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藏摘要 1
Bhikkhu Santagavesaka 覓寂比丘
2007.8.
大品 第二 布薩犍度(Uposathakkhandhaka)
大品 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Vassūpanāyikakkhandhaka)
大品 第四 自恣犍度(Pavāraṇākkhandhaka)
大品 第七 迦絺那衣犍度(Kathinakkhandhaka)
大品 第九 瞻波犍度(Campeyyakkhandhaka)
大品 第十 憍賞彌犍度(Kosambakakkhandhaka)
小品 第二 別住犍度(Pārivāsikakkhandhaka)
小品 第三 集犍度(Samuccayakkhandhaka)
小品 第五 小事犍度(Khuddakavatthukkhandhaka)
小品 第六 坐臥具犍度(Senāsanakkhandhaka)
小品 第七 破僧犍度(Saṅghabhedakakkhandhaka)
小品 第九 遮説戒犍度(Pātimokkhaṭṭhapanakkhandhaka)
小品 第十 比丘尼犍度(Bhikkhunikkhandhaka)
小品 第十一 五百犍度(Pañcasatikakkhandhaka)
小品 第十二 七百犍度(Sattasatikakkhandhaka)
佛陀的九種名號等功德 -- p.1.[1] (p.1.)[2]
如來若為人起立禮敬等,彼人頭當破 -- p.2. (p.2.)
世尊證得三明的過程 -- p.4~5. (p.5~6.)
世尊與僧三個月食馬麥 -- p.6. (p.7.)
過去六佛的正法住世久短 -- p.8. (p.9.)
九部經教 -- p.8. (p.9.)
舍利弗尊者請佛制戒事 -- p.9. (p.11.)
在家修梵行不易 -- p.12. (p.14.)
父母不聽許不得出家 --
p.12. (p.14.)
續種及續種母後皆出家並證得阿羅漢 -- p.19. (p.22.)
寧男根入毒蛇口中、火坑中,勿入女根中 -- p.20. (p.24.)
世尊制定學處十種利益 -- p.21. (p.24.)
1.為了僧團的清淨(saṅghasuṭṭhutāya)、2.為了僧團的和樂(saṅghaphāsutāya)、3.為了諸惡人的調伏(dummaṅkūnaṁ puggalānaṁ niggahāya)、4.為了諸善比丘的安樂住(pesalānaṁ bhikkhūnaṁ phāsuvihārāya)、5.為了防止現世諸漏(diṭṭhadhammikānaṁ āsavānaṁ saṁvarāya)、6.為了擊退來世諸漏(samparāyikanaṁ āsavānaṁ paṭighātāya)、7.為了引導沒有信的人生信(appasannānaṁ pasādāya)、8.為了引導已生信的人更增長(pasannānaṁ bhiyyobhāvāya)、9.為了正法久住(saddhammaṭṭhitiyā)、10.為戒律的攝受(保護)(vinayānuggahāya)。」
十二種「比丘」的定義 -- p.24. (p.28.)
Pārā.III,24.(CS:pg.28)︰「比丘︰(1)乞求比丘、(2)從事乞食比丘、(3)穿割截衣比丘、(4)沙彌(充當)比丘、(5)自稱比丘、(6)善來比丘、(7)由三歸依受具比丘、(8)賢善比丘、(9)真實比丘、(10)有學比丘、(11)無學比丘、(12)由和合僧依白四羯摩之無過失、應理受具比丘。此中比丘,依和合僧,白四羯摩,無異議通過受具,即此處所謂的比丘。」
蓮花色比丘尼被淫污事(因不受樂故不犯戒) -- p.35. (p.44.)
有五因緣男根勃起(阿羅漢不再勃起) -- p.38.
(p.48.)
在白天躺臥應關門 -- p.39. (p.49.)
拿取畜生食、殘餘食,無罪 -- p.58. (p.77.)
盜僧物,犯他勝罪 -- p.. (p..)
諸比丘因修不淨而自殺、互殺事緣 --
p.68. (p.92.)
修呼吸念的利益、修法 -- p.70. (p.95.)
若嬉戲而投石者,犯惡作 -- p.82. (p.111.)
大目犍連尊者見夜叉、餓鬼事 -- p.104. (p.144.)
若以染心而思念女根者,犯惡作 -- p.118. (p.164.)
若與母親、女兒、姊妹身相觸者,犯惡作 -- p.126. (p.175.)
若以染心而觸女屍者,犯偷蘭遮 -- p.126. (p.176.)
若以染心而觸雌性畜生者,犯惡作 -- p.126. (p.176.)
十種女人、十種婦 -- p.139. (p.194.)
仙人乞龍王頸珠,龍因此離去的故事 -- p.146. (p.204.)
諸鳥吵,比丘乞鳥翼,鳥離去的故事 --
p.148. (p.206.)
沓婆摩羅子(Dabba mallaputta)七歲即證阿羅漢 -- p.158. (p.221.)
同類比丘安排住在同一住區的房舍 --
p.159. (p.223.)
提婆達多以五非法事(終生不食魚肉、…)破法輪僧 -- p.171. (p.239.)
Pārā.III,171.︰「((提婆達多以五事破僧︰) (1)(比丘)應該盡形壽住曠野(阿蘭若),若到村落就犯罪。(2)應該盡形壽乞食,若受邀請食就犯罪。(3)應該盡形壽著糞掃衣,若受居士衣就犯罪。(4)應該盡形壽樹下住,若住屋就犯罪。(2)應該盡形壽不吃魚肉,若吃魚肉就犯罪。)
維沙卡鹿母多子多孫 -- p.187. (p.263.)
賊主以肉施蓮花色比丘尼,尼以肉施佛事 --
p.208. (p.293.)
若裸體而行者,犯惡作 -- p.212. (p.299.)
世尊入靜處獨修三個月 -- p.230. (p.326.)
(世尊)所未制定的(學處),僧團不應(再)制定,已制定的(學處),不應該廢除,應依所制定的學處受持、奉行 -- p.231. (p.328.)
頭陀行的比丘可以隨意拜見世尊 --
p.231. (p.328.)
畢陵達瓦差因得五百位僧寺居士而成為僧寺居士村 -- p.249. (p.353.)
阿蘭若→離村五百弓 -- p.263. (p.373.)
Pāci.IV.
婆羅門誹嗤其牛而輸千錢 -- p.5.[3]
(p.6.)[4]
十種罵詈事 -- p.6. (p.7.)
「法」→佛所説、弟子所説、仙人所説、天人所説 -- p.15. (p.20.)
「上人法」 -- p.25. (p.33.)
比丘砍樹,樹神欲殺之 --
p.34. (p.44.)
「八敬法」 -- p.52. (p.69.)
朱臘般他咖成功地教誡比丘尼事 --
p.54. (p.72.)
「嚼食(副食)」、「噉食(主食)」 -- p.83. (p.110.)
比丘在降伏龍後飲酒事 --
p.109. (p.146.)
兩種淨施(衣缽)法 -- p.122. (p.163.)
犯僧初殘別住的比丘遇餘比丘的告白法 -- p.127. (p.171.)
十七童子的出家事 -- p.128. (p.173.)
未滿二十歲不能忍受寒、暑、飢、渴、…… -- p.130. (p.174.)
貪欲如骸骨、肉片、草炬、火坑、夢、…… -- p.134. (p.180.)
Pāci.IV,134.敘述世尊教導比丘說,欲望(kāma)產生的快樂少,痛苦多,失望多,而危險更多,就 像骨頭(aṭṭhikaṅkalapamā)、肉塊(maṁsapesīpamā)、火把(tiṇukkā)、火坑(aṅgārakāsu)、夢(supinaka)、 借用物(yācitaka)、果實(rukkhaphala)、屠宰場(asisūna)、刀戟(sattisūlū)、蛇頭(sappasira),其中並對每個譬喻一一解釋。
多聞、通阿含的在家居士 -- p.158. (p.213.)
常常進入王宮有十種過失 -- p.159. (p.215.)
各種畜生論(無用的言論) -- p.164. (p.222.)
難達尊者矮佛四指寬 -- p.173. (p.234.)
若戲弄佛、法、僧者,犯惡作 -- p.197. (p.271.)
「杖」→中等男子的四肘長 -- p.200. (p.275.)
「比丘尼」的十二種定義 --
p.214.[5] (p.290.)[6]
Pāci.IV,214(CS:pg.275)︰「比丘尼︰(1)乞求比丘尼、(2)從事乞食比丘尼、(3)穿割截衣比丘尼、(4)沙彌(充當)比丘尼、(5)自稱比丘尼、(6)善來比丘尼、(7)由三歸依受具比丘尼、(8)賢善比丘尼、(9)真實比丘尼、(10)有學比丘尼、(11)無學比丘尼、(12)由和合僧依白四羯摩之無過失、應理受具比丘尼。此中,依和合的二部僧,白四羯摩,無異議通過受具之比丘尼,即此處所謂的比丘尼之意。」
孫得利難陀比丘尼分娩而還俗事 -- p.216. (p.293.)
偷蘭難陀比丘尼的過去世因緣 -- p.259. (p.356.)
六群比丘尼欲殺優波離的戒師 -- p.308. (p.428.)
Mahāvagga(Mv.)
世尊初成佛受七日解脱樂 -- p.1; 2.[7] (p.1~3.)[8]
世尊初成佛順逆觀十二緣起 -- p.1. (p.1.)
傲慢婆門事 -- p.2~3. (p.3.)
目支鄰龍王因緣 -- p.3. (p.4.)
兩商人獻蜜、麥餅與佛陀 -- p.4. (p.5.)
四大天王各獻石缽給佛陀 -- p.4. (p.6.)
最初受二歸依的在家居士 -- p.4. (p.6.)
眾生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 -- p.4. (p.6.)
大梵天王請世尊轉法輪 -- p.5. (p.7.)
度五比丘因緣 -- p.9. (p.13.)
中道→八正道 -- p.10. (p.15.)
四聖諦--
p.10. (p.15.)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 p.11. (p.16.)
憍陳如最先見道 -- p.12. (p.17.)
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色等 -- p.14. (p.20.)
世間最早的六阿羅漢 -- p.14. (p.20.)
度耶舍因緣 -- p.14. (p.20.)
最初受三歸依的在家居士 -- p.16. (p.23.)
最初受三歸依的在家女居士 -- p.18. (p.25.)
以三歸依受具足戒法 -- p.22. (p.31.)
度三咖沙巴因緣 -- p.24. (p.33.)
優樓咖沙巴與世尊較法 -- p.26. (p.36.)
佛陀的本真法-四聖諦 -- p.37. (p.50.)
頻婆娑羅王的「五願」 -- p.37. (p.50.)
度舍利弗與大目犍連因緣 -- p.39. (p.54.)
緣起偈 --
p.40. (p.55.)
戒師視弟子如兒想;……令法律增廣 -- p.45. (p.62.)
乞請戒師法 -- p.45. (p.62.)
奉事戒師法 -- p.46. (p.62.)
裙、副裙 -- p.46. (p.63.)
缽收藏在床下 -- p.48. (p.65.)
未問戒師不得入村落…… -- p.50. (p.67.)
弟子法-晨起→入村乞食→洗浴→整理衣物、房舍→法供養 -- p.46. (p.62.)
戒師法→同修之承事 -- p.50. (p.67.)
疊上衣法-以四指寬疊上衣 -- p.51. (p.68.)
弟子不如法事奉戒師,可以擯出 -- p.54. (p.71.)
擯責弟子法(四) -- p.54. (p.71.)
被擯者不得不悔過 -- p.54. (p.71.)
戒師不得不受悔過 -- p.54. (p.71.)
不得不擯罰不正事者 -- p.54. (p.72.)
具足五法的弟子應擯罰 -- p.54. (p.72.)
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法 -- p.56. (p.75.)
受戒者不乞戒不得授與具足戒(若授,犯惡作) -- p.56. (p.75.)
乞戒法 --
p.56. (p.75.)
為了制斷外道因為飲食來出家,所以制定「四依法」 -- p.58. (p.76.)
「四依法」 -- p.58. (p.76.)
在白四羯磨後,接著為説四依法 --
p.58. (p.77.)
滿十位比丘才可以為授具足戒 --
p.58. (p.77.)
諸佛世尊為了-1、説法,2、制戒,所以才問事 -- p.59. (p.78.)
十瓦薩〔歲〕智慧比丘可授人具足戒 -- p.60. (p.79.)
十瓦薩〔歲〕智慧比丘可以當導師,受人依止 --
p.60. (p.79; 81.)
依止導師法 -- p.61. (p.80.)
有五法失去戒師的依止 -- p.62. (p.82.)
有六法失去導師的依止 -- p.62. (p.82.)
有八種五法不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受依止,與收畜沙馬內拉 -- p.63. (p.82.)
具有六法者,不得授人具足戒、受依止,與收畜沙馬內拉 -- p.65. (p.86.)
壞內外道者,不得受具足戒 -- p.69. (p.87.)
外道來出家,先與四個月別住 -- p.69. (p.87.)
外道來出家,先受三歸依→乞求四個月別住→僧團給與白二別住羯磨 -- p.69. (p.87.)
舊外道的適、不適僧意,適僧意才授與具足戒 -- p.70. (p.88.)
火教徒、螺髻梵志,與釋迦族的舊外道來出家,不須四個月別住 -- p.71. (p.90.)
不得度五種病(癩、癰、疹、肺病、癲狂)人出家 -- p.73. (p.92.)
不得度王臣出家 -- p.74. (p.93.)
不得度盜賊出家 -- p.74. (p.93.)
不得度逃獄者出家 -- p.75. (p.94.)
不得度被告示的盜賊出家 -- p.75. (p.94.)
不得度被笞刑的人出家 -- p.76. (p.95.)
不得度被烙刑的人出家 -- p.76. (p.95.)
不得度負債者出家 -- p.76. (p.95.)
不得度奴隸出家 -- p.76. (p.95.)
度人出家,應先白僧,使僧眾得知 -- p.77. (p.96.)
不得授未滿二十歲者受具足戒,若授者,當依法斷除 -- p.78. (p.98.)
未滿十五歲的童子,不得出家 -- p.79. (p.98.)
聽許未滿十五歲而能夠驅烏鴉者出家 -- p.79. (p.99.)
智慧比丘五瓦薩(歲)依止;愚癡比丘終生依止 -- p.80. (p.100.)
具足五法的比丘,可以無依止而住 --
p.80. (p.100.)
具足六法的比丘,可以無依止而住 --
p.81. (p.102.)
度羅睺羅因緣 -- p.82. (p.103.)
父母不允許,不得度人子出家 -- p.83. (p.104.)
聽許有智慧的比丘,可以收畜兩位沙馬內拉 --
p.83. (p.104.)
