而施食,彼欲〔藉此〕染污我,
我若前往,必生苦惱。於是,命弟子比丘尼曰:「汝往持來我食!若有問我者,即
告以病。」「如是!尊師!」彼尼應諾孫多利難陀比丘尼。
其時,彌迦羅之孫沙羅立於門外,問起孫多利難陀〔之事〕:「尊姊!孫多利難
陀在何處耶?尊姊!孫多利難陀在何處耶?」作是言時,孫多利難陀比丘尼之弟子
告沙羅曰:「賢者!病矣!施食可予我持歸。」沙羅言:「我為比丘尼僧伽施食,
是因尊姊孫多利難陀之緣故。」告諸人供比丘尼眾食而自往比丘尼住處。其時,孫
多利難陀比丘尼因思慕沙羅而立於僧園門外,孫多利難陀比丘尼遙見彌迦羅之孫沙
羅前來,即進入房中,覆頭而臥?上。時,沙羅至孫多利難陀比丘尼處而作是言:
「尊姊!何事不快?何故而臥耶?」「賢者!欲求不欲求人者正如是也。」「尊姊!
我何不欲求汝?然我得不到染污汝之機會。」於是,以染心與染心之孫多利難陀比
丘尼之身相觸。
時,一比丘尼因老弱足痛,臥於孫多利難陀之近處,該尼見染心之沙羅與染心
之孫多利難陀比丘尼之身相觸,因而譏嫌非難:「何以尊姊孫多利難陀以染心觸有
213 染心男子之身而受樂耶?」於是,彼尼以此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知足、知
恥而有懺悔心、好學戒者,譏嫌非難:「何以尊姊孫多利難陀以染心……受樂耶?」
於是,該尼等以此事告諸比丘。彼比丘等譏嫌非難:「何以孫多利難陀比丘尼以染
心……受樂耶?」於是,彼比丘等以此事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眾而
問諸比丘曰:「比丘等!孫多利難陀實有染心……受樂耶?」「實然!世尊!」佛世
尊呵責:「諸比丘!孫多利難陀比丘尼非相應法、非隨順行、非威儀、非沙門行、
非清淨行、非所當為。諸比丘!何以孫多利難陀比丘尼以染心……受樂耶?諸比丘!
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長也。此實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轉向他去也。」
於是,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孫多利難陀比丘尼之後,說難扶養、難教養、多欲不知
波羅夷 一 二八九
<---------------------------------------------------------------------- ------>
律藏 經分別 二九○
足、參與眾中、放逸之非。然後,以種種方便,說易扶養、易教養、少欲知足、好
頭陀行、端正而不參與眾中、勇猛精進之美,並且為諸比丘說隨順適切之法後,告
諸比丘曰:「比丘等!然,以十利故,我為諸比丘尼制立學處,為攝僧、為僧安樂、
為調伏惡比丘尼、為善比丘尼得安樂住、為防護現世漏、為斷來世漏、為令未信者
生信、為令已信者增長、為令正法久住、為敬重律。諸比丘!比丘尼當如是誦此學
處--------
任何比丘尼,持染心從有染心男子之撫摩、或重摩、或捉、或捺、或抱,由頸
骨以下、膝以上而受樂者,此亦是波羅夷不共住。〔此為〕膝以上波羅夷。」
214 二(一) 「任何」者,無論何者----由生、由名、由姓、由戒、由精舍、由行域
之任何人----或上臘、或下臘、或中臘,此「任何」之謂。
「比丘尼」者,是乞求之比丘尼、從事於乞食之比丘尼、著割截衣之比丘尼、
沙門性3比丘尼、自稱比丘尼、善來比丘尼、由三歸依受具之比丘尼、賢善比丘尼、
真實比丘尼、有學比丘尼、無學比丘尼、由二部和合僧依白四羯磨無過、應理(如
法)受具戒之比丘尼。其中由二部和合僧依白四羯磨無過、應理受具戒者,即此處
所謂「比丘尼」之意。
「持染心」者,尼有慾念、期待、染著心。
「有染心」者,男子有慾念、期待、染著心。
「男子」者,人男而非夜叉男、餓鬼男、畜生男,人男之有智而能摩觸者。
a「撫摩」者,僅是觸之程度。「重摩」者,處處觸摩。「捉」者,僅是捉之程度,
「捺」者,僅是推之程度。「或抱而受樂」者,捉身而壓迫以受樂。
a「由頸骨以下」者,頸骨以下。「由膝以上」者,膝以上。
「波羅夷」者,恰如斷頭之人,依彼軀體亦不得活。如是,比丘尼持有染心,
因有染心男子之撫摩、或重摩、或捉、或捺、或抱,於由頸骨以下、膝以上而受樂
者,非沙門女、非釋女,是故言「波羅夷」。
「不共住」者,共住者是同一羯磨、同一說戒而共學者,此名為共住。彼與彼
尼不共,是故言「不共住」。
(二) 二人俱有染心,由頸以下、膝以上,身身相摩觸者,波羅夷。以身摩觸身
之著持物者,偷蘭遮。以著持於身之物摩觸身者,偷蘭遮。以身之著持物摩觸身之
波羅夷 一 二九一
<---------------------------------------------------------------------- ------>
律藏 經分別 二九二
215 著持物者,突吉羅。以離手之物摩觸身者,突吉羅。以離手之物摩觸身之著持物者,
突吉羅。以離手之物摩觸離手之物者,突吉羅。
由頸以上、膝以下,以身摩觸身者,偷蘭遮。以身摩觸身之著持物者,突吉羅。
以身之著持物摩觸〔他〕身者,突吉羅。以身之著持物摩觸〔他〕身之著持物者,
突吉羅。由身所放下物以摩觸他身者,突吉羅。以身之放下物摩觸他身之著持物者,
突吉羅。以身所放下物摩觸身放下物者,突吉羅。
一人有染心,由頸以下、膝以上,以身觸身者,偷蘭遮。以身觸身之著持物……
以手放下物觸手放下物者,突吉羅。
由頸以上、膝以下,以身觸身者,突吉羅。以身觸身之著持物者……以手放下
物觸手放下物者,突吉羅。
二人俱有染心,夜叉、或餓鬼、或黃門、或畜生之具有人形者之頸以下、膝以
上,以身觸身……以手放下物觸手放下物者,突吉羅。
由頸以上、膝以下,以身觸身者,突吉羅。以身觸身之著持物者……以手放下
物觸手放下物者,突吉羅。
一人有染心,由頸以下、膝以上,以身觸身者,突吉羅。以身觸身之著持物者
……以手放下物觸手放下物者,突吉羅。
由頸以上、膝以下,以身觸身者,突吉羅。以身觸身之著持物者,以手放下物
觸手放下物者,突吉羅。
三 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不受樂者,癡狂者、心亂者、痛惱者、最初之犯
行者,不犯也。
--------比丘尼分別波羅夷一終--------
216 波羅夷 二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孫多利難陀比丘尼由彌迦羅之孫
沙羅而懷孕。胎兒未滿時〔極力〕隱藏,及至胎滿即還俗分娩。比丘尼等語偷蘭難
陀比丘尼曰:「尊姊!孫多利難陀最近為生產而還俗,彼尼豈非於沙門尼中懷孕
波羅夷 二 二九三
<---------------------------------------------------------------------- ------>
律藏 經分別 二九四
耶?」「然!尊姊!」「尊姊!汝知比丘尼犯波羅夷法,何不舉罪以告眾耶?」「彼尼
之不名譽,亦我等之不名譽;彼尼之惡名,是我等之惡名;彼尼之恥辱,是我等之
恥辱;彼尼之不利,是我等之不利。何以我等之不名譽、惡名、恥辱、不利之事而
向他人語耶?」諸比丘尼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知他比丘尼犯波
羅夷法,不舉其罪、不告於眾耶?」於是,其比丘尼等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
此事白世尊。時,世尊以是因緣集比丘眾說法而問諸比丘曰:「諸比丘!偷蘭難陀
比丘尼實知他比丘尼之……不舉其罪、不告於眾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實知他比丘尼……不舉其罪、不告於眾耶?諸比
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轉向他去……乃至……比丘等!諸比丘尼當如
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知他比丘尼犯波羅夷法而不舉其罪、不告於眾,其後,彼〔犯罪〕
尼或住、或滅、或被擯滅、或入外道時,彼尼如是言:『尊姊等!我先已知此
217 比丘尼如是如是,彼〔犯罪〕女乃係姊妹,故不欲舉其罪以告眾。』此亦是波
羅夷不共住。此為覆罪波羅夷。」
二(一) 「任何」者,無論何者亦……乃至……。
「比丘尼」者,……乃至……是此處比丘尼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知,或彼尼自告。
「犯波羅夷法」者,犯八波羅夷中任何一波羅夷。
「不舉其罪」者,不呵責之。
「不告於眾」者,不告其他之比丘尼。
「彼尼或住、或滅」者,住者言與己相住。滅者謂死也。「被擯滅」者,自離僧
伽或其他〔理由〕被驅逐也。「入外道」者,往於外道派。
其後彼尼作是言:「尊姊等!我先已知此比丘尼如是如是,彼尼是姊妹,故不
欲舉其罪。」者,不由己舉罪。「不告眾」者,不告其他諸比丘尼4。
「亦是」者,取前事而言。
「波羅夷」者,猶從樹枝掉落之枯葉不得〔再〕綠。如是,比丘尼知他比丘尼
犯波羅夷法而「不舉其罪、不告於眾」放棄責任者,非沙門尼、非釋女,是故言「波
羅夷」。
波羅夷 二 二九五
<---------------------------------------------------------------------- ------>
律藏 經分別 二九六
「不共住」者,……是故言「不共住」。
(二) 於僧伽可能發生鬥諍、紛亂、異執、諍論等事而不告,可能破僧或僧不和
合而不告,此粗惡無慈可能造成性命危難、梵行危難而不告,其他如法諸比丘尼因
不見此事而不告,無覆藏之意而不告,由己之行為可能被知而不告,癡狂者、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羅夷二終--------
218 波羅夷 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隨順被和合僧所
擯之原馴鷹師阿利吒比丘。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隨順
被和合……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隨順被和合……耶?」
「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隨順被和合……耶?
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隨順彼由和合僧依法、依律、依師教而擯之不恭敬、未容許、
不共住之比丘者,該比丘尼當由諸比丘尼作斯言:『尊姊!彼比丘為由和合僧
依法、依律、依師教而擯之不恭敬、未容許、不共住者也。尊姊!勿隨順彼比
丘!』該比丘尼被諸比丘尼作是言而尚固執者,諸比丘尼為令該比丘尼捨此,
應三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則善,若不捨亦是波羅夷不共住。此為隨順
被舉波羅夷。」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若隨順彼」者,彼比丘見此、忍此、樂此者,彼尼亦見此、忍此、樂此。
「和合」者,僧眾於同一界同等共住者。
b 「依法、依律」者,依其法、依其律也。「依師教」者,依勝者之教、依佛陀之
教。
b`「擯」者,由於不認罪、或不懺悔、或不捨惡見而被擯出者。
「不恭敬」者,輕視僧伽、別眾、人、羯磨。
波羅夷 三 二九七
<---------------------------------------------------------------------- ------>
律藏 經分別 二九八
「未容許」者,被擯出而未解罪、未復清淨。
219 「不共住」者,共同住之比丘等云共住,彼與彼等不共同〔住〕,是故言「不共
住」。
a 「該比丘尼」者,隨順被擯比丘之比丘尼也。「由諸比丘尼」者,應被其他有見
有聞諸比丘尼言之。「尊姊!彼比丘由和合僧依法……勿隨順彼比丘。」應再次言之
……乃至……應三次言之……乃至……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聞而不言者,
突吉羅。引該比丘尼於僧中言:「尊姊!彼比丘由和合僧依法……勿隨順彼比丘。」
應再次言之……乃至……應三次言之……乃至……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該
比丘尼由僧諫告之。「諸比丘!當如是諫告。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尼於僧中唱言:
『大姊僧!請聽!此某甲比丘尼,隨順由和合僧依法、依律、依師教而被擯之
不恭敬、未容許、不共住之比丘。此尼不捨其事,若僧時機可者,則僧為令某
甲比丘尼捨其事而諫告之。』如是表白。
『大姊僧!請聽!此某甲……不捨其事,僧為令某甲比丘尼捨其事而諫告之。
諸尊姊中,為令某甲比丘尼捨其事而諫告,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我二次言
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乃至……。
某甲比丘尼由僧為令捨其事諫告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偷蘭遮、羯磨語竟者波羅夷。
「亦是」者,取前事而言。
220 「波羅夷」者,恰如大石破為兩塊,無法復合。如是,比丘尼至三次諫告而不
捨者,非沙門女、非釋女,是故言「波羅夷」。
「不共住」者,共住者……是故言「不共住」。
(二) 於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而不捨者,波羅夷。於法羯磨有疑想而不捨者,波羅
夷。於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捨者,波羅夷。於非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者,突吉羅。
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羅。
(三) 未被諫告者、捨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羅夷三終--------
波羅夷 三 二九九
<---------------------------------------------------------------------- ------>
律藏 經分別 三○○
波羅夷 四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以染心捉有染心男子
之手而受樂、捉衣而受樂,共立、共語、指定地點而共行、男子來接近而受樂、為
行〔摩觸之〕染法隨入屏處,而將身相靠近。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
六群比丘尼……受樂……共立、共語……行……入……身相靠近耶?」……乃至……
「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相靠近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
何以六群比丘尼……靠近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以染心捉有染心男子之手而受樂或捉衣而受樂,或共立、或共語、
221 或指定地點而共行、或男子來接近而受樂、或為行染法隨入屏處,而將身相靠
近者,亦是波羅夷不共住。此為八事波羅夷。」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以染心」者,尼有欲念、有期待、有染著心。
a`「捉〔……〕手而受樂」者,手者,從肘至指端也。為行其染法,捉頸以下、
膝以上而受樂者,偷蘭遮。
「有染心」者,男子有欲念、有期待、有染著心。
「男子」者,人男而非夜叉男、餓鬼男、畜生男,人男之有智而能摩觸身者。
a 「捉衣而受樂」者,為行其染法而捉衣或外套以受樂者,偷蘭遮。
「共立」者,為行其染法,立於男子之伸手〔可及處〕內者,偷蘭遮。
「共語」者,為行其染法,立於男子之伸手內而語者,偷蘭遮。
「指定地點而共行」者,為行其染法,由男子言往某處而行,行之步步突吉羅。
至男子伸手內者,偷蘭遮。
「男子來接近而受樂」者,為行其染法,男子來接近而受樂者,突吉羅。至男
子伸手內者,偷蘭遮。
「隨入屏處」者,為行其染法,與任何人入屏處者,偷蘭遮。
「而將身相靠近」者,為行其染法,立於男子伸手內之處,以身靠近者,偷蘭
遮。
「亦是」者,取前事而言。
波羅夷 四 三○一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二
222 「波羅夷」者,恰如切斷之多羅樹頭,不能再生長。如是,比丘尼成就八事者,
非沙門女、非釋女,是故言「波羅夷」。
「不共住」者,共住者……是故言「不共住」。
(二) 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不受樂者,癡狂者、心亂者、痛惱者、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羅夷四終--------
諸大姊!此八波羅夷法已誦竟。若比丘尼犯其中任何一項者,不得與諸比丘尼
共住。如於〔出家〕前,為波羅夷不共住。於此,我今問諸大姊:「於此事得
清淨耶?」再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三次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今諸
大姊於此事得清淨,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波羅夷品終--------
1 比丘尼戒有八波羅夷,其中最初之四戒與比丘同,故省略之。
2 原本nikute應如《 巴利善見律》的nikute,暹羅本為nikudde。
3 原語samanna意為沙門性、沙門位等,日譯為沙彌尼。
4 原語annasam bhikkhuninam aroceyyam,日譯為「所知諸比丘」乃誤。
波羅夷 四 三○三
<---------------------------------------------------------------------- ------>
律藏 經分別 三○四
223 諸大姊!今誦出十七僧殘法1。
僧殘 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優婆塞以小屋施予比丘尼僧伽
後即去世。彼有兩子,一者無信心、無淨心;另一有信心、有淨心,彼等分父之遺
產。時,其無信心、無淨心者對有信心、有淨心者曰:「我等之小屋,應予以分配。」
斯言已,其有信心、有淨心者告無信心、無淨心者曰:「勿如是言,彼〔僧房〕乃
我等之父施予比丘尼僧伽之物也。」其無信心、無淨心者再對有信心、有淨心者曰:
「我等之小屋,必須予以分配。」其時,有信心、有淨心者對無信心、無淨心者作
是言:「勿如是言,彼乃我等之父施予比丘尼僧伽之物也。」彼無信心者再三……
「……須予以分配。」其時,有信心、有淨心者思:「若我物者,我亦施予比丘尼
僧伽。」如斯以告無信心、無淨心者曰:「分配!」於是,其小屋由彼等分配。時,
彼無信心、無淨心者得到小屋。時,無信心、無淨心者往諸比丘尼處作如是言:「諸
姊!請去,此為我等之小屋也。」作是言時,偷蘭難陀比丘尼對其人曰:「賢者!
