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總目錄

▲▲▲▲▲▲▲▲▲▲▲▲▲▲▲▲▲▲▲▲▲▲▲▲▲▲▲▲▲▲▲▲▲▲▲

《嘉義新雨雜誌》第11 (1996.1.)

▲▲▲▲▲▲▲▲▲▲▲▲▲▲▲▲▲▲▲▲▲▲▲▲▲▲▲▲▲▲▲▲▲▲▲

11期目錄

和解/張慈田

止瞋禪/張慈田

靜坐與喜悅之路(二) /護法法師主講  林杏嬬筆錄

無我的教誨 二則/達彌卡法師編  郭錦彪、劉妙蓮譯

飲食前之省思/張慈田編

食時之省思/張慈田編

食後之省思/張慈田編

週末禪修(陳麗鳳、柯麗娟、黃敏、黃淑閔、李佩青、蔡明珠、吳忠勇、鄭文益、鄭文信、林鼎皓、林裕添)

靜坐的好處/張慈田

對待朋友的心意/佛使比丘

修行園成立辦法草案

◇◇◇◇◇◇◇◇◇◇◇◇◇◇◇◇◇◇◇◇◇◇◇◇◇◇◇◇◇◇◇◇◇◇◇

和  解

/張慈田

  有爭論、衝突、糾紛發生時,和解是最佳的解決方式。和解的進行,雙方當事人需要平伏情緒,互相讓步,要有諒解、商議的空間,而且要有足夠的誠意、愛心、耐心與智慧,否則隨時都會卡住而談不下去。一次成功的和解談判,在過程中需要軟化強硬的態度,多為對方著想,需要突破原本設防的觀念與利益,需要忍受可能一時無法接受的條件,就像是經歷一場修行的歷練,經過這翻歷練,慈悲與智慧都能增長,未來的路也可以走得更寬廣。

  兩個人的和解,有時可以私了,談開就好了,有時則需要雙方都同意的調解人,居間穿針引線地化解私怨。有時深層的解怨,能觸動內心悲憫之心、悔改之心,而完全改變對待生命的態度。更多人之間的和解,如族群與族群,黨派與黨派,國家與國家,雖說問題複雜些,還是能找出雙方皆能容忍、接受的條件,一次又一次的談判,可以不斷地增加彼此的同情、瞭解,化解彼此的差異、怨結,而達到和解的目的。

  尋求和解是適用於任何有糾紛的場合。以當前的台灣來說,在野政黨提出「大和解」的理念,有意化解政黨間的歧異,尋求更多的合作空間,這是值得讚賞的。但台灣文化傳承中,少有較高層次的和解典範,而在野黨內本身溝通也做得不夠,以致於「大和解」的理念,引起很多猜疑、不諒解、冷嘲熱諷的聲音,這些陣痛與震撼,很值得關懷。

  在台灣的人民,大家都是為台灣好,要多尊重各政黨的不同主張,不要在言行之間去刺激、醜化對方,否則產生裂痕、傷害後,才來和解,雖能亡羊補牢,前嫌盡棄,但不能知微見著,未免遺憾。《孛經鈔》說:「雖知和解善,不如本無諍也。」把「無諍」作為生活態度,可免除衝突、糾紛的因素,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嘉義新雨雜誌》第11)

◇◇◇◇◇◇◇◇◇◇◇◇◇◇◇◇◇◇◇◇◇◇◇◇◇◇◇◇◇◇◇◇◇◇◇

止 瞋 禪

/張慈田

  對苦境、逆境,產生不快樂、生氣、憤怒,是瞋恚的煩惱。瞋恚火是三大毒火之一,《雜阿含93經》說:「若貪火(恚火、痴火)不斷、不滅者,自害、害他,自他俱害,現法得罪,後世得罪,現法、後世得罪,緣彼而生心法憂苦。」以瞋恚來說,當身陷其境時,將覆蔽慧眼,固執己見,頓失慚愧心、柔軟心、慈悲心,混淆是非、善惡、罪福,顛倒因果、利害等,火燒功德林可謂百害無一利,所以,有論典說:「瞋恚其咎最深……諸心病中,第一難治。」

  瞋恚經常伴隨著身體發熱、熱氣往上升、心中發火、身體發汗、煩躁不安、說話加快,有時感覺整個肉身似乎陷入火屋或火山地獄。若在苦境中再緊緊執取目標,對它繼續起瞋,就像在燃燒的火堆中,更增添燃料,火勢必然更旺。《法句經》222偈說:「若能抑忿發,如止急行車,是名善御者。」如何抑忿,而成為善御者呢?有人用強大的意志力,壓抑下去,這樣火種不但不能消毀,而且蘊藏更強大的能量;有人用轉移的方法,但因其不能如實面對瞋境,只有治標的效果。