沙馬內拉十戒 -- p.83. (p.105.)
聽許處罰犯五法的沙馬內拉 -- p.84. (p.105.)
不得完全禁止沙馬內拉進入僧寺 -- p.84. (p.105.)
不得禁止沙馬內拉進食 -- p.84. (p.106.)
不得不問(沙馬內拉的)戒師,而處罰(他人的)沙馬內拉 -- p.85. (p.106.)
不得帶走他人的徒眾〔沙馬內拉〕 -- p.85. (p.106.)
聽許擯罰犯十法的沙馬內拉 -- p.85. (p.106.)
不得度黃門(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當滅擯 -- p.86. (p.107.)
不得度賊住者(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當滅擯 -- p.86. (p.108.)
不得度歸外道者(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當滅擯 -- p.86. (p.108.)
不得度畜生(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當滅擯 -- p.88. (p.109.)
殺母者不得授與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當滅擯 -- p.88. (p.110.)
殺父者不得授與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當滅擯 -- p.88. (p.110.)
殺阿羅漢者不得授與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當滅擯 --
p.88. (p.110.)
破和合僧者不得授與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當滅擯 -- p.89. (p.111.)
出佛身血者不得授與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當滅擯 -- p.89. (p.111.)
淫污比丘尼者不得授與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當滅擯 -- p.89.
(p.111.)
無戒師者,不得授與具足戒 -- p.89. (p.111.)
以僧團為戒師者,不得授與具足戒 -- p.89. (p.111.)
以眾(兩、三位比丘)為戒師者,不得授與具足戒 --
p.89. (p.112.)
不得以十三難者為戒師 -- p.89~90. (p.112.)
不得授與無缽者具足戒 --
p.90. (p.112.)
不得授與無(三)衣者具足戒 -- p.90. (p.112.)
不得授與衣缽未具足者具足戒 -- p.90. (p.113.)
不得授與借缽者具足戒 -- p.90. (p.113.)
不得授與借衣者具足戒 -- p.90. (p.113.)
不得授與借衣缽者具足戒 -- p.90. (p.113.)
不得使諸根不具者出家(三十二種) -- p.91. (p.114.)
不得給無恥者依止;不得依止無恥者 -- p.91. (p.114.)
遊行比丘不得依止時,聽許無依止而住 --
p.92. (p.115.)
病比丘不得依止時,聽許無依止而住 --
p.92. (p.115.)
病比丘的看護不得依止時,聽許無依止而住 --
p.92. (p.115.)
安住森林的比丘不得依止時,聽許無依止而住 --
p.93. (p.116.)
在白羯磨時,聽許唱戒師的姓 --
p.93. (p.116.)
在一場白四羯磨時,聽許二或三人一起受戒 --
p.93. (p.116.)
聽許以算胎月,來滿二十歲 -- p.93. (p.117.)
問受具足戒的十六輕遮法 -- p.93. (p.117.)
聽許先教導,然後才問遮難 -- p.94. (p.117.)
愚癡比丘不得當教授師 -- p.94. (p.118.)
自己差選、由僧團差選為教授師的羯磨法 -- p.94. (p.118.)
受具足戒法 -- p.94. (p.118.)
羯磨師的問遮難法 -- p.95. (p.119.)
受具足戒的白四羯磨法 -- p.95. (p.119.)
「四依法」 -- p.96. (p.120.)
「四他勝法」 -- p.96. (p.120.)
被僧舉不見罪,後還俗再來求出家者,應先見前罪,然後才許度之 -- p.97. (p.122.)
被僧舉不懺罪,後還俗再來求出家者,應先懺前罪,然後才許度之 -- p.98. (p.122.)
被僧舉不捨惡見,後還俗再來求出家者,應先捨惡見,然後才許度之-- p.98. (p.123.)
説戒布薩的緣起-原梵志外道法,頻婆娑羅王請緣,故制 -- p.101.[9] (p.135.)[10]
戒經序 --
p.102. (p.136.)
戒經序的釋義 -- p.103. (p.137.)
天天誦戒者,犯惡作 -- p.104. (p.139.)
半月誦三次戒者,犯惡作 -- p.104. (p.139.)
在十四或十五日誦戒 -- p.104. (p.139.)
各眾各自誦戒(即不和合誦戒)者,犯惡作 -- p.105. (p.139.)
和合布薩-一住處 -- p.105. (p.139.)
當敬重、尊奉布薩 -- p.105. (p.140.)
結同一住處同一布薩界的白二羯磨法 -- p.106. (p.140.)
結界太大超過三由旬者,犯惡作 -- p.106. (p.141.)
結界跨過河者,犯惡作→除了常有船、橋 -- p.106. (p.141.)
不得在自己的房內誦戒,若誦者,犯惡作 -- p.107. (p.141.)
解、結布薩堂白二羯磨法 --
p.107. (p.142.)
在一住處結二布薩堂者,犯惡作 -- p.107.
(p.142.)
無論結或不結布薩堂都可以誦戒 -- p.108. (p.143.)
結最大布薩堂白二羯磨法 -- p.108. (p.143.)
在布薩日,長老比丘可以較先來集 -- p.108. (p.143.)
同大界不得別眾行布薩,若行者,犯惡作 --
p.108. (p.144.)
大界或布薩界→不失衣界 -- p.109. (p.144.)
結不失衣界除村、村郊白二羯磨法 -- p.109. (p.145.)
先解不失衣界,然後解同一住處界 --
p.109. (p.145.)
解不失衣界白二羯磨法 -- p.110. (p.146.)
解同一住處、同一布薩界白二羯磨法 -- p.110. (p.146.)
在未結界時,在村落,以村的境界為同一住處、同一布薩界 -- p.111. (p.146.)
在未結界時,在森林,以周圍的二十八肘尺為同一住處、同一布薩界 -- p.111. (p.146.)
在未結界時,在河、湖、海,以周圍的中等男子之擲水所及處為同一住處、同一布薩界 -- p.111. (p.146.)
以一界合另一界者,犯惡作 -- p.111. (p.147.)
以一界覆蓋另一界者,犯惡作→可留兩界的中間地 --
p.111. (p.147.)
有四種布薩羯磨-非法別眾、非法和合眾、如法別眾,與如法和合眾(前三種不允許) -- p.111. (p.147.)
有五種誦戒(誦戒序乃至廣誦) -- p.112. (p.148.)
有十難(王、賊、……、梵行難) -- p.112. (p.149.)
沒有難緣而略誦戒者,犯惡作 -- p.113. (p.149.)
僧未差選,不得説法,若説者,犯惡作→長老比丘則聽許 -- p.113. (p.149.)
僧未差選,不得問律,若問者,犯惡作 -- p.113. (p.149.)
差選自己或差選他人的問律法 -- p.113. (p.150.)
差選自己或差選他人的答律法 -- p.113. (p.150.)
僧未差選,不得答律 -- p.113. (p.150.)
被差選者應計算比丘數,然後才問及答 --
p.114. (p.150.)
未得許可不得呵責比丘,呵責者,犯惡作 --
p.114. (p.151.)
若僧中行非法羯磨者,犯惡作 -- p.114. (p.151.)
在非法羯磨時,可非議之,及非議法 --
p.114. (p.152.)
在誦戒時故意不聽聞者,犯惡作 -- p.115. (p.152.)
有在家人在場,若誦戒者,犯惡作 --p.115. (p.152.)
未受請不得誦戒,若誦者,犯惡作→許依長老 -- p.115. (p.152.)
可以請聰明、賢能的比丘誦戒 -- p.116. (p.153.)
長老命令,無病而不前往者,犯惡作 -- p.117. (p.154.)
無比丘能誦戒,應遣請能誦者來誦戒 --
p.117. (p.154.)
算半月法 -- p.117. (p.154.)
長老可以在用餐時,或記起時告白:「今天是布薩日」 -- p.117. (p.155.)
長老命令,無病而不在布薩堂掃地、舖座、點燈者,犯惡作 --
p.118. (p.156.)
在一住處,可以準備飲、用水 -- p.119. (p.157.)
長老命令,無病而不準備飲、用水,犯惡作 -- p.119. (p.157.)
癡暗與癡暗比丘一起遊行,若戒師、導師允許者,犯惡作 --
p.119. (p.157.)
癡暗比丘未得戒師、導師的允許而去(遊行)者,犯惡作 --
p.119. (p.157.)
對客三藏法師,若不迎來送去者,犯惡作 -- p.119. (p.158.)
僧眾中無能誦戒人,也請不到能誦戒者,僧眾應前往知布薩人處誦戒,若不者,犯惡作 --
p.119. (p.158.)
在一住處七天內請不到學戒者來,不得止住安居,若住者,犯惡作 -- p.120. (p.158.)
與欲、清淨法 -- p.120. (p.159.)
與欲、清淨的成就與不成就 -- p.120. (p.160.)
持欲者若故意不傳加者,犯惡作 -- p.121. (p.160.)
別眾行羯磨者,犯惡作 -- p.122. (p.161.)
可以輾轉受欲與清淨 -- p.122. (p.161.)
別眾行布薩者,犯惡作 -- p.123. (p.162.)
嘎嘎比丘的狂亂事 -- p.123. (p.162.)
與癡狂比丘的白二羯磨法 -- p.123. (p.162.)
四位比丘行布薩,可以誦戒 -- p.124. (p.163.)
三位比丘行布薩,輾轉三語告清淨 -- p.124. (p.164.)
兩位比丘行布薩,輾轉三語告清淨 -- p.124. (p.164.)
一位比丘行布薩,以心念決意而行布薩,若不者,犯惡作 --
p.125. (p.165.)
一住處有四位比丘,一比丘持來清淨,三位比丘不得誦戒,若誦者,犯惡作 --
p.125. (p.165.)
一住處有三位比丘,一比丘持來清淨,兩位比丘不得行清淨布薩,若行者,犯惡作 --
p.125. (p.165.)
一住處有兩位比丘,一比丘持來清淨,那位比丘不得以心念決意而行布薩,若行者,犯惡作 --
p.125. (p.165.)
犯罪與懷疑犯罪的懺悔、發露法 -- p.126. (p.166.)
不得互相懺悔共通違犯的罪,也不得受懺共通違犯的罪,若懺、受懺者,犯惡作 -- p.126. (p.166.)
在誦戒時的記得犯罪與懷疑犯罪的告白法 -- p.126. (p.166.)
僧眾都犯罪與懷疑犯罪的告白法 -- p.127. (p.167.)
舊住比丘少而客比丘多時→再重誦戒 -- p.129. (p.170.)
舊住比丘與客比丘相等,應繼續誦下去,餘者應聽聞 -- p.129. (p.170.)
舊住比丘多而客比丘少,應繼續誦下去,餘者應聽聞 -- p.129. (p.170.)
舊住比丘與客比丘相等→以語清淨,若不者,犯惡作 --
p.129. (p.170.)
舊住比丘多而客比丘少→以語清淨,若不者,犯惡作 --
p.129. (p.171.)
知他比丘來,故意不和合誦戒者,犯偷蘭 --
p.131. (p.174.)
舊住比丘多而客比丘少,應隨從舊住比丘 -- p.132. (p.175.)
舊住比丘與客比丘相等,應隨從舊住比丘 -- p.132. (p.175.)
舊住比丘少而客比丘多,應隨從客比丘 -- p.133. (p.176.)
舊住比丘與客比丘不想和合誦戒,可以到界外別誦 -- p.133. (p.176.)
客比丘看見僧處有準備要誦戒的行相,不問而自行布薩者,犯惡作 -- p.133. (p.176.)
客比丘看見僧處有準備要誦戒的行相,看見了而各別布薩者,犯惡作 -- p.133. (p.177.)
客比丘看見僧處有準備要誦戒的行相,在問了並看見,想要破僧而各別布薩者,犯偷蘭 -- p.133. (p.177.)
當舊住比丘與客比丘為不同共住者,在問後不觀察而一起誦戒者,犯惡作 -- p.134. (p.178.)
當舊住比丘與客比丘為不同共住者,在問後不觀察而各自誦戒者,無罪 -- p.134. (p.178.)
在布薩日,不得從有比丘的住處前往無比丘的住處,除了與僧眾在一起 --
p.134. (p.178.)
有比丘尼、下三眾、犯重罪者在場,不得誦戒,若誦戒者,犯惡作 -- p.135. (p.180.)
有不見罪者、不懺罪者、不捨惡見者在場,不得誦戒,若誦戒者,犯惡作 -- p.135. (p.180.)
有(黃門等)十三難人在場,不得誦戒,若誦戒者,犯惡作 -- p.136. (p.180.)
非布薩日不得行布薩,除了僧和合(日) -- p.136. (p.180.)
制雨安居緣起 -- p.137.[11] (p.185.)[12]
前雨安居(農曆)六月十六日;後雨居(農曆)七月十六日 -- p.137. (p.185.)
在入雨安居期間外出遊行者,犯惡作 -- p.138. (p.186.)
不入雨安居者,犯惡作 --
p.138. (p.186.)
在入雨安居日故意離開住處者,犯惡作 --
p.138. (p.186.)
有比丘等七眾請緣,在雨安居期間可以請七日假 --
p.139. (p.187.)
為出家五眾及父母,雖未受請,也可請七日假 -- p.142. (p.191; 199.)
請七日假所開之緣 -- p.139. (p.187.)
兄弟、親友等有請緣才可以請七日假 -- p.148. (p.200.)
有命難、梵行難、缺臥具、飲食、醫藥、侍者、破僧事等應離去,但無破雨安居罪 -- p.148. (p.210~5.)
可以依牛舍雨安居 -- p.152. (p.205.)
可以依旅商雨安居 -- p.152. (p.205.)
可以依船上雨安居 -- p.152. (p.205.)
在樹洞入雨安居者,犯惡作 --
p.152. (p.205.)
在樹枝上入雨安居者,犯惡作 --
p.152. (p.205.)
在露地入雨安居者,犯惡作 --
p.152. (p.205.)
在無坐臥具座處入雨安居者,犯惡作 --
p.152. (p.205.)
在納屍堂入雨安居者,犯惡作 --
p.152. (p.205.)
在傘蓋下入雨安居者,犯惡作 --
p.152. (p.206.)
在土缸中入雨安居者,犯惡作 --
p.152. (p.206.)
不得約定在雨安居期間不令人出家,若約定者,犯惡作 --
p.153. (p.207.)
受雨安居請而失約〔背信〕所請者,犯惡作 --
p.154. (p.208.)
乞食後的餘食當倒棄在無青草處或無蟲水中 -- p.157.[13] (p.213.)[14]
在結束雨安居,前往拜見世尊乃是常法 -- p.158. (p.214.)
不得持外道的啞戒(禁語),若持者,犯惡作 -- p.159. (p.215.)