勿如是言,此乃由卿之父施予比丘尼僧伽之物也。」〔「是贈與之物也。」〕「非贈與
之物。」〔如是爭執後〕請問司法大官等,大官等作是言:「尊姊!誰知施予比丘尼
僧伽耶?」偷蘭難陀比丘尼如是言彼大官:「大官!施與物施與時立有證人,尊官
224 等有所見聞耶?」於是,大官等謂:「尊姊所語是實。」而判其小屋屬比丘尼僧伽
之物。其時,彼人敗訴而譏嫌非難:「此剃頭之惡女人非沙門尼,何以奪取我等之
小屋耶?」偷蘭難陀比丘尼以此事告大官等,大官等以杖責打其人。時,被杖打之
彼人於比丘尼住處附近,令造邪命外道之?,然後教唆邪命外道曰:「汝等當論破
彼比丘尼等。」偷蘭難陀比丘尼以此事告大官,大官等下令〔拘〕縛彼人。諸人譏
嫌非難:「何以比丘尼等奪人小屋後又令杖打,後更令〔拘〕縛耶?今〔更〕可令
殺!」比丘尼等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尊姊偷蘭
難陀行訴訟耶?」於是,彼比丘尼等以此事語諸比丘……乃至……「諸比丘!偷蘭
難陀比丘尼實行訴訟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
僧殘 一 三○五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六
比丘尼行訴訟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行訴訟者,或與居士、或與居士兒、或與奴婢、或與傭者,乃
至與沙門出家者,此比丘尼已犯從最初?成罪之法,應離去,是僧殘。」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訴訟」者,謂需判決者。
「居士」者,任何人之住於家者。
「居士兒」者,任何人住於家之兒弟兄。
「奴婢」者,生於家中、買來或捕虜者。
「傭者」者,被雇用或勞動者。
「沙門出家者」,除比丘、比丘尼及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之外,任何可得出
家者。
225 為訴訟往求第二者〔同伴〕或〔官人〕者,突吉羅。告一人者,突吉羅。告第
二人者,偷蘭遮。已訴訟者,僧殘。
「從最初?成罪」者,行事之同時?犯罪,不由〔僧伽之〕諫告。
「應離去」者,應從僧伽出離。
「僧殘」者,僧眾對於其罪給與別住,令其返歸原來〔未出家之狀態〕而後回
復清淨,非數人或一比丘尼〔之所業〕,是故云「僧殘」。對其罪聚之羯磨同義語也,
是故亦云「僧殘」。
(二)為人所牽去、乞求保護、不指定〔何人〕而訴〔被害〕,癡狂者、最初之犯
行者,不犯也。
僧殘 二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毘舍離一離車人之妻通姦。其時,
離車人言其妻曰:「請汝止!否則我等將害汝。」如是聞其言而不聽。其時,毘舍
離離車人之集團因事集合。其時,其離車人對彼等離車人言:「諸賢!請為我處罰
一婦人。」「其婦乃誰耶?」「我妻通姦,我將殺彼女。」「汝當知之。」其婦人聞其
僧殘 二 三○七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八
夫欲殺之,乃持貴重財寶往舍?城外道處乞求出家,外道不允其出家;至比丘尼處
乞求出家,比丘尼亦不允其出家;至偷蘭難陀比丘尼處,示財寶而乞出家,偷蘭難
陀比丘尼取其財寶而使其出家。
時,其離車人追尋其婦而往舍?城,見彼於比丘尼中出家,?往拘薩羅國王波
斯匿處,對王曰:「大王!我婦攜貴重財寶來舍?城,請大王處罰彼女。」「然,汝
尋出之後來告!」「大王!發現已於比丘尼中出家。」「若於比丘尼中出家者,對彼
女?不得其奈何,法已由世尊善說之,令彼女為脫離苦而善修梵行!」時,其離車
人譏嫌非難:「何以諸比丘尼使賊女出家耶?」比丘尼等聞離車人之……非難。諸
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使賊女出家耶?」彼比丘尼等以此
事告諸比丘……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使賊女出家耶?」「實然!世
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何故使賊女出家耶?諸比丘!此非
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知被告以死罪之賊女,未得王、或僧伽、或眾社、或講社、或集
團之允許而令受具足戒者,除〔被〕免罪者外,此比丘尼亦犯從最初?成罪之
法,應離去,是僧殘。」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知,或彼女自告。
a`「被告」者,由他人告知彼女是死罪者。
b 「死罪」者,任何已作應得死罪者。
b`「賊女」者,價值在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之物,不與而以盜心取之者,此
名為「賊女」。
a 「未得〔……〕允許」者,不許可。
「王」者,〔彼女〕係由王所支配時,應得王之許可。
「僧伽」者,是比丘尼僧伽,應得比丘尼之許可。
「眾社」者,由眾社所支配時,應得眾社之許可。
「講社」者,由講社所支配時,應得講社之許可。
「集團」者,由集團所支配時,應得集團之許可。
227 「除免罪」者,免罪者除外。免罪者有二:先於外道中出家或於其他之比丘尼
僧殘 二 三○九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一○
僧中出家者。
除免罪者外,欲授具足戒而求僧眾、或阿闍梨、或衣、或?、或結界場者,突
吉羅。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偷蘭遮。羯磨語竟者和尚僧殘,眾僧及阿闍梨突吉羅。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從最初?成罪」者,……是故亦云「僧殘」。
(二) 於賊女有賊女想,除免罪者外,若授具者,僧殘。於賊女有疑想……突吉
羅。於賊女有非賊女想……不犯也。於非賊女有賊女想者,突吉羅。於非賊女有疑
想者,突吉羅。於非賊女有非賊女想者,不犯也。
(三) 不知而授具、得許而授具、免罪者而授具,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也。
僧殘 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拔陀迦比羅之弟子比丘尼與諸比
丘尼發生諍論後,往村里之親戚家。拔陀迦比羅因不見其比丘尼而詢問比丘尼等:
「某尼在何處耶?不見彼尼矣!」「尊姊!因與比丘尼等諍論之後?不見也。尊姊!
某村有彼尼之親戚,可往尋訪。」比丘尼等往彼處,見其比丘尼〔後〕曰:「尊姊!
汝何故獨來〔此〕耶?汝不被侵犯耶?」「尊姊!無犯也。」
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獨往村中耶?」……乃至……「諸
228 比丘!比丘尼實一人往村中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
丘尼獨往村中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獨往村中者,此比丘尼亦犯從最初?成罪之法,應離去,是僧殘。」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尼制立學處。
二 其時,二比丘尼從沙祇往舍?城途中,中途必須渡河。其時,其比丘尼等至舟
師等之處而作是言:「賢者!使我等渡河。」「尊姊!不能一次渡二人。」令單獨個
僧殘 三 三一一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一二
別渡。於是,渡者侵犯渡河之比丘尼,不渡之舟師侵犯未渡河之比丘尼。彼尼等會
合之後互問:「尊姊!曾被舟師所侵犯否?」「尊姊!我被侵犯。汝曾被侵犯否?」
「我被侵犯。」於是,其比丘尼等至舍?城以此事告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比丘尼單獨一人渡河耶?」於是,比丘尼等以此事告諸比丘。諸
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實單獨一人渡河耶?」「實然!世尊!」佛世
尊呵責:「諸比丘!為何比丘尼單獨一人渡河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獨往村中或獨渡河者,此比丘尼亦犯從最初?成罪之法,應離去,
是僧殘。」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尼制立學處。
三 爾時,有甚多比丘尼欲往舍?城,日暮時到達拘薩羅國一村落。其中一比丘尼
端正美貌,一男子見彼比丘尼而起染心。於是,其人為諸比丘尼敷設臥?,〔而將〕
229 其尼之?另置一面。時,其尼察知其人起染心,若於夜來,我當不知所措!於是,
告其他比丘尼而至另一家借宿。時,其人夜來尋求彼尼,而使比丘尼等發怒,諸
比丘尼不見彼尼而作是念:「彼尼必與男子共出矣!」時,其比丘尼夜過〔天明〕
來諸比丘尼處,比丘尼等對其比丘尼作如是言:「尊姊!汝何故與男子共出耶?」
「尊姊!我未與男子共出。」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
以比丘尼夜晚獨出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實於夜晚獨出耶?……誦
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獨往村中、或獨渡河、或夜晚獨出住宿者,此比丘尼亦犯從最初?
成罪之法,應離去,是僧殘。」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尼制立學處。
四 爾時,眾多比丘尼自拘薩羅國往舍?城途中。其時,有一比丘尼為大便所迫而
獨留於後行,諸人見彼尼而侵犯之。於是,其比丘尼至諸比丘尼處,諸比丘尼對其
比丘尼作斯言:「尊姊!汝何故獨為後行耶?汝不被侵犯耶?」「尊姊!我被侵犯
也。」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離眾獨行耶?」……乃至……「諸
比丘!比丘尼實離眾獨行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
尼離眾獨行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僧殘 三 三一三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一四
任何比丘尼,獨往村中、或獨渡河、或夜晚獨出住宿、或離眾而獨留於後者,
230 此比丘尼亦犯從最初?成罪之法,應離去,是僧殘。」
五(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獨往村中」者,有籬之村落,第一腳越籬者,偷蘭遮;第二腳越籬者,僧殘。
無籬之村落,第一腳越村界者,偷蘭遮;第二腳越村界者,僧殘。
「獨渡河」者,河者,意指淹及〔臍或兩膝等〕三輪,比丘尼不論於何處渡之,
必濡濕下衣。第一腳渡者,偷蘭遮;第二腳渡者,僧殘。
「夜晚獨出住宿」者,夜間捨離伴友比丘尼伸手〔可及〕間者,至黎明?偷蘭
遮;已離者,僧殘。
「離眾而獨留於後」者,於無村落之空曠處,捨離伴友比丘尼之眼界或耳界者,
偷蘭遮;已離者,僧殘。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從最初?成罪」者,……是故亦云「僧殘」。
(二) 伴友比丘尼離去、或還俗、或死、或歸外道時,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
犯行者,不犯也。
僧殘 四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旃達加利比丘尼乃僧伽中鬥諍者、
紛亂者、口論者、諍論者、起事件者。偷蘭難陀比丘尼於為彼尼作羯磨時遮之。其
時,偷蘭難陀比丘尼為某事前往村里。其時,比丘尼僧伽乘偷蘭難陀比丘尼外出,
231 ?因旃達加利比丘尼不認罪而舉罪。偷蘭難陀比丘尼於村里辦完事返歸舍?城,旃
達加利比丘尼於偷蘭難陀比丘尼歸來時,不設座席,不持來洗足水、足台及足板,
亦不出迎以受取衣?,不問飲物。偷蘭難陀比丘尼對旃達加利比丘尼作是言:「尊
姊!汝何故於我歸來時,不設座席,不持來洗足水、足台及足板,亦不出迎以受取
衣?,不問飲物耶?」「尊姊!不庇護者,唯應如是。」「尊姊!汝何故不庇護耶?」
「尊姊!彼比丘尼等以我『不庇護、無智,對於彼無何益處』不認罪而舉罪。」
僧殘 四 三一五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一六
偷蘭難陀比丘尼言:「彼等愚昧無能!彼等不知羯磨、或羯磨之不成、或羯磨
之不善、或羯磨之成就,我等知此羯磨、羯磨之不成、羯磨之不善、羯磨之成就,
我等當令作未作之羯磨、或當遮已作之羯磨。」於是,迅?集比丘尼僧伽為旃達加
利比丘尼解罪。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為依和合僧如法、
如律、如師教而舉罪之比丘尼,未得〔羯磨〕僧伽之容許,不認僧眾之承諾而解罪
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解罪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解罪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
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依和合僧如法、如律、如師教而舉罪之比丘尼,未得〔羯磨〕僧
伽之容許,不認僧眾之承諾而解罪者,此比丘尼亦犯從最初?成罪之法,應離
去,是僧殘。」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和合」者,僧眾於同一界同等共住者。
a 「如法、如律」者,依其法、依其律。「如師教」者,依勝者之教、依佛陀之教
也。
232 a`「舉罪」者,由於不認罪、不懺悔或不捨惡見而擯之也。
「未得〔羯磨〕僧伽之容許」者,未得作羯磨僧伽之容許。「不認僧眾之承諾」
者,不知僧眾之承諾。
「解罪」者,而求眾或選定界場者,突吉羅。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偷蘭遮、
羯磨語竟者僧殘。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從最初?成罪」者,……是故亦云「僧殘」。
(二) 於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而解罪者,僧殘。於法羯磨有疑想……於法羯磨有非
法羯磨想而解罪者,僧殘。於非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
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羅。
(三) 請作羯磨僧伽解罪、知眾承諾而解罪、行懺悔儀法以解罪、作羯磨僧伽之
不善時解罪,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僧殘 四一 三一七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一八
僧殘 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孫多利難陀比丘尼端正美貌。諸
人於食堂見孫多利難陀比丘尼而起染心,給予有染心之孫多利難陀比丘尼以最上
食。孫多利難陀比丘尼充分享用,其他比丘尼則未得滿足。諸比丘尼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尊者孫多利難陀持染心從有染心男子之手,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耶?」
233 ……乃至……「諸比丘!孫多利難陀比丘尼實持染心……食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孫多利難陀比丘尼持染心……以己之手接受硬食或軟
食而食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持染心從有染心男子之手,以己之手接受硬食或軟食而食者,比
丘尼亦犯從最初?成罪之法,應離去,是僧殘。」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持染心」者,比丘尼有欲念、期待、染著心。
「有染心」者,男子有欲念、期待、染著心。
「男子」者,人男而非夜叉男、餓鬼男、畜生男,人男之有智而能受樂者。
「硬食」者,除五正食、水與楊枝外,其餘名為「硬食」。「軟食」者,五正食:
飯、粥、?、魚、肉。
欲食而取者,偷蘭遮。每咽食者,僧殘。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從最初 成罪」者,……是故亦云「僧殘」。
(二) 受水與楊枝者,突吉羅。一方有染心時,欲食而受,突吉羅。每咽食者
偷蘭遮。受水與楊枝者,突吉羅。兩人俱有染心,由夜叉男、或餓鬼男、或黃門
或畜生之有人形者之手欲食而受,突吉羅。每咽食者,偷蘭遮。受水與楊枝者,突
吉羅。一人有染心時,欲食而受者,突吉羅。每咽食者,突吉羅。受水與楊枝者,
突吉羅。
234 (三) 兩人俱無染心、知無染心而受,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僧殘 五 三一九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二○
僧殘 六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孫多利難陀比丘尼端正美貌。諸
人於食堂見孫多利難陀比丘尼,持染心而給予孫多利難陀最上食。孫多利難陀比丘
尼畏慎不受,次座之比丘尼對彼尼作是言:「尊姊!汝何故不受耶?」「尊姊!彼有
染心也。」「汝亦有染心耶?」「我無染心。」「尊姊!汝無染心故,彼男子染心之有
無對汝能如何?然,尊姊!彼男子予汝之硬食或軟食,汝可以己之手受食。」
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如是言:『尊姊!汝無染心故……
食。』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實作斯言:『尊姊!汝無染心故……
食。』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作如是言:『尊
姊!汝無染心故……食。』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作如是言:『尊姊!汝無染心故,彼男子染心之有無對汝能如何?
然,尊姊!彼男子與汝之硬食或軟食可以己之手受食。』此比丘尼亦犯從最初
?成罪之法,應離去,是僧殘。」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如是言」者,「尊姊!汝無染心故……食。」以此相勸者,突吉羅。依彼之語
235 欲食而受者,突吉羅。每咽食者,偷蘭遮。食竟者,僧殘。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從最初€ 成罪」者,……是故亦言「僧殘」。
(二) 勸受水和楊枝者,突吉羅。依彼語欲食而受者,突吉羅。一方有染心時,
勸:「夜叉男、或餓鬼男、或黃門、或畜生之有人形者之手〔受〕硬食或軟食而食。」
者,突吉羅。依彼語欲食而受者,突吉羅。每咽食者,突吉羅。食竟者,偷蘭遮。
勸受水與楊枝者,突吉羅。依彼語欲食而受者,突吉羅。
(三) 知無染心而勸、言「怒者不受」而勸、言「由親族之憐愍而不受」,癡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僧殘 六 三二一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二二
僧殘 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旃達加利比丘尼與諸比丘尼爭,
瞋怒不喜而作是言:「我捨佛……乃至……捨戒。何以唯此沙門釋女是沙門女耶?
其他亦有知慚恥、有慎、欲學戒之沙門女,我當至其處修梵行。」諸比丘尼中少欲
者……非難:「何以尊姊旃達加利比丘尼瞋怒不喜而作是言:『我捨佛……修梵
行。』耶?」……乃至……「諸比丘!旃達加利比丘尼實瞋怒不喜而作是言:『我
捨佛……修梵行。』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旃達加利
236 比丘尼瞋怒不喜而作是言:『我捨佛……修梵行。』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
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瞋怒不喜,且作如是言:『我捨佛……乃至……我捨戒。何以唯
此沙門釋女是沙門女,其他亦有知慚恥、有慎、欲學戒之沙門女,我當往彼處
修梵行。』諸比丘尼應對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尊姊!勿因瞋怒不喜,且作如
是言:「我捨佛……修梵行。」尊姊!應歡喜,法已被善說,為了脫苦,當修
梵行。』諸比丘尼對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已,尚固執者,諸比丘尼為令此比丘尼
捨其執,應三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則善,若不捨者,此比丘尼亦犯至
三次?成罪之法,應離去,是僧殘。」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瞋怒不喜」者,不滿足、受打擊而心不平。
「如是言」者,言:「我捨佛……修梵行。」
「此比丘尼」者,作如是言之比丘尼。
「由諸比丘尼」者,當由其他見聞此事之比丘尼言:「尊姊!勿因瞋……修梵
行。」應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聞而不言者,突吉羅。
應將此比丘尼引至僧伽中而勸言:「尊姊!勿因瞋怒不喜而作是言:『我捨佛、捨
法、捨僧、捨戒……修梵行。』」應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
羅。應諫告此比丘尼。「諸比丘!應如是諫告。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尼於僧中唱
言:
『大姊僧!請聽!此某甲比丘尼因瞋怒不喜,且作如是言:「我捨佛……修梵
僧殘 七 三二三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二四
237 行。」彼不捨此事。若僧時機可者,則僧為使某甲比丘尼捨此事而諫告之。』
如是表白。
大姊僧!請聽!此某甲……不捨〔此事〕。僧為使某甲比丘尼捨此事而諫告之。
諸大姊中,為令某甲比丘尼捨此事而諫告,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我二次言
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乃至……。
某甲比丘尼為捨此事由僧諫告已。諸大姊……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偷蘭遮、羯磨語竟者僧殘。僧殘罪者,除由白突吉羅、
二羯磨語偷蘭遮外。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至三次,成罪」者,被諫告至三次才成為罪也,非於行其事之同時?為罪。
「應離去」者,應離開僧伽。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不捨者,僧殘。於如法羯磨有疑想……於如法
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捨者,僧殘。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
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羅。
(三) 不被諫告者、捨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僧殘 八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旃達加利比丘尼因某諍事被斥責
238 而瞋怒不喜,?作是言:「諸比丘尼是隨欲、隨瞋、隨癡、隨怖。」諸比丘尼中少
欲者……非難:「何以尊姊旃達加利比丘尼因某諍事……作如是言:『……隨怖。』
耶?」乃至……「諸比丘!旃達加利比丘尼實因某諍事……作如是言:『……隨怖。』
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旃達比丘尼因諍事……作
如是言:『……隨怖。』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於何等之諍事被斥責而瞋怒不喜,且作如是言:『諸比丘尼是隨
欲……乃至……隨怖。』諸比丘尼應對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尊姊!勿於何等
僧殘 八 三二五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二六
諍事被斥責而瞋怒不喜,且作如是言:「諸比丘尼是隨欲……乃至……隨怖。』
尊姊才是隨欲、隨瞋、隨癡、隨怖。』諸比丘尼對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已,尚固
執者,諸比丘尼為令此比丘尼捨其執,應三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者則
善,若不捨者,此比丘尼亦犯至三次?成罪之法,應離去,是僧殘。」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於何等之諍事」者,諍者有四種諍事:爭論諍事、非難諍事、罪過諍事義
務諍事。
「被斥責」者,言敗負。
「瞋怒不喜」者,不滿足、受打擊而心不平。
「如是言」者,言:「諸比丘尼是隨欲……乃至……隨怖。」
「此比丘尼」者,作如是言之比丘尼。
「由諸比丘尼」者,由其他曾見聞此事之比丘尼。由彼等言:「尊姊!勿於何
等諍事……隨怖。」應二次言之、三次言之。〔參照僧殘七•二(一)--(三)。「勿
因瞋……」換為「勿因何等……」;「此某甲比丘尼因瞋……」換為「某甲比丘尼於
239 何等……」〕……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僧殘 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與弟子諸比丘尼
相親近而住〔共〕作惡行、得惡聲、溢惡名,為比丘尼僧伽之惱亂者、相互覆藏其
罪者。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等相親近而住……覆藏其罪耶?」
……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相親近而住……覆藏其罪耶?諸比丘!此非令
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若比丘尼等相親近而住〔共〕作惡行、得惡聲、溢惡名,為比丘尼僧伽之惱亂
者、相互覆藏其罪者。諸比丘尼應對此等比丘尼作如是言:『諸姊!相親近而
住……覆藏其罪。諸姊!應遠離。諸姊遠離乃僧伽所讚歎。』諸比丘尼對此等
〔相親近之〕比丘尼作如是言已,尚固執者,諸比丘尼為令此等比丘尼捨其執,
僧殘 九 三二七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二八
應三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則善,若不捨者,此等比丘尼亦犯至三次?