  如何隨順解脫地療治瞋恚?當察覺到瞋火時,靜默下來,深呼吸幾次,讓瞋火急速降溫,命名它:瞋、瞋、瞋……,讓瞋火難以再升高,讓它自然滑落下來,不用意志力去壓抑它,也不任它流竄,只要對瞋的身心狀態保持警覺、觀照。瞋恚是源自於對苦境、逆境的排拒,對欲愛的執取,平時若多修習四無量心,有助於止瞋。慈觀即給予快樂、平安,悲觀即拔除自他之苦,喜觀即鼓舞輕鬆、喜悅,捨觀即實踐平等、包容、放下我慢。(《嘉義新雨雜誌》第11)

◇◇◇◇◇◇◇◇◇◇◇◇◇◇◇◇◇◇◇◇◇◇◇◇◇◇◇◇◇◇◇◇◇◇◇

靜坐與喜悅之路(二

/護法法師 主講   林杏嬬 筆錄

腦筋不生鏽

  上次上課還記得嗎?1.保持安靜。2.看著自己。3.感覺自己。4.自在。這樣做的方法是簡單的,但可以使腦筋不會生鏽,比方說:有人批評你,看不起你,你會生氣,那就有生鏽。如果批評你,你沒有生氣,那等於沒有生鏽。我們的生命沒有關係在別人的說話裡面,你相信嗎?別人說你好或不好,你相信嗎?你會以為真的。事實上,你的生命不在別人的說話當中,不要放嘛!這個是靜坐的人一定要有的觀念,別人說怎麼樣,沒關係!別人讚嘆你,罵你,你不要影響到自己,下個禮拜就整個禮拜練習,別人說你怎麼樣,微笑就可以了,罵你就笑出來,他會嚇到,會不會?他會感覺自己錯了,有錯的感覺,如果你生氣,他就愈來愈生氣。

觀呼吸

  今天我們要觀照吸氣、吐氣,我們每個人都有鼻口,今天的方法在鼻口當中,算的方式,第一步要清清楚楚吸氣,一;吐氣,二;吸氣,三;吐氣,四;……一直到一一○次。我們注意的地方在鼻端。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吸氣,吐氣,一;吸氣,吐氣,二;……一直到五十五次就夠了。

  第三步:吸氣,吐氣,一。通過了。吸氣,吐氣,一。吸氣,吐氣,二,通過了。三時,吸氣,吐氣,一;吸氣,吐氣,二;吸氣,吐氣,三;這個通過了。這裡有一個要求,你的心不能跑出去,心跑出去就沒有通過,要再一次重覆,若數到三的時候想到一件事情,就沒有通過,再從一開始,從一到十。

  今天可能沒有人會成功,這不容易做到,你到這裡就會知道「定」。就好像我們的肉體,從裡面看,和從外面看會不會一樣?有沒有看過?眼睛閉起來看這個肉體和睜開看這個肉體,不會一樣,是不是?你有空的時候就看你自己的手,看完以後眼睛閉起來,看這個手感覺會怎麼樣?你想到多少東西?從外面看和眼睛閉起來看,你的

感覺都不一樣,因為你會看到小時候怎麼樣,年輕的時候怎麼樣,所謂的歷史都會出來,所以,要慢慢的看我們的肉體,看我們的心。這些方法你們有沒有清楚了?這樣坐了以後時間過得很快,兩個小時過了,還不會累啊!這麼快,你會以為錶錯了,如果你愈清楚的話,愈會這樣的感覺,過得日子這麼快,這麼輕鬆。我們先練習一下,我們把身體放直的,不要彎的,像金字塔那樣直的,脊椎骨要放直的,肋骨要放輕鬆,輕鬆後,什麼都清清楚楚的。目標在鼻頭,嘴巴閉著,眼睛也要閉著,算吸氣、吐氣,整個過程都清清楚楚的。練習一下。(靜坐)

觀身體

  腳麻的話,把膝蓋按摩,腳麻的時候是快樂?還是痛苦?(答:受不了。)不會啊!還笑得出來就等於受得了!每一個人超過十五分鐘就會麻,腳麻時,等於到十五分鐘了,半個小時就不會麻,超過四十五分腳又開始麻,坐到兩個小時又不會了。不相信你來試試,每十五分腳就開始麻,每一次靜坐的時候,你感覺腳開始麻對身體好,它有調整細胞的功能,腳開始麻時感覺有電,你如果腳感覺有電就有效果。有時候我們的細胞會休息,外國人腳麻不會說腳麻,他們說休息,睡覺的意思,這個麻不是不好的東西。我們住在森林裡面,都要靜坐一個小時,還要經行半個小時,走路就會非常舒服、涼快。看看你們腳麻之後,有沒有涼的感覺,感覺一下,這是對腳好,不會有害的,對全身很好。

觀身、氣、心

  剛才有沒有算一到十?舉手一下,沒有?這麼可憐!一個禮拜練習,境界會不一樣,以後就不會被騙了。我們現在都心亂是不是?一句不好聽的話,心就想太多,我說一句話,可能你們想十句話,現在都動太多腦筋,沒有意思的,我們看一個東西,想十個東西,這樣子會累,所以,我們要一直維繫一心不亂,心不要亂七八糟,如果太雜亂的話,心沒有舒服的感覺。

  三樣東西有沒有發現:身、氣、心,這三樣東西中,身體可以和氣連在一起,為什麼?因為我們有一條氣,吸氣、吐氣,斷了以後,身跟心就不可以連在一起,因為這條氣藉著身跑來跑去,知道嗎?等於身跟心有一橋,吸氣、吐氣,如果吸氣以後,不能吐氣了,怎麼辦?閻羅王接近了,吐氣以後,不能吸氣了,死掉了,這麼可怕。「死亡在哪裡」?最近閻羅王住在哪裡?鼻口當中。不呼吸的話,那時候生命就沒有價值了。

煩惱放在哪裡?