由於比丘在雨安居期間行啞法,所以制自恣法 --
p.159. (p.215.)
行自恣法 -- p.159. (p.216.)
所有人以蹲踞來行自恣,若坐者,犯惡作 -- p.160. (p.216.)
在蹲踞自恣後,即可坐下 -- p.160. (p.216.)
自恣日有十四日和十五日二日 -- p.160. (p.217.)
自恣羯磨有四種:非法別眾、非法和合眾、如法別眾,與如法和合眾(前三種不允許) -- p.160. (p.217.)
與欲自恣法 -- p.161. (p.217.)
以別眾而行自恣者,犯惡作 -- p.161. (p.217.)
聽許五位比丘行僧伽自恣 -- p.162. (p.218.)
聽許四位比丘行互相自恣 -- p.162. (p.219.)
聽許三位比丘行互相自恣 -- p.162. (p.219.)
聽許兩位比丘行互相自恣 -- p.162. (p.219.)
四位比丘的行互相自恣法 -- p.163. (p.219.)
三位比丘的行互相自恣法 -- p.163. (p.219.)
兩位比丘的行自恣法 -- p.163. (p.220.)
一位比丘的行心念決意自恣法 --
p.163. (p.220.)
一住處有五位比丘,一比丘持來欲,四位比丘不得行僧伽自恣,若行者,犯惡作 --
p.163. (p.220.)
一住處有四位比丘,一比丘持來欲,三位比丘不得行互相自恣,若行者,犯惡作 --
p.163. (p.220.)
一住處有三位比丘,一比丘持來欲,兩位比丘不得行互相自恣,若行者,犯惡作 --
p.163. (p.220.)
一住處有兩位比丘,一比丘持來欲,那位比丘不得以心念決意而行自恣,若行者,犯惡作 --
p.163. (p.221.)
在自恣前、自恣時,記得犯罪與懷疑犯罪的懺悔、發露法 --
p.164. (p.221.)
在自恣日的自恣後,有比舊住比丘較多的客比丘來,應再行自恣 -- p.165. (p.222.)
在自恣日的自恣後,有與舊住比丘等數的客比丘來,其餘比丘對已行自恣的比丘行自恣 -- p.165. (p.222.)
在自恣日的自恣後,有比舊住比丘少的客比丘來,其餘比丘對已行自恣的比丘行自恣 -- p.165. (p.223.)
有比丘尼、下三眾、犯重罪者在場,不得行自恣,若行者,犯惡作 -- p.167. (p.223.)
有不見罪者、不懺罪者、不捨惡見者在場,不得行自恣,若行者,犯惡作 -- p.168. (p.224.)
有(黃門等)十三難人在場,不得行自恣,若行者,犯惡作 -- p.167. (p.224.)
在諸會眾尚未離去時,不應給(行)別住者行自恣 -- p.168. (p.224.)
非自恣日不得行自恣,除了僧和合(日) -- p.168. (p.224.)
若有蠻族的怖畏、已經到了深夜、諍論到深夜、在將下雨時遮雨處少而比丘眾多、國王難、命難、梵行難等十難緣,則可以二語、一語,或雨安居者齊唱念,以行自恣 -- p.169. (p.226.)
有犯罪者不得行自恣,若行者,犯惡作 -- p.170. (p.226.)
禁止有罪比丘行自恣的白法 -- p.170. (p.227.)
在無罪、無事、無因、已行自恣罪,不得禁止其自恣,若禁止者,犯惡作 -- p.170. (p.227.)
一部同見比丘與他部不和合比丘的共自恣法 -- p.175. (p.233.)
以自恣來攝益的白二羯磨法 -- p.177. (p.236.)
首那二十億耳長者子腳下生毛 -- p.199.[15] (p.241.)[16]
沙揭陀比丘在八萬長前現種種神通 --
p.180. (p.242.)
首那比丘精進過度,經行腳傷,血塗經行處如屠牛場 --
p.182. (p.244.)
世尊以調琴弦喻,以示精進之道 -- p.182. (p.245.)
過多精進致掉舉,過少精進致懈怠 -- p.182. (p.245.)
自記別(證果)説義而不自我標顯善德 -- p.185. (p.248.)
因首那比丘事而制許穿著一層鞋 --
p.185. (p.249.)
若穿著二、三、數層的鞋者,犯惡作 --
p.185. (p.249.)
若穿著全青色鞋者,犯惡作 --
p.185. (p.249.)
若穿著全黃色鞋者,犯惡作 --
p.185. (p.249.)
若穿著全紅色鞋者,犯惡作 --
p.185. (p.249.)
若穿著全深紅色鞋者,犯惡作 --
p.185. (p.249.)
若穿著全黑色鞋者,犯惡作 --
p.185. (p.249.)
若穿著全蜈蚣背色鞋者,犯惡作 --
p.185. (p.249.)
若穿著全染雜色鞋者,犯惡作 --
p.185. (p.249.)
不得穿著青色紐帶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黃色紐帶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紅色紐帶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深紅色紐帶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黑色紐帶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蜈蚣背色紐帶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染雜色紐帶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覆蓋腳踵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覆蓋至膝蓋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覆蓋腿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填滿棉花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多色如)雞翼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綁羊角(尖)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綁山羊角(尖)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蝎子尾飾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孔雀尾飾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彩色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獅子皮飾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老虎皮飾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豹皮所飾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羚羊皮飾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獺皮所飾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49.)
不得穿著貓皮所飾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50.)
不得穿著栗鼠皮飾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50.)
不得穿著梟皮所飾的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6. (p.250.)
聽許穿著他人所棄的數層鞋,但不得穿著新的數層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7. (p.250.)
戒師等未穿鞋而經行,自不得穿鞋而經行,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7. (p.251.)
在僧寺內不得穿著鞋,若穿著者,犯惡作(除了腳受傷)→後聽許 -- p.187. (p.251.)
想將要上床時,則聽許穿著鞋 --
p.188. (p.252.)
聽許在僧寺內穿著鞋、持火炬、燈明及杖 --
p.188. (p.252.)
不得穿著木屐,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89. (p.253.)
不得穿著棕櫚葉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竹葉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草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門艾草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波羅波草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漢陀羅草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咖摩羅草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毛製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金製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銀製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摩尼珠製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琉璃製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水晶製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 (p..)
不得穿著青銅製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 (p..)
不得穿著玻璃製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 (p..)
不得穿著錫製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4.)
不得穿著鉛製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5.)
不得穿著赤銅製鞋,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0. (p.255.)
聽許三種固定處而不可取走的鞋-大便鞋、小便鞋和刷洗(處)鞋 --
p.190. (p.255.)
不得捉母牛角、母牛耳、母牛頸、母牛垂肉,及乘母牛背,若乘者,犯惡作 --
p.. (p..)
不得以染心觸母牛的性根,若觸者,犯偷蘭遮 --
p.191. (p.255.)
不得殺母牛 -- p.191. (p.255.)
不得搭車乘,若搭者,除了生病外,犯惡作 --
p.192. (p.257.)
不得使用大的獸皮:獅子皮、老虎皮、豹皮等,若用者,犯惡作 --
p.192. (p.257.)
不得使令殺生 -- p.193. (p.258.)
不得使用牛皮及任何獸皮,若使用者,除了在居士家及做紐帶外,犯惡作 --
p.194. (p.259.)
不得穿著鞋入村落,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94. (p.259.)
馬哈咖吒亞那在阿槃提國 -- p.194. (p.259.)
億耳三年才受具足戒 -- p.195. (p.260.)
世尊受馬哈咖吒亞那的請求,聽開五法-
1、聽許在邊地有持律五位比丘即可授具足戒;
2、聽許在邊地可以穿著雙層鞋;
3、聽許在邊地可以經常洗浴;
4、聽許在邊地可以用獸皮當敷具;
5、聽許在親手收到衣十天後才犯捨心墮。 -- p.197~8. (p.263~4.)
世尊聽許生酥、熟酥、油、蜜和糖有病因緣可以在適時和非時服用 -- p.200.[17] (p.268.)[18]
聽許在適時服用五種脂(熊脂、魚脂、豬脂、…) -- p.200. (p.268.)
在非時受、非時煮、非時混合,犯三惡作 -- p.200. (p.268.)
在適時受、非時煮、非時混合,犯二惡作 -- p.200. (p.268.)
在適時受、適時煮、非時混合,犯一惡作 -- p.200. (p.268.)
聽許受取(薑等)根藥為終生藥,在有病因緣應時而服,若無病緣而服用者,犯惡作 --
p.201. (p.269.)
聽許受取澀藥為終生藥,在有病因緣應時而服,若無病緣而服用者,犯惡作 --
p.201. (p.269.)
聽許受取葉藥為終生藥,在有病因緣應時而服,若無病緣而服用者,犯惡作 --
p.201. (p.269.)
聽許受取果藥為終生藥,在有病因緣應時而服,若無病緣而服用者,犯惡作 --
p.201. (p.269.)
聽許受取樹脂藥為終生藥,在有病因緣應時而服,若無病緣而服用者,犯惡作 --
p.201. (p.269.)
聽許受取鹽藥為終生藥,在有病因緣應時而服,若無病緣而服用者,犯惡作 --
p.201. (p.270.)
患非人病時,聽許服用生肉、生血 -- p.203. (p.271.)
聽許用粉藥和塗藥 -- p.203. (p.271.)
許用塗藥盒→許用蓋-許用線縫
→不得用金、銀製
→許用骨、角、葦、竹、木、樹脂、果、銅、劫貝製 -- p.203. (p.271.)
許用塗藥篦→許用蓋-許用線縫
→不得用金、銀製
→許用骨、角、葦、竹、木、樹脂、果、銅、劫貝製 -- p.203. (p.271.)
聽許用油塗頭 -- p.204. (p.273.)
聽許灌鼻 -- p.204. (p.273.)
聽許吸煙 -- p.204. (p.273.)
腹病時,聽許煮油 -- p.204. (p.273.)
煮油時加酒,若無酒色、酒香、酒味,則聽許混酒煮 -- p.205. (p.273.)
肢體痛時,聽許使用發汗藥 -- p.205. (p.273.)
肢體痛時,聽許使用藥草發汗法 -- p.205. (p.273.)
肢體痛時,聽許使用大發汗法 -- p.205. (p.273.)
肢體痛時,聽許使用熱藥湯法 -- p.205. (p.273.)
肢體痛時,聽許使用水槽〔桶〕(來發汗) -- p.205. (p.273.)
關節痛,聽許出血 -- p.205. (p.274.)
關節痛,聽許以角取壞血 -- p.205. (p.274.)
聽許用塗腳油 -- p.205. (p.274.)
生瘡時,聽許用→1、刀(治法)
→2、澀水
→3、胡蔴膏
→4、芥子粉
→5、燻(治法)
→6、鹽片
→7、瘡油
→8、亞麻布 -- p.205. (p.274.)
被蛇咬時,許用屎、尿、灰、黏土合(治),不須受 -- p.206. (p.275.)
飲毒時,許服糞,不須受 -- p.206. (p.275.)
服毒物時,許服畔泥 -- p.206. (p.275.)
消化不良時,許服生灰汁 -- p.206. (p.275.)
患黃疸病時,許服浸牛尿的柯利勒 -- p.206. (p.275.)
脂肪太多時,許服瀉藥 -- p.206. (p.275.)
許受僧寺居士(aramika) -- p.207. (p.276.)
畢陵達瓦差因得五百位僧寺居士而成為僧寺居士村 -- p.207. (p.277.)
畢陵達瓦差因在王前現神通而多得五種藥 -- p.209. (p.279.)
制定七日藥戒 -- p.209. (p.279.)
製糖時為了使堅硬而加入(穀、麵)粉,仍可屬糖而服用之(七日藥) -- p.209. (p.279.)
生病時,許服一種藥飲(loṇasovīraka),無病,則可加水服 --
p.210. (p.280.)
內宿、界內煮、自煮,犯三惡作 -- p.211. (p.281.)
內宿、界內煮、他煮,犯二惡作 -- p.211. (p.281.)
內宿、界外煮、自煮,犯二惡作 -- p.211. (p.281.)
未內宿、界內煮、自煮,犯二惡作 -- p.211. (p.281.)
未內宿、界外煮、自煮,犯一惡作 -- p.211. (p.281.)
未內宿、界內煮、他煮,犯一惡作 -- p.211. (p.281.)
內宿、界外煮、他煮,犯一惡作 -- p.211. (p.281.)
聽許再(重)煮 -- p.211. (p.281.)
飢饉時特開七事可食→1、內宿
→2、內煮
→3、自煮
→4、自撿地上水果,見到淨人令受後即可食
→5、足食已,施主持非剩餘的食物來,許再食而不犯足食戒--
p.212. (p.282.)
→6、足食已,在食前所受的非剩餘之食物,允許食用
→7、足食已,林中、池中所生的非剩餘之食物,允許食用 --
p.215. (p.286.)
可以食用無種子或已去種子的未作淨水果 -- p.215. (p.286.)
隱處(大便處)不得開刀,若開刀者,犯偷蘭遮 --
p.216. (p.287.)
隱處周圍兩指處內不得開刀與灌腸,若行者,犯偷蘭遮 --
p.216. (p.287.)
若食人肉,犯偷蘭遮 --
p.218. (p.290.)
不得食象肉,若食者,犯惡作 --
p.219. (p.290.)
不得食馬肉,若食者,犯惡作 --
p.219. (p.290.)
不得食狗肉,若食者,犯惡作 --
p.219. (p.290.)
不得食蛇肉,若食者,犯惡作 --
p.219. (p.290.)
不得食獅子肉,若食者,犯惡作 --
p.219. (p.290.)
不得食老虎肉,若食者,犯惡作 --
p.219. (p.290.)
不得食豹肉,若食者,犯惡作 --
p.219. (p.291.)
不得食熊肉,若食者,犯惡作 --
p.219. (p.291.)
不得食土狼肉,若食者,犯惡作 --
p.219. (p.291.)
許食粥及蜜丸 -- p.222. (p.294.)
粥有十種利益 -- p.221. (p.293.)
在受請時,不得先食用餘軟粥 -- p.224. (p.296.)
聽許有病者服用糖,無病者服用糖水 -- p.226. (p.299.)
持戒有五利益:1、得大財聚;
2、得揚善名;
3、凡前往諸群眾時得無怖畏、無懊悔;
4、臨命終時,得不昏昧;
5、身壞命終,得生善趣天界。 -- p.228. (p.300.)
破戒有五種過失:(反上) -- p.228. (p.300.)
遊女安拔巴利(Ambapālī gaṇikā)施佛、僧及僧園 -- p.233. (p.307.)
世尊説(法)是-無作論者、作業論者、斷滅論者、厭棄者、調伏者、苦行者、離胎者、蘇息者 -- p.235. (p.309.)