成罪之法,應離去,是僧殘。」
二(一) 「若比丘尼等」者,言已受具戒者。
「相親近而住」者,相親近者,依非隨順行身口相親近而住。「惡行」者,具足
不善之行為。「惡聲」者,惡評流佈。「溢惡名」者,以惡業為生活也。「比丘尼僧伽
240 之惱亂者」,於被作羯磨時,互相遮〔其罪〕。
「相互覆藏其罪」者,相互隱匿其罪。
「此等比丘尼」者,此相親近之比丘尼等。
「由諸比丘尼」者,由其他見聞此事之比丘尼。彼等應言:「諸姊相親近而住
……當讚歎。」應二次言之、三次言之……〔參照僧殘七•二(一)。「尊姊!勿因
瞋……」換為「諸姊!勿相親近……」、「此比丘尼」換為「此等比丘尼」;「此某甲
比丘尼」換為「此某甲比丘尼等相親近而住……彼等不捨此事……諫告某甲某甲比
丘尼等……某甲某甲比丘尼等……」〕得僧殘罪者,除白突吉羅、二羯磨語偷蘭遮外。
〔相親近而住之〕二、三人應一起〔被〕諫告,其二、三人以上者不應諫告。
「此等比丘尼亦」,取前事而言。
「至三次?成罪」,被諫告至三次?成為罪,非於行其事之同時?為罪。
「應離去」者,應離開僧伽。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不捨者……〔參照僧殘七•二(二)〕……於非
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羅。
(三) 不被諫告者、捨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僧殘 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對被僧伽所諫告
之比丘尼等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應相親近而住,汝等勿各別住,僧伽中其他
241 比丘尼亦如是行、得如是聲、溢如是名,為比丘尼僧伽之惱亂者、相互覆藏其罪者,
僧殘 一○ 三二九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三○
對彼等,僧伽亦不言何事,僧伽由於輕侮、蔑視、嫌惡、流言、無力證據而對汝等
2 作如是言:『諸姊相親近住而共作惡行、得惡聲、溢惡名,為比丘尼僧伽之惱亂
者、相互覆藏其罪者。諸姊!應遠離。諸姊之遠離乃僧伽之所讚歎。』」
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大姊偷蘭難陀對被僧伽所諫告之諸比丘尼
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應相親近而住……所讚歎。』耶?」……乃至……「諸
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對由僧伽所諫告之比丘尼等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應
相親近而住……所讚歎。』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
蘭難陀比丘尼對由僧伽所諫告之比丘尼等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應相親近而住
……所讚歎。』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應相親近而住,汝等勿各別住,僧伽中
其他比丘尼亦如是行、得如是聲、溢如是名,為比丘尼僧伽之惱亂者、相互覆
藏其罪者。僧伽對彼等不言何事,僧伽由於輕侮、蔑視、嫌惡、流言、無力證
據,而對汝等作如是言:「諸姊相親近而住共作惡行、得惡聲、溢惡名,為比
丘尼僧伽之惱亂者、相互覆藏其罪者。諸姊!應遠離。諸姊之遠離乃僧伽之所
讚歎。」』諸比丘尼應對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大姊!勿作如是言:「大姊等!
汝等應相親近而住……所讚歎。」』諸比丘尼對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已,尚固執者,
諸比丘尼為令此比丘尼捨其執,應三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則善,若不
捨者,此比丘尼亦犯至三次?成罪之法,應離去,是僧殘。」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如是言」者,「〔大姊等!汝等〕應相親近而……「僧伽由於輕侮……對汝等」
242 者,是因侮蔑也。「由於蔑視」者,為輕視也。「由於嫌惡」者,為怒也。「流言」者,
謠言流語也。「無力證據」者,無讚成者也。「如是言」者,云:「諸姊!應相親近
……所讚也。」「此比丘尼」者,作如是言之比丘尼也。
「由諸比丘尼」者,由其他見聞此事之比丘尼等也。當由彼等言:「大姊!勿
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應相親近而住……所讚歎。』」應二次言之、三次言之……
〔參照僧殘七•二(一)--(三)。「大姊!勿因瞋怒……」換為「大姊!汝勿作如是
言……」「大姊僧!請聽!此某甲比丘尼對於由僧伽所諫告之比丘尼作如是言:「大
姊等!汝等應相親近而住……』」〕……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僧殘 一○ 三三一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三二
諸大姊!十七僧殘法已誦竟。〔前之〕九是從最初?成罪,〔後之〕八是至三次
方成罪。比丘尼等犯以上任何一項,彼比丘尼於二部僧中行十四日之摩那埵〔別
住〕。比丘尼摩那埵竟,此處若有二十人之比丘尼僧伽時,應許之復權。若二十
人,雖少一人之比丘尼僧伽,欲令彼比丘尼復權,彼比丘尼亦不得回復。又其
諸比丘尼應受呵責,此乃於此時之如法行也。
於此,我今問諸大姊:「於此事得清淨耶?」再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三
次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今諸大姊於此事得清淨,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十七〔僧殘〕終--------
1 比丘尼有十七僧殘,其中七條與比丘戒同,故予省略,僅列出十條。
2 底本有tumhan neva sangho,由暹羅本當讀為tumhe yeva sangho。
243 諸大姊!今誦出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
捨墮 一 1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為?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積蓄多?,諸人巡禮
精舍見此,譏嫌非難:「何以諸比丘尼積蓄多?耶?比丘尼為?商或開陶器店耶?」
諸比丘尼聞彼等諸人之……非難。彼等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
丘尼積蓄?耶?」……乃至……「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積蓄?耶?」「實然!世
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耶?諸比丘!比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
學處--------
任何比丘尼,積蓄?者,尼薩耆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積蓄」者,不執持、不淨施〔之物為蓄〕
捨墮 一 三三三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三四
「?」者,有二種?:鐵?和泥?。?之類有三:大?、中?、小?。大?可
容半阿羅迦量之飯與四分之一量可食物,或與此相稱之羹菜。中?可容那利量之飯
244 與四分之一量可食物,或與此相稱之羹菜。小?可容跋陀量之飯與四分之一量可食
物,或與此相稱之羹菜。比此更大或更小者,非?也。
a 「尼薩耆」者,〔一夜蓄〕至夜明即尼薩耆,應捨於僧、別眾或一比丘尼。「諸
比丘!應如是捨:
其比丘尼至僧伽處已,偏袒右肩,禮上座比丘尼足,胡跪合掌白如是:
『諸大姊!此?由我蓄過一夜,應捨之,我以此捨於僧。』
捨已,自白懺悔其罪。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尼攝受其罪〔之懺悔〕,還與所捨
之?:
『大姊僧!請聽!此?乃某甲比丘尼之捨墮?,已捨於僧。若僧時機可者,則
僧當以此?還與某甲比丘尼。』
〔或〕其比丘尼至眾多之比丘尼處,偏袒右肩,禮上座比丘尼足,胡跪合掌白
如是:
『諸大姊!此?由我蓄過一夜,應捨之,我以此捨於諸大姊。』
捨已,自白懺悔其罪。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尼攝受其罪〔之懺悔〕,還與所捨
之?:
『諸大姊僧!請聽!此?乃某甲比丘尼之捨墮?,已捨於諸大姊。若諸大姊時
機可者,諸大姊!此?還與某甲比丘尼。』
〔或〕其比丘尼至一比丘尼處,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如是:
『大姊!此?由我蓄過一夜,應捨之,我以此捨於大姊。』
捨已,自白懺悔其罪。其比丘尼攝受其罪之懺悔,還與所捨之?。〔言〕:
『我以此?與大姊』」
(二) 於過夜有過夜想者,捨墮。於過夜有疑想者,捨墮。於過夜有非過夜想者,
捨墮。於非受持有受持想者,捨墮。於不說淨有說淨想者,捨墮。於不遣與有遣與
245 想者,捨墮。於不失有失想、不壞有壞想、不燒有燒想、不奪有奪想者,捨墮。捨
墮?,不捨而受用者,突吉羅。
未過一夜有過想者,突吉羅。未過一夜有疑想者,突吉羅。未過一夜有不過想
捨墮 一 三三五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三六
者,不犯也。
(三) 於夜明以前受持、說淨、遣與、失、壞、燒、被奪而取〔?〕者,以親厚
想取,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 其時,六群比丘尼捨?不還與。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不得不還與捨?,
不還與者,突吉羅。」
捨墮 二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眾多比丘尼於村中住處安居竟,
具戒、具威儀,〔著〕弊衣、破衣至舍?城。優婆塞見此諸比丘尼曰:「諸比丘尼具
戒……破衣,此諸比丘尼遭賊。」乃以非時衣施予比丘尼僧伽。偷蘭難陀比丘尼曰:
「我等行迦絺那衣式,〔是故〕時衣也。」執持而分配之。優婆塞等見諸比丘尼而作
是言:「諸大姊得衣耶?」「賢者!我等未得衣,偷蘭難陀比丘尼言:『我等行迦絺
那衣式,係時衣。』而執持分配之。」
優婆塞等譏嫌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以非時衣為時衣,執持而分配耶?」
諸比丘尼聞彼等……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
分配耶?」於是,諸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偷蘭
246 難陀尼實……分配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
丘尼……分配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以非時衣為時衣而執持分配者,尼薩耆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非時衣」者,不行迦絺那衣式時,於十一個月中得者;行迦絺那衣式時,於
七個月中得者;時中被指名而與者,此名非時衣。
謂「時衣」而執持分配者,其作為時,突吉羅;已得者,捨墮。應捨於僧、別
眾或一比丘尼。「諸比丘!應如是捨:『諸大姊!此非時衣由我作時衣執持而分配,
為捨墮衣,我以此捨於僧伽……乃至……『……還與。』……乃至……『別眾還與。』
……乃至……『……還與大姊。』」
捨墮 二 三三七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三八
(二) 於非時衣有非時衣想,謂「時衣」而執持分配者,捨墮。於非時衣有疑想
……突吉羅。於非時衣有時衣想……不犯也。於時衣有非時衣想者,突吉羅。於時
衣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時衣有時衣想者,不犯也。
(三) 於非時衣有非時衣想而分配、於時衣有時衣想而分配,癡狂者、最初之犯
行者,不犯也。
捨墮 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與一比丘尼交換
衣而用。時,其比丘尼將衣折疊而藏置。偷蘭難陀比丘尼詢其比丘尼曰:「妹!汝
247 與我交換之衣在何處耶?」於是,其比丘尼持來示偷蘭難陀比丘尼。偷蘭難陀比丘
尼言其比丘尼曰:「妹!取汝之衣,其衣給我。汝衣屬汝,我衣屬我。其衣給我,
汝自取去。」而奪之。
其比丘尼以此事告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
陀與比丘尼交換衣,而後奪之耶?」於是,諸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
事白世尊。「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奪之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
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奪之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與比丘尼交換衣,而後彼比丘尼作如是言:『妹!取汝之衣,其
衣給我。汝衣屬汝,我衣屬我。其衣給我,汝自取去。』而奪之或令奪者,尼
薩耆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與比丘尼」者,與其他之比丘尼。
a 「交換」者,以小換大或以大換小。
a`「衣」者,六種衣中之一衣,應說淨之最下量〔以上〕者。
「奪」者,自奪者,捨墮。
「令奪」者,令他者,突吉羅。一次令而屢次奪者,捨墮。應捨於僧、別眾或
捨墮 三 三三九
<---------------------------------------------------------------------- ------>
律藏 經分別 三四○
一比丘尼。
「諸比丘!應如是捨:『大姐!此衣為我與比丘尼交換而後奪之,為捨墮衣,
我以此捨於僧。』……乃至……『……〔僧〕還與。』……乃至……『……〔別眾〕
還與。』……乃至……『我還與……。』」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交換衣後而奪之或令奪者,捨墮。於受具戒者
248 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捨墮。其他資具之交換而奪或令奪者,
突吉羅。與未受具戒者以衣或其他之資具交換後而奪或令奪者,突吉羅。於未受具
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受具戒者
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
(三) 或彼尼施與、或彼尼之親友取之,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捨墮 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患病。時,一優
婆塞至偷蘭難陀比丘尼處。至已,言偷蘭難陀比丘尼曰:「尊姊!有何不安樂耶?
應持來何物耶?」「賢者!我欲熟酥。」於是,彼優婆塞由商家持來一迦哈波拏〔錢
之熟酥,施與偷蘭難陀比丘尼。偷蘭難陀比丘尼言:「賢者!我不欲熟酥,我欲胡
麻油。」於是,彼優婆塞至該商家而作是言:「賢者!尊姊非欲熟酥而欲胡麻油,
汝取熟酥而與胡麻油。」「賢者!若我等賣出物品倘復受取,我等之物品何時可賣耶?
付熟酥之錢,則持去熟酥;卿持來胡麻油錢,?持去胡麻油。」
於是,彼優婆塞譏嫌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先乞此而後乞彼耶?」諸比丘
尼聞優婆塞……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於是,彼諸尼以此事告比丘
等。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先乞此而後乞彼耶?」「實
249 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乞彼耶?諸比丘!
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捨墮 四 三四一
<---------------------------------------------------------------------- ------>
律藏 經分別 三四二
任何比丘尼,先乞此而後乞彼者,尼薩耆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乞此」者,先求乞某物。
「乞彼」者,後乞其他某物,乞者,突吉羅。得者,捨墮。應捨於僧、別眾或
一比丘尼。
「諸比丘!應如是捨:『大姊等!由我乞此,而後乞彼,為〔所得之〕捨墮物,
我以此捨於僧……乃至……還與……乃至……還與……乃至……我還與大姊。』」
(二)於此有此想而乞彼者,捨墮。於此有疑想……於此有非此想……捨墮。於
非此有此想而乞彼者,突吉羅。於非此有疑想而乞彼者,突吉羅。於非此有非此想
者,不犯也。
三 乞此物〔不足〕又乞彼、乞〔可成一套之〕其他之物、〔謂他物比較有利得〕以
示利益而乞,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捨墮 五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患病。時,一優
婆塞至偷蘭難陀比丘尼處而作是言:「尊姊!堪忍否?得過否?」「賢者!我不堪
忍!不得過!」「尊姊!我當於某商家寄存一迦哈波拏〔錢〕,師倘有所需,即令持
來。」偷蘭難陀比丘尼命一式叉摩那曰:「式叉摩那!汝至某商家取一迦哈波拏之
250 胡麻油來。」於是,式叉摩那從彼商家持來一迦哈波拏之胡麻油來與偷蘭難陀比丘
尼。偷蘭難陀比丘尼言:「式叉摩那!我不欲胡麻油,我欲熟酥。」於是,式叉摩
那至商家言彼商人曰:「賢者!尊姊不欲胡麻油而欲熟酥,請將胡麻油換成熟酥。」
「尊妹!我等賣出物品倘復受取……持胡麻油錢來,則持胡麻油去;持熟酥錢來,
則持熟酥去。」於是,式叉摩那站立哭泣,比丘尼等詢式叉摩那曰:「式叉摩那!