  我問你們,你有沒有煩惱?都有是不是?煩惱放在哪裡?心裡,是嗎?身體裡面有沒有煩惱?有沒有,頭髮裡面有沒有煩惱?骷髏裡面有沒有煩惱?腦筋裡面有沒有煩惱?骨髓裡面有沒有煩惱?皮膚裡面有沒有煩惱?你的身體的哪一部份有煩惱?生病就有煩惱?有的人生病也不會有煩惱。我們的煩惱大部份放在心裡面,是不是?假的!根本不在心裡面,心可不可以看得到?看不到。可不可以抓它?可不可以跟著他跑?它有沒有顏色?有沒有重量?我們為什麼要煩惱?我們為什麼要加上去煩惱?煩惱不是放在心裡面,也不是放在身體裡面,放在哪裡?剩下來就是吸氣、吐氣當中!你們還沒有看到,是因為還沒有到鼻口中,如果你到這邊,你就會知道所有的煩惱在一口氣當中,吸氣、吐氣當中,所有的問題都放在一口氣當中,你緊張的時候,吸氣、吐氣會比較快,會熱熱的,生氣的時候,吸氣、吐氣會速度快,因為你放了太多東西,它滿了。本來氣是自然的、順的,進去是舒服進去的,出來就順著出來,你加上去東西它會不正常。若你嚇到也會吸氣、吐氣,但太滿,太緊。如果你開始鬱卒,悶氣嚴重的時候,這個鼻子跟嘴巴閉起來就不會鬱卒,真的,不到一分鐘,那時候你會想到什麼東西?吸氣、吐氣,是不是?受不了,煩惱去哪裡?那一剎那煩惱離遠了,知道嗎?如果你們可以一直這樣的練習就可以了,這樣所謂的煩惱就可以解決,是不是在這個氣當中放掉煩惱?不是嗎?我也試過當有一個人哭的時候,每一個人安慰他,「不要哭」,安慰後,他就更大聲哭,我就把他嘴巴鼻子閉起來,閉起來就不哭了,他要吸氣,有沒有效果?馬上就有效果。所以,我們一切煩惱在一口氣當中。

像樹一樣清涼

  都市裡面空氣有污染,影響到身體裡面,潛在身體,身體會壞掉,但靜坐的時候,吸的氣比較新鮮,用警覺性的吸,清清楚楚一口氣吞進去會舒服。我有時在下雨的時候,在開元寺三百年的大榕樹那裡,味道非常香,地的味道,在森林裡面,我走過去非常的香,泥土的味道有香的味,這裡都是臭的味,因為太污染了,拚命賺錢,自然的東西都不管,太差,所以,怎麼會快樂呢?不會快樂,因為自然都破壞了,慢慢的破壞了,所以不好。你看到一棵樹,一棵樹告訴我們很多東西,有沒有聽過?一棵樹沒有分別心,我們人有沒有分別心?有啊!這個人好,這個人不好,都有這樣,樹就沒有這樣子,它對待一切的人都一樣,沒有高跟低,一棵樹裡面有花,有水果,是不是它自己要吃的?不是。為了服務。它給影子,為了誰?夏天住在樹下,有沒有舒服的感覺?但是我們瞎的人有沒有舒服的感覺?沒有。是不是?我們管理樹的人有沒有辦法給像樹一樣涼快的感覺?一般的人沒有辦法,因為太差,內心亂七八糟的東西太多,好的東西太少,所以,影響到給別人東西都不好。這個要從內心去改變,慢慢去改變,就可以,以後接觸的人會說:「咦!這個人不錯,有法的味道,非常涼快。」