明知為自己而殺的肉不得食,若食者,犯惡作 -- p.238. (p.313.)
聽許食三邊淨肉-不見、不聞及不疑(為自已及其他同梵行者)而殺者 -- p.238. (p.313.)
結淨地的白二羯磨法 -- p.239. (p.314.)
淨地不得使用(後來開緣) -- p.239. (p.315.)
有四種淨地 -- p.240. (p.315.)
門答咖(Meṇṇakagahapati)妻子等的生報神力(穀從天降等) -- p.240. (p.315.)
有五種乳(牛味)-乳、酪、生酥、熟酥與醍醐 -- p.244. (p.321.)
聽許接受、食用乳 -- p.244. (p.320.)
聽許求道路糧:米、豆等 -- p.245. (p.321.)
聽許受用非時漿 -- p.246. (p.323.)
八種水果所做的非時漿 -- p.246. (p.323.)
聽許一切果汁,除了穀汁,可以做非時漿 -- p.246. (p.323.)
聽許一切葉汁,除了菜汁,可以做非時漿 -- p.246. (p.323.)
聽許一切花汁,除了蜜樹花汁,可以做非時漿 -- p.246. (p.323.)
聽許甘蔗汁來做非時漿 -- p.246. (p.323.)
聽許食用一切菜及堅餅 -- p.248. (p.326.)
出家者不得接受不允許的物品(米等),若接受者,犯惡作 --
p.250. (p.327.)
剃髮師出家不得畜剃刀,若畜者,犯惡作 --
p.250. (p.327.)
聽許一切果實為嚼食 -- p.250. (p.328.)
戒律的四大教法 -- p.250. (p.328.)
僧團的菜種在居士的地,分食 -- p.250. (p.328.)
居士的菜種在僧團的地,分食 -- p.250. (p.328.)
時藥合非時藥;時藥合七日藥;時藥合終生藥→為時藥 -- p.251. (p.329.)
夜分藥合七日藥;夜分藥合終生藥→為夜分藥 -- p.251. (p.329.)
七日藥合終生藥→為七日藥 -- p.251. (p.329.)
敷展迦絺那衣的五種利益:1、未邀請而行-食前食後未囑餘比丘前往餘家;
2、未受持而行-離衣宿;
3、直到需要衣-蓄長衣過十日;
4、成眾食;
5、凡在那住處僧團得衣,(而他)在該處(因此可)得衣。-- p.1; 2.[19] (p.1~3.)[20]
僧與迦絺那衣白二羯磨法 -- p.. (p..)
只作輾治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作浣洗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作量衣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作剪裁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安緣邊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作假綴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作綴合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作固縫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作重縫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作背縫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作合縫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作一染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預待作迦絺那衣相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預談與迦絺那衣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作暫時物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若延期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以過一夜而當捨棄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未點淨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在無桑喀帝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在無上衣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在無下衣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不到五條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在在當天裁剪作緣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他處比丘來做迦絺那衣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他處比丘來隨喜迦絺那衣者,不成受迦絺那衣 -- p.. (p..)
以新衣成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以等新衣成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以舊衣成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以糞掃衣成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以掉在店前的衣而成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非預待作迦絺那衣相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非預談與迦絺那衣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非作暫時物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不延期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非過一夜而當捨棄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已點淨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有桑喀帝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有上衣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有下衣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五條或超過五條,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由自處的比丘來做迦絺那衣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只由自處的比丘來隨喜迦絺那衣者,為成受迦絺那衣 -- p.. (p..)
有八事捨出迦絺那衣:1、離去(盡);
2、完成(做衣盡);
3、作確定(盡);
4、失去(盡);
5、聽聞(盡);
6、希望斷;
7、超過界(盡);
8、共〔僧團一起〕捨出 -- p.. (p..)
迦絺那衣有兩種妨礙:住處妨礙與衣妨礙 -- p.. (p..)
迦絺那衣有兩種無妨礙:無住處妨礙與無衣妨礙 -- p.. (p..)
基瓦咖王子育家世因緣 -- p.268.[21] (p.353.)[22]
基瓦咖王子育學醫因緣 -- p.269. (p.354.)
基瓦咖最先醫治長者婦的七年頭痛 -- p.270. (p.355.)
基瓦咖次治頻婆娑羅王的痔瘻 -- p.272. (p.357.)
頻婆娑羅王命令基瓦咖只醫治國王、宮人及佛、僧 -- p.273. (p.358.)
基瓦咖第三次開刀,取出腦中蟲,治了長者的七年頭 -- p.273. (p.358.)
基瓦咖第四次開刀,醫治了鄰國長者子的腸子打結 -- p.276. (p.361.)
基瓦咖第五次開刀,醫治了鄰國國王的黃膽病(以酥治) -- p.277. (p.362.)
世尊身體不調(生病),想服下劑 -- p.278. (p.364.)
聽許受居士施衣 -- p.280. (p.366.)
聽許持有外衣 -- p.281. (p.367.)
聽許持有絹外衣 -- p.281. (p.367.)
聽許持有毛毯 -- p.281. (p.367.)
聽許持有毛織衣 -- p.281. (p.367.)
聽許持有六種衣料-麻織布、綿布、絹布、毛織布(不得使用人毛和猛獸毛)、粗麻布和混麻布(前五種線混合的布) -- p.281. (p.368.)
進入墳場取糞掃衣→不一起去者-可以不分 --
p.282. (p.368.)
→等待者-許分 -- p.282. (p.368.)
→後入者-可以不分 -- p.282. (p.368.)
→一起入者-許分 -- p.282. (p.368.)
→相約後一起入者-許分 -- p.282. (p.369.)
接受衣者五法 -- p.283. (p.370.)
差選接受衣者白二羯磨法 -- p.283. (p.370.)
收藏衣者五法 -- p.284. (p.370.)
差選收藏衣者白二羯磨法 -- p.284. (p.370.)
結庫房界白二羯磨法 -- p.284. (p.371.)
守衣庫者五法 -- p.284. (p.371.)
差選守衣庫者白二羯磨法 -- p.284. (p.371.)
不得趕出守衣庫者,若趕出者,犯惡作 -- p.285. (p.371.)
庫房的衣多,則可以分 --
p.285. (p.371.)
分配衣者五法 -- p.285. (p.371.)
差選分配衣者白二羯磨法 -- p.285. (p.372.)
在分配衣時,可以把分配給沙馬內拉半份 -- p.285. (p.372.)
聽許用六種染料-樹根、樹幹、樹皮、樹葉、花與果實 -- p.286. (p.372.)
用牛糞和黃土染衣會醜 -- p.286. (p.372.)
冷水染衣會臭 -- p.286. (p.373.)
煮染料 --
p.286. (p.373.)
聽許持有染匙、染杓、桶、甕與瓶 -- p.286. (p.373.)
染衣法及染具 -- p.286. (p.372~3.)
不得穿著未割截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287. (p.374.)
世尊到南山遊行,看到田裡的疇畦,所以制定割截衣 --
p.287. (p.374.)
聽許持有三衣 --
p.289. (p.376.)
新衣→雙層桑喀帝,單層上衣,單層下衣 --
p.289. (p.376.)
舊衣→四層桑喀帝,雙層上衣,雙層下衣 --
p.290. (p.377.)
世尊制定持有多餘的衣超過十天的戒 --
p.289. (p.376.)
聽許衣用補綴、縫合、條綴 --
p.290. (p.377.)
維沙卡鹿母請食因緣 --
p.290. (p.377.)
維沙卡鹿母乞請八願 --
p.292. (p.379.)
世尊聽許:雨浴衣、客比丘食、遠行比丘食、生病比丘食、看護比丘食、病緣醫藥、常粥,與比丘尼水浴衣 -- p.294. (p.382.)
阿羅漢夢失不淨是不可能的 -- p.295. (p.383.)
不正念睡眠有五種過失;正念睡眠有五種益 -- p.295. (p.383.)
聽許持有坐具 -- p.296. (p.384.)
聽許持有床單 -- p.296. (p.384.)
聽許持有覆瘡布 -- p.296. (p.384.)
聽許持有拭面布 -- p.296. (p.384.)
具足五法為可以親厚取 -- p.296. (p.384.)
聽許持有雜用布 -- p.297. (p.385.)
三衣可以受持,不得淨施;
雨浴衣在雨季四個月可以受持,從此之後可以淨施;
坐具可以受持,不得淨施;
床單可以受持,不得淨施;
覆瘡布在生病時可以受持,從此之後可以淨施;
拭面布可以受持,不得淨施;
雜用布可以受持,不得淨施 -- p.297. (p.385.)
超過如來長八指寬、寬四指寬的布料,應當淨施 -- p.297. (p.385.)
聽許粗縫、剪裁、編緣、補綴 -- p.297. (p.385.)
不得都以非斷片來做衣,若做者,犯惡作 -- p.297. (p.386.)
不得拿衣給在家人,若給與者,除了父母外,犯惡作 -- p.298. (p.386.)
不得只著下衣和上衣入村茖,若入者,犯惡作 -- p.298. (p.386.)
放置桑喀帝有五因緣(1、生病,2、雨季四個月,3、前往河的對岸,4、住處已上鎖有所保護,5、已敷展咖提那) --
p.298. (p.387.)
放置上衣有五因緣 -- p.298. (p.387.)
放置下衣有五因緣 -- p.298. (p.387.)
放置雨浴衣有五因緣 -- p.298. (p.387.)
在一位比丘的住處,當獲得雨安居衣時,則屬於這位比丘所擁有 -- p.299. (p.387.)
在一位比丘的住處,當在平時獲得衣時,則可以分與(其他)僧 --
p.299. (p.388.)
在一處度雨安居,不得接受他處的雨安居衣,若受者,犯惡作 -- p.301. (p.390.)
佛陀親自為病比丘洗浴 -- p.302. (p.392.)
制定看護病人的比丘 -- p.302. (p.392.)
若病比丘沒有戒師等,僧團應當看護,若不看護者,犯惡作 --
p.302. (p.392.)
具有五法的病人難以看護 -- p.303. (p.392.)
具有五法的病人容易以看護 -- p.303. (p.392.)
具有五法的看護不適宜看護病人 -- p.303. (p.392.)
具有五法的看護適合看護病人 -- p.303. (p.392.)
僧給與亡比丘、亡沙馬內拉衣、缽給看護者的白二羯磨法 -- p.. (p..)
一位比丘和一位沙馬內拉為亡比丘的看護,沙馬內拉和比丘應當以等分來分配 --
p.304. (p.393.)
多有資具的比丘死亡,三衣與缽給與看護,其餘的資具則屬於僧團 --
p.305. (p.394.)
不得裸體在外,若裸體者,犯偷蘭遮 -- p.305. (p.395.)
不得穿著外道相的鹿皮衣,若穿著者,犯偷蘭遮 -- p.305. (p.395.)
不得穿著樹皮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6. (p.396.)
不得穿著全青色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5. (p.394.)
不得穿著全黃色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5. (p.394.)
不得穿著全紅色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5. (p.394.)
不得穿著深紅色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5. (p.394.)
不得穿著全黑色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5. (p.394.)
不得穿著……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5. (p.394.)
不得穿著有花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5. (p.394.)
不得穿著有蛇頭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5. (p.394.)
不得穿著襯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5. (p.394.)
不得穿著樹皮,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5. (p.394.)
不得著頭巾,若穿著者,犯惡作 -- p.305. (p.394.)
僧團破為二部的分衣法 -- p.308. (p.397.)
有八種施衣(八事得衣) -- p.309. (p.400.)
不得無事、無因緣舉清淨的無罪比丘,若舉者,犯惡作 -- -- p.315.[23] (p.407.)[24]
一位舉一位、舉兩位、舉三位、僧的非法別眾、非法和合眾、如法別眾、似法別眾、似法和合眾羯磨 -- p.315. (p.408.)
兩位舉一位、舉兩位、舉三位、僧的非法別眾、非法和合眾、如法別眾、似法別眾、似法和合眾羯磨 -- p.315. (p.408.)
三位舉一位、舉兩位、舉三位、僧的非法別眾、非法和合眾、如法別眾、似法別眾、似法和合眾羯磨 -- p.315. (p.408.)
僧舉僧的非法別眾、非法和合眾、如法別眾、似法別眾、似法和合眾羯磨 -- p.315. (p.408.)
非法別眾羯磨,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16. (p.409.)
非法和合眾羯磨,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16. (p.409.)
如法別眾羯磨,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16. (p.409.)
似法別眾羯磨,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16. (p.409.)
似法和合眾羯磨,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16. (p.409.)
一位舉一位、舉兩位、舉三位、僧羯磨,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16. (p.409.)
兩位舉一位、舉兩位、舉三位、僧羯磨,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16. (p.409.)
三位舉一位、舉兩位、舉三位、僧羯磨,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16. (p.409.)
僧舉僧羯磨,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16. (p.409.)
有六種羯磨-非法別眾、非法和合眾、如法別眾、如法和合眾、似法別眾、似法和合眾羯磨 -- p.317. (p.411.)
非法羯磨:…… -- p.318. (p.411.)
別眾羯磨:…… -- p.318. (p.411.)
和合羯磨:…… -- p.318. (p.412.)
似法別眾羯磨:…… -- p.318. (p.412.)
似法和合眾羯磨:…… -- p.319. (p.412.)
如法和合眾羯磨:…… -- p.319. (p.413.)
有五種僧-1、四群〔四人僧〕→除了受具足戒、自恣和出罪外,能執行一切僧團的
如法和合羯磨
2、五群〔五人僧〕→除了在中國〔中印度〕(受具足戒)和出罪外,能
執行一切僧團的如法和合羯磨
3、十群〔十人僧〕→除了出罪羯磨外,能執行一切僧團的如法和合羯磨
4、二十群〔二十人僧〕→能執行一切僧團的如法和合羯磨
5、超過二十群〔過二十人僧〕→能執行一切僧團的如法和合羯磨 --
p.319. (p.413.)
如果需要由四群〔四人〕等僧團執行的羯磨,以較少的(人數來作羯磨)則是不可以的(因不足法定人數) -- p.320. (p.414.)
以別住者為第四人而與別住、作本日治、與摩那埵,以他為第二十人而作出罪者,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20. (p.415.)
以應受本日治者為第四人而與別住、作本日治、與摩那埵,以他為第二十人而作出罪者,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20. (p.415.)
以應受摩那埵者為第四人而與別住、作本日治、與摩那埵,以他為第二十人而作出罪者,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20. (p.415.)
以行摩那埵者為第四人而與別住、作本日治、與摩那埵,以他為第二十人而作出罪者,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21. (p.415.)
以應受出罪者為第四人而與別住、作本日治、與摩那埵,以他為第二十人而作出罪者,則羯磨不成就,不應行 -- p.321. (p.415.)