汝何故泣耶?」該式叉摩那以此事告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
以尊姊偷蘭難陀購此而後換彼耶?」……乃至……「諸比丘!實……〔參照捨墮四•
一。「乞」換為「購」〕……誦此學處--------
捨墮 五 三四三
<---------------------------------------------------------------------- ----->
律藏 經分別 三四四
任何比丘尼,購此而後換購彼者,尼薩耆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購此而後」者,購何等之物……〔參照捨墮四•二。「乞」換「購」〕……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捨墮 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優婆塞為比丘尼僧伽之衣而隨
意募捐後,將資財寄於某衣商家,至比丘尼等處而作是言:「諸尊姊!已為作衣而
存資財於某衣商家,〔由尊姊等〕從彼處持衣分配!」諸比丘尼卻以其資財購藥而受
用。優婆塞等知而譏嫌……乃至……「何以諸比丘尼,使用已為僧伽指定某物而施
與之資財,〔而轉〕購他物耶?」諸比丘尼聞彼優婆塞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
251 非難:「何以諸比丘尼……購他物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
購他物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何以比丘尼等……購他物
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使用已為僧伽指定某物而施與之資財,而購他物者,尼薩耆波
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為僧伽」者,為僧伽洏非為別眾,非為一比丘尼也。
a`「指定某物而施與之資財」者,使用為此而施與之資財。
「購他物」者,購所指定施與物以外之他物。購〔之動作〕,突吉羅;以購得者,
捨墮。應捨於僧、別眾或一比丘尼。「諸比丘!應如是捨:『尊姐等!此係使用已為
僧伽指定某物而施與之資財,購此物,為捨墮物,我以此捨於僧。』……乃至……
『……〔僧〕當還與。』……乃至……『……〔別眾〕還與。』……乃至……『我
還與尊姐。』」
(二) 於為此施與有為此施與想而〔轉〕購他物者,捨墮。於為此施與物有
疑想者……於為此施與物有非為此施與物想……捨墮。得捨墮物者,應用於所施與之
捨墮 六 三四五
<---------------------------------------------------------------------- ------>
律藏 經分別 三四六
處。於非為此施與有為此施與想者,突吉羅。於非為此施與有非為此施與想者,不
犯也。
(三) 以〔購此〕所餘用以購〔他〕、問施主而〔轉〕用、事故時,癡狂者、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捨墮 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優婆塞為比丘尼僧伽作衣而隨
252 意集資財,將其資財寄於一衣商家,而後至諸比丘尼處作如是言:「諸尊姊!為作
衣之資財已存放於某衣商家,〔請尊姊等〕從彼處持衣來分配。」諸比丘尼使用其資
財,又自乞〔所得作衣之資財〕購藥受用。優婆塞得知而譏嫌非難:「何以諸比丘
尼使用已為僧伽指定某物而施予之資財,又自乞而購他物耶?」……乃至……「諸
比丘!比丘尼等實……購他物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
比丘尼等……購他物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使用已為僧伽指定某物而施予之資財,又自乞而購他物者,尼
薩耆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為僧伽」者,……。
「指定某物而施與之資財」者,……。
a 「自乞」者,自求也。
「購他物」者,……〔參照捨墮六•二(一)--(三)。添入「自乞」〕……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捨墮 八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依屬於眾社房舍而居之比丘尼等,
捨墮 八 三四七
<---------------------------------------------------------------------- ------>
律藏 經分別 三四八
窮於粥。時,其眾社為施與諸比丘尼之粥隨意集資財,資財寄於商家後,至諸比丘
尼處作如是言:「尊姊等!為粥所備之資財已寄於某商家,可由彼處持米煮粥以用
之!」比丘尼等卻以資財購藥受用。時,其眾社知之而譏嫌非難:「何以比丘尼等
使用為大眾所指定某物而施與之資財,而購他物耶?」……乃至……「諸比丘!比
丘尼等實……購他物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
253 ……購他物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使用已為大眾指定某物而施與之資財,而購他物者,尼薩耆波
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指定某物而施與之資財」者,為某物而施與。
「購他物」者……〔參照捨墮六•二(一)--(三)。「僧伽」換為「大眾」〕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捨墮 九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依屬眾社房舍而住之比丘尼等〔參
照捨墮八•一〕……受用。」諸比丘尼以此資財,又自乞〔之資財〕購藥受用,其
時眾社知之〔參照捨墮八•一。加入「自乞」〕……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使用已為大眾指定某物而施與之資財,又自乞而購他物者,尼
薩耆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為大眾」者,……。
a`「指定某物而施與之資財」者,……「自乞」者,自求也。「購他物」者,……
〔參照捨墮六•二(一)--(三)。「僧伽」換為「大眾」〕……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也。
捨墮 九 三四九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五○
254 捨墮 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是多聞者、誦出
者,而善能說法,甚受大眾敬愛。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之房舍破壞,諸人對偷蘭
難陀比丘尼作是言:「尊姊!汝等房舍何故破壞耶?」「賢者!無施與者、無造作者。」
於是,諸人為偷蘭難陀比丘尼之房舍隨意籌款,並以此所得資財,施與偷蘭難陀比
丘尼。偷蘭難陀比丘尼將施與之資財以及自乞者購藥受用。諸人知此而譏嫌非難:
「何以尊姊偷蘭難陀以指定某物而施與個人之資財購他物耶?」…… 乃至……「諸
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購他物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
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購他物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使用指定某物而施與個人之資財,又自乞而購他物者,尼薩耆
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指定某物而施與〔……〕之資財」者,……「個人」者,於一比丘尼,非僧
伽、非別眾也。
「自乞」者,自求也。
「購他物」者,……〔同前。「僧伽」換為「個人……又自乞」〕……最初之犯
行者,不犯也。
255 捨墮 一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是多聞者、誦出
者,而善能說法。其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於寒時,著高價之毛衣,至偷蘭難陀比
丘尼處。至已,對其尼問訊而坐一面。偷蘭難陀比丘尼對於一面坐之拘薩羅國波斯
匿王說法……令生歡喜。其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聞偷蘭難陀比丘尼說法而生歡喜,
對偷蘭難陀比丘尼曰:「尊姊!請言所欲。」「大王!若欲施與,請將此毛衣相贈。」
於是,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以毛衣贈與偷蘭難陀比丘尼,起座問訊,右繞而去。
捨墮 一一 三五一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五二
諸人譏嫌非難:「此比丘尼多欲而不知足,何故乞王之毛衣耶?」諸比丘尼聞
此諸人……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比丘尼乞王之
毛衣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乞王之毛衣耶?」「實然!世
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乞王之毛衣耶?諸比丘!此非
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比丘尼若求重衣者,最高可求〔值〕四康沙量之物,若過此者,尼薩耆波逸提。」
二(一)a「求」者,乞也。
a`「重衣」者,天寒時之外衣。
256 「最高可求四康沙」者,價值十六迦哈波拏。
「若過此」者,乞求過此以上之物,求者,突吉羅。得者,捨墮。應捨於僧、
別眾或一比丘尼。
「諸比丘!應如是捨:『尊姊等!此重衣乃由我求過四康沙以上者,應捨之。
我今以此捨於僧。』……乃至……『……〔別眾〕還與。』……乃至……『……我
還與尊姊。』」
(二)於過四康沙有過想而求之者,捨墮。於過四康沙有疑想……於過四康沙有
以下想而求之者,捨墮。於四康沙以下有過想者,突吉羅。於四康沙以下有疑想者,
突吉羅。於四康沙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求最高四康沙之物、求四康沙以下之物、親戚自言以己物施與、為他人求
時、由己之財時、欲乞高貴者而得便宜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捨墮 一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多聞而……〔參
照捨墮一一•一。「寒時」換為「熱時」,「毛衣」換為「麻衣」〕……誦此學處---
比丘尼若求輕衣者,最高可求〔值〕二康沙半之物,若過此者,尼薩耆波逸提。」
二(一)a 「求」者,乞也。
a`「輕衣」者,天熱時之外衣。
捨墮 一二 三五三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五四
「最高可求〔值〕二康沙半」者,求價值十迦哈波拏之物。「若過此者……〔參
照捨墮一一•二。「重衣、最高四康沙以上之物」換為「最高二康沙半、二康沙半以
257 下〕……不犯也。
(二) 求最高二康沙半之物、求二康沙半以下之物……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諸大姊!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已誦竟。於此,我今問諸大姊:「於此事得清淨
耶?」再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三次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今諸大姊
於此事得清淨,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三十尼薩耆終--------
1 參照比丘戒捨墮二一。
258 諸大姊!今誦出百六十六波逸提法1。
波逸提 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優婆塞自言將施蒜於比丘尼僧
伽:「諸尊姊中欲蒜者,我以蒜施之。」復令農園守護人:「若有比丘尼等來此,
每人給與二三支為一束之大蒜。」其時,舍?城有祭祀會,索蒜者甚多,不久即罄
盡,比丘尼等至優婆塞處而作是言:「賢者!我等欲蒜。」「尊姊!已被索盡,汝等
請往農園。」偷蘭難陀比丘尼至農園不知量而多取蒜,農園守護人譏嫌非難:「何
以比丘尼等不知量而多取蒜耶?」諸比丘尼聞彼農園守護人之譏嫌非難。諸比丘尼
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不知量而多取蒜耶?」……乃至……「諸
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不知量而多取蒜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
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不知量而多取蒜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
波逸提 一 三五五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五六
至……。」說法已,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前世為一婆羅門婦,育有難陀、難陀瓦提、孫多利
259 難陀等三女。諸比丘!彼婆羅門婦死後,轉生為一鵝鳥,羽毛皆是黃金所成,對其
子女均一一給與羽毛。諸比丘!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此鵝鳥,欲以羽毛給予其
子女,而捉白鳥王拔盡其羽,彼再生之羽成為白羽。諸比丘!其時,偷蘭難陀比丘
尼因過貪故,而使黃金羽消失。於今世,亦當消盡大蒜。」
所得應滿足 過欲實為惡
以捉白鳥王 汝等黃金失
於是,佛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偷蘭難陀比丘尼,說難教養……乃至……「諸比
丘!比丘尼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食蒜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蒜」者,由摩竭陀而來也。
「我欲食」而捉(取)者,突吉羅。每咽食,波逸提。
(二)於蒜有蒜想而食者,波逸提。於蒜有疑想……於蒜有非蒜想而食者,波逸
提。於非蒜有蒜想而食者,突吉羅。於非蒜有非蒜想而食者,不犯也。
(三)珠蔥、粉碎者、呵梨勒果、奢婆蒜、入湯之調合物、〔加〕於肉之調合物、
〔加〕於油之調合物,〔加〕於涼拌菜(沙拉)、添味等,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
不犯也。
波逸提 二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將密處之毛剃除,於
260 阿致羅筏提河與娼婦一齊裸形於淺灘沐浴。娼婦等譏嫌……乃至……「何以比丘尼
等剃除密處之毛耶?宛如在家受欲之婦。」諸比丘尼聞彼娼婦等之譏嫌。諸比丘尼
中少欲者譏嫌……乃至……「何以六群比丘尼剃除密處之毛耶?」……乃至……「諸
比丘!六群比丘尼實……耶? 」「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六群
波逸提 二 三五七
<---------------------------------------------------------------------- ------>
律藏 經分別 三五八
比丘尼……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剃除密處之毛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剃」者,?剃去一毛,亦波逸提;剃多毛,亦波逸提。
a`「密處」者,大、小便之二處。
因病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二比丘尼〔因欲念〕煩惱難忍,乃入室
內以掌相拍〔密處〕。諸比丘尼聞其音,於是,趨前往詢彼比丘尼曰:「尊姊!汝等
何故與男子共為污行耶?」「尊姊等!我等未與男子共為污行。」而以此事語諸比丘
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譏嫌……乃至……「何以比丘尼等以掌相拍耶?」……乃至
……「諸比丘!比丘尼等實以掌相拍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
何以比丘尼等以掌相拍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以掌相拍者,波逸提。」
261 二 「以掌相拍」者,摩觸受樂,縱以蓮葉〔輕微〕程度拍打密處者,波逸提。
因病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
-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一人本為王之宮女,於比丘尼
處出家。一比丘尼〔因欲念〕煩惱難忍,至彼比丘尼處作是言:「尊姊!王經常來
此,汝等如何堪忍耶?」「尊姊!使用樹膠生支。」「尊姊!樹膠生支者是何物耶?」
彼比丘尼即以樹膠生支示該比丘尼。於是,該比丘尼亦使用其樹膠生支,〔用畢〕忘
洗淨而置一處。比丘尼等見蠅集而作是言:「此為誰所作耶?」彼尼曰:「我所作
波逸提 四 三五九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六○
也。」諸比丘尼中少欲者譏嫌……乃至……「何以比丘尼等受用樹膠生支耶?」……
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使用樹膠生支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使用樹膠生支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
處--------
〔使用〕樹膠生支者,波逸提。」
二a 「使用」者,藉摩觸而受樂,縱以蓮葉程度插入密處者,波逸提。
a`「樹膠生支」者,樹膠製之〔男根〕,另有木製、粉製、粘土製者。
因病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262 波逸提 五
一(一) 爾時,佛世尊在釋迦國迦毘羅?城尼拘律樹園。其時,摩訶波闍波提瞿
曇彌至世尊處。至已,禮拜世尊後,立於下風,曰:「世尊!女人有惡臭。」其時,
世尊曰:「諸比丘尼應以水洗淨。」對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說法……瞿曇彌聞世尊
說法……歡喜,禮敬世尊,右繞而去。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
比丘!聽許比丘尼以水洗淨。」
(二) 其時,一比丘尼聞世尊聽許以水洗淨,因過分深洗而傷及小便道。該比丘
尼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譏嫌……乃至……「何以比丘尼等過分深
洗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
責:「諸比丘!何以……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諸比丘尼以水洗淨〔密處〕時,唯二指節可入〔根中〕,若過此者,波逸提。」
二(一) 「以水洗淨」者,洗淨小便道也。
「時」者,洗淨之時。「唯二指節可入」者,以二指之二節插入。「過此」者,
若感受觸樂,超過草葉2程度者,波逸提。
(二) 於過二指節有過想而入者,波逸提。於過二指節有疑想而入者,波逸提。
263 於過二指節有以下想而入者,波逸提。於二指節以下有過想者,突吉羅。於二指節
以下有疑想者,突吉羅。於二指節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 三六一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六二
(三)僅入二指節、僅入二指節以下、因病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一名為阿勞範達之大臣於比丘
中出家,彼妻亦於比丘尼中出家。其時,比丘於比丘尼前作食事,該比丘尼以飲水
及〔搧〕扇伺候作食事之比丘,該比丘拒曰:「妹!勿如是,此非淨行!」「昔我為
汝作如是如是〔種種事〕,而今此些微之事亦不許耶!」〔其妻如此說〕?以水?投
其頭並以扇打之。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打比丘耶?」……乃
至……「諸比丘!比丘尼……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
以比丘尼打……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為作食事之比丘以飲物或扇伺候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為〔……〕比丘」者,為受具戒者。
「食事」者,食五正食中之一食。
「飲物」者,任何可飲之物。「扇」者,任何可搧之扇。
「伺候」者,立於伸手可及之範圍內者,波逸提。
264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伺候飲物或扇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
……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於離伸手〔範圍〕內伺候者,突吉羅。
為食硬食者伺候,突吉羅。為未受具戒者伺候,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
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
吉羅。
(三) 與或令與、命未受具戒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 三六三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六四
波逸提 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於收穫時,乞生穀運往
城市,城門〔守?〕曰:「尊姊等!請部分給予!」稍作障礙之後始放行。該比丘
尼等歸住處後,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譏嫌……乃至……「何以比
丘尼等乞生穀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乞生穀耶?」「實然!世
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乞生穀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
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乞3生穀或令乞、炒或令炒、搗或令搗、煮或令煮而食者,波逸
提。」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乞」者,自乞之意。
a`「生穀」者,米、稻、麥、小麥、稗、豆、屈都勞沙伽也。
「令乞」者,令他乞之意。
「炒」者,自炒。「令炒」者,令他炒。「搗」者,……「令搗」者,……「煮」
265 者,……「令煮」者,令他煮。〔若想〕「我欲食」而捉(取)之,突吉羅。每咽食
者,波逸提。
(二) 因病者、乞煮穀,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在王宮任職之婆羅門為領俸祿
而洗頭,行經比丘尼住處附近而進入王宮。一比丘尼以滿盛小便之便器投捨於牆外,
適落於婆羅門之頭上,該婆羅門……非難:「此剃頭之弊女等非沙門女,何以將便
器投〔於我〕頭上耶?我將燒毀彼等之住處。」於是,持火炬入其住處。有一優婆
塞由其住處出,見該婆羅門持火炬入比丘尼住處。見已,言婆羅門曰:「友!汝何
故持火炬入此住處耶?」「友!此剃頭弊女等以便器擲我頭上,我將燒毀彼等之住
波逸提 八 三六五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六六
處。」「婆羅門!請往矣!此吉瑞也,汝可得千金與俸祿。」於是,該婆羅門洗頭後,
往王宮得千金與俸祿。
時,優婆塞入住處,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而非難之。諸比丘尼中少欲者譏嫌……
乃至……「何以比丘尼等將小便棄於牆外耶?」……乃至……「諸比丘!諸比丘尼
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耶?諸比
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以小便、或大便、或埃屑、或剩飯棄於牆外或籬外,或令棄者,
波逸提。」
266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小便」者,尿。「大便」者,糞。「埃屑」者,灰塵。「剩飯」者,飯屑或骨片
或污水。
a 「棄」者,自棄者,波逸提。「令棄」者,令他棄者,突吉羅。令棄一次而棄多
次者,波逸提。
a`「牆」者,有三種牆:瓦牆、石牆、木牆。「籬」者,有三種籬:瓦籬、石籬、
木籬。「牆外」者,牆之外側。「籬外」者,籬之外側。
(二) 檢視而棄之、棄於非道路之處,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婆羅門有穀田近於比丘尼住處。
比丘尼等以小便、大便、埃屑、剩飯棄於穀田中。該婆羅門譏嫌非難:「諸比丘尼
何故污我等之穀田耶?」諸比丘尼聞婆羅門……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亦譏嫌……
乃至……「何以比丘尼等以小便……剩飯棄於青草上耶?」……乃至……「諸比丘!
比丘尼等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
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以小便、或大便、或埃屑、或剩飯棄於青草上,或令棄者,波逸
提。」
波逸提 九 三六七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六八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小便」者,……〔參照波逸提八•二(一)〕……或污水。
a 「棄」者,自己棄之,波逸提。
267 a`「青草」者,種植之七穀、七菜,供人受用之物。
「令棄」者,……〔參照波逸提八•二(一)〕……波逸提。
(二) 於青草有青草想而棄之或令棄之者,波逸提。於青草有疑想……於青草有
非青草想……波逸提。於非青草有青草想者,突吉羅。於非青草有疑想者,突吉羅。
於非青草有非青草想者,不犯也。
(三) 檢視而棄之、棄於田畔、問所有主得其許可而棄之,癡狂者、最初之犯行
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
-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王舍城舉行山上祭,六群比丘尼
前往觀賞。諸人譏嫌非難:「何以比丘尼等往觀舞踊、歌謠、音樂耶?宛如在家受
欲者。」諸比丘尼聞彼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
比丘尼往觀舞踊……耶?」……乃至……「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往觀舞踊……
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六群比丘尼往觀舞踊……耶?
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往觀聽舞踊、歌謠或音樂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舞踊」者,無論何種舞踊。「歌謠」者,無論何種歌。「音樂」者,無論何種
音樂。
268 往觀聽者,突吉羅。佇立而觀聽者,波逸提。離觀聽處後,又再三往觀聽者,
〔各〕波逸提。往一一見者,〔各〕突吉羅。
波逸提 一○ 三六九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七○
(二) 立於僧園中觀或聽,至比丘尼處立、坐、臥之場所而舞踊、或唱歌、或奏
樂,往路之對面,有事往觀或聽,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一蒜品〔終〕--------
波逸提 一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拔陀迦比羅之弟子比丘尼有一男
性親戚,因事由鄉村至舍?城。其時,比丘尼與該男子於闇夜中無燈火處,單獨並
立而語。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於闇夜中無燈火處與男子單獨
並立而語耶?」…… 乃至……「諸比丘!該比丘尼實……立而語耶?」「實然!世
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立而語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
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於闇夜中無燈火處與男子單獨並立而語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闇夜中」者,日沒時。「無燈火」者,無光明處。
a 「與」者,共一處。
269 a`「男子」者,人男而非夜叉男、餓鬼男、畜生男,人男之有智能立而語者。
「單獨」者,男子及比丘尼均係單獨一人。
「並立」者,立於男子伸手〔範圍〕內者,波逸提。「而語」者,於男子之伸手
內立而語者,波逸提。離伸手內立而語者,突吉羅。與夜叉男、或餓鬼男、或黃門、
或畜生之有人形者共立或語者,突吉羅。
(二) 有任何〔知淨不淨〕有智之第二者在時、思非單獨者、思餘事〔茫然〕而
立或語,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一 三七一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七二
波逸提 一二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跋陀迦比羅之弟子比丘尼之男親
戚,因事由鄉村來舍?城。其時,此比丘尼知世尊禁止於闇夜中無燈火處與男子單
獨並立而語,因而與該男子單獨於屏覆處並立而語。諸比丘尼中少欲者……〔同波
逸提一一•一。「闇夜中無燈火處」換為「於屏覆處」〕……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於屏覆處與男子單獨並立而語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屏覆處」者,謂有壁、或戶、或敷物、或圍幕、或木、或柱、或袋物等任何
覆蓋物也。
「男子」者,人男而……〔參照波逸提一一•二〕……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270 波逸提 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跋陀迦比羅之弟子比丘尼之男親
戚,因事由鄉村至舍?城。其時,比丘尼知世尊禁止於屏覆處與男子單獨並立而語,
因而與該男子於露處單獨並立而語。諸比丘尼中……〔同波逸提一一•一。「闇夜中
無燈火處」換為「於露處」〕……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於露處與男子單獨並立而語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露處」 者,非屏覆處,為無壁……袋物等任何覆蓋物處。
「男子」者,人男而……〔參照波逸提一一•二〕……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三 三七三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七四
波逸提 一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於車道、於小路、
於街巷亦與男子單獨並立而語,又盼望耳語,使伴友比丘尼離去。諸比丘尼中少欲
者……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於車道……立而語,又盼望耳語,又使伴友比丘
尼離去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於車道……離去耶?」「實
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於車道……離去耶?諸
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271 任何比丘尼,或於車道、或於小路、或於街巷與男子單獨並立、或語、或盼望
耳語、或使伴友比丘尼離去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車道」者,車行之道。「小路」者,由彼出入之處。「街巷」者,十字路。
a 「與」者,共一處。
a`「男子」者,人男而非夜叉男、餓鬼男、畜生男,人男之有智能立而語者。
「單獨」者,男子一人,比丘尼亦一人也。「並立」者……波逸提。「或語」者
……波逸提。「盼望耳語」者,與男子耳語者,波逸提。「或使伴友比丘尼離去」者,
欲非法行而使伴友比丘尼離去者,突吉羅。離見處或聞處時,突吉羅。已去者,波
逸提。離伸手內而立或語者,突吉羅。與夜叉男、或餓鬼男、或黃門、或畜生之有
人形者共立或語者,突吉羅。
(二) 任何有智之第二者在時、思非單獨者、茫然而立或語、有不欲行非法之理
由而使伴友比丘尼離去,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五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尼為一俗家所供養者,受
常施食。時,該比丘尼晨著下衣,持上衣與?至其家。至已,坐於座?,不告主人
272 即行離去。其家婢清掃屋內時,將座?置入甌中,諸人不見座?,〔思彼尼盜取〕故
波逸提 一五 三七五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七六
而詢彼比丘尼曰:「尊姊!座?在何處耶?」「賢者!我未見座?。」「尊姊!還其
座?。」呵責而斷常施食。諸人搜索家中時,於甌中發見座?,乃向比丘尼謝罪而
〔恢復〕常施食。
於是,該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
尼食前至俗家坐於座?,不告主人?離去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實
……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 離去耶?諸比
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於食前至俗家坐於座?,不告主人而離去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食前」者,日出4至〔翌日〕之日中。
a 「至」者,往其處也。
a`「俗家」者,有四種家:剎帝利家、婆羅門家、吠舍家、首陀羅家。
b 「坐」者,坐於此也。
b`「座?」者,謂坐之場所。
「不告主人而離去」者,不告其家中任何有智之人而過軒者,波逸提。於露地
越過境界者,波逸提。
(二) 於不語有不語想而去者,波逸提。於不語有疑想……於不語有語想……波
逸提。於非坐處者,突吉羅。於語有不語想者,突吉羅。於語有疑想者,突吉羅。
於語有語想者,不犯也
(三) 語而去、〔固定〕不動之座時、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
犯也。
273 波逸提 一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於食後至俗家,
不告主人而坐於座?又臥之。諸人欲偷蘭難陀比丘尼謹慎,勿坐勿臥。諸人譏嫌非
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於食後至俗家,不告主人而坐座?又臥耶?」諸比丘尼聞
波逸提 一六 三七七
<---------------------------------------------------------------------- ------>
律藏 經分別 三七八
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又臥耶?」……
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又臥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又臥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
學處--------
任何比丘尼,於食後至俗家,不告主人而坐或臥座?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食後」者,日中過後以至日沒。
a 「至」者,往其處。
a`「俗家」者,…… 。
「不告主人」者,不告其家人?與〔?〕之主人。
b 「坐」者,坐於此者,波逸提。
「臥」者,臥於此者,波逸提。
b`「座?」者,謂……場所。
(二) 於不語有不語想而坐或臥座?者,波逸提。於不語有疑想〔參照波逸提一
五•二〕……不犯也。
(三) 告知而坐或臥於座?、〔多比丘尼〕常設之座時、病者、事故時,癡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眾多比丘尼欲往舍?城,薄暮
時,行至拘薩羅國一村落,至一婆羅門家乞請休息〔坐臥〕。該婆羅門婦對比丘尼等
曰:「尊姊等!請等待婆羅門歸來。」比丘尼等為等待婆羅門歸來,乃鋪設臥?,
一部分坐,另一部分則臥下。時,其婆羅門於夜間方歸,言其婦曰:「此何人耶?」
「夫!比丘尼等也。」「將此剃頭弊女等逐出!」?由其家逐出之。
該比丘尼等抵舍?城後,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
以比丘尼等非時至俗家,且不告主人即鋪?而坐、臥耶?」……乃至……「諸比丘!