持五戒

  我們靜坐的人受五戒,第一:不殺生。我一個朋友在台南,他非常喜歡釣魚,他不懂得佛法,我也不會講國語,要怎麼教他不要殺生?他習慣了,他釣竿買很貴的,以前告訴他說,這樣子釣太殘忍了,還要付錢,有時候兩個小時釣不到一條魚,我告訴他,這樣不公平,你在安全的地方,鉤子進去,拔開,血都跑出來,這樣殘忍,如果你真正有興趣的話,你游泳抓魚,這樣子比較好,藉用手就可以了。我一直這樣告訴他,他真的把魚竿丟掉了,如果要釣魚,自己游泳抓來吃沒有關係,不會惡業。這樣游泳去抓的話,身體也會健康。他說,他很久以來,都興趣釣魚,釣了很多,今天開始不釣了。如果你要活得比較長壽,一定不要殺生,放生,你壽命一定會長,這是一條路。你不殺生,動物都變成朋友,他們也不害你。我們要殺生的時候,這肌肉會緊緊的,要死掉的動物,肌肉也都會緊的,他們的恐懼非常大,我們的肌肉緊緊的,會帶來一種病,會早一天死掉。為什麼佛陀訂五戒,因為每一個有生命的,都愛自己,蚯蚓也是,毛毛蟲也不想死掉,螞蟻也是愛自己,我們也愛自己,我們有時割傷一點點就找醫生幫忙,每一天想到就煩惱,難道動物不會嗎?所以不要殺生,不害生,就會可愛,我們人際關係也會好。

  二、不偷盜:別人不給的東西我們不要拿。因為每一個人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會喜歡,每一個人都愛,如果我們拿,問題就產生。問一下:可不可以拿?不要偷。

  三、不邪淫:我們互相尊敬,先生和太太也會犯這條戒,互相要溝通,互相要願意、尊敬。

  四、不妄語:不要講假話。講一次假話以後,好的朋友講一次,就可能成一輩子的敵人,會不會?所以,我們心裡想著,妄語是危險的。

  五、不飲酒:酒原本是一種藥用的東西,但是,你喝太多酒以後,自己都不會控制,開始唱歌,有時候會罵,把什麼話都說出來。清醒時,這麼小的路都可以走,喝了酒,一條大路,走來走去卻有危險。你喝酒開車會不會撞到?這五戒來說,不是因為你是佛教徒,而是為了一個自己的安全感,買自己保險,不必要付錢的,非常安全。如果你有五戒,每一天可說:我有五戒。不錯,為了要安全感,要過非常好的日子,這樣子而已,這是可以保証的。所以,這五戒一定要受,跟著五戒走,那時,你的生命一定慢慢的會好,比其他安全的一條路,這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所以靜坐的人一定要受這個五戒。你們看到喝酒的人,不要跟他:你不要喝酒。我都鼓勵他,喝愈多愈好,但是我都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喝酒?我問一個人,他非常喜歡喝酒,但回去就吵架,小孩子就害怕,因為打人,摔東西,他就不快樂。所以,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好,有時候,有一大堆問題,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工作問題,所以要喝酒,另外失戀的時候也會喝酒,這樣子喝酒以後走路會不會安全?不安全。等於早一天往生,每一次喝酒的時候,想:「想要早一天往生。」再喝下去,你做的事情,清楚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大部份的人不曉得自己做什麼事情,所以要多一點清楚。要做這件事之前,為什麼要做?自己問一下。每一個事情裡都有原因,如果你這樣子做,你愈來愈正,你的智慧愈來愈深,看一件事情馬上就會知道,但喝酒以後,做什麼事情就沒有感覺,這樣子不好。所以多多少少要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一件事情,多一點清楚。好,現在要練習經行。

走路禪定

  先說怎樣走。經行時,手可以放下,直的,還可以放前面或是放在後面,走的時候,眼睛看前面四尺位置,還要清清楚楚,腳跟離地、移動、放下,不要快。這樣子做的話,以後老了以後不會中風。一步一步走,全部都自然的,全身都會輕鬆,如果你晚上,煩惱很多,想太多,就心裡壓力太多,就慢慢的走三次,還不到五分鐘就可以睡著了,這麼快。我們在森林裡面有沙,涼快,滿月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在半夜經行,有一、二百人,都這樣子做,一整座森林,都不會吵,住這麼多人,沒有聲音,多麼安靜。走慢慢的,腳跟離地、移動、放下,裡面告訴我們,世界上所謂一切看到的東西,它出生了,存在一段時間,它又滅了,出生了,你可以學到無常觀念,你不會煩惱,不會痛苦。世界上沒有不變的東西,一直改變,你不能主宰,不能執著,如果開始執著的話,你會痛苦。這個告訴我們要放得下。離地、移動、放下。有沒有「放下」這個字?這一切東西,在家裡放不下的東西都要放下,放下就舒服。如果你在公園樹下做,離地、移動、放下,感覺上,你不一樣,你有安靜的感覺。有的人練習都是表演,沒有安祥的感覺,沒有舒服、涼快,還是要內心的關心。

釋放壓力

  我們這樣子走路,如果腳底會動,表示你心裡面還沒放鬆,不安定,還是有一些壓力,潛意識的壓力都跑出來。有沒有常告訴別人你的不好?不敢講的話,生活品質愈來愈差,所以我們要說我們不好的東西,成長比較快,否則放在心裡壓力蠻大的。這樣子一步一步愈來愈順,愈來愈享受,慢慢的,好像你沒感覺,身體會非常輕,這麼重的身體都沒感覺,我超過五十公斤,好像沒有一公斤的感覺,如果你愈安靜的話,愈覺得輕,如果有煩惱,就會重,肌肉就會緊緊的,所以,那時候你有一種能量,其他傷害的東西不會進去,你的身體很柔軟的感覺,我們慢慢練習,對身體非常好。