在僧中不應受比丘尼、沙馬內拉、…乃至十三難人、不同共住者、處在不同界者、在虛空者的呵責(該羯磨) -- p.321. (p.415.)
有善比丘處在同一住處、同一界內,他則可以在僧中呵責 --
p.321. (p.416.)
未犯應被驅出的人被驅出有兩種:1、善被驅出,2、惡被驅出 -- p.322. (p.416.)
有兩種解羯磨-未得解之人假如僧團給與解有兩種:1、惡解-為十三難人解;
2、善解-為(盲、聾、啞等)諸根不具者解 --
p.322. (p.416.)
當比丘無犯罪、惡見等,而僧中若一位、若多位舉他為不見罪等羯磨,此為非法羯磨 --
p.323. (p.418.)
比丘犯罪,當在被舉時,他説:我見罪,而對他行不見罪羯磨者,為非法羯磨 --
p.324. (p.419.)
不使他在場而對他行羯磨者,為非法非毘尼羯磨 --
p.325. (p.421.)
如法毘尼羯磨與非法非毘尼羯磨 --
p.325~. (p.420~4.)
下意羯磨→即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
p.330. (p.427.)
比丘雖犯罪而承認所犯之罪,且多所知識,比丘們為了重視破僧事故,不得舉該比丘的罪 -- p.339.[25] (p.441.)[26]
有兩種不同住處:1、自行不同住,2、僧和合舉不同住 -- p.340. (p.443.)
有兩種同住:(反上) -- p.340. (p.443.)
當僧破、不和合、行非法,則不得坐在座位上 -- p.341. (p.443.)
世尊以梵施王與長壽王之子-長生,怨而更合的比喻來勸比丘共相和合 -- p.342. (p.444~5.)
雖然世尊以喻而勸,憍賞彌比丘們也不願意和合 -- p.349. (p.453.)
世尊欲一人安樂住,大象王也想只一隻獨住 -- p.352. (p.457.)
憍賞彌的在家居士們以不禮敬、不布施食物等法使憍賞彌的比丘們到世尊處共滅諍事 -- p.353. (p.458.)
由十八事以知非法説-1、非法説為法
2、法説為非法
3、非律説為律
4、律説為非律
5、非佛語説為佛語
6、佛語説為非佛語
7、非佛常所行説為佛常所行
8、佛常所行説為非佛常所行
9、非佛所制説為佛所制
10、佛所制説為非佛所制
11、無罪説為有罪
12、有罪説為無罪
13、有餘罪説無餘罪
14、無餘罪説有餘罪
15、輕罪説為重罪
16、重罪説為輕罪
17、粗罪説非粗罪
18、非粗罪説粗罪 -- p.354. (p.459.)
當僧破為二部,施主應分與二部而作布施 -- p.355. (p.460.)
當僧破為二部,在分房舍時:1、應分離而與,2、但絕不得無上座的坐臥處,若無者,犯惡作 --
p.356. (p.461.)
當僧破為二部,在分衣食時,應等分之 --
p.356. (p.461.)
當僧破為二部而欲和合,在與解羯磨時,不得與欲(請假) --
p.357. (p.462.)
解白二羯磨法 -- p.357. (p.462.)
有兩種僧和合-1、義缺而文備(無根至根的和合)
2、義備而文備 --
p.357. (p.462.)
◎由於潘杜咖和樓唏塔咖(Paṇṇukalohitakā)比丘等諍論、鬥諍,所以世尊制立呵責羯磨 -- p.1.[27] (p.1.)[28]
呵責羯磨的程序-非難之→令憶念→令自己承認罪→給與呵責羯磨 -- p.2. (p.3.)
呵責的白四羯磨法 -- p.2. (p.3.)
具足三法的呵責羯磨非法、非律,羯磨不成就-
一、1、人不在場,2、不詰問,3、不承認
二、1、無罪,2、不應懺罪,3、已懺罪
三、1、未呵責,2、未令回憶,3、未令承認罪
四、1、不在場,2、非法,3、別眾
五、1、不詰問,2、非法,3、別眾
六、1、不承認,2、非法,3、別眾
七、1、無罪,2、非法,3、別眾
八、1、為應懺罪,2、非法,3、別眾
九、1、已懺罪,2、非法,3、別眾
十、1、未呵責,2、非法,3、別眾
十一、1、不應懺罪,2、非法,3、別眾
十二、1、未令承認罪,2、非法,3、別眾 -- p.3.
(p.3~4.)
具足三法的呵責羯磨為如法、如律,羯磨成就(反上) -- p.3. (p.4.)
具足三法的比丘應與呵責羯磨-一、1、諍論、鬥諍,2、愚癡、多罪,3、與在家人雜住、不隨順在家眾而住
二、1、,2、…… -- p.4. (p.5.)
被行呵責羯磨的比丘被奪十八事 -- p.5. (p.6.)
犯十八事的比丘不得給與解該羯磨 -- p.5.
(p.7.)
乞解呵責羯磨法 -- p.6. (p.8.)
解呵責的白四羯磨法 -- p.7. (p.9.)
◎由於些雅沙咖(Seyyasaka)比丘的愚癡而多作非法行,常受懲罰,所以世尊制立依止羯磨 -- p.7. (p.9.)
給與依止的白四羯磨法 -- p.8. (p.10.)
與依止羯磨的程序和呵責羯磨相同 -- p.8. (p.10.)
被行依止羯磨的比丘被奪十八事 -- p.8. (p.11.)
解依止的白四羯磨法 -- p.9. (p.12.)
◎由於阿沙幾和普那拔蘇咖(Assajipunabbasukā)比丘等的暴戾、多行非法,所以世尊制立驅出羯磨 -- p.9. (p.13.)
給與行驅出的白四羯磨法 -- p.13. (p.16.)
被行驅出羯磨的比丘被奪十八事 -- p.14. (p.18.)
解驅出的白四羯磨法 -- p.15. (p.20.)
◎由於善法(Sudhamma)比丘侮辱了吉答居士,所以世尊制立下意羯磨 -- p.15. (p.21.)
給與下意的白四羯磨法 -- p.18. (p.24.)
具足五法的比丘,僧團應當給與下意羯磨:
一、1、使居士無所得,
2、使居士無利益,
3、使居士無住處,
4、誹謗(批評)居士,
5、離間居士。
二、1、在居士前謗佛,
2、在居士前謗法,
3、在居士前謗僧,
4、侮辱居士,
5、與居士相約而失約 -- p.18~9. (p.24~5.)
被行下意羯磨的比丘被奪十八事 -- p.19. (p.25.)
差選對居士悔過做伴比丘的白四羯磨法 -- p.19. (p.26.)
若居士不接受悔過,該比丘須在不離該居士的見聞處自説罪 --
p.20. (p.27.)
解下意的白四羯磨法 -- p.21. (p.27.)
◎由於闡那(Channa)比丘在犯罪後不承認所犯之罪,所以世尊制立不見罪羯磨 -- p.21. (p.28.)
給與不見罪的白四羯磨法 -- p.21. (p.28.)
被行不見罪羯磨的比丘被奪四十四事 -- p.22. (p.29.)
犯四十四事的比丘不得給與解該羯磨 --
p.24. (p.32.)
解不見罪的白四羯磨法 -- p.24. (p.32.)
◎由於闡那(Channa)比丘在犯罪後不懺悔所犯之罪,所以世尊制立不懺罪羯磨 -- p.25. (p.33.)
程序與方法與不見罪羯磨相同 -- p.25. (p.33.)
◎由於阿利他(Ariṭṭha)比丘誣謗世尊所説的法,所以世尊制立惡見不捨羯磨 -- p.25. (p.33.)
被行惡見不捨羯磨的比丘被奪十八事 -- p.27. (p.36.)
阿利他比丘因為僧團施與羯磨而還俗 -- p.27. (p.36.)
解惡見不捨的白四羯磨法 -- p.28. (p.37.)
別住比丘不得接受清淨比丘禮敬、起迎、取缽,…若受者,犯惡作 -- p.31.[29] (p.43.)[30]
聽許別住比丘依其瓦薩(雨安居數)五事-布薩、自恣、雨浴衣、布施(物品)與食物 --
p.31. (p.43.)
行別住的比丘被奪九十四事 -- p.32. (p.43.)
行馬那答的比丘被奪九十四事 -- p.35. (p.48.)
行別住的比丘有三事夜斷-同住、獨住與不告白 --
p.34. (p.46.)
行別住的比丘有四事夜斷-同住、獨住、不告白與在少眾中行 --
p.36. (p.50.)
可以暫停行別住 -- p.34. (p.46.)
暫停別住的復行法 -- p.34. (p.46.)
可以暫停及復行馬那答 -- p.36. (p.50.)
行本日治的比丘被奪九十四事 -- p.34. (p.47.)
當出罪的比丘被奪九十四事 -- p.37. (p.50.)
犯僧初殘罪未覆藏的治法及與馬那答的白四羯磨法 -- p.38~9.[31] (p.55~6.)[32]
乞出罪及與出罪的白四羯磨法 -- p.39. (p.56.)
犯僧初殘罪覆藏的治法→與覆藏羯磨→別住→與六夜馬那答→與出罪 -- p.40. (p.57~66.)
在別住期間再犯本罪-與本日治→治法 -- p.47. (p.67.)
在行馬那答期間再犯本罪覆藏的治法-與本日治→治法 -- p.49. (p.70.)
在當出罪再犯本罪覆藏的治法-與本日治→治法 -- p.50. (p.71.)
在犯了多僧初殘罪,一罪覆藏一日,一罪覆藏二日,……乃至一罪覆藏十日,則以覆藏十日而治之→治法 -- p.51. (p.72.)
在犯了二僧初殘罪,覆藏兩個月,以第二僧初殘罪行別住而治→治法 -- p.54. (p.77.)
在犯了二僧初殘罪,覆藏兩個月,以第一僧初殘罪行別住而治→治法 -- p.54. (p.77.)
在犯了二僧初殘罪,覆藏兩個月,知一罪為罪而不知一罪為罪的治法 -- p.54. (p.77.)
在犯了二僧初殘罪,覆藏兩個月,記得一罪而另一罪不記得的治法 -- p.54. (p.77.)
在犯了二僧初殘罪,覆藏兩個月,一罪無疑而另一罪有疑的治法 -- p.54. (p.77.)
在犯了二僧初殘罪,覆藏兩個月,知一罪而一罪不知的治法 -- p.55. (p.78.)
在不知罪而覆藏,與別住→為不如法,當給馬那答 --
p.55. (p.78.)
在犯僧初殘罪覆藏了兩個月,先與別住一個月,後再與別住一個月的治法 -- p.56. (p.79.)
在有疑、不知、不記得犯罪而覆藏,與別住→為不如法 -- p.57. (p.81.)
犯僧初殘罪對罪數、覆藏日數不知、有疑、不記得→應與清淨邊別住 -- p.59. (p.83.)
犯僧初殘罪對罪數、覆藏日數知道、無疑、記得→應與別住 -- p.59. (p.84.)
在行別住、本日治、馬那答、應出罪中還俗、當沙馬內拉、狂、亂心、極痛苦人、三舉人→則不成別住,等再受具足戒後再續行別住 --
p.60. (p.84.)
在犯了多僧初殘罪,無論有量數或無量數而覆藏者→應與合一別住 -- p.62. (p.87.)
在犯了多僧初殘罪,無疑、記得等的覆藏→還俗、當沙馬內拉等→等再受具足戒後再給與別住,再給與馬那答 -- p.63. (p.87.)
犯了僧初殘罪,當在明相出而未發露,即已覆藏,應行別住 -- p.68. (p.93.)
當所行的別住、馬那答、出罪羯磨不如法,犯僧初殘的比丘即不清淨,其罪未除 --
p.68. (p.94~9.)
對不在場的比丘行呵責、依止、下意等舉罪羯磨者,犯惡作 -- p.73.[33] (p.101.)[34]
「以非法的似現前毘奈耶(律)而滅諍」-非法説者令如法説者觀察、了解而滅諍 -- p.73. (p.102.)
「以如法的現前毘奈耶而滅諍」-(反上) --
p.74. (p.102.)
達拔馬喇子(Dabba mallaputta)七歲即證阿羅漢 --
p.74. (p.102.)
差選分房舍者、分配請食者的白二羯磨法 -- p.75. (p.103.)
◎慈比丘要求慈比丘尼以無根的他勝誹謗達拔馬喇子 -- p.78. (p.107.)
滅擯慈比丘尼事 -- p.79. (p.108.)
乞憶念毘奈耶與憶念毘奈耶白二羯磨法 -- p.80. (p.109.)
與憶念毘奈耶如法五事-1、無罪清淨
2、受到誹謗
3、乞請
4、僧團給他憶念毘奈耶
5、如法和合 -- p.80. (p.109.)
◎嘎嘎(Gagga)比丘癡狂事 -- p.80. (p.111.)
乞不癡毘奈耶與不癡毘奈耶白二羯磨法 -- p.81. (p.111.)
非法給與不癡毘奈耶的三事-1、不憶犯罪而僧與不癡毘奈耶
2、犯者説記得,但猶如夢中而僧與不癡毘奈耶
3、非狂而作狂態而僧與不癡毘奈耶 --
p.82. (p.111.)
如法給與不癡毘奈耶的三事-(反上) --
p.82. (p.112.)
對不承認的比丘行呵責、依止、下意等舉罪羯磨者,犯惡作 -- p.82. (p.113.)
非法給與承認的四事-1、犯他勝,承認犯僧初殘→僧以僧初殘治之
2、犯他勝承認犯偷蘭遮……、惡説→僧以惡説治之
3、犯僧初殘……、惡説承認犯他勝→僧以他勝治之
4、犯惡説承認犯僧初殘……、惡作→僧以惡作治之 -- p.84. (p.113.)
如法承認→犯他勝承認犯他勝→僧以他勝治之 -- p.84. (p.114.)
◎由多數人(之語)〔多覓毘奈耶〕來滅諍 -- p.84. (p.114.)
行籌人具五法-不愛、不恚、…… -- p.84. (p.114.)
差行籌人白二羯磨法 -- p.84. (p.114.)
非法行籌的十事-1、諍事的小事
2、不知道事情的根本
3、自己、他人都不記得
4、知非法説者多
5、知欲令非法説者令多
6、知僧將破
7、知欲破僧
8、非法捉籌
9、別眾捉籌
10、並非如所見而捉籌 --
p.85. (p.115.)
如法行籌的十事-(反上) -- p.85. (p.115.)
◎由於伍巴瓦拉(Upavāḷa)比丘前後異語,所以世尊制立(查)他(所犯)的罪之性質〔覓罪相〕羯磨 -- p.85. (p.116.)