波逸提 一七 三七九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八○
比丘尼等實……臥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
臥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於非時至俗家,不告主人而鋪或令鋪臥?而坐、臥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非時」者,指日沒後以迄日出。
a 「至」者,……a ’「俗家」者,……「不告主人」者,……〔參照波逸提一六•
二(二)〕……「臥?」者,如鋪一葉亦是也。「鋪」者,自鋪。「令鋪」者,令他鋪。
275 「坐」者,……。「臥」者,……。
(二) 於不告有不告想而〔自〕鋪臥?或坐或臥者,波逸提。於不告有疑想……
於不告有不告想……波逸提。於告有不告想者,突吉羅。於告有疑想者,突吉羅,
於告有告想者,不犯也。
(三) 告知而鋪或令鋪臥?而坐臥、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
犯也。
波逸提 一八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拔陀迦比羅之弟子比丘尼隨侍拔
陀迦比羅。拔陀迦比羅告諸比丘尼曰:「友等!此比丘尼隨侍我,我將以衣與之。」
該比丘尼不善受〔此語〕,誤解而嫌恨彼尼:「友等!我不〔願〕隨侍尊姊,尊姊不
與我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不善受其語,誤解而嫌恨耶?」
……乃至……「諸比丘!比丘尼實……嫌恨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
比丘!何以比丘尼……嫌恨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不善領受〔語〕,誤解而嫌恨〔他〕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不善領受」者,取他意也。「誤解」者,錯誤之知解。
「他」者,嫌恨5受具戒者,波逸提。
276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嫌恨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
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嫌恨未受具戒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
波逸提 一八 三八一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八二
具戒者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
者想者,突吉羅。
(三) 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九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因不見己之財物而向旃
達加利比丘尼作斯言:「尊姊!汝曾見我等之財物否?」旃達加利嫌恨而非難:「我
應是盜賊,我應是無慚者,諸姊因不見財物而謂我曰:『尊姊!……見否?』諸姊!
我若取汝等之財物,我?非沙門女、我去梵行、我生地獄。若非事實而作是言者,
彼尼亦非沙門女、去梵行、應生地獄。」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尊姊
旃達加利對自己或他人以〔生〕地獄、〔去〕梵行而咒詛耶?」……乃至……「諸比
丘!旃達加利比丘尼實……咒詛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
以旃達加利比丘尼……咒詛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對自己或他人以〔生〕地獄、〔去〕梵行而咒詛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自己」者,彼自己。
「他人」者,受具戒者。
以〔生〕地獄、〔去〕梵行而咒詛者,波逸提。
277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以地獄或梵行而咒詛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
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以畜生界、餓鬼或以人間之不
幸而咒詛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
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
(三) 為義者、為法者、為教誡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九 三八三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八四
波逸提 二○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旃達加利比丘尼與比丘尼諍論,
因而自打且哭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尊姊旃達加利自打而哭泣
耶?」……乃至……「諸比丘!旃達加利比丘尼實……哭泣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旃達加利比丘尼……哭泣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
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自打而哭泣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自」者,彼自己。
打而哭泣者,波逸提。打而不哭泣者,突吉羅。哭泣而不打者,突吉羅。
(二) 遭遇親戚不幸、損及財物、疾病之不幸、哭泣而不自打者,癡狂者、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二闇夜品--------
278 波逸提 二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國祇樹給孤獨園。其時,眾多比丘尼於阿致羅筏底河之淺
處與娼婦裸體沐浴。娼婦等向比丘尼等嘲弄曰:「尊姊等為何年輕修梵行?應享用
愛欲,待年老時再修梵行,豈非兩全其美?」比丘尼等受嘲後,悒鬱不樂。該比丘
尼等回住處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其時,
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然,比丘等!以十利故,我為諸比丘尼制立學
處,為攝僧……乃至……為敬重律。比丘等!諸比丘尼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裸體沐浴者,波逸提。」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裸體沐浴」者,無〔穿〕衣或外衣而沐浴,沐浴者,突吉羅。沐浴竟者,波
逸提。
(一)衣被奪或失衣,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一 三八五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八六
波逸提 二二 6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時,世尊為諸比丘尼聽許用沐浴衣。六
279 群比丘尼知世尊聽許用沐浴衣,穿不計量之沐浴衣,前後拉著而徘徊。諸比丘尼中
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穿不計量之沐浴衣耶?」……乃至……「諸比
丘!六群比丘尼實……耶?」 「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六群比
丘尼……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比丘尼作沐浴衣時,應依尺量而作,即依佛?手,長四手尺、寬二手尺,若過
此者,波逸提,應切斷之。」
二(一) 「沐浴衣」者,沐浴時所著之衣。
「作〔……〕時」者,自作或令作時。
應依量而作,此其……寬二手尺,過此而作或令作者,突吉羅。〔作已〕而得者,
切斷之,波逸提,應自白懺悔。
由自己〔作〕之未成品而自完成者,波逸提。由自己〔作〕之未成品而他人完
成者……由他人〔作〕之未成品而由他人完成者,波逸提。為他人所作或令作者,
突吉羅。得到他人所作〔之衣〕而受用者,突吉羅。
(二) 依量而作、量以下而作、得他人過量之作切斷而用之、作傘蓋、或鋪地物、
或幕、或長枕、或枕,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尼有高價之衣料,然縫製
280 技巧不善。偷蘭難陀比丘尼向該比丘尼曰:「尊姊!汝之衣料甚好,惜衣之縫製技
巧欠佳!」「我解開縫線,請尊姊縫之。」「然!尊姊!我當縫之!」於是,該比丘
尼解除縫線與偷蘭難陀比丘尼。偷蘭難陀雖曰:「當縫之!當縫之!」但未縫,亦
不為縫製而努力。該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
以尊姊偷蘭難陀比丘尼令解開縫線而不縫,又不為縫製而努力耶?」……乃至……
波逸提 二三 三八七
<---------------------------------------------------------------------- ------>
律藏 經分別 三八八
「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令彼比丘尼解開縫線而不縫,又不為縫製而努力耶?」
「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不……努力耶?
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解一比丘尼之衣或令解後,彼尼無有障難,若不予縫製,亦不為
縫製而努力,過四五日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比丘尼之」,指其他比丘尼之……。
「解」者,自己解開縫線。「令解」者,令他人解。
「彼尼無有障難」者,無任何困難。
「不予縫製」者,不自縫。「不為縫製而努力」者,不令他人縫。
「過四五日」者,四五日以內除外。
若彼思:「我不應縫,不努力為縫。」而不履行其責任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解衣或令解之後彼尼無障難而不縫,又不為縫
製而努力者,除四五日以內之外,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
281 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解他之資具或……除四五日以內之外,突吉羅。解未受具
戒者之衣或其資具或……除四五日以內之外,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
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有困難雖求亦無法覓得作者時、不過四五日、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
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四 7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以衣託於比丘尼之手,
僅著內外衣而出遊諸國。此衣因久置,致衣角污損,比丘尼等予以曝晒。諸比丘尼
詢彼比丘尼等曰:「友!此污損之衣,為何人所有?」彼比丘尼等以此事語諸比丘
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以衣託於比丘尼之手,僅著內外
衣而出遊諸國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耶?」「實然!世尊!」
波逸提 二四 三八九
<---------------------------------------------------------------------- ------>
律藏 經分別 三九○
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 … 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
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不著僧伽梨超過五日者,波逸提 。」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若不著僧伽梨超過五日」者,第五日不披著五衣且不曝晒,越第五日者,波
逸提。
(二) 於過五日有過想者,波逸提。於過五日有疑想者,波逸提。於過五日有未
282 過想者,波逸提。於未過五日有過想者,突吉羅。於未過五日有疑想者,突吉羅。
於未過五日有未過想者,不犯也。
(三) 第五日披著五衣或曝晒、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五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尼因乞食而將濕衣展置後,
進入精舍。另一比丘尼著其濕衣而入村乞食。彼尼出而詢問諸比丘尼:「友!曾見
我衣否?」比丘尼等以此事語其他比丘尼。其時,彼比丘尼譏嫌非難:「何以比丘
尼未問〔我〕而著我衣耶?」於是,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比丘尼不問而著比丘尼之衣耶?」……乃至……「諸比丘!比丘
尼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耶?諸比
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著他人所有之衣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他人所有之衣」者,受具戒者五衣中之一衣,非贈與或未得同意而披著者,
波逸提。
(二)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披著他屬之衣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
波逸提 二五 三九一
<---------------------------------------------------------------------- ------>
律藏 經分別 三九二
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未受具戒者披著屬於他人之衣者,
283 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
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
(三) 為彼尼贈與或問過彼尼而披著、衣被奪者、失衣者、事故時,癡狂者、最
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之檀越家向偷蘭
難陀比丘尼曰:「尊姊!我等將以衣施與比丘尼僧伽。」偷蘭難陀比丘尼遮止:「汝
等事務繁忙也。」此時,該檀越家屋被焚,彼等譏嫌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遮
止我等布施功德耶?使我等與財物及功德皆無緣!」諸比丘尼聞彼諸人之……非
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偷蘭難陀欲妨礙眾僧得衣耶?」……乃至
……「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妨礙眾僧得衣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
任何比丘尼,妨礙眾僧得衣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284 a 「妨礙」者,云:「何以與此衣耶?」而妨礙者,波逸提。妨礙〔得〕其他資
具者,突吉羅。對眾多之比丘尼、或一比丘尼、或未受具戒者,妨礙衣或其他資具
者,突吉羅。
al「眾僧」者,言比丘尼僧伽也。
a2「衣」者,六種衣中之一衣,應說淨之最下量〔以上〕。
(二) 說利益而遮止,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六 三九三
<---------------------------------------------------------------------- ------>
律藏 經分別 三九四
波逸提 二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僧伽得非時衣,比丘尼僧
伽乃欲集合眾尼以分配衣。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之弟子比丘尼外出,偷蘭難陀比
丘尼謂諸比丘尼曰:「友!比丘尼等外出,此時不應分配。」而遮止分配衣,諸比
丘尼?未予分配而去。偷蘭難陀比丘尼之弟子比丘尼歸來時方令分配。諸比丘尼中
少欲者……非難:「何以偷蘭難陀遮止如法分配衣耶?」……乃至……「諸比丘!
偷蘭難陀比丘尼實遮止……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
蘭難陀比丘尼遮止如法分配衣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遮止如法分配衣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285 a 「遮止」者,〔言:〕「何以分配此衣耶?」而遮止者,波逸提。
a`「如法分配衣」者,集合和合比丘尼僧伽而予以分配衣也。
(二) 於如法有如法想而遮止者,波逸提。於如法有疑想……突吉羅。於如法有
非法想……不犯也。於非法有如法想者,突吉羅。於非法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
法有非法想者,不犯也。
(三) 說利益而遮止,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八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以沙門之衣與舞
踊者、優伶、技藝師、丑角、打銅鑼者等,而囑彼等於眾中讚歎。舞踊者、優伶、
技藝師、丑角、打銅鑼者?於眾中讚歎偷蘭難陀比丘尼曰:「偷蘭難陀比丘尼是多
聞、讀誦者,善巧說法,汝等為尊姊當施與尊姊。」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
「何以偷蘭難陀以沙門衣與在家者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
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耶?
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波逸提 二八 三九五
<---------------------------------------------------------------------- ------>
律藏 經分別 三九六
任何比丘尼,以沙門之衣與在家者、遍行外道男或遍行外道女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286 a 「沙門之衣」者,言已使其清淨者。與之者,波逸提。
al「在家者」者,住俗家之任何人。
a2「遍行外道男」者,除比丘及沙彌外,任何已成遊行者也。「遍行外道女」者,
除比丘尼、式叉摩那及沙彌尼外,任何已成遊行者也。
(二) 與父母、暫時貸與,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九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之檀越家如是向
偷蘭難陀比丘尼曰:「尊姊!我等若可能者,將以衣施與比丘尼僧伽。」其時,結
夏安居竟,比丘尼等欲分衣而集合。偷蘭難陀比丘尼謂諸比丘尼曰:「友!請稍待,
比丘尼僧伽可望〔得〕衣。」諸比丘尼如是言偷蘭難陀比丘尼曰:「友!請往了解。」
偷蘭難陀比丘尼至其檀越家。至已,如是語諸人曰:「賢者!請將衣與比丘尼僧伽。」
「尊姊!我等不能以衣施與比丘尼僧伽。」
偷蘭難陀比丘尼以此事告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偷蘭
難陀寄望於未確定之衣而過衣時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
……過衣時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
過衣時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寄望於未確定之衣而過衣時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寄望於未確定之衣」者,發出於語:「我等若可能者,當得施衣。」
287 「衣時」者,不行迦絺那衣式時,是雨期之最後一個月;行迦絺那衣式時,是
五個月。「過衣時」者,不行迦絺那衣式時,過雨期最後之日者,波逸提。行迦絺那
衣式時,過捨迦絺那衣日者,波逸提。
(二) 於未確定衣有未確定衣想而過衣時者,波逸提。於未確定衣有疑想……突
波逸提 二九 三九七
<---------------------------------------------------------------------- ------>
律藏 經分別 三九八
吉羅。於未確定衣有非未確定衣想……不犯也。於非未確定衣有未確定衣想者,突
吉羅。於非未確定衣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未確定衣有非未確定衣想者,不犯也。
(三) 說利益以遮止,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
一(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優婆塞指定僧伽而作精
舍。彼於精舍落成式欲以非時衣施與兩部僧伽。其時,於兩部僧伽授與迦絺那衣,
於是優婆塞至僧伽乞捨迦絺那衣。……白世尊。其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
丘曰:「諸比丘!聽許捨迦絺那衣。諸比丘!應如是捨迦絺那衣。
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若僧時機可者,則僧捨迦絺那衣。』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僧捨迦絺那衣,諸大德中,對於捨迦絺那衣者,忍者默然,
不忍者請說。
僧捨迦絺那衣已。諸大德……我如是知解。』」
(二) 其時,優婆塞至比丘尼僧伽乞捨迦絺那衣。偷蘭難陀比丘尼曰:「我等當
288 不得衣。」而遮止捨迦絺那衣。於是,該優婆塞……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不與我
等捨迦絺那衣耶?」諸比丘尼聞優婆塞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
「何以偷蘭難陀遮止如法捨迦絺那衣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
尼實遮止……耶?」「實然!世尊!」……〔參照波逸提二七•一〕……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遮止如法捨迦絺那衣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遮止」者,〔言:〕「何以捨此迦絺那衣?」而遮止者,波逸提。
a`「如法捨迦絺那衣」者,集合和合比丘尼僧伽而捨衣。
(二) 於如法有如法想而遮止者……〔參照波逸提二七•二〕……最初之犯行者,
不犯也。
--------第三裸形品--------
波逸提 三○ 三九九
<---------------------------------------------------------------------- ------>
律藏 經分別 四○○
波逸提 三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二人共臥一?。諸人巡
禮精舍,見此而……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二人共臥一?耶?宛如在家受欲者。」
諸比丘尼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二人共
臥一?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耶?」「實然!世尊!」佛世
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
處--------
289 任何比丘尼,若二人共臥一?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無論何者亦……乃至……「比丘尼」者,言受具戒者。
「二人共臥一?」者,一人已臥處,他人亦臥之者,波逸提。若兩臥者,波逸
提。起而再三臥者,〔各〕波逸提。
(二) 一人臥、他人坐、或兩人坐,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二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二人共一被褥,諸人巡
禮精舍……〔波逸提三一•一。「一臥?」換為「一被褥」〕……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二人共一被褥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無論何者亦……乃至……「比丘尼」者,受具戒者之謂也。
「二人共一被褥」者,鋪設而蓋者,波逸提。
(二) 於一被褥有一被褥想而共〔蓋〕者,波逸提。於一被褥有疑想……於一被
褥有多被褥想……波逸提。於一被褥有多被褥想者,突吉羅。於多被褥有一被褥想
者,突吉羅。於多被褥有一被褥想者,突吉羅。於多被褥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多
被褥有多被褥想者,不犯也。
(三) 〔兩人之間放置袈裟等〕 以示分界而臥,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二 四○一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二
290 波逸提 三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是多聞、讀誦者,
善巧說法。拔陀迦比羅比丘尼亦是多聞……善巧說法,甚受尊敬。諸人因尊姊拔陀
迦比羅是多聞、讀誦者,善巧說法,甚受尊敬,故先拜訪拔陀迦比羅而後拜訪偷蘭
難陀。偷蘭難陀比丘尼嫉妒性深而言:「此等比丘尼多所使,多所求,卻被讚言住
於少欲知足而隱遁,不與眾交往。」而於拔陀迦比羅之前行步或立、或坐、或臥,
自誦經又令誦經又問義也。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友偷蘭難陀對拔陀
迦比羅故意惱亂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陀比丘尼實對拔陀迦比羅比丘
尼故意惱亂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
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對比丘尼故意惱亂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對比丘尼」者,對他比丘尼。
「故意」者,明知而存心有意違犯。
「惱亂」者,蓄意使對方惱亂而於其前行步、或立、或坐、或臥、或誦經、或
令誦經、或問義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故意惱亂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
291 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故意惱亂者,波逸提。於未受具者故意惱亂者,突吉
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
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
(三)無惱亂之意不問而於其前行步或……問義,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也。
波逸提 三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不為同住之患病
波逸提 三四 四○三
<---------------------------------------------------------------------- ------>
律藏 經分別 四○四
比丘尼看病,又不為看病而奔走。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偷蘭難陀不
為同住之患病比丘尼看病,又不為看病而奔走耶?」……乃至……「諸比丘!偷蘭
難陀比丘尼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
丘尼……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不為同住之患病比丘尼看病,又不為看病而奔走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同住」者,共住者。
「患病」者,病人。
「不看病」者,不自往看病。「不為看病而奔走」者,不令他人看病。
「我不看病,我不為看病而奔走」如此怠慢其責任者,波逸提。對弟子或未受
具戒者不看病,又不為看病而奔走者,突吉羅。
292 (二)有障難時、求不得時、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五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拔陀迦比羅於沙祇入安居。彼尼
因事而遣使者至偷蘭難陀比丘尼處曰:「若尊姊偷蘭難陀與我住房者,我?至舍?