你這樣就可以拉筋脈,身體自然會健康,身體的細胞都會有感覺。今天晚上睡覺之前,安靜的離地、移動、放下,在房間裡面繞一圈,再睡覺看看,會舒服,不一樣的感覺。

為什麼要睡覺

  我們為什麼要睡覺?什麼目的?知道嗎?休息,是不是?為了休息,如果你睡覺之前有真正的想到,要真正的休息,這樣感覺睡覺,與沒有感覺睡覺不一樣,睡覺之前就默念:「我要休息」、「我要休息」。這樣子會很快的就休息,但是,我們有很多的垃圾會想,才睡覺,有時候會煩惱明天要做什麼,貪、瞋、痴,什麼都有,所以,睡覺明天起來好累,我們每天都要上班很累,回家就休息、充電,明天為了體力,所以睡不好,明天起來更累,這樣子身體愈來愈衰弱,愈來愈生病,到後來會死掉。所以回家後,躺著睡覺之前心裡面想:「要休息」,但心裡面要有一個默念,還可以一口吸氣、吐氣。如果你這樣默念的話,你不會做惡夢,這是保証的,如果你清楚:「我要休息」、「我要充電」、「我要一口吸氣,一口吐氣。」醒來時也要吸氣、吐氣。這樣你睡覺就不會做惡夢,不必要問神,你自己就可以設一定東西,一定不會做惡夢。

消除惡夢

  我最恐懼的是什麼東西?死嘛!其他的惡夢比不上,哪一個比較嚴重?死了?惡夢?死亡比較嚴重,這觀念比較深。你睡之前也會脫衣,脫衣之前,就想明天我會不會再穿這件衣服?這樣默念也可以,你睡覺前拜鞋子,鬼也都不想踫你,鬼都害怕,你常做惡夢的話拜鞋子就可以,就不會做惡夢,你心裡默念:「明天會不會有機會穿我的鞋子?」心裡這樣設定,就不會做惡夢,真的,這樣躺下,明天起來也不會累,好像也不需要刷牙的感覺,身體不會有酸酸的感覺,起來就輕鬆,你們每天起來有沒有這樣的感覺?起來的時候有沒有新鮮的感覺?(答:沒有。)這麼可憐!這樣子的話身體一定不會好,比較老得快,剛剛充完電,應該會好嘛!應該身體不錯,這個是設定的不好,我們的觀念不好,要多一點關心身體,這個可以直接用啊!我們很多的累,外面一直忙,沒有意思,真的,不管你讀多少書,賺多少錢,這個內心要快樂,要多一點關心、慈悲自己一下。

多關心生命學

  有一次,一位教授,他坐船去旅行,坐了好幾天,這教授很有名,他學問非常多,有一天船長也知道這一位有名的教授來坐船,就去問他,討論學的怎樣,要做怎樣,教授問船長:「你知不知道地理學?」他說:「不知道。」教授罵說:「你的生命二十五%都浪費。」他聽完以後心裡就難過,這麼偉大的教授說的,他浪費了二十五%生命。隔天又去找教授,教授又問:「你有沒有學過海洋學?」他說:「我沒有」。教授又罵說:「你又浪費二十五%的生命,昨天二十五%,今天二十五%,一半價值都沒有了。」他回去更難過,他的價值愈來愈低,自己有錯的感覺。還好,還有五十%的生命價值。隔天又去教授那裡討論問題,教授問:「你有沒有學過氣象學?」他說:「沒有。」教授更生氣罵,你怎麼可以當船長呢?你從來沒學過氣象學,但每次要面對風、太陽、浪,這樣子太危險,他這次說:「你生命的品質太差了,沒有價值,沒有學過地理學,這麼爛,還每一天都開船,這個連海洋學、氣象學都沒學,還帶領這麼多客人,他們都不會安全,你的二十五%又浪費了。」他回去非常難過,晚上都睡不著覺,突然就不小心碰到暗礁,水一直跑入,半夜船就開始沉下去了,沒辦法救,他就馬上跑去敲教授的門問他說:「教授你會不會游泳?」教授說:「我不會。」船長說:「今天你不會游泳,生命的一○○%價值都沒有,因為離海岸還很遠,會游泳的人才可能游到海邊,可以救命,不會救游泳的人就沉下去了,一定會死掉。」很抱歉,我沒有辦法帶你到岸邊,船已經快要沉下去了。」他說再見,就下海游泳,教授就淹死掉了。還好船長還有二十五%價值,而教授連一%都沒價值。教授什麼都懂,但是不知道游泳,因為關係生命的東西。沒有學,就沒有價值。他知名度有用嗎?所以,我們靜坐的課就等於學游泳那樣,有關係生命的意義,多關心生命一點,不要有太多外面的東西,多一點關心自己內心的清淨,有很多的結慢慢的看,很多問題來研究,我們會成長。不好的東西、好的東西,對你的身體是非常有影響,一個不好的東西你記得牢,放了很多能量,你心裡面放了很多能量,我們浪費很多能量,所以,靜坐了以後這些能量可以存下來,每一次都有精神,不會累,做什麼事情你都願意做,不會這個不好,那個討厭。我們這個禮拜每天起來及睡覺之前五分鐘,練習吸氣、吐氣到一一○下,還有五十五下,還有數一到十。這個要不要做?不做不行,以後的方法會愈來愈深,做不到就白費了。