治法→責難→使回憶(記起)→使承認所犯的罪→給與白四羯磨 -- p.85. (p.116.)
給與(查)他(所犯)的罪之性質〔覓罪相〕的白四羯磨法 -- p.85. (p.116.)
如法行(查)他(所犯)的罪之性質〔覓罪相〕的五事-1、不清淨
2、無恥
3、有呵責
4、僧如法行(查)他(所犯)的罪之性質〔覓罪相〕
5、和合而行 -- p.86. (p.116.)
具足三法的(查)他(所犯)的罪之性質〔覓罪相〕羯磨非法、非律,羯磨不成就- 一、1、人不在場,2、不詰問,3、不承認
二、1、無罪,2、不應懺罪,3、已懺罪
三、1、未呵責,2、未令回憶,3、未令承認罪
四、……十二、……,3、別眾 -- p.86. (p.117.)
具足三法的比丘應與(查)他(所犯)的罪之性質〔覓罪相〕羯磨-一、1、諍論、鬥諍,2、愚癡、多罪,3、與在家人雜住、不隨順在家眾而住
二、1、,2、…… -- p.86. (p.117.)
被行(查)他(所犯)的罪之性質〔覓罪相〕羯磨的比丘被奪十八事 -- p.86. (p.117.)
◎當兩部比丘諍訟不已,則以草覆蓋來滅諍 --
p.86. (p.117.)
以白二羯磨法滅諍 -- p.. (p..)
凡是粗罪、與在家人相關的、懺悔、不在其處者 -- p.87. (p.118.)
有四種諍事-1、諍論諍事-由非法説為法等十八破僧事而生起的諍論
2、責難諍事-比丘以戒失壞來呵責比丘→依於四種失壞-戒、行處、
見、活命失壞而生起責難的諍事
3、罪諍事-五罪聚的諍事或七罪聚的諍事
4、事諍事-僧團應執行的工作→求聽羯磨、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
羯磨-如此四種僧團之事 -- p.88. (p.120.)
六種諍根為諍事的根→在師、法、僧、戒……
-- p.89. (p.120.)
三種不善根的諍根-貪、瞋、癡 -- p.89. (p.121.)
三種善根的諍根-無貪、無瞋、無癡 -- p.89. (p.121.)
身、語為責難諍根 -- p.90. (p.122.)
六種犯罪生起為犯諍之根 -- p.90. (p.123.)
事諍之根-僧團 -- p.90. (p.123.)
諍論諍事→1、善-……
2、不善-……
3、無記-…… -- p.91. (p.124.)
責難諍事→善、不善、無記 -- p.91. (p.124.)
罪諍事→善、不善、無記 -- p.91. (p.124.)
事諍事→善、不善、無記 -- p.91. (p.125.)
諍論是諍事-…… -- p.92. (p.125.)
諍論非諍事-…… -- p.92. (p.125.)
諍論非諍論-責難、罪、事諍事 -- p.92. (p.125.)
諍論也是諍論-…… --
p.92. (p.126.)
諍論是諍事-…… -- p.92. (p.126.)
責難諍事-(有四種與上相似) -- p.93. (p.126.)
罪諍事-(有四種與上相似) --
p.93. (p.126.)
事諍事-(有四種與上相似) --
p.93. (p.127.)
諍論諍事以現前毘奈耶及由多數人(之語)〔多覓毘奈耶〕來滅諍 -- p.93. (p.128.)
諍論諍事不以由多數人(之語)〔多覓毘奈耶〕而以現前毘奈耶來滅諍 -- p.93. (p.128.)
現前毘奈耶-僧現前、法現前、律現前、人現前 --
p.93. (p.128.)
在滅了諍事後再發起者,犯心墮落 -- p.94. (p.128.)
與如法羯磨的意欲後,假如後來表示嫌責者,犯心墮落 --
p.94. (p.128.)
當這裡無法滅諍時→應到多比丘處 -- p.94. (p.128.)
議論滅諍法及責任歸屬 -- p.94. (p.129.)
斷事人應具有十法 -- p.95. (p.130.)
差選斷事人白二羯磨法 -- p.96. (p.130.)
斷事人若無法滅諍,則須將諍事付僧團 -- p.97. (p.132.)
由多數人(之語)〔多覓毘尼〕→ 預備→開始→進行→承認→無呵責 --
p.97. (p.132.)
有三種行籌-秘密、竊語、公開 -- p.98. (p.133.)
責難諍事以現前毘奈耶、憶念毘奈耶、不癡毘奈耶和(查)他(所犯)的罪之性質〔覓罪相〕來滅諍 --
p.99. (p.134.)
責難諍事不以不癡毘奈耶、(查)他(所犯)的罪之性質〔覓罪相〕,而以現前毘奈耶和憶念毘奈耶來滅諍 -- p.99. (p.134.)
責難諍事不以憶念毘奈耶、(查)他(所犯)的罪之性質〔覓罪相〕,而以現前毘奈耶和不癡毘奈耶來滅諍 -- p.100. (p.135.)
責難諍事不以憶念毘奈耶、不癡毘奈耶,而以現前毘奈耶和(查)他(所犯)的罪之性質〔覓罪相〕來滅諍 --
p.101. (p.136.)
罪諍事以現前毘奈耶、(他所)承認的而懲治〔自言治〕、以草覆蓋來滅諍 --
p.102. (p.137.)
罪諍事不以草覆蓋,而以現前毘奈耶及(他所)承認的而懲治〔自言治〕來滅諍 --
p.102. (p.138.)
三現前、四現前 -- p.102. (p.139.)
(他所)承認的而懲治〔自言治〕的白法 -- p.103. (p.139.)
事諍事→以現前毘奈耶來滅諍 -- p.104. (p.140.)
比丘在沐浴時,不得用樹木、柱子、牆壁來摩擦身體,若摩擦者,犯惡作 -- p.105.[35] (p.143.)[36]
不得用甘塔拔掌來沐浴,若用者,犯惡作 -- p.106. (p.144.)
不得用朱砂紐來沐浴,若用者,犯惡作 -- p.106. (p.145.)
不得互相以身擦身來沐浴,若行者,犯惡作 -- p.106. (p.145.)
不得用搔背具來沐浴,若用者,除了生病外,犯惡作 -- p.106. (p.145.)
不得掛耳環、耳璫、……,若掛者,犯惡作 --
p.106. (p.145.)
不得留長髮,若留者,犯惡作→最長兩指長或兩個月 --
p.107. (p.145.)
不得梳髮,用梳髮油 -- p.107. (p.145.)
不得以鏡子或缽水來觀臉,若觀者,除了生病外,犯惡作(青銅、缽等屬於鏡;酸粥等屬於水缽,若觀者,除了生病外,犯惡作。病者為看瘡等;為知老的壽行,則可觀看-VinA.vi,p1201.) -- p.107. (p.145.)
不得以彩色物料來塗臉或四肢,若塗者,除了生病外,犯惡作 -- p.107. (p.146.)
不得往觀聽歌舞伎樂,若往觀聽者,犯惡作 --
p.108. (p.146.)
不得用長調的歌聲來誦法,若用者,犯惡作 -- p.108. (p.147.)
用長調的歌聲來誦法有五種過失 -- p.108. (p.147.)
不得穿著外表有毛的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08. (p.147.)
不得食芒果,若食者,犯惡作(後許) --- p.109. (p.148.)
果實有五種淨-火淨、刀淨、爪淨、無子淨、已去子 -- p.110. (p.148.)
比丘被蛇咬死 -- p.110. (p.148.)
聽許誦蘊護衛文 -- p.110. (p.149.)
不得自斷男根,若自斷者,犯土喇吒亞(若自斷耳、鼻、手指等餘身分者,犯惡作-VinA.vi,p1202. 若手腳等被蛇等咬或其他病緣,則放血或割者,無罪-VinA.vi,p1202. ) -- p.110. (p.150.)
不得在在家人前現種種神通,若現者,犯惡作 --
p.112. (p.152.)
不得持有木缽,若持者,犯惡作 -- p.112. (p.152.)
不得持有金缽,若持者,犯惡作 -- p.112. (p.152.)
不得持有銀缽,若持者,犯惡作 -- p.112. (p.152.)
不得持有寶、……缽,若持者,犯惡作 --
p.112. (p.152.)
聽許持有兩種缽-鐵缽和陶缽 --
p.112. (p.152.)
不得收藏附有水的缽,若收者,犯惡作 --
p.113. (p.153.)
不得持有木缽,若持者,犯惡作 -- p.113. (p.153.)
不得將附有水的缽曬乾,若曬者,犯惡作 -- p.113. (p.153.)
不得放缽在熱處,若放者,犯惡作 -- p.113. (p.153.)
不得放缽在椅板之邊,若放者,犯惡作 -- p.113. (p.153.)
不得放缽在抹石灰的地板邊,若放者,犯惡作 -- p.113. (p.154.)
不得放缽在走廊之邊,若放者,犯惡作 -- p.113. (p.154.)
不得懸吊缽,若懸吊者,犯惡作(可以吊在肩上-VinA.vi,p1204.) -- p.113. (p.154.)
不得放缽在床上,若放者,犯惡作 -- p.114. (p.155.)
不得放缽在椅子上,若放者,犯惡作 -- p.114. (p.155.)
不得放缽在膝蓋上,若放者,犯惡作 -- p.114. (p.155.)
不得放缽在傘內,若放者,犯惡作 -- p.114. (p.155.)
不得在手持有缽時開門,若開者,犯惡作(在手持有缽時,也不得以手、腳、背、某身體的部分開門及開鑰匙,若背在肩上,則可以開鎖-VinA.vi,p1204.) -- p.114. (p.155.)
不得持瓠壺而行乞食,若持者,犯惡作 --
p.114. (p.155.)
不得持瓶壺而行乞食,若持者,犯惡作 -- p.114. (p.155.)
不得持髑髏的缽而行乞食,若持者,犯惡作 -- p.115. (p.156.)
不得用缽來裝殘食、污水,若裝者,犯惡作(不得以缽裝屑片、魚骨、肉骨、洗臉水、洗手水、洗腳水,不得在缽中洗手-VinA.vi,p1205.) -- p.115. (p.156.)
補衣法 --
p.115. (p.156.)
聽許使用濾水囊、濾水瓶 -- p.118. (p.160.)
比丘來借濾水囊,不得不借與,若不借者,犯惡作 --
p.119. (p.160.)
不得無濾水囊遊行,若出遊者,犯惡作 -- p.119. (p.160.)
在無濾水囊時,可以用桑喀帝衣角來濾水 -- p.119. (p.160.)
聽許使用有柄的濾水囊和濾水器 -- p.119. (p.161.)
聽許使用蚊帳 -- p.119. (p.161.)
聽許經行及溫水浴(將少生病) -- p.119. (p.161.)
聽許填高經行處 -- p.120. (p.162.)
洗浴用的暖房聽許設灶 -- p.120. (p.162.)
浴室的種種規定 -- p.120. (p.162.)
裸形不得禮人、受人禮、侍人、受人侍、施食、受食,若禮等者,犯惡作 --
p.121. (p.164.)
聽許設井 -- p.122. (p.165.)
聽設水池 -- p.122. (p.165.)
聽許作排水溝 -- p.122. (p.166.)
聽許設蓮花池 -- p.122. (p.166.)
不得離尼師但那宿四個月,若離宿者,犯惡作 --
p.123. (p.166.)
不得撒花在床上而躺臥,若躺臥者,犯惡作 --
p.123. (p.167.)
聽許接受香、花鬘 -- p.123. (p.167.)
不得在粉飾的枕上而食,若食者,犯惡作 -- p.123. (p.167.)
聽許用支杖(持缽食) -- p.124. (p.167.)
不得一器同食、同飲、共用一床、一敷具、一上衣,若共用者,犯惡作 --
p.124. (p.168.)
由於瓦達的離車族(Vaṇṇha licchavī)以無根誹謗達拔馬喇子尊者,所以制定覆缽的白二羯磨法 -- p.124. (p.168.)
具足八法者當給與行覆缽羯磨 -- p.125. (p.169.)
給與覆缽與解覆缽 -- p.126. (p.170.)
解覆缽法 -- p.127. (p.171.)
不得踏(白)布衣而行,若踏者,除了在家居士為吉祥而請及洗足布,犯惡作 -- p.129.
(p.173.)
不得享用摩擦具,若用者,除了砂、石、摩石外,犯惡作 --
p.130. (p.174.)
聽許用扇子 -- p.130. (p.175.)
聽許使用蚊拂(許用樹皮、憂尸羅、孔雀尾拂,但不得用犛牛尾拂) -- p.130. (p.175.)
不得張傘蓋(除了僧寺及病緣)(1、無傘不安穩者,2、身體熱者,3、心動亂,4、眼力弱者,5、生某病者,6、在下雨時為了護衣者,7、有猛獸追的怖畏而為了保護自己者,8、由一片葉子所做的傘,則可以在一切處持傘-VinA.vi,p1210.) -- p.131. (p.176.)
不得持杖及網袋(除了生病而從僧乞白二羯磨) -- p.131. (p.176.)
聽許反芻者再嚥,但出口者則不得嚥 -- p.132. (p.178.)
施主在布施食物時所掉落者,可以自己撿起該食物後而食用 -- p.132. (p.178.)
不得留長指甲,若留者,犯惡作 --
p.133. (p.179.)
不得令磨指甲 -- p.133. (p.179.)
不得令理鬚、留長鬚、剃陰處毛,若剃、留者,犯惡作 --
p.134. (p.180.)
不得用剪刀剪頭髮,若剪者,除了生病外,犯惡作 -- p.134. (p.180.)
不得留長鼻毛,若留者,犯惡作 -- p.134. (p.180.)
不得令拔白髮,若拔者犯惡作 --
p.134. (p.181.)
聽許使用挑耳篦 -- p.135. (p.181.)
不得持有銅器、青銅器(後開) -- p.135. (p.181.)
不得手抱桑喀帝而坐,若抱坐者,犯惡作 -- p.135. (p.182.)
未繫腰帶不得入村落,若入者,犯惡作 -- p.136. (p.182.)
不得持有種種腰帶,若持者,犯惡作;許用細縷與編帶 -- p.136. (p.182.)
衣聽許用結和扣環 -- p.136. (p.183.)
不得穿著在家人式的象鼻衣、魚衣、四角衣、棕櫚莖衣、百曼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137. (p.184.)
不得著腰布,若著者,犯惡作 -- p.137. (p.184.)
不得荷雙頭(挑的)扁擔,若挑者,犯惡作(頭挑擔、兩人的中間挑擔、頭擔、肩擔、腰擔則可以荷) -- p.137. (p.184.)