城。」偷蘭難陀比丘尼作如是言:「來!我與之。」於是,拔陀迦比羅由沙祇至舍
?城,偷蘭難陀比丘尼以住房與拔陀迦比羅。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是多聞、讀誦
者……〔參照波逸提三三•一〕……「多所令、多所求而住」……瞋怒不喜,而將
拔陀迦比羅驅出住房。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偷蘭難陀以住房與友拔
陀迦比羅,而後瞋怒不喜?驅出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
……驅出拔陀迦比羅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
比丘尼……驅出拔陀迦比羅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以住房與比丘尼後,而瞋怒不喜?驅出或令驅出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住房」者,設有門戶者。
波逸提 三五 四○五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六
「與」者,自與也。
al「比丘尼」者,其他之比丘尼。
「瞋怒不喜」者,不滿足、激動、不高興。
「驅出」者,於房內捉之驅出門外者,波逸提。於門口捉之而驅出者,波逸提。
293 一驅而令越多室之戶者,波逸提。「令驅出」者,令他者,突吉羅。令一次而使越多
室之戶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與住房而因瞋怒不喜?驅出或令驅出者,波逸
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戒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驅出彼之資具或
令驅出者,突吉羅。由無戶處驅出或令驅出者,突吉羅。驅出彼之資具或令驅出者,
突吉羅。將未受具戒者從有戶處或無戶處驅出或令驅出者,突吉羅。將彼之資具……
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
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
(三) 驅出或令驅出無慚者……彼之資具、驅出或令驅出癡狂者……彼之資具、
……鬥諍者……乃至……諍亂者……乃至……諍論者……乃至……論議者……乃至
……驅出或令驅出於僧伽起紛爭者……彼之資具、驅出或令驅出門弟或弟子之不如
法行者……彼之資具,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旃達加利比丘尼與居士及居士兒
相親近而住。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旃達加利……相親近而住耶?」
……乃至……「諸比丘!旃達加利實……相親近而住耶?」「實然!世尊!」佛世尊
294 呵責:「諸比丘!何以旃達加利比丘尼……相親近而住耶?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與居士或居士兒相親近而住者,諸比丘尼應對該比丘尼作如是
言:『友!勿與居士及居士兒相親近而住。友!請離去。離去者,僧伽將對姊
讚歎。』諸比丘尼對該比丘尼作如是言已,彼尚固執者,為令彼捨離,諸比丘
波逸提 三六 四○七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八
尼應三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則善,若不捨則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居士」者,所有住在家者。「居士兒」者,指居士之子或其兄弟輩。
a`「親近」者,非以隨順行之身語而親近。
b 「諸比丘尼」者,所有見聞之其他比丘尼。應由彼諸尼等曰:「尊姊!勿與居
士及……讚歎。應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聞而不言者,
突吉羅。該比丘尼應被引至僧伽中而被言:「尊姊!勿與居士及……讚歎。」應二
次言之、三次言之,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應諫告該比丘尼。「諸比丘!當如
是諫告。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尼於僧中唱言:
『大姊僧!請聽!此某甲比丘尼與居士及居士兒相親近而住,彼不捨此事。若
僧時機可者,則僧諫告某甲比丘尼捨此事。』如是表白。
『大姊僧!請聽!此某甲……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乃
至……。
僧為諫告某甲比丘尼捨此事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b`「該比丘尼」者,正在親近之比丘尼。
295 三(一) 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突吉羅、羯磨語竟者波逸提。
(二)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不捨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於如
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波逸提。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
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羅。
(三) 未被諫告者、捨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尼雖於國內見有危險、具
恐怖,然不與商隊結伴而遊行,被惡人所污。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
比丘尼等……遊行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遊行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諸比丘尼……遊行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
波逸提 三七 四○九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一○
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於國內見有危險、具恐怖,不與商隊結伴而遊行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國內」者,其所住地方為其國。
「有危險」者,於途中見盜賊所住、食、立、坐、臥之處。
「具恐怖」者,於其途中見為賊所殺、奪、打。
「不與商隊結伴」者,離開商隊。
「遊行」者,於多家8之村,則每往村者,波逸提。於無家之空地,則每〔行〕
半由旬,波逸提。
(二) 與商隊同行、往安全無恐怖之處、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也。
296 波逸提 三八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於國外見有危險、具恐
怖,然不與商隊結伴而遊行,被惡人……〔參照波逸提三七•一。「國內」換為「國
外」〕……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於國外見有危險、具恐怖,不與商隊結伴而遊行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國外」者,除彼所住地方以外,為他國也。
「有危險」者,……〔參照波逸提三七•二〕……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九
一 爾時,波逸提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其時,諸比丘尼於雨期中遊行。諸人
波逸提 三九 四一一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一二
……非難:「何以比丘尼等……遊行耶?彼等踐踏青草,傷及一根之生命,且殺害
多數小有情。」諸比丘尼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
比丘尼等……遊行耶?」……乃至……「諸比丘!諸比丘尼等實……遊行耶?」「實
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遊行耶?諸比丘!此非令
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於雨期中遊行者,波逸提。」
297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雨期中」者,前三個月或後三個月不入安居者。
「遊行」者,於多家之村……〔波逸提三七•二(一)〕…… 於無家之空地……
波逸提。
(二) 因事往七日間、被強迫而去、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
-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諸比丘尼於王舍城過雨期,冬、
夏亦住於此。諸人……非難:「諸比丘尼矇眛諸方,彼等不明諸方也。」諸比丘尼
聞諸人……非難。於是,諸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其時,
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然,諸比丘!以十利故,我為諸比丘尼制立學
處……諸比丘!比丘尼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安居竟,若不出遊行五六由旬,亦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安居竟」者,住前三個月或後三個月竟。
若言:「?使五六由旬我亦不出遊行。」而怠慢其責任者,波逸提。
(二) 有障難時、求而不得同伴比丘尼、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
不犯也。
--------第四共臥品--------
波逸提 四○ 四一三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一四
298 波逸提 四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給孤獨園。其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園林內之繪
畫堂,掛有美麗圖畫,多人為觀繪畫堂而往。六群比丘尼亦為觀繪畫堂而往。諸人
……非難:「何以比丘尼等為觀繪畫堂而往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尼聞諸
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為觀繪畫堂而往
耶?」……乃至……「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
責:「諸比丘!何以六群比丘尼……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
任何比丘尼,若為觀王宮、或繪畫堂、或公園、或園林、或蓮池而往者,波逸
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王宮」者,任何為王之遊樂而作之處。「繪畫堂」者,任何為諸人之遊樂而作
之處。「公園」者,任何為諸人之遊樂而作之處。「園林」者,任何為諸人之遊樂而
作之處。「蓮池」者,任何為諸人之遊樂而作之處。
為見而往者,突吉羅。立此而見者,波逸提。離見處後再三見者,各波逸提。
為一一見而往者,各突吉羅。立於此而見者,波逸提。離見處再三見者,波逸提。
299 (二) 住僧園中而見、於往還時見、因事而往見、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
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二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使用高?及尾毛?。諸
人巡禮精舍,見〔此〕而……非難:「何以比丘尼等用高?及尾毛?耶?宛如在家
受欲者。」諸比丘尼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
尼等……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用……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用……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波逸提 四二 四一五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一六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用高?或尾毛?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用」者,以此作為坐、臥用者,波逸提。
a`「高?」者,過量之謂。「尾毛?」者,以美麗尾毛製作。
(二) 切斷高?之足而用、切斷尾毛?之尾毛而用,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
犯也。
波逸提 四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在紡絲,諸人巡禮精
300 舍,見此而……非難:「何以比丘尼等紡絲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尼聞諸
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紡絲耶?」……乃
至……「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紡絲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
何以六群比丘尼紡絲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紡絲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若紡」者,自紡也,紡者突吉羅。每撚一卷者,波逸提。
a`「絲」者,有六種絲:麻絲、綿絲、絹絲、毛絲、粗麻絲、大麻絲。
(二) 撚已紡之絲,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四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尼為在家者作事。諸比丘
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諸比丘尼為在家者作事耶?」……乃至……「諸比丘!
比丘尼等實為在家者作事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
波逸提 四四 四一七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一八
尼等……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為在家者作事,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301 「為在家者作事」者,為在家者煮粥、或飯、或硬食、或洗衣、或洗頭巾者,
波逸提。
(二) 於〔為僧〕之乳粥飲物、於僧食、於塔供養、為己婢煮粥、飯、硬食或洗
衣、洗頭巾,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五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尼至偷蘭難陀比丘尼處,
作是言:「尊姊!請來滅此諍事。」偷蘭難陀言:「可!」雖承諾而不予滅,亦不
為滅諍事而努力。於是,彼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
「何以偷蘭難陀由比丘尼言:『尊姊!請來滅此諍事。』應諾:『可!』卻不予滅
諍,又不為此而奔走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不予滅
……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不予
滅……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受比丘尼之請託:『尊姊!請來滅此諍事。』應諾『可!』而後
非有障難而不滅,又不為此而努力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受比丘尼」者,受其他之比丘尼。
a 「尊姊!請來滅此諍事」者,「尊姊!請來判決此諍事。」
a`「諍事」者,有四種諍事:諍論諍事、非難諍事、罪過諍事、義務諍事。
302 「而後非有障難」者,無有障難。
「不滅」者,不自滅。「不為此而努力」者,不令他人。云:「我不滅,我不為
滅此〔諍事〕而努力。」而不盡其責任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不滅諍事,又不為滅諍事而努力者,波逸提。
波逸提 四五 四一九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二○
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不滅未受具戒者之
諍事,又不為滅諍事而努力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
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
(三) 有障難、求不得、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於舞踊者……〔波
逸提二八•一。「與沙門之衣」換為「親手與硬軟食」〕……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親手與在家者、遍行外道男或遍行外道女硬食或軟食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303 a 「與」者,由身或由身所持物或由〔身〕投與者,波逸提。與水及楊枝者,突
吉羅。
a`「在家」者,……〔參照波逸提二八•二〕……為遊行者。「硬食」者,除五正
食、水、楊枝外,其餘為硬食。「軟食」者,乃五正食……肉。
(二) 令與而不自與、置於地而與、與外用塗藥,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也。
波逸提 四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不捨月華衣而〔繼
續〕使用,其他有月華之尼等不得使用。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友偷
蘭難陀不捨月華衣而〔繼續〕使用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
實……而使用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
……而使用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不捨月華衣而〔繼續〕使用者,波逸提。」
波逸提 四七 四二一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二二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月華衣」者,有月經之尼等使用者。
「不捨〔……〕而使用」者,使用二、三夜而於第四日洗滌後,不捨於其他比
丘尼、式叉摩那或沙彌尼者,波逸提。
(二) 於不捨有不捨想而用者,波逸提。於不捨有疑想……於不捨有捨想……波
逸提。於捨有不捨想者,突吉羅。於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捨有捨想者,不犯也。
(三) 捨而後用、再來月華時復用、無其他值月經之尼、衣被奪者、衣遺失、事
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304 波逸提四八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不捨住處而出遊
行。其時,偷蘭難陀之住處被火所燒。諸比丘尼作如是言:「友!將彼財具搬出。」
部分作斯言:「友!我等不搬出,所失物皆與我等無關。」偷蘭難陀比丘尼返回其
住處時,問比丘尼等:「友!汝等將財具搬出耶?」「友!我等未搬出。」偷蘭難陀
比丘尼……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住處被燒時,不將財物搬出耶?」諸比丘尼中少
欲者……非難:「何以偷蘭難陀不捨住處而出遊行耶?」……乃至……「諸比丘!
偷蘭難陀比丘尼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
陀比丘尼……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不捨住處而出遊行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住處」者,附有門戶者。
「若不捨〔……〕而出遊行」者,不捨於比丘尼、式叉摩那或沙彌尼,於有籬
住處越其籬者,波逸提。於無籬住處越其境界者,波逸提。
(二) 於不捨有不捨想而出者,波逸提。於不捨有疑想……於不捨有捨想……波
逸提。於無門戶不捨而出者,突吉羅。於捨有不捨想者,突吉羅。於捨有疑想者,
突吉羅。於捨有捨想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八 四二三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二四
305 (三) 捨而出、有障難時、求不得、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
犯也。
波逸提 四九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學畜生咒。諸人譏嫌
非難:「何以諸比丘尼學畜生咒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尼聞諸人之……非
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學畜生咒耶?」……乃至……
「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學畜生咒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
何以六群比丘尼學……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學畜生咒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學」者,由句而學者,句句波逸提。由字而學者,字字波逸提。
a`「畜生咒」者,係外道所用,無益之〔咒術〕。
(二) 學文字、學憶持、為守護而學咒文,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五○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教畜生咒。諸人譏嫌
306 ……〔波逸提四九•一。「學」換為「教」〕……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教畜生咒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教」者,由句而教者……〔波逸提四九•二。「學」換為「教」〕。
a`「畜生咒」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 四二五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二六
波逸提 五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眾多比丘一衣者於村里住處作衣,
諸比丘尼不問而入僧園,至諸比丘處。諸比丘譏嫌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不問而入
僧園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入〔僧園〕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入〔僧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
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不問而入僧園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尼制立學處。
二 其時,諸比丘離其住處,諸比丘尼因諸師離去而不敢往僧園。彼時,諸比丘返
回其住處後,諸比丘尼云:「諸師歸。」問而入僧園,至彼諸比丘處。至已,向諸
307 比丘問訊而立於一面。比丘等對立於一面之比丘尼作如是言:「諸姊!汝等何故不
清掃僧園,又不備置飲料水及用水耶?」「尊師等!世尊曾制立學處----不問即不得
入僧園,是故我等不往僧園也。」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問在住之比丘?可入僧
園。諸比丘!諸比丘尼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不問在住比丘而入僧園者,波逸提。」
如是……制立學處。
三 時,諸比丘由住處離去而復歸其住處,比丘尼等以「尊師等出去」不問而入僧
園。比丘尼等畏懼世尊所制立之學處----不問在住比丘不得入僧園。「然,我等不問
在住比丘而入僧園,我等是否犯波逸提耶?」以……白世尊。「諸比丘!如是諸比丘
尼……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知有比丘之僧園,不問而入者,波逸提。」
四(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知,或〔彼尼〕告知。
「有比丘之僧園」者,比丘於樹下,亦為住處。
「不問而入者」,不得比丘、沙彌或淨人之許可,於有籬之僧園越籬者,波逸提。
於無籬僧園,越境界者,波逸提。
(二) 於有比丘作有比丘想,不問在住比丘而入僧園者,波逸提。於有比丘作疑
波逸提 五一 四二七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二八
想……突吉羅。於有比丘作無比丘想者,不犯也。於無比丘作有比丘想者,突吉羅。
308 於無比丘作疑想者,突吉羅。於無比丘作無比丘想者,不犯也。
(三) 問在住比丘而入、無比丘不問而入、注視〔前入比丘尼頭〕而行、往比丘
尼被召集之處、道經僧園時、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二
- 爾時,佛世尊在毘舍離城大林重閣講堂。其時,具壽優波離之和尚具壽迦毘達
迦住於墓地。其時,六群比丘尼之長老比丘尼死,六群比丘尼將該比丘尼〔之屍體〕
運出,〔置〕於具壽迦毘達迦精舍不遠處9荼毘造塔,並往其塔處哭泣。於是,具壽
迦毘達迦為彼等之哭聲所惱而壞倒其塔。六群比丘尼商議曰:「迦毘達迦破壞我等
友人之塔,我等將殺彼。」一比丘尼以此事告具壽優波離,具壽優波離以此事告具
壽迦毘達迦。於是,具壽迦毘達迦離精舍而隱住。其時,六群比丘尼至具壽迦毘達
迦之精舍。至已,以石塊及土塊覆蓋具壽迦毘達迦之精舍,云:「迦毘達迦死矣。」
時,具壽迦毘達迦於其夜過後,晨著下衣,持上衣與?,至毘舍離城行乞食,六群
比丘尼見具壽迦毘達迦行乞食。見已,而作是言:「迦毘達迦仍活著,誰聞我等之
密語耶?」六群比丘尼獲悉:「優波離聞我等之密語。」彼尼等因而罵詈具壽優波
離:「何以卑姓著袈裟之理髮師竊聞我等之密語耶?」
309 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罵尊師優波離耶?」……乃至
……「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罵優波離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
丘!何以六群比丘尼罵……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辱罵或以惡口垢詈比丘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罵」者,依十種10罵事而罵或以此等之一而罵者,波逸提。「以惡口」者,使
生恐怖者,波逸提。
a`「比丘」者,受具戒者。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罵或惡口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
波逸提 五二 四二九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三○
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或以惡口垢詈未受具戒者,突吉羅。於未
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者。於未受具戒
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
(三) 為義而說、為法而說、為教而說,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三 11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旃達加利比丘尼是鬥諍者、諍亂
者、諍論者、論議者,使僧伽起紛爭。偷蘭難陀比丘尼於僧眾為彼尼作羯磨時而遮
之。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因事往村里。時,比丘尼僧伽云:「偷蘭難陀比丘尼出
310 外。」乃對旃達加利比丘尼冠以不見罪而擯之。偷蘭難陀比丘尼由村里返回舍?城,
旃達加利比丘尼於偷蘭難陀比丘尼歸來時,不設座席不持來洗足水、足台及足板,
亦不出迎以受取衣?,不問飲物。
偷蘭難陀比丘尼對旃達加利比丘尼作是言:「友!汝何故於我歸來時,不設座
席,不持來洗足水……不問飲物耶?」「友!不庇護者,唯應如是。」「友!汝何故
不庇護耶?」「友!比丘尼等以我『不庇護、無智,對於彼無所用事』不認罪而被擯。」
偷蘭難陀比丘尼曰:「彼等愚昧無能!彼等不知羯磨、或羯磨之不成、或羯磨之不
善、或羯磨之成就。」而怒罵比丘尼眾。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偷蘭
難陀怒而罵眾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罵……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罵……耶?諸比丘!此非令
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瞋而罵眾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瞋」者,怒也。
a 「罵」者,謂:「彼等愚昧無能!彼等不知……羯磨之成就。」而罵者,波逸
提。眾多比丘尼罵一比丘尼或未受具戒者,突吉羅。
a`「眾」者,比丘尼僧。
波逸提 五三 四三一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三二
為義而說……〔參照波逸提五二•二(三)〕……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四12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婆羅門請比丘尼〔接受〕供食,
311 比丘尼等充分食已,復往每家親里,或取食、或受?食而歸。時,婆羅門對鄰近諸
人作如是言:「諸卿!比丘尼等已由我〔供食〕使其滿足,我與卿等亦滿足。」於
是,彼等曰:「友!卿如何使我等滿足?受卿請之彼等,來我家或取食、或受?食
而歸。」其時,婆羅門譏嫌非難:「何以諸比丘尼取我等家之食已〔更〕取餘處食
耶?我無充分供養之能力耶?」諸比丘尼聞該婆羅門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
者……非難:「何以諸比丘尼充分食已〔更〕取餘處食耶?」……乃至……「諸比
丘!比丘尼等實充分食已〔更〕於餘處食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
比丘!何以……食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先〕受請且足食已,而又取嚼食或瞰食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受請」者,受請五正食之一。「足食已」者,知座13、知食、近立、給侍、知
〔充足〕而拒絕也。
「嚼食」者,除五種之瞰食、粥、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外,其餘謂硬食。
「瞰食」者,五種軟食……肉。「我食」而捉(取)者,突吉羅。每咽食者,波逸提。
捉(取)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而食者,突吉羅。每咽食者,突吉羅。
(二) 受請不足食而飲粥,得供養者允許而食,有因緣時食非時藥、七日藥、盡
形壽藥,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312 波逸提 五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尼在舍?城之市街行乞食
波逸提 五五 四三三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三四
至一家。至已,坐於所設之座。其時,諸人對該比丘尼供食而如是言:「尊姊!其
他之比丘尼亦應來〔受供〕。」時,該比丘尼〔尋思:〕「如何使諸比丘尼不來?」
於是,往諸比丘尼處而如是言:「友!其處有猛犬、惡牛、泥地,汝等不可往。」
爾時,一比丘尼亦在市街行乞食至其家。至已,坐於所設之座。時,諸人對該比丘
尼供食而如是言:「尊姊!何故比丘尼等不來耶?」該比丘尼?以此事語諸人。諸
人……非難:「何以比丘尼慳嫉俗家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實慳嫉
俗家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慳嫉俗家耶?諸比
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慳嫉俗家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慳嫉」者,思:「如何使諸比丘尼不去?」而於比丘尼前惡口言俗家者,波
逸提。於俗家之前惡口言比丘尼者,波逸提。
a`「俗家」者……首陀羅家。
(二)對俗家並非慳嫉而告以危險之事實,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313 波逸提 五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眾多比丘尼於村里之住處安居竟
而至舍?城。諸比丘尼對該比丘尼等作是言:「友等!於何處入安居耶?教誡是否
滿足?」「友!於此無比丘,如何教誡能滿足耶?」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
以比丘尼等於無比丘之住處入安居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實……入
安居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入安居耶?