  下一次講的題目是身念處,有關係身體的東西,這以後還有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四個,以後你們就會知道佛法說什麼,不會被騙,清楚這四個東西就不會被騙。

19951012日講於嘉義新雨道場)(《嘉義新雨雜誌》第11)

◇◇◇◇◇◇◇◇◇◇◇◇◇◇◇◇◇◇◇◇◇◇◇◇◇◇◇◇◇◇◇◇◇◇◇

無我的教誨 二則

/達彌卡法師 編   郭錦彪、劉妙蓮 譯

  我會教你何謂負擔、認識負擔、挑起負擔和放下負擔。何謂負擔?它就是五蘊。哪五蘊?即身、受、想、行、識。它們就是負擔。何謂認識負擔?識別這是某某人,住在某某村,這就是認識負擔。何謂挑起負擔?對感官之樂加以執著;對形成與不形成加以執著,這就是挑起負擔。何謂放下負擔?欲念的消退、消失與放棄,從欲念中解脫出來,使它不復存在,就是放下負擔。

  五蘊是負擔,

    人是負擔者;

    挑起它實在痛苦,

    放下它何等快樂。

    若你放下這重擔,

    不再挑起新負擔,

    欲念就被連根拔起,

    你就會如願,你就會自由。(巴利文《相應部》第三冊、第二十五頁)

                   

  「放棄不屬於你的東西,放棄它!能放棄它是你的幸福與快樂。甚麼東西不是你的呢?身(物質因素)、受(感覺作用)、想(認識作用)、行(意志作用)、識(意識作用)都不是你的,所以放棄它們。放棄了它們,你就會幸福與快樂。這就有如有個人把祇園裡的草、木和枯枝匯聚在一處,一起燒掉或任他隨意處置,你們會認為:這個人匯聚了我們,把我們燒掉或任他隨意處置嗎?」

  「不會的,世尊。」

  「為甚麼呢?」

  「因為它不是我們,不屬於我們的。」

  「同樣的,身、受、想、行、識都不屬於你們。」(巴利文《相應部》第3冊、第34頁)(《嘉義新雨雜誌》第11)

◇◇◇◇◇◇◇◇◇◇◇◇◇◇◇◇◇◇◇◇◇◇◇◇◇◇◇◇◇◇◇◇◇◇◇

飲食前之省思

   這只是因緣和合法,它隨著因緣轉變。這些飲食以及食用這些飲食的人,都是因緣和合法,不能保持不變的,不是個人所能擁有的,沒有實在的我,隨著因緣生滅。這些飲食本來並不是討厭的,當它被人食入這污穢的身體之後,它將會變成討厭的。

                                                 

食時的省思

    我如理的思省所食用的缽食,不是為了玩樂、放縱、打扮、妝,只是為了滋養身體的生存,為了停止(飢餓的)損害,為了支持梵行,如此,我將消滅舊的(飢餓苦)受,同時不使新的(太飽的苦)受生起,我將維持生存,不因(飢餓而產生)過失,得以安樂的生活。

                                                 

食後的省思

   今天我所用過的任何飲食還沒經過省思的,不是為了玩樂、放縱、打扮、妝,只是為了滋養身體的生存,為了停止(飢餓的)損害,為了支持梵行,如此,我將消滅舊的(飢餓苦)受,同時不使新的(太飽的苦)受生起,我將維持生存,不因(飢餓而產生)過失,得以安樂的生活。(《嘉義新雨雜誌》第11)

◇◇◇◇◇◇◇◇◇◇◇◇◇◇◇◇◇◇◇◇◇◇◇◇◇◇◇◇◇◇◇◇◇◇◇

週 末 禪 修

  這是19951223日舉辦的(嘉義縣)奮起湖露營禪修,由張慈田老師帶領。藉由較長時間的禪修,來調整生活的態度,增強禪觀的技巧。其間遇上有遊客帶卡拉OK器材上山吟唱作樂,稍受干擾,但提醒同修以不迎(不跟隨旋律吟唱)、不拒(不拒絕音聲或期待無聲),去面對去作觀,能消除大半的內心擾亂。當天晚上及次日早上,以簡單的牛奶、麵包充飢,有人也經歷了一些饑餓的滋味,但在這種處境,又能激發感恩有這樣磨練的機會,才屬上乘的道心。這次禪修在一千六百多公尺山上,雖地勢屬夏涼冬暖的地形,晚上氣溫應也降至十度以下,對寒冷的忍受也是這次禪修的一項考驗,在心理上若建立:「就只是這麼冷。」則可大步跨越冷的苦受。這次禪修特別提示「見就只是見」、「聞就只是聞」、「覺(想)就只是覺(想)」、「知就只是知」,來鍛鍊直觀的能力。以下同修各抒心得供大家參考交流。