不嚼齒木有五種過失;嚼齒木有五種利益 -- p.137. (p.184.)
齒木極長八指寬;極短四指寬,若過者,犯惡作 -- p.138. (p.185.)
不得燒草木,若燒者,除了燒野火時除逆草,犯惡作(有未受具足戒者,則不得燒-VinA.vi,p1214.) -- p.138. (p.185.)
不得上樹過人頭(除了有災難時外--有事時可以爬到人的高度,在有災難時則可以爬到所需的高度)(1、在遇見猛獸等時,2、在迷路而想看方向時,3、在村火或洪水來時,則以爬樹過人高-VinA.vi,p1214.) -- p.138. (p.185.)
乞請佛將佛語轉為雅語,被佛呵 -- p.139. (p.186.)
不得將佛語轉為雅語,若轉者,犯惡作 -- p.139. (p.186.)
不得學習及教導順世外道咒 -- p.139. (p.186.)
打噴嚏時,不得言:「願你長壽」,若説者,犯惡作;但居士在説:「尊者,請您(久)活」時,則可説:「久活(ciraṁ jīva)」 --
p.140. (p.187.)
不得食蒜,若食者,除了生病外,犯惡作 --
p.140. (p.188.)
聽許造廁所 -- p.141. (p.189.)
聽許建造寺院 -- p.199.[37] (p.146.)[38]
房舍的各種造法與其材料 -- p.148. (p.201.)
許用草鋪、竹榻 -- p.149. (p.202.)
不得躺臥在高支撐物床腳的床,支撐物最高常人八指寬,若過者,犯惡作 -- p.149. (p.204.)
不得用半身大的枕,若用者,犯惡作 -- p.150. (p.205.)
聽許房舍塗上白色、黑色和紅土 -- p.151. (p.206.)
房舍不得畫上男女像,但許畫花 -- p.151. (p.207.)
聽許在房舍的另一面造火堂 -- p.154. (p.210.)
給孤獨長者得度因緣 -- p.154. (p.210.)
某某居士的房舍給某某比丘營造的白二羯磨法 --
p.160. (p.217.)
因舍利弗、大目犍連尊者遲至而無房舍,世尊以鵽、獼猴、象的尊重長幼、持五戒之喻,教比丘應恭敬上座比丘 --
p.161. (p.218.)
鵽、獼猴和象的禮讓事 -- p.161. (p.219.)
有十種人不應禮(不得禮女人、未受具足戒者…) -- p.162. (p.220.)
有三種人應當禮 -- p.162. (p.220.)
聽許隨長幼禮敬、迎送、合掌、恭敬、受第一水、受第一食 -- p.162. (p.220.)
未食畢,不得令比丘起,若令起者,犯惡作 --
p.165. (p.224.)
不得遮止長老比丘座,若遮止者,犯惡作 --
p.165. (p.224.)
不得令病比丘起,若令起者,犯惡作 --
p.165. (p.224.)
不得依某事而保留坐臥具 -- p.166. (p.224.)
不得忿怒、不喜,假如將比丘從僧團的住處趕出,若趕出者,犯心墮落 --
p.166. (p.225.)
分坐臥具人須具五法-不愛、不恚、不怖、…… -- p.167. (p.225.)
差選分坐臥具人白二羯磨法 -- p.167. (p.226.)
不得分坐臥具給處在界外者,若分者,犯惡作 -- p.167. (p.226.)
不得在一切時保留坐臥具,若保留者,除了雨安居三個月外,犯惡作 -- p.167. (p.227.)
分坐臥具的初、中、後時 -- p.167. (p.227.)
不得一位比丘保留兩份坐臥具,若保留者,犯惡作 --
p.168. (p.228.)
為了尊重法的緣故,聽許教授比丘坐在高座,而聞法的比丘坐在低座 -- p.169. (p.228.)
三瓦薩(雨安居數)內可以同座坐(大小間兩瓦薩) -- p.169. (p.229.)
聽許兩人同一床、同一椅 -- p.169. (p.229.)
除了女人、黃門、兩根者外,許與餘人坐在同一長座上 -- p.169. (p.229.)
聽許受用一切殿堂 -- p.169. (p.229.)
高、大坐臥具的內容(二十種) -- p.170. (p.230.)
五類重物不得捨給個人和僧團,若捨者,犯土喇吒亞 -- p.171. (p.231.)
不得給與所有房舍的營事,若與者,犯惡作 -- p.172. (p.233.)
不得給與一人兩種營事,若與者,犯惡作 -- p.172. (p.233.)
受營事不得令他人住,若令住者,犯惡作 -- p.172. (p.233.)
受營事不得遮〔保留〕僧物,,若遮者,犯惡作 --
p.173. (p.234.)
不得給與處在界外者營事,若給與者,犯惡作 -- p.173. (p.234.)
受營事不得在一切時保存,若保存者,除了三個月的雨安居外,犯惡作 -- p.173. (p.234.)
在一處受用的物品不得在餘處受用,若用者,除了因緣外,犯惡作 -- p.174. (p.235.)
未洗腳、腳濕、穿著鞋不得踏坐臥處,若踏者,犯惡作 --
p.174. (p.236.)
不得在牆、柱、門、窗等吐唾液,若吐者,犯惡作 -- p.175. (p.237.)
聽許僧次食、別請食、受請食、行籌食、十五日食、布薩日食和月初日食 -- p.175. (p.237.)
差次食人、分配坐臥具人、守庫人、受納衣人、分衣人、分粥人、……所具足的五法(以行籌或布片來差選) --
p.176~. (p.238~40.)
諸釋子出家因緣 -- p.180.[39] (p.249~52.)[40]
提婆達多破僧因緣 -- p.183. (p.252.)
世間有五種師-1、戒不清淨自言清淨,2、命…,3、説法…,4、回答…,5、智見不清淨自言清淨 -- p.186. (p.256.)
提婆達多向世尊乞求欲領導比丘僧 -- p.188. (p.258.)
給與提婆達多行顯示白二羯磨,(以明其行為非佛弟子所行) --
p.189. (p.259.)
阿闍世為王 --
p.191. (p.262.)
提婆達多覓人殺世尊 -- p.191. (p.263.)
提婆達多出佛身血 -- p.193. (p.265.)
世尊馴伏凶象那拉祇立(nāḷāgiri) -- p.195. (p.266.)
世尊制定成眾受食戒 -- p.196. (p.268.)
提婆達多以五非法事(終生不食魚肉、…)破法輪僧 -- p.197. (p.269.)
破僧者地獄受苦一劫;使僧和合受梵福一劫 -- p.198. (p.270; 279.)
舍利弗尊者以記心教誡,大目犍連尊者以神通神變教誡説法教化,使五百比丘歸還 -- p.200. (p.273.)
破僧比丘不須重受比丘戒,只須懺土喇吒亞罪 -- p.201. (p.274.)
世尊以小象倣大象食不淨而致病苦,以明提婆達多倣佛的過失 -- p.201. (p.274.)
有八法者適合當使者-能聞、能説、能持、能解、能令解、善巧於知、知善伴與非善伴、不鬥爭 -- p.201. (p.275.)
提婆達多的心被八法(得、不得、稱、譏、…)所征服 -- p.201. (p.275.)
提婆達多的心被三法(惡欲、惡友、得劣勝法中途而廢)所征服 -- p.202. (p.276.)
是僧諍而非破僧-雙方各不足四人;比丘尼乃至在家女居士… --
p.203. (p.277.)
是僧諍也是破僧-雙方各滿四位以上,而且處在同界的清淨比丘 -- p.203. (p.277.)
破僧十八事 -- p.204. (p.278.)
「破僧」、「僧和合」 -- p.204. (p.278.)
有破僧而不住在地獄一劫不救者 -- p.204. (p.280.)
◎制定客比丘儀法 -- p.207.[41] (p.285.)[42]
進入僧寺法、問水、問大小便處 -- p.207~. (p.285~.)
入寺院時應觀察:「諸舊住比丘退處在何處?」 -- p.208. (p.286.)
◎制定舊住比丘儀法 -- p.210. (p.288.)
看見長老客比丘應當準備洗腳水、為取缽、……、告學家、大小便處 -- p.210. (p.288.)
◎制定遠行比丘儀法 -- p.211. (p.289.)
遠行比丘在離去前應收拾房舍、用具及交代給其他比丘 --
p.211. (p.289.)
◎制定食堂儀法 -- p.212. (p.290.)
聽許長老比丘在食堂隨喜、示謝、回向、説法 --
p.212. (p.290.)
聽許四、五位長老隨長老比丘在食堂等待 -- p.212. (p.291.)
眾學法中數條在比丘在村落中的規定 -- p.213. (p.292.)
不得展開桑喀帝而坐在桑喀帝上 -- p.213. (p.292.)
若有熟酥、油或美味食品,長老應説:「請平等供養給一切(比丘)!」 -- p.214. (p.292.)
只要所有(一切比丘)尚未(供給)飯,長老不得食用 --
p.214. (p.292.)
◎制定乞食比丘儀法 -- p.215. (p.293.)
眾學法中數條在比丘入村落乞食的規定 --
p.213. (p.292.)
入村乞食的方法 -- p.215. (p.294.)
無論女子或男人施食,在施食時不得看其臉 -- p.216. (p.295.)
◎制定阿蘭若比丘儀法 -- p.217. (p.295.)
住阿蘭若比丘應備飲用水、火、…、杖、學習一切星宿、方位 -- p.217. (p.296.)
◎制定比丘的坐臥具儀法 -- p.218. (p.297.)
精舍塵污的清除法(如何整理房舍) -- p.218. (p.297.)
不得在有比丘處、房舍、飲水、用水周圍及庭園處拍打坐臥具 --
p.218. (p.298.)
若與較長的比丘住在同房舍,當未求許可,則不得質問、讀誦、説法、點燈、熄燈、開窗、關窗等 -- p.219. (p.299.)
◎制定比丘的暖房儀法 -- p.220. (p.299.)
因……多積柴薪而點火者,犯惡作 -- p.220. (p.299.)
不得關門而坐在門的入口處,若坐者,犯惡作 -- p.220. (p.299.)
◎制定比丘的廁所(大、小便)儀法 --
p.221. (p.300.)
大便時若有水不得不洗淨,若不洗者,犯惡作 -- p.221. (p.300.)
上廁所不得以長幼次序上,若依者,犯惡作,許依到來的次第 -- p.221. (p.301.)
制弟子侍戒師、導師法;戒師、導師待弟子法 -- p.223~31. (p.302~3.)
世尊最後不説波羅提木叉因緣 -- p.236.[43] (p.317.)[44]
大海有八種不可思議法 -- p.237. (p.318.)
以大海的八不可思議法來明佛法的八種殊勝-1、漸漸學至道果,沒有頓知者
2、弟子乃至有失命的因緣也不犯戒
3、若有犯重戒的非沙門,僧不與之共住
4、四姓出家,同一釋迦子
5、雖多比丘般涅槃,涅槃界亦無增減
6、同一解脱味
7、有三六七道品等無量寶
8、四雙八輩的大眾生之所住 --
p.238. (p.319.)
有罪者不聽聞誦波羅提木叉,若聽者,犯惡作 --
p.241. (p.322.)
若有有罪者聽誦戒,則可以遮誦戒 -- p.241. (p.322.)
遮誦戒的方法 -- p.241. (p.322.)
不得無因緣遮清淨比丘誦戒,若遮者,犯惡作 --
p.241. (p.323.)
一、…十、的非法遮誦戒,與如法遮誦戒 -- p.241. (p.323.)
王、賊、……等十難 -- p.244. (p.327.)
犯他勝罪者而坐於僧中者 -- p.243. (p.326.)
捨戒者而坐於僧中者 -- p.244. (p.327.)
「不隨順如法和合」 -- p.245. (p.328.)
「違逆如法和合」 -- p.246. (p.329.)
「在壞戒有見、聞、疑」 -- p.246. (p.329.)
「在壞行有見、聞、疑」 -- p.246. (p.330.)
希望教法清淨的比丘,具有五法才可以取事(干預諍事)-1、知道適時與非適時
2、知道真實與不真實
3、知道有利益與無利益
4、知道是否如法、如律、有朋黨
5、知道是否會生起諍論、破僧 --
p.247. (p.330.)
遮誦戒的比丘須具有五法才可以遮-1、身行清淨
2、語行清淨
3、修無礙慈
4、多聞通達法律(習阿含)
5、善分別抉擇二部波羅提木叉 -- p.248. (p.332.)
遮誦戒的比丘須內修五法才可以遮-1、適時而不以非適時
2、真實而不以不真實
3、柔軟而不以粗暴
4、以利益而不以無利益
5、慈心而不以瞋心 --
p.249. (p.333.)
在非法責難的比丘由五法相而令追悔 --
p.250. (p.333.)
在非法被責難的比丘由五法相而令追悔 --
p.250. (p.333.)
在如法責難的比丘應以五法而令勿追悔 --
p.250. (p.334.)
在如法被責難的比丘應以五法而令追悔 --
p.250. (p.334.)
想要責備他人的比丘應在五法內作意後才可以責難他人-1、悲愍性,2、尋求利益,3、憐愍性(即慈),4、想令他出罪而處於清淨邊,5、尊重於律(使承認,以自言治) -- p.250. (p.335.)
被責難的比丘應住於二法-真實與無恚〔忿〕 --
p.251. (p.335.)
巴迦巴帝苟答彌求佛出家因緣 -- p.253.[45] (p.339.)[46]
八敬法 --
p.255. (p.341.)
八敬法即受具足戒 -- p.257. (p.344.)
女人出家正法減五百年 -- p.256. (p.342.)
許比丘尼隨比丘來受具足戒 -- p.257. (p.343.)
比丘不得對女人禮敬、迎送、合掌、恭敬,若行者,犯惡作 -- p.258. (p.344.)
比丘尼與比丘共通的學處應如比丘所學而學,不共通的學處隨所制而學之 --
p.258. (p.344.)
諸比丘不得為諸比丘尼誦戒,若誦者,犯惡作 -- p.259. (p.346.)
諸比丘不得受比丘尼的懺罪,若受者,犯惡作 -- p.259. (p.346.)
諸比丘不得為諸比丘尼行羯磨,若行者,犯惡作 --
p.259. (p.346.)
比丘尼不得不懺罪,若不懺者,犯惡作 -- p.259. (p.346.)
聽許比丘教比丘尼律 -- p.261. (p.348.)
比丘不得以污水潑比丘尼,若潑者,犯惡作 --
p.262. (p.348.)
可使比丘不受比丘尼禮敬 -- p.262. (p.349.)
比丘不得對比丘尼曝露身體、腿、男根,若曝露者,犯惡作 --
p.262. (p.349.)
不得以粗語與比丘尼交往,若行者,犯惡作 --
p.262. (p.349.)