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於無比丘之住處入安居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無比丘之住處」者,〔比丘〕不能為教誡、〔為布薩、自恣等〕為共住而往〔之
處〕。
云:「我入安居。」而備坐臥處及飲料水、用水乃至清掃房室者,突吉羅。至
日出?波逸提。
波逸提 五六 四三五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三六
(二) 入安居之比丘出去,或還俗、或死、或歸外道、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
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眾多比丘尼於村里之住處安居竟
而至舍?城。諸比丘尼對該比丘尼等作是言:「友等!於何處入安居竟?於比丘僧伽
314 自恣耶?」「友!我等不於比丘僧伽自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
丘尼等安居竟,不於比丘僧伽自恣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不……
自恣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不……自恣耶?
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安居竟,不於二部僧中依見、聞、疑等三事行自恣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安居竟」者,於前三月或後三月住竟者。
云:「不於二部僧中依見、聞、疑等三事行自恣。」依此而放棄其責任者,波逸提。
(二) 有障難、求不得、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八
- 爾時,佛世尊在釋迦國迦毘羅?城尼拘律樹園。其時,六群比丘至比丘尼住處,
教誡六群比丘尼。比丘尼等對六群比丘尼作是言:「友!我等往〔受〕教誡。」「友!
我等當往受教誡耶?尊者六群比丘來此教誡我等。」 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
「何以六群比丘尼不往受教誡耶?」……乃至……「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不往受
315 教誡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六群比丘尼不往受教誡耶?
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不為教誡或共住事而往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教誡」者,八敬法。「共住事」者,同一羯磨、同一說戒、同一學戒。
云:「我不為教誡或共住事而往。」依此而放棄其責任者,波逸提。
(二)有障難、求而不得伴友比丘尼、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
不犯也。
波逸提 五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不問布薩、不求教誡,
諸比丘譏嫌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不問布薩、不求教誡耶?」……乃至……「諸比
丘!諸比丘尼實……不求教誡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
比丘尼等……不求教誡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比丘尼於每半月應於比丘僧求二法,?問布薩及求教誡,違此者,波逸提。」
二 「每半月」者,每布薩。
「布薩」者,十四日及十五日之二布薩。
「教誡」者,八敬法。
云:「我不問布薩、不求教誡。」而放棄其責任……〔波逸提五八•二(一)
(二)〕……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316 波逸提 六○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尼於肢節生癰,獨自一人
由男子一人破之。時,該男子將污彼比丘尼,彼尼大聲叫喚,比丘尼等奔來相詢曰:
「友!汝何故叫喚耶?」時,其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比丘尼肢節生癰,獨自一人由男子一人破之耶?」……乃至……「諸
波逸提 六○ 四三九
<---------------------------------------------------------------------- ------>
律藏 經分別 四四○
比丘!比丘尼實……破之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
尼……破之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於肢節生癰或瘡,未得僧伽或眾之允許,單獨一人共男子一人破
之,或切開、或洗、或塗、或縛、或解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肢節」者,臍以下、膝以上。
「生」者,於此生出。
「癰」者,云任何癰。「瘡」者,任何瘡傷。
「未得?〔……〕允許」者,不問也。
「僧伽」者,云比丘尼僧伽。「眾」者,言眾多之比丘尼。
「共」者,於一處。
「一人共〔……〕一人」者,為男子一人、比丘尼亦一人。
令破者,突吉羅。破時,波逸提。令切開者,突吉羅。切開時,波逸提。令洗
317 〔塗、縛、解〕者,突吉羅。洗〔塗、縛、解〕時,波逸提。
(二)得允許而破之或切開……解、伴有智者幾人,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
犯也。
--------第六僧園品--------
波逸提 六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尼使?婦受具戒。彼尼行
乞食,諸人曰:「與尊姊食,尊姊負重荷。」諸人……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令?
婦受具戒耶?」諸比丘尼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
比丘尼等令?婦受具戒耶?」……乃至……「諸比丘!實令……受具戒耶?」「實然!
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令……受具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
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婦受具戒者,波逸提。」
波逸提 六一 四四一
<---------------------------------------------------------------------- ------>
律藏 經分別 四四二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婦」者,謂〔身懷〕有有情之女。
「令〔……〕受具戒」者,令受具足戒。云:「我令受具戒。」而求眾、或師、
或?、或衣、或擇定戒場者,突吉羅。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突吉羅。羯磨語竟和
尚波逸提,眾及師突吉羅。
(二) 於?婦有?婦想而令受具戒者,波逸提。於?婦有疑想而令受具戒者,突
吉羅。於?婦有非?婦想而令受具戒者,不犯也。於非?婦有?婦想者,突吉羅。
318 於非?婦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婦有非?婦想者,不犯也。
(三) 於?婦有非?婦想而令受具戒、於非?婦有非?婦想而令受具戒,癡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使有幼兒之女人受具戒,
彼尼行乞食,諸人作是言:「與尊姊食,尊姊有伙伴。」諸人……非難:「何以……
〔波逸提六一•一。「?婦」換為「有幼兒之婦女」〕……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使有幼兒之婦女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有幼兒之婦女」者,親母或乳母。
「使〔……〕受具戒」者,……〔波逸提六一•二。有幼兒女,有幼兒女想,
非有幼兒女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二 四四三
<---------------------------------------------------------------------- ------>
律藏 經分別 四四四
波逸提 六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尼令不於二年學六法戒之
式叉摩那受具戒。彼尼愚癡無能,不知淨行、非淨行。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
「何以諸比丘尼令不於二年學六法戒之式叉摩那受具戒耶?」……乃至……「諸比
丘!比丘尼等實……受具戒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何以比丘尼等令
319 ……受具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
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與式叉摩那於二年學六法戒羯磨。諸比丘!應如是與:
彼式叉摩那至僧伽處,偏袒右肩,禮諸比丘尼足,胡跪合掌白如是:
『尊姊!我某甲為某甲尊姊之式叉摩那,乞求僧〔同意〕二年學六法戒羯磨。』
應二次乞請……乃至……應三次乞請。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尼於僧中唱言:
『大姊僧!請聽!此某甲為某甲尊姊之式叉摩那,向僧乞求於二年學六法戒羯
磨。若僧時機可者,則僧與某甲式叉摩那於二年學六法戒羯磨。』如是表白。
『大姊僧!請聽!此某甲乞求僧,與某甲……諸大姊中,與某甲式叉摩那於二
年學六法戒羯磨,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
僧與某甲式叉摩那於二年學六法戒羯磨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應告彼式叉摩那作是言:
『我受持離殺生戒,二年不犯。
我受持離不與取……。
我受持離非梵行……妄語……飲酒……。
我受持離非時食戒,二年不犯。』」
於是,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其比丘尼已,說難扶養……乃至……「諸比丘!諸
比丘尼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未於二年學六法戒之式叉摩那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二年」者,二歲。
320 「未〔……〕學〔……〕戒」者,不與學戒或與學戒而犯者。
「令〔……〕受具戒」者,……〔波逸提六一•二(一)〕……眾及師突吉羅。
波逸提 六三 四四五
<---------------------------------------------------------------------- ------>
律藏 經分別 四四六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令受具戒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
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波逸提。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
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羅。
(三) 令於二年學六法戒已之式叉摩那受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四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尼令於二年學六法戒之式
叉摩那,未得僧伽之許可而受具戒。諸比丘尼作是言:「來!式叉摩那!當知此!
當與此!持此來!需要此!作此清淨事!」彼女等作是言:「我等非式叉摩那,我
等乃比丘尼也。」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令於二年學六法戒
之式叉摩那,未得僧伽之許可而受具戒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
……受具戒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受具
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於二年學六法戒之式叉摩那規定給予受具戒之許可〔羯磨〕。諸比丘!應
如是與:於二年學六法戒之式叉摩那至僧伽處……〔參照波逸提六三•一〕……應
如是言:
『尊姊!我某甲乃依某甲尊姊於二年學六法戒之式叉摩那,乞求僧伽許可受具戒。』
二次……〔波逸提六三•一。「式叉摩那」換為「於二年學六法戒之式叉摩那」;「二
年學六法戒羯磨」換為「許可受具戒〕……我如是知解。』」
321 於是,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其比丘尼已……當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於二年學六法戒之式叉摩那,未得僧伽之許可而受具戒者,波
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二年」者,二歲。
「學〔……〕戒」者,於六法學戒。
「未得〔……〕許可」者,不依白二羯磨語給予受具戒之許可。
波逸提 六四 四四七
<---------------------------------------------------------------------- ------>
律藏 經分別 四四八
「令〔……〕受具戒」者,……〔參照波逸提六三•二〕……於二年學六法戒
之式叉摩那者得僧伽之許可令受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五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令未滿十二歲之曾嫁女
受具戒。彼尼不能忍耐寒、暑、飢、渴、蚊、虻、風、熱、蟲、蛇之觸、又不能忍
受惡言誹謗,與肉身感受之苦、極苦及激烈之辛勞、不愉快、不適意,甚至能奪命
般之苦痛。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令未滿十二歲之曾嫁女受具
具戒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令……受具戒耶?」「實然!世尊!」
322 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令……受具戒耶?諸比丘!未滿十二歲之曾
嫁女不耐寒、暑……肉身……苦痛。然,諸比丘!未滿十二歲之曾嫁女能耐寒、暑
……肉身……苦痛。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未滿十二歲之曾嫁女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未滿十二歲」者,未達十二歲。
「曾嫁女」者,曾與男子接觸之謂。
「令〔……〕受具戒〕 者,……〔參照波逸提六一•二(一)〕……師突吉羅。
(二) 於未滿十二歲有未滿十二歲想而令受具戒者,波逸提。於未滿十二歲有疑
想而令受具戒者,突吉羅。於未滿十二歲有滿想而令受具戒者,不犯也。於滿十二
歲有未滿十二歲想者,突吉羅。於滿十二歲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滿十二歲有滿十
二歲想者,不犯也。
三 於未滿十二歲有滿想而令受具戒、於滿十二歲有滿想而令受具戒,癡狂者、最
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五 四四九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五○
波逸提 六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尼於滿十二歲之曾嫁女,
未於二年學六法戒而令受具戒。彼尼愚癡無能,不知淨與不淨。諸比丘尼中少欲者
……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令滿十二歲之曾嫁女,未於二年學六法戒而受具戒耶?」
……乃至……「諸比丘!……實……」……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令……受
具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
323 曰:「諸比丘!規定滿十二歲之曾嫁女,應與二年學六法戒羯磨。諸比丘!應如是
與:彼滿十二歲之曾嫁女至僧伽……〔參照波逸提六三•一〕…… 應如是言:『尊
姊!我某甲是依某甲尊姊滿十二歲之曾嫁女至僧伽處……〔波逸提六三•一。「式叉
摩那」換為「滿十二歲之曾嫁女」〕 … … 我如是知解。』」
應告彼滿十二歲之曾嫁女,而作如是知解……〔參照波逸提六三•一〕……誦此
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滿十二歲之曾嫁女,未於二年學六法戒而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滿十二歲」者,已達十二歲。
「曾嫁女」者,曾與男子接觸之謂。
「二年」者,……〔參照波逸提六三•二〕……滿十二歲之曾嫁女於二年學六
法戒而令受具戒, 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令滿十二歲之曾嫁女,
已於二年學六法戒者,未得僧伽之許可而受具戒。諸比丘尼作如是言:「來!式叉
摩那……〔參照波逸提六四•一〕……「何以比丘尼等令滿十二歲之曾嫁女,已於
二年學六法戒者,未得僧伽之許可而受具戒耶?」……言諸比丘曰:「諸比丘!規
定滿十二歲之曾嫁女,已於二年學六法戒者,給予受具戒之許可〔羯磨〕。諸比丘!
波逸提 六七 四五一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五二
324 應如是與:其滿十二歲之曾嫁女,已於二年學六法戒者至僧伽處……〔參照波逸提
六三•一〕……應如是言:『尊姊!我某甲乃依某甲尊姊之滿十二歲曾嫁女,已於
二年學六法戒者,乞僧與我受具戒之許可。』二次……〔波逸提六三•一。「式叉摩
那」換為「滿十二歲之曾嫁女,已於二年學六法戒者」;「二年學六法戒羯磨」換為
「受具戒之許可」〕……我如是知解。』」
於是,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其比丘尼已……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滿十二歲之曾嫁女,已於二年學六法戒者,未得僧伽之許可而
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滿十二歲」者,已達十二歲。
「曾嫁女」者,曾與男子接觸。
「二年」者,二歲。
「學〔……〕戒」者,於六法學戒。
「未得〔……〕許可」者,不依白二羯磨給予受具戒之許可。
「令〔……〕受具戒」者,……〔參照波逸提六三•二〕……滿十二歲之曾嫁
女於二年學六法戒且得僧伽之許可而令受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八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使弟子受具戒後,
二年不教護又不令教護,彼尼等愚癡無能,不知淨與不淨。諸比丘尼中少欲者……
325 非難:「何以尊姊偷蘭難陀令弟子受具戒而二年不教護又不令教護耶?」……乃至
……「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不令教護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不令教護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使弟子受具戒後,二年不教護又不令教護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波逸提 六八 四五三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五四
「弟子」者,言共住弟子。
「使〔……〕受具戒」者,使受具足戒。
「二年」者,二歲。
「不教護」者,自己不教護誦經、問義、訓誡、教義。「不令教護」者,不令他
人教護。
云:「我二年不教護又不令教護。」依此而放棄其責任者,波逸提。
(二)有障難、求不得、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九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尼受具戒後,二年不隨師
學,彼等愚癡無能,不知淨事或不淨事。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
尼等受具戒後,二年不隨師學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不隨
師學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不隨師學耶?
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326 任何比丘尼,受具戒後,二年不隨師學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受具戒後」者,受具足戒以後。
「師」者,言和尚也。
「不隨〔……〕學」者,不自隨侍。云:「二年不隨學。」而放棄其責任者,
波逸提。
(二) 和尚愚癡或無慚者、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令弟子受具戒,
波逸提 七○ 四五五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五六
不遠離〔至一定之地方〕、不令遠離,而為其主人所捉。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
「何以偷蘭難陀令弟子受具戒,不遠離、不令遠離,而為其主人所捉耶?此比丘尼
若離去者,當不為主人所捉。」……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令弟子
受具戒,不遠離、不令遠離,而為其主人所捉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諸比丘!何以……不遠離、不令遠離,而為其主人所捉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
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弟子14受具戒後,不遠離或不令遠離五六由旬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弟子」者,共住弟子。
「令〔……〕受具戒」者,令受具足戒。
327 「不遠離」者,不自遠離。「不令遠離」者,不令他遠離。
云:「我不遠離、不令遠離。」而放棄其責任者,波逸提。
(二) 有障難、求而不得伴友比丘尼、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
不犯也。
-------第七?婦品-------
波逸提 七一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尼令未滿二十歲之童女受
具戒,彼女寒、暑……〔波逸提六五•一。「未滿十二歲之曾嫁女」換為「未滿二十
歲之童女」;「十二歲」換為「二十歲」〕……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未滿二十歲之童女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未滿二十歲」者,未達二十歲。
「童女」者,言沙彌尼。
「令〔……〕受具戒」者,……〔波逸提六五•二。「未滿十二歲」15換為「滿
二十歲」〕……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一 四五七
<---------------------------------------------------------------------- ------>
律藏 經分別 四五八
波逸提 七二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尼令滿二十歲之童女未於
二年學六法戒者受具戒。彼尼愚癡……〔波逸提六六•一。「滿十二歲之曾嫁女」換
328 為「滿二十歲之童女」〕……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規定與十八歲之童女二年學六
法戒羯磨。諸比丘!應如是與:彼十八歲之童女至僧伽處……〔波逸提六六•一。
「滿十二歲之曾嫁女」換為「十八歲之童女」〕……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滿二十歲之童女未於二年學六法戒而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滿二十歲」者,達二十歲。
「童女」者,言沙彌尼。
「二年」者,……〔參照波逸提六三•二〕……令滿二十歲之童女於二年學六
法戒者受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尼令滿二十歲之童女於二
年學六法戒者,未得僧伽之許可而受具戒。諸比丘尼作是言:「來!式叉摩那!當
知此!當與此!持此來!需要此!為此清淨事!」彼等作是言:「尊姊!我等非式
叉摩那,我等乃比丘尼。」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等……〔波
逸提六七•一。「滿十二歲之曾嫁女」換為「滿二十歲之童女」〕……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滿二十歲之童女於二年學六法戒,未得僧伽之許可而受具戒者,
波逸提。」
329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童女」者,言沙彌尼。
「二年」者,二歲。
「學〔……〕戒」者,於六法學戒。
「未得〔……〕 許可」者,不依白二羯磨給予受具戒之許可。
波逸提 七三 四五九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六○
「令〔……〕受具戒」者,……〔參照波逸提六三•二〕……滿二十歲之童女
於二年學六法戒且得僧伽之許可而令受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四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未滿十二夏而令人受具
戒。彼愚癡無能,不知淨與不淨;弟子亦愚癡無能,不知淨與不淨。諸比丘尼中少
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等未滿十二夏而令人受具戒耶?」……乃至……「諸
比丘!……實令……受具戒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何以……令……
受具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受具戒後〕未滿十二夏而令人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未滿十二夏」者,〔受具戒後〕未達十二年。
「令〔……〕受具戒」者,……〔波逸提六一•二(一)〕……師突吉羅。
(二) 滿十二夏而令受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330 波逸提 七五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滿十二夏,未得僧伽之
許可而令人受具戒。彼愚癡……〔波逸提七四•一。「未滿十二夏」換為「滿十二夏
未得僧伽之許可」〕……「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
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規定給予滿十二夏之比丘尼許可授具戒。諸比丘!應如是
與:其滿十二夏之比丘尼至僧伽處,偏袒右肩,禮長老比丘尼足,胡跪合掌白如是:
『尊姊等!我某甲乃滿十二夏之比丘尼,乞僧伽之許可授具戒。』
應二次乞請……乃至……應三次乞請。該比丘尼應由僧伽確認〔是否〕聰明而有
慚愧心。若愚癡又無慚愧者,不應與之;若愚癡而有慚愧心,不應與之;若聰明而
波逸提 七五 四六一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六二
無慚愧心,不應與之;若聰明又有慚愧心,當與之。諸比丘!應如是與。應由一聰
明賢能之比丘尼於僧中唱言:
『大姊僧!請聽!此某甲滿十二夏之比丘尼,乞僧伽之許可授具戒。若僧時機
可者……〔參照波逸提六三•一等〕……我如是知解。』」
時,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其比丘尼已,說不善持身……乃至……「諸比丘!比
丘尼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滿十二夏,未得僧伽之許可而令人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滿十二夏」者,〔受具戒〕達十二夏。
「未得「令〔……〕許可」者,不依白二羯磨給予授具戒之許可。
331 「令〔……〕受具戒」者,……〔波逸提六三•二〕……滿十二夏者且得僧伽
之許可而令受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旃達加利比丘尼至比丘尼僧伽處
乞授具戒之許可。其時,比丘尼僧伽認定旃達加利比丘尼:「尊姊!汝所授具戒實
已充足矣!」而不與授具戒之許可。旃達加利比丘尼應諾:「是!」其時,比丘尼
僧伽與其他比丘尼等授具戒之許可。旃達加利比丘尼譏嫌非難:「我豈是愚癡耶?