陳麗鳳:這次禪修感覺太棒了!除了感恩張老師外,還是感恩。這次最深刻的體驗就是對寒冷更徹底感受到,且冷得很溫馨,很夠味。希望下次再有這麼的禪修和體驗。

柯麗娟:第一天晚上靜坐,有人卡拉OK放很大聲,讓我覺得今日我能修習佛法,實在是很有福報,也知道唯有真正實修才能畢竟解脫。但此次覺得自己話較多,且修習沒有前兩次認真。

  :在報名禪修之前,一直猶豫不決,要或不要參加,體力及腳力皆在考慮。決定後,就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理,第一天的經行,走沒多遠,腳一觸地,便痛苦不堪,每一步都戰戰兢兢。後來,痛感卻一再減輕,但注意力一分散,腳步便亂。第二天的經行,整個過程,腳力還好。感覺事前對行程的心理負擔過重。

黃淑閔1.感謝張老師及各位同修的分享修行意義,使我對人生苦難、無常有更深體認。2.願將活在當下這份自覺,身體力行於日常生活中。

李佩青:在寒風冷夜中渡過了一天半時間,熱情並沒有因而減半,也看見幾位師兄姊都是如此的精進、用功。我感覺這次似乎稍微的不專心;但以為活在當下是必要的,不需妄想、牽掛、回憶自己的現在、過去、未來如何,因那只會產生更大的挫折、貪念。人要有滿足的心,隨時懷有感恩的心。

  苦可因病痛、內心等許多原因產生,可以應用內觀面對現實,而踏實、快樂、平靜。張老師的思路及用心推廣佛法,讓我得到處事的方法。

蔡明珠:這次參加禪修露營活動,感覺內心很平靜,身體很輕鬆、自在,沒有負擔,沒有壓力,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機會。謝謝張老師及各位同修。

吳忠勇:體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很新鮮。雖然不知道寧靜是什麼,但感覺蠻不錯的。

鄭文益:今年第一次感受強烈冷的覺受,是一種修行的因緣,冷是一種逼迫,也可從中訓練與冷相處安住,而不起太大的煩惱。半夜起床,夜睹明星滿空耀眼,是一種難得而特別的經驗,雖然山中禪修又冷又餓,但是得到欣賞星空與享受大自然特別的清明與寧靜的機會。一天半的禪修下來感到非常的愉悅與清明。又可藉著討論的時候,請問張老師與同修們,解答個人心中的一些疑惑,收穫很多,在此非常感謝張老師精心的安排與解答。

鄭文信:第一天晚上,山上很冷,靜坐時,心越專注,就越感覺全身都被冷空氣穿透一般,漸漸把眼睛張開。改成觀照「坐著的身體」,寒冷的感受就只逗留在身體外層,內心的不滿意,逐漸平息。了解寒冷的逼迫是逃不掉的。

  入夜更冷,整夜睡了又醒,醒了又睡,原來要睡的安穩,也要靠「眾緣和合」。隔天入山,緩步經行時,脖子開始疼痛起來,獨處的時候,痛的更劇烈,只好用快步經行,來轉對痛的注意力,這方法很有效,只是不能治本罷了。

  兩天來,最深刻的印象,大概是寒冷、飢餓、疼痛,倒下來的樹幹,還有一隻斷了左腿的可憐小狗,越來越相信佛陀所說的真理─五蘊就是苦難,離開五蘊,世間就再也找不到苦了。比較缺乏的是,內心還無法隨緣安住。如此罷了。

林鼎皓1.修行即如何把日常生活事務處理臻致真善美。2.修行不尚空談玄妙道理,貴在日常實踐受用無窮。3.飲食知量,不足則營養不良,太過則肥胖。4.欣然樂意接受一切苦難,並不忘感恩苦難,苦才有解脫。5.修行的目的是看清楚世間的種種,並從苦難中解脫出來。

林裕添1.腳傷復發,因行腳、爬山引起,這是想求解脫的後遺症,這是有所求之苦。2.凍寒之苦,使我想到對乞者露宿街頭。有同樣感受。3.好景不常在,福氣也不會永遠伴隨,如何在有福氣時,珍惜它,而在壞的環境如何以扭轉心態,找解脫法。

(《嘉義新雨雜誌》第11)

◇◇◇◇◇◇◇◇◇◇◇◇◇◇◇◇◇◇◇◇◇◇◇◇◇◇◇◇◇◇◇◇◇◇◇◇◇◇◇◇

靜 坐 的 好 處

/張慈田

  靜坐(meditation瞑想、禪思、內觀)提供人類一帖清涼劑,無論閒忙、晨昏、四季,只要靜下心來,看看你的呼吸或看看你的動作、感受等,就有幾分的安定、平靜感,這份定靜感可以繼續深化,可以清除身心煩熱、憂惱,也可以用不同的禪修來消除特別的煩惱、障礙,一時練習就一時受益,經常練習就經常受益。以下列出具體的靜坐好處,做為鼓舞靜坐的動力。