比丘尼不得以污水潑比丘,若潑者,犯惡作 --
p.262. (p.349.)
聽許比丘禁止比丘尼進入僧寺以罰比丘尼,若不受者,聽許遮止教誡 --
p.262. (p.349.)
比丘尼不得對比丘曝露身體、腿、女根,若曝露者,犯惡作 --
p.263. (p.350.)
比丘尼不得以粗語與比丘交往,若行者,犯惡作 --
p.263. (p.350.)
不得與被遮止教誡的比丘尼一起行布薩,乃至滅彼諍事 -- p.263. (p.350.)
被遮止教誡者不得遊行,若出遊者,犯惡作 -- p.263. (p.350.)
愚癡、暗昧不得遮止教戒,若遮止者,犯惡作 -- p.263. (p.351.)
無事、無因不得遮止教戒,若遮止者,犯惡作 -- p.263. (p.351.)
遮止教誡不得不與決斷,若不與者,犯惡作 -- p.263. (p.351.)
比丘尼不得不往受教誡,若不往者,犯心墮落 -- p.263. (p.351.)
比丘尼不得全部或五位前往受教誡,若前往者,犯惡作(許兩、三位) --
p.263. (p.351.)
比丘尼乞請教誡及僧差選教誡法 -- p.264. (p.352.)
比丘不得不往教誡,若不往者,犯惡作 -- p.264. (p.352.)
除了愚癡、病者與遠行比丘外,許餘比丘行教誡 -- p.265. (p.353.)
聽許阿蘭若比丘約至彼處而行教誡,若約而不往者,犯惡作 --
p.265. (p.353.)
在教誡時不得不説教誡,若不説者,犯惡作 -- p.265. (p.353.)
比丘在教誡後不得不持回教誡,若不持回者,犯惡作 -- p.265. (p.354.)
比丘尼不得著長腰布,若著者,犯惡作 -- p.266. (p.354.)
比丘尼不得以長布纏肋,若纏者,犯惡作 -- p.266. (p.354.)
比丘尼不得以竹布、皮布、白布、…纏肋,若纏者,犯惡作 --
p.266. (p.354.)
比丘尼不得以牛脛骨摩擦背、手、……,若摩擦者,犯惡作 --
p.266. (p.355.)
比丘尼不得剌青、、…蓄淫女、設酒鋪、……,若行者,犯惡作 -- p.267. (p.355.)
比丘尼不得穿著全青、全黃、全紅、全深紅、全黑、…的衣,若穿著者,犯惡作 --
p.267. (p.356.)
比丘尼等尼三眾死,其資具屬尼僧 -- p.268. (p.356.)
除了尼三眾,若比丘乃至在家女居士在死前指定其資具屬於僧團,則其資具屬尼僧 -- p.268. (p.356.)
比丘尼不得衝撞比丘,若衝撞者,犯惡作(可讓路) --
p.268. (p.356.)
比丘尼不得將胎兒放在缽內,若放者,犯惡作 -- p.268. (p.357.)
比丘尼遇見比丘時,應示其缽 -- p.269. (p.357.)
比丘尼對比丘不得覆缽示底,若示者,犯惡作 --
p.269. (p.358.)
比丘尼若缽中有食物,應款待比丘 -- p.269. (p.358.)
比丘尼不得瞻視男根,若瞻視者,犯惡作 -- p.269. (p.358.)
比丘尼不得坐臥在有覆蓋床、椅上,若坐臥者,犯惡作 -- p.271. (p.359.)
比丘尼不得一切時持腰(布)帶〔月經布〕,若持者,犯惡作 -- p.271. (p.360.)
比丘尼受具足戒有「二十四」障難 -- p.271. (p.360.)
先在尼僧中問遮難,在受後才到比丘僧中授與具足戒 -- p.272. (p.361.)
愚癡、暗昧的比丘尼不得當教授師 -- p.272. (p.361.)
未經差選的比丘尼不得當教授師,若當者,犯惡作(自差選與他差選法) -- p.272. (p.361.)
乞戒及教授問遮難法 -- p.273. (p.362.)
在尼僧中授具足戒白四羯磨法 -- p.273. (p.363.)
比丘尼在比丘僧中乞戒及授具足戒白四羯磨法 -- p.274. (p.363.)
量日影以告季節、日期、時間得戒 -- p.274. (p.364.)
告新戒尼「三依」(尼無樹下住)及八他勝法 -- p.274. (p.364.)
當比丘尼多,在食堂時許八位比丘尼依瓦薩(雨安居數),其餘者依來次 --
p.274. (p.364.)
除了在食堂外,其餘若在一切處不隨長幼次序者,犯惡作 -- p.274. (p.365.)
比丘尼不得不行自恣,若不行者,犯心墮落(後須在比丘僧中行自恣) -- p.275. (p.365.)
比丘尼不得與比丘同時行自恣,若行者,犯惡作 --
p.275. (p.365.)
聽許比丘尼當天行自恣,隔天到比丘僧中行自恣 -- p.275. (p.365.)
差選比丘尼到比丘僧中行自恣的白二羯磨法 -- p.276. (p.366.)
比丘尼在比丘僧中行自恣的白法 --
p.276. (p.366.)
比丘尼不得遮止比丘行布薩,若遮止者,不成就,犯惡作 -- p.276. (p.366.)
比丘尼不得遮止比丘行自恣,若遮止者,不成就,犯惡作 --
p.276. (p.366.)
比丘尼不得與比丘會談,若作者,不成就,犯惡作 --
p.276. (p.366.)
比丘尼不得責備比丘,若責備者,不成就,犯惡作 --
p.276. (p.366.)
比丘尼不得與比丘許可,若與者,不成就,犯惡作 --
p.276. (p.366.)
比丘尼不得非難比丘,若非難者,不成就,犯惡作 --
p.276. (p.366.)
比丘尼不得使比丘憶念,若使憶念者,不成就,犯惡作 --
p.276. (p.366.)
聽許比丘妨礙比丘尼行布薩,若妨礙者,無罪 --
p.276. (p.367.)
比丘尼不得搭男乘,若搭者,犯心墮落(有病緣可搭女乘) -- p.276. (p.367.)
因阿達咖希遊女(Aṇṇhakāsī gaṇikā)而開許遣使受具足戒 -- p.277. (p.368.)
聽許聰賢尼為受使而受具足戒 -- p.277. (p.368.)
遣使受具足戒法 -- p.277. (p.368.)
比丘尼不得住阿蘭若,若住者,犯惡作 -- p.278. (p.369.)
度孕婦出家的差共住伴白二羯磨法 -- p.279. (p.370.)
比丘尼捨戒還俗後不得再來受具足戒 -- p.279. (p.371.)
聽許比丘尼可受男子禮敬、剪髮、剪爪、療瘡 --
p.280. (p.371.)
比丘尼不得結跏趺坐,若結者,犯惡作,許結半跏趺坐 -- p.280. (p.372.)
比丘尼不得在廁所大便,若行者,犯惡作,許在下開上覆的廁房上 -- p.280. (p.372.)
比丘尼不得用細麵沐浴,若用者,犯惡作 -- p.280. (p.372.)
比丘尼不得用有香氣的黏土沐浴,若用者,犯惡作 -- p.280. (p.372.)
比丘尼不得在暖房沐浴,若行者,犯惡作 -- p.280. (p.372.)
比丘尼不得在逆水中沐浴,若行者,犯惡作 -- p.280. (p.372.)
比丘尼不得在男人的渡處沐浴,若行者,犯惡作 -- p.280. (p.372.)
五百結集的有學者→阿難達尊者 -- p.285.[47] (p.382.)[48]
五百比丘在王舍城雨安居的白二羯磨法 -- p.285. (p.382.)
阿難達尊者證得阿羅漢 -- p.286. (p.383.)
馬哈咖沙巴尊者問律,優波離尊者答律白法 -- p.286. (p.383.)
馬哈咖沙巴尊者問法,阿難達尊者答法白法 -- p.287. (p.384.)
阿難達尊者傳達佛語:「可以捨小隨小學處」 -- p.287. (p.385.)
馬哈咖沙巴尊者行白二羯磨法以明:「(世尊)所未制定的(學處),僧團不應(再)制定,已制定的(學處),不應該廢除,應依所制定的學處受持、奉行」 -- p.288. (p.386.)
諸長老令阿難達尊者懺悔五惡作 -- p.289.
(p.386.)
補拉那(Purāṇa)尊者不接受所結集的法律,而只接受在佛時所聽聞者 -- p.290. (p.387.)
阿難達尊者接受千衣供養 -- p.292. (p.389.)
僧團依佛遣教施與闡那(channa)尊者梵罰,後來闡那尊者證得阿羅漢 --
p.292. (p.390.)
世尊般涅槃百年,諸瓦基子(vajjiputtakā)比丘興起非法十事-
1、角器中鹽淨〔共宿鹽混食物〕(認為貯藏鹽器中的鹽在無鹽時食之是允許的)
2、兩指淨(認為過了日影兩指還進食是允許的)
3、入村落淨(認為足食已,再入村食非剩餘之食是允許的)
4、住處淨(認為在同一界內各別行布薩是允許的)
5、同意淨(認為別眾行羯磨,而後諸比丘再來求同意是允許的)
6、常所行法淨(認為戒師、阿闍梨所常行的是允許的)
7、不攪乳淨(認為足食已,再飲非乳非酪之乳的非剩餘之食是允許的)
8、飲加羅跟(jaḷogiṁ)酒淨(認為飲用未經榨與未成之酒是允許的)
9、無外緣的尼師但那淨(認為沒有加外緣的尼師但那是允許的)
10、金銀淨(認為金銀是允許的) -- p.294.[49] (p.393.)[50]
亞沙咖堪達咖子(Yasa kākaṇṇakaputta)尊者告金銀是不允許的 -- p.294. (p.393.)
日月有四翳與沙門、婆羅門的四翳能使無光輝 -- p.295. (p.394.)
以珠髻村長事來明金銀並不允許接受的 -- p.296. (p.397.)
一切去長老-阿難達尊者的弟子→一百二十瓦薩(雨安居數) --
p.303. (p.406.)
離婆多長老多修慈定→粗俗定
一切去長老多修空定(三昧)→大人定 -- p.304. (p.406.)
律藏的傳承 -- p.2~3.[51] (p.4.)[52]
挖陷穽而使他生苦受者,犯土喇吒亞 -- p.33. (p.50.)
告訴:「住在你房舍的比丘是阿羅漢」,在對方知解,犯土喇吒亞 -- p.37. (p.56.)
覆藏他比丘的僧初殘罪,犯心墮落 --
p.98. (p.157.)
覆藏自己的僧初殘罪,犯惡作 -- p.98. (p.157.)
分兩部僧行布薩,犯土喇吒亞 -- p.. (p.183.)
以染心摩觸男根,犯土喇吒亞 -- p.. (p.183.)
穿著草木衣,犯土喇吒亞 -- p.. (p.183.)
斷自已的男根,犯土喇吒亞 -- p.. (p.183.)
反芻(聽許反芻者再嚥,),出口而嚥者,犯心墮落 -- p.. (p.183.)
分配重物者,犯土喇吒亞 -- p.. (p.184.)
不得忿怒、不喜,假如將比丘從僧團的住處趕出,若趕出者,犯心墮落 -- p..
(p.184.)
不行自恣者,犯心墮落 -- p.. (p.184.)
四種行馬那答夜斷 -- p.126. (p.201.)
四種污物 -- p.126. (p.201.)
四緣雨安居中斷無罪 -- p.126. (p.202.)
四種呵責 -- p.127. (p.203.)
常乞食比丘五事相應 -- p.128. (p.205.)
具足五法的比丘雖然得不動法也會被惡比丘懷疑 -- p.129. (p.205.)
五種喪失 -- p.129. (p.206.)
五種人不得受具足戒 -- p.129. (p.206.)
五種糞掃衣(2) -- p.129. (p.206.)
五種偷取 -- p.129. (p.206.)
五種施與非福,而世人認為是福→施酒、… -- p.129. (p.206.)
具五法不得離依止而住(3) -- p.131. (p.208.)
有五瓦薩(雨安居數)以上的比丘尼可離依止而住 -- p.132. (p.209.)
不善業有五種過失(2) -- p.132. (p.209.)
善業有五種利益(2) -- p.132. (p.209.)
依施主家而住有五種過失 -- p.132. (p.209.)
五種淨果 -- p.133. (p.210.)
持律五種利益 -- p.133. (p.210.)
制定學處有十種利益 -- p.2; 143. (p.3; 228.)
「毘奈耶意在律儀,……解脱知見意在無執取般涅槃」 -- p.164. (p.261.)
具有五法者終生不得離依止 -- p.180. (p.283.)
具有五法者不得授人具足戒 -- p.181. (p.284.)
具有五法者可行羯磨 -- p.181. (p.285.)
具有五法者應行羯磨 --
p.181. (p.285.)
五種殘食的成就法 -- p.188. (p.294.)
敷展迦絺那衣有五種利益 -- p.205. (p.320.)
亂心睡眠有五種過失 -- p.205. (p.320.)
五種人不得受人禮(5) -- p.205. (p.321.)
五種人可受人禮 -- p.206. (p.322.)
[1]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三冊的頁碼。
[2]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一冊的頁碼。
[3]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四冊的頁碼。
[4]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二冊的頁碼。
[5]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四冊的頁碼。
[6]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二冊的頁碼。
[7]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一冊的頁碼。
[8]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三冊的頁碼。
[9]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一冊的頁碼。
[10]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三冊的頁碼。
[11]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一冊的頁碼。
[12]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三冊的頁碼。
[13]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一冊的頁碼。
[14]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三冊的頁碼。
[15]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一冊的頁碼。
[16]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三冊的頁碼。
[17]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一冊的頁碼。
[18]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三冊的頁碼。
[19]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一冊的頁碼。
[20]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三冊的頁碼。
[21]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一冊的頁碼。
[22]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三冊的頁碼。
[23]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一冊的頁碼。
[24]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三冊的頁碼。
[25]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一冊的頁碼。
[26]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三冊的頁碼。
[27]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28]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四冊的頁碼。
[29]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30]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四冊的頁碼。
[31]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32]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四冊的頁碼。
[33]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34]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四冊的頁碼。
[35]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36]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四冊的頁碼。
[37]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38]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四冊的頁碼。
[39]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40]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四冊的頁碼。
[41]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42]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四冊的頁碼。
[43]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44]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四冊的頁碼。
[45]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46]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四冊的頁碼。
[47]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48]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三冊的頁碼。
[49]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二冊的頁碼。
[50]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四冊的頁碼。
[51] 此為巴利聖典協會(P.T.S.)版第五冊的頁碼。
[52] 此為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五冊的頁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