我豈是無慚愧耶?僧伽與其他比丘尼等授具戒之許可而不與我。」諸比丘尼中少欲
者……非難:「何以旃達加利被說:『尊姊!汝所授具戒實已充足矣!』而應諾:
『是!』事後卻瞋嫌耶?」……乃至……「諸比丘!實旃達加利比丘尼被說:『尊
姊!……』……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旃達加利比丘
尼被說:『尊姊!……』……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被說:『尊姊!汝所授具戒實已充足矣!』而應諾:『是!』事
後卻瞋嫌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波逸提 七六 四六三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六四
「尊姊!汝所授具戒實已充足矣!」者,「尊姊!由汝受具戒實已充足」之意。
應諾:「是!」事後卻瞋嫌者,波逸提。
(二)瞋嫌事實上有愛、瞋、癡、怖行為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式叉摩那至偷蘭難陀比丘尼處
乞受具戒,偷蘭難陀比丘尼對該式叉摩那言:「友!汝若與我衣,我?令汝受具戒。」
但不令受具戒,又不為令受具戒而努力。於是,該式叉摩那以此事語比丘尼。諸比
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偷蘭難陀對式叉摩那曰:『友!汝若……』而不令
受具戒又不為令受具戒而努力耶?」……乃至……「諸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
不為……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
不為……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對式叉摩那言:『友!汝若與我衣,我令汝受具戒。』彼尼其後
無障難而不令受具戒,又不為令受具戒而努力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式叉摩那」者,於二年學六法戒者。
「友!汝若〔……〕令汝受具戒」者,如是,我使汝受具戒之意。
「彼尼其後無障難」者,即無有障難。
「不令受具戒」者,自不為之受具戒。
「不為令受具戒而努力」者,不令他人為之也。言:「我不令受具戒,不為令
受具戒而努力。」而放棄其責任者,波逸提。
(二) 有障難、求不得、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七 四六五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六六
333 波逸提 七八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式叉摩那至偷蘭難陀比丘尼處
乞受具戒,偷蘭難陀比丘尼對該式叉摩那言:「友!汝若二年隨我學者,我令汝受
具戒。」……〔波逸提七七•一〕……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對式叉摩那言:『友!汝若二年隨我學者,我令汝受具戒。』其
後彼尼無障難而不令受具戒,又不為令受具戒而努力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式叉摩那」者,於二年學六法戒者。
「友!汝若二年隨我學者」,二歲隨侍我。
「我令汝受具戒」者,如是,我使汝受具戒之意。彼尼無障難……〔波逸提七
七•二〕……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九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令因與男子及童
子交往而起瞋恚,陷於憂愁之旃達加利式叉摩那受具戒。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
難:「友!何以偷蘭難陀令因與男子交往……受具戒耶?」……乃至……「諸比丘!
偷蘭難陀比丘尼實令因與男子交往……受具戒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
「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令因與男子交往……受具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
334 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因與男子及童子交往而起瞋恚,陷於憂愁之式叉摩那受具戒者,
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男子」者,達二十歲者。「童子」者,未達二十歲者。
「交往」者,以非隨順行之身語而交往。
「起瞋恚」者,言怒也。
波逸提 七九 四六七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六八
「陷於憂愁」者,對〔男子〕生苦而陷於憂愁。
「式叉摩那」者,於二年學六法戒者。
「令〔……〕受具戒」者,……〔波逸提六一•二〕……師突吉羅。
(二) 不知而令受具戒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令父母及夫主未
聽許之式叉摩那受具戒。父母及夫主譏謙非難:「何以偷蘭難陀令我等未聽許之式
叉摩那受具戒耶?」諸比丘尼聞父母及夫主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
難:「何以偷蘭難陀令父母及夫主未聽許之式叉摩那受具戒耶?」……乃至……「諸
比丘!偷蘭難陀比丘尼實令父母……受具戒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
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令父母……受具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誦此學處-----
335 任何比丘尼,令父母及夫主未聽許之式叉摩那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父母」者,言能生者。
「夫主」者,所有者也。
「未聽許」者,不許可也。
「式叉摩那」者,於二年學六法戒者。
「令〔……〕受具戒」者,……〔同波逸提六一•二〕……〔見證〕阿闍梨,
突吉羅。
(二)不知而受具戒、得許可而受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 四六九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七○
波逸提 八一
-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欲為式叉摩那受
具戒而令集諸長老比丘尼16,見有多嚼食、瞰食而云:「尊師等!我尚不令式叉摩
那受具戒。」而令諸長老比丘尼離去。然後令集提婆達多、拘迦利迦、迦留羅提舍、
騫陀毘耶子、娑勿陀達而使式叉摩那受具戒。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
友偷蘭難陀欲由別住者給予承諾而使式叉摩那受具戒耶?」……乃至……「諸比丘!
偷蘭難陀比丘尼實欲由別住者給予承諾而使式叉摩那受具戒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偷蘭難陀比丘尼……使式叉摩那受具戒耶?諸比丘!
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欲由別住者給予承諾而使式叉摩那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336 「欲由別住者給與承諾」者,由受具戒者之別住眾。
「式叉摩那」者,……〔同波逸提八○•二(一)〕……阿闍梨突吉羅。
(二) 令未受具戒之別住眾受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二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年年使人受具戒以致住
房不足。諸人……非難:「何以比丘尼等年年使人受具戒以致住房不足耶?」諸比
丘尼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等年年使人受
具戒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年年使人受具戒耶?」「實然!世
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受具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年年使人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年年」者,每歲也。
波逸提 八二 四七一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七二
「使人受具戒」者,……阿闍梨突吉羅。
(二) 隔一年受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三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一年使二人受具戒以致
337 住房不足。諸人譏謙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一年使二人受具戒以致住房不足耶?」
諸比丘尼聞諸人之譏嫌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參照波逸提八二•
一〕……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一年使二人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一年」者,一歲也
「使二人受具戒」者,使二人受具足戒。云:「使二人受具戒。」而……眾僧
或……〔波逸提六一•二〕……阿闍梨突吉羅。
(二) 隔一年受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八童女品-----
波逸提 八四
一(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持〔傘〕蓋著
履。諸人……非難:「何以比丘尼等持蓋著履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尼聞
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持蓋著履耶?」
……乃至……「諸比丘!實……「著履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
何以……持蓋著履耶?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持蓋著履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尼制立學處。
波逸提 八四 四七三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七四
338 (二) 其時,一比丘尼病,彼尼無蓋、履而不安樂。……白世尊。「諸比丘!病比
丘尼聽許持蓋著履。諸比丘!比丘尼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無病而持蓋著履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無病」者,彼無蓋、履而安樂也。「病」者,彼無蓋、履則不安樂也。
「蓋」者,有三種蓋:白布蓋、藺蓋、葉蓋。〔此等〕有用蔓達羅拔陀作及沙羅
迦拔陀作。
「持、著」者,?持、著一次,亦波逸提。
(二) 於無病有無病想而持蓋著履者,波逸提。於無病有疑想……於無病有病想
……波逸提。持蓋不著履者,突吉羅。著履不持蓋者,突吉羅。於病有無病想者,
突吉羅。於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病有病想者,不犯也。
(三) 病者、持著於僧園及僧園之境界、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也。
波逸提 八五
一(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乘於乘坐物而
往。諸人……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乘於乘坐物而往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
丘尼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乘於乘坐
物而往耶?」…… 至……「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乘……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六群比丘尼乘……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誦此學處-----
339 任何比丘尼,乘於乘坐物而往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尼制立學處。
(二) 時,一比丘尼因病不能步行……白世尊。「諸比丘!聽許病者乘於乘坐物。
諸比丘!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無病乘於乘坐物而往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波逸提 八五 四七五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七六
「無病」者,能步行也。「病」者,不能步行也。
「乘坐物」者,乃瓦伊哈車(vayha山轎車)、羅達車(ratha車輿)、沙迦達車
(sakata貨車)、山達摩尼迦車(sandamanika戰車)、轎、椅轎也。
「往」者,一次往,亦波逸提。
(二) 於無病有無病想而乘於乘坐物而往者,波逸提。於無病有疑想……於無病
有病想……波逸提。於病有無病想者,突吉羅。於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病有病
想者,不犯也。
(三) 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尼是一女人所供養之尼。
時,其女人對彼尼曰:「然!尊姊!此腰布給與某女人!」其時,比丘尼想:「我
若持〔腰布〕與?而行,當有艱難。」?著〔此腰布〕而行。彼尼於道中,絲斷而
撒散。諸人……非難:「何以比丘尼等著腰布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尼聞
340 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等著腰布耶?」……
乃至……「諸比丘!比丘尼實著腰布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
何以……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著腰布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著」者,一次著,亦波逸提。
a`「腰布」者,纏於腰之布。
(二)因病者、著帶,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六 四七七
<---------------------------------------------------------------------- ------>
律藏 經分別 四七八
波逸提 八七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著婦女之裝飾物。諸
人……非難:「何以比丘尼等著婦女之裝飾物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尼聞彼
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著婦女之裝飾物
耶?」……乃至……「諸比丘!實著……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
比丘!何以著……耶?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著婦女之裝飾物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著」者,一次著,亦波逸提。
a`「婦女之裝飾物」者,著於頭、掛於頸、著於手、纏於足、縛於腰等物。
(二) 因病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341 波逸提 八八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身塗香、脂粉。諸人
……〔參照波逸提八七•一。「著婦女裝飾物」換為「塗香、脂粉」〕……誦此學處
-----
任何比丘尼,若塗香、脂粉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塗」者,塗之者,突吉羅。塗已者,波逸提。
a`「香」者,任何有香氣之物。「脂粉」者,任何有色澤之物。
(二) 病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八 四七九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八○
波逸提 八九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以香料、胡麻滓塗身,
諸人……〔參照波逸提八七•一。「塗香、脂粉」換為「香料、胡麻滓」〕……誦此
學處-----
任何比丘尼,以香料、胡麻滓塗於身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香料」者,任何有香氣之物。「胡麻滓」者,磨碎之胡麻。
「塗於身」者,塗此於身者,突吉羅。塗已者,波逸提。
(二) 病者、塗不磨碎之胡麻,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令比丘尼揉身又按摩之。
諸人來巡拜精舍,見〔此〕而譏嫌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令比丘尼揉身又按摩耶?
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尼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
以比丘尼等令……按摩耶?」……乃至……「諸比丘!比丘尼等實令……按摩耶?」
「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按摩耶?諸比丘!此
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若令比丘尼揉身或按摩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比丘尼」者,其他比丘尼。
「令〔……〕揉〕 者,揉者,波逸提。
「或按摩」者,按摩者,波逸提。
(二) 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 四八一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八二
波逸提 九一、九二、九三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令式叉摩那揉身又按摩
之……乃至……令沙彌尼……乃至……令白衣女……乃至……諸人巡拜精舍,見此
343 而譏嫌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令白衣女揉身又按摩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
比丘……〔參照波逸提九○•一〕……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令式叉摩那〔沙彌尼、白衣女〕揉身又按摩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式叉摩那」者,於二年學六法戒者。「沙彌尼」者,受持十學處者。「白衣女」
者,言在家女。
「令揉」者,若揉之者,波逸提。「按摩」者,按摩者,波逸提。
(二) 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四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比丘尼等於比丘前,不問而坐於
座?。諸比丘……非難:「何以比丘尼等於比丘前,不問而坐於座?耶?」……乃
至……「諸比丘!實……座?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
……座?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於比丘前,不問而坐於座?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比丘前」者,受具戒者之前。
「不問」者,未得許可也。
「坐於座?」者,?使坐於地上,亦波逸提。
(二) 於不問有不問想而就座者,波逸提。於不問有疑想……於不問有問想……
344 波逸提。於問有不問想者,突吉羅。於問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問有問想者,不犯
也。
波逸提 九四 四八三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八四
(三) 問而就坐、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五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尼不得許可而質問比丘。
比丘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不得許可而質問比丘耶?」……乃至……「諸比丘!……
(參照波逸提九四•一)……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不得許可而質問比丘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不得許可」者,不問。
a 「質問」者,得許可於經而問律或論者,波逸提。得許可於律而問經或論者,
波逸提。得許可於論而問經或律者,波逸提。
a`「比丘」者,受具戒者。
(二) 於不問有不問想而質問者……〔波逸提九四•二(二)〕……不犯也。
(三) 得許可而問、無指定而得許可對任何事皆問,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
犯也。
波逸提 九六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尼不著僧祇支衣而入村乞
145 食,途中〔遇〕旋風吹襲而掀起僧伽梨衣,諸人喧叫:「尊姊之腰甚美!」其比丘
尼受諸人之嘲笑而憂惱。於是,其比丘尼返歸住處,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
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尼不著僧祇支衣而入村耶?」……乃至……「諸比
丘!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耶?諸比丘!
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不著僧祇支衣而人村者,波逸提。」
波逸提 九六 四八五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八六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不著僧祇支衣」者,無披僧祇支衣。「僧祇支衣」者,頸以下、臍以上,為覆
蓋之物。
「入村」者,有籬之村,越籬者,波逸提。無籬之村,入境界者,波逸提。
(二) 失衣者、衣被燒、病者、無念者、無知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
者,不犯也。
-----第九蓋品-----
諸大姊!百六十六波逸提法已誦竟。於此,我今問諸大姊:「於此事得清淨耶?」
再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三次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今諸大姊於此事,
得清淨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波逸提終17-----
1 比丘尼戒波逸提法百六十六條中之七十條與比丘戒同,故省略之」,而列出不同比丘戒之九十
六條。
2 原語kesaggamatta日譯為草葉。
3 原語vinnapeti意為令知、教示、教授,然而常用以表示「乞」之意。日譯為留意。
4 原語atthamgata日譯為日沒。
5 底本……upasampannam ujjhapeti……如暹羅本中間不隔斷。
6 參照比丘戒波逸提九一。
7 參照比丘戒捨墮二。
8 原語kukkutasampata是「雞下來」之意,由一家屋上降於他家之屋上,言家屋之密集也。
9 原語avidure意為不遠處,日譯為門處。
10 參照比丘戒波逸提二。
11 參照比丘尼戒僧殘四。
12 參照比丘戒波逸提三五。
13 底本asanam是asanam的誤植,又以下之意義,參照比丘戒波逸提三五之註。
14 此云弟子。北傳漢譯律藏謂「如是人」或「淫女」,言曾為娼婦之弟子。
15 參照波逸提六五•二,應為未滿十二歲(unadvadasavassa)。底本十二誤寫為二十。
16 原語there bhikkhu意為諸長老比丘,日譯為長老比丘尼。
17 底本khuddakam nitthitam從暹羅本讀為pacittiya nitthitam也。
波逸提 九六 四八七
<---------------------------------------------------------------------- ------>
律藏 經分別 四八八
346 諸大姊!今誦出八提舍尼法。
提舍尼 一
一(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乞酥而食。諸
人……非難:「何以比丘尼等乞酥而食耶?何人不好善調理者?誰不喜甘味?」諸
比丘尼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乞酥而
食耶?」……乃至……「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乞酥而食耶?」「實然!世尊!」佛
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食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乞酥而食者,此比丘尼應懺悔:『友!我犯應受非難、不相應而
當懺悔之法,我為此懺悔。』」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尼制立學處。
(二) 其時,比丘尼等生病,看病比丘尼對患病比丘尼作是言:「友!堪忍否?
得過否?」「友!以前我等乞酥食,是故我等安樂。然,今為世尊所禁,畏慎不乞,
是故不樂。」……白世尊。「諸比丘!病比丘尼聽許乞酥。諸比丘!比丘尼等當如是
347 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無病乞酥而食者,此比丘尼應懺悔:『友!我犯應受非難、不相
應而當懺悔之法,我為此懺悔。』」
二(一)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無病」者,無酥亦安樂也。「病」者,無酥則不安樂也。
「酥」者,牛乳酥、或山羊乳酥、或水牛乳酥,凡是其肉清淨者之酥。
無病而為己乞,乞者突吉羅。欲食而捉者,突吉羅。每咽食者,提舍尼。
(二) 於無病有無病想而乞酥食者,提舍尼。於無病有疑想……於無病有病想……
提舍尼。於病有無病想,突吉羅。於病有疑想,突吉羅。於病有病想者,不犯也。
(三) 病者、於病時乞無病時食、食病者之殘餘、受親戚之請時、為他人、由己
財,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提舍尼 一 四八九
<---------------------------------------------------------------------- ------>
律藏 經分別 四九○
提舍尼 二--八
-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乞食提羅油(tela 胡麻
油),乞食蜜、砂糖…魚……肉……乳……酪等。諸人……〔提舍尼一•一(一)
(二)「酥」換為「酪」〕……「……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尼,無病乞油〔蜜、砂糖、魚、肉、乳、酪〕而食者,此比丘尼應懺
348 悔:『友!我犯應受非難、不相應而當懺梅之法,我為此懺悔。』」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無病」者,無酪而安樂。「有病」者,無酪而不安樂。
「油」者,胡麻油、芥子油、蜜樹油、篦麻子油、獸油也。「蜜」者,蜂蜜也。
「砂糖」者,榨甘蔗莖而得者也。「魚」者,水中物也。「肉」者,淨肉也。「乳」者,
牛乳、或山羊乳或水牛乳等,凡其肉清淨者之乳也。「酪」者,此等乳之酪也。
無病而為己……〔提舍尼一•二,「酥」換為「酪」〕……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也。
諸大姊!八提舍尼法已誦竟。於此,我今問諸大姊:「於此事得清淨耶?」再
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三次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今諸大姊於此事得
清淨,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提舍尼終-----
提舍尼 二--八 四九一
<---------------------------------------------------------------------- ------>
律藏 經分別 四九二
349 諸大姊!今誦出此等眾學法。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著內衣令前後垂下。
諸人……非難:「何以比丘尼等著內衣令前後垂下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
尼等聞彼等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著……
耶?」……乃至……「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著……耶?」「實然!世尊!」佛世尊
呵責:「諸比丘!何以比丘尼著……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我著內衣當覆全圓』,應當學。」
應以內衣覆全圓,?覆臍圓、膝圓。不恭敬故,令前後垂下而著者,突吉羅
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也。
七五(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尼於水上大、
小便及唾痰。諸人……非難:「何以諸比丘尼於水上……耶?宛如在家受欲者。」
諸比丘尼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
350 耶?」於是,諸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其時,世尊問諸比
丘:「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
何以六群比丘尼……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我當不於水上大、小便及唾痰』,應當學。」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尼制立學處。
(二) 其時,病比丘尼畏慎於水上大、小便及唾痰。……白世尊。「諸比丘!聽許
病比丘尼於水上……。諸比丘!比丘尼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我無病當不於水上大、小便及唾痰』,應當學。」
無病不得於水上大、小便或唾痰。不恭敬故,無病於水上大、小便或唾痰者,
突吉羅。
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有病者、行於地上而散延於水中、事故時,癡狂
者、心亂者、痛惱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滅諍法 四九三
<---------------------------------------------------------------------- ------>
律藏 經分別 四九四
諸大姊!眾學法已誦竟。於此,我今……知解。
-----眾學法終-----
351 諸大姊!今誦出此七滅諍法。
每諍論生起為止靜而滅除之-----
應與現前毘尼、
應與憶念毘尼、
應與不癡毘尼、
應作自言治、
多人語、
覓罪相、
如草覆地。
諸大姊!七滅諍法已誦竟。於此,我今……知解。
諸大姊!已誦出因緣、已誦出八波羅夷法、己誦出十七僧殘法、已誦出三十捨
墮法、已誦出百六十六波逸提法、已誦出八提舍尼法、已誦出眾學法、已誦出
七滅諍法。凡是已收人佛之戒經,正確含攝於戒經者,盡於每半月誦出,由此
一切和合、歡喜、無諍而修學之。
-----比丘尼分別終-----
-----兩分別終-----
滅諍法 四九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