‧減少焦慮、緊張、不安、恐懼、壓力。

‧減少身體的疲倦感,改善睡眠的品質。

‧身心輕鬆,減少身心疾病。

‧做事更專心、細心、冷靜、勤快。

‧待人更有耐心、愛心與人相處更融洽。

‧思考更有條理、精準。

‧頭腦更清晰,記憶力更好,創造力更強。

‧減少偏狹的、閉塞的、執著的思考方式,更能寬廣的、全方位的思考問題。

‧不易受邪術所害,不易受邪說所惑。

‧觀察更敏銳,分析更細膩。

‧逐漸清除壞習慣,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會得老人痴呆症。

‧臨命終時,心不慌亂、不顛倒。

‧更有能力明白真正的煩惱因果及解決煩惱。

‧破除自我中心及自我意識,澈底覺悟。

(《嘉義新雨雜誌》第11)

◇◇◇◇◇◇◇◇◇◇◇◇◇◇◇◇◇◇◇◇◇◇◇◇◇◇◇◇◇◇◇◇◇◇◇◇◇◇◇◇

對待朋友的心意

/佛使比丘

他是我們生老病死的朋友。

他是我們共同在輪迴中的朋友。

他和我們一樣被煩惱所主宰,一定會有犯錯的時候。

他的貪瞋癡也不比我們少。

他和我們一樣偶爾也會犯錯。

他和我們一樣不知道為什麼要出生,也不了解什麼是涅槃。

他像我們經歷過的,對某些事情愚癡不懂。

他就我們過去所做的一樣,有時會隨著自己的心意做事。

他和我們一樣想要完美、出名以及與眾不同。

他和我們一樣,一有機會就佔別人的便宜。

他有權為了善良而瘋狂、沈醉、迷失。

他和我們一樣是凡夫,什麼都執著。

他沒有責任替換我們受苦或死亡。

他是我們共同在人世、宗教中的朋友。

他和我們一樣,一想到什麼就急著去做。

他有責任去承擔自己的家庭,而不是我們的家庭。

他有權跟隨著自己的喜愛來執取某種價值觀。

他有權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宗教。

他和我們一樣有平等的權利使用公物。

他和我們一樣有可能會患上精神病。

他有權利要求我們的援助和同情。

他有權在適合的情形下,得到我們的諒解。

他有權隨心所欲成為共產或民主。

他有權先自利後利他。

他和我們一樣有平等的人權居住在這個世界。

若是我們如此思惟,大家就不會有任何爭執。

(《嘉義新雨雜誌》第11)

◇◇◇◇◇◇◇◇◇◇◇◇◇◇◇◇◇◇◇◇◇◇◇◇◇◇◇◇◇◇◇◇◇◇◇◇◇◇◇◇

修行園成立辦法草案

一、宗旨:

  藉著適當場地,透過規律的作息,充實的課程,共同的戒律,將原始佛法之修行方式落實於日常實際生活中,以體證無我自在的精神,進而承擔弘化利生的工作。

二、組織:

  正式會員大會為最高決策機構,下設管理委員會。設執行長一人,委員數人,另設教學組、財務組、總務組、公關組。

三、設施:

  園內設置共修講堂,正式會員獨修寮房,以及男女通舖供結緣會員使用。

四、會員資格:

  1.正式會員:肯定原始佛法修行之方式,堅定終生修行理念,且經委員會審核通

過者。

  2.結緣會員:認同原始佛法修行理念者。

五、經費:

  1.正式會員:每人十萬元,超出者視為奉獻。

  2.結緣會員:隨緣。

  3.加入正式會員後兩個月內退出者,已繳會費得全數退還,超過時限則視為奉獻。

六、地點:

  以距離市區半小時車程左右寧靜地點為原則。(山坡地更佳)

七、權利義務:

  1.修行園登記為財團法人,所有會員均無財產所有權。

  2.正式會員享有終生使用各項設施之權利,然須遵守戒律,並盡弘化之意願。

  3.結緣會員得事先預約床位,並繳交清潔費,自備用具,遵守戒律。

  4.眷屬朋友同行,一律分住男女通舖,並遵守戒律。

八、戒律(生活規約):

  所有會員均須遵守共住規矩。(包括眷屬、朋友)

  1.固定的起居時間。

  2.團體功課:運動、靜坐、經行、讀書、討論、演講、觀照等。(細節另定)

  3.自由時間。

  4.輪流執事。

  5.正式會員房間採輪住制。

九、本辦法經修行園成立籌備會第一次開會討論通過完成,不週之處容日後隨機增減之。

(編按:本修行園直至2004年並未成立) (《嘉義新雨雜誌》第11)

◇◇◇◇◇◇◇◇◇◇◇◇◇◇◇◇◇◇◇◇◇◇◇◇◇◇◇◇◇◇◇◇◇◇◇◇◇◇◇◇

                  11期目錄                        回總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