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總目錄

▲▲▲▲▲▲▲▲▲▲▲▲▲▲▲▲▲▲▲▲▲▲▲▲▲▲▲▲▲▲▲▲▲▲▲

《嘉義新雨雜誌》第20 (1997.7.)

▲▲▲▲▲▲▲▲▲▲▲▲▲▲▲▲▲▲▲▲▲▲▲▲▲▲▲▲▲▲▲▲▲▲▲

20 目錄

建立台灣原始佛教/明法比丘

無生/明法比丘

直觀的歷程/緬甸 班迪達大師 

出家與在家的倫理關係/明法比丘

《泰國出家記》(下)/明法比丘

台灣原始佛教道場簡介

來去台/明法比丘

◇◇◇◇◇◇◇◇◇◇◇◇◇◇◇◇◇◇◇◇◇◇◇◇◇◇◇◇◇◇◇◇◇◇◇

建立台灣原始佛教

/明法比丘

  佛教在台灣,已經有三四百年歷史,但幾乎沒有出現完整的,純正的原始佛教教團。與直驅解脫道相衝突的後世經教與祖師法風行於台灣,雖發揮了教化的功能,但卻干擾了正法律的辨識與實踐,障礙了快快解脫的道路。直至最近一二十年台灣才有較有力、堅實的原始佛教的宣揚,引導走入滅苦的捷徑。

    建立台灣原始佛教,就是建立「正法律」的傳承,一方面繼承佛陀的正法(以阿含經為主),一方面繼承佛陀為僧團建立的律(Vinaya,毘奈耶‧毘尼)。繼承正法能使人趨向簡單、直接、有次第的滅苦之道,其修學方式由四阿含與五尼柯耶的聽聞、思惟、修證,即可體證涅槃。繼承律,能使正法趨於完整、圓熟,及使正法久住,律制則需重新由泰國、緬甸或斯里蘭卡等南傳佛教國家引入,繼承僧伽受戒的法脈及完整的、活生生的僧團體的運作制度,使比丘能過著清淨活命的生活方式,而不受譏嫌、質疑。

  建立台灣原始佛教有兩個迫切性目標:一、建立合乎正法律的僧團。在戒律方面以南傳上座部律藏為主,並參考擷取各部律的優點;在生活方面則需實際到南傳佛教國家參學,引入活生生、完整的僧制,要避免閉門造車,也要避免生硬移植而水土不服。建立的僧團最好四位比丘以上乃至二十一位比丘以上共住,能發揮僧團功能,而違犯輕戒乃至僧殘重戒都能如法懺悔,而不障解脫道。僧團是教學弘法人才的搖籃,同時也能傳授比丘戒,使法脈、僧脈都能綿延不斷。二、建立密集禪修中心。使在家出家眾隨時都能精進禪修,在短期內剋期取證聖果。

    學習正法的教理與觀行,只要維持精進不懈,即可滅苦。而律制的傳承與建立,則具有相當高的難度,需多加費心。若正法律在台灣完整的建立,則推動法輪即可百千世無障礙。(《嘉義新雨雜誌》第20)

◇◇◇◇◇◇◇◇◇◇◇◇◇◇◇◇◇◇◇◇◇◇◇◇◇◇◇◇◇◇◇◇◇◇◇

  

/明法比丘

  有生就有老病死,生老病死都是苦;無生就無老病死,也就是無生苦,就無老病死苦。無生並不需要等死了而不再生(無你何剩餘的涅槃),無生可以現前、當生獲得,阿羅漢也稱作「無生」,斷盡煩惱,於世間無所生起。在修因就需斷絕與「欲」結合的「生」法,才能達到果上的「無生」。  

    生法,生生不息是世間人所喜好,滋養、依賴、追求的,但它是苦的聚集。佛陀說:「諸比丘!如何為生法?曰:妻子是生法,婢僕是生法,山羊、羊是生法,雞、豚是生法,象、牛、馬、牝馬是生法,金、銀是生法。諸比丘!生法實為此等之諸依,於其處彼被縛,令狂、貪著,自生法而求生法。……此非聖求也。」(《中部》<聖求經>)對捨棄世間的比丘來說,世間種種營生法,是諸事不宜,因生與欲密切結合,而且會生生不已,孳息不斷,這樣就遠離解脫道,因此,過清淨的修道生活,要遠離憒鬧、斷攀緣、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少欲是只維持活命的基本需求,不奢求、不囤積,隨緣度日。在家眾也能修無生法嗎?當然可以。在家眾若沒有無生的道基就不可能證果。所以一樣需要有少欲知足的生活方式。  

    生法不限於物質的擁有滋生,六根觸境,味著、執取也是生法,凡是養「生」,養眼、養耳等都是生死法。南傳《律藏一》說:「凡是色味、聲味、香味、味味、觸味,此等皆如來之所棄,如斷本絕根之多羅,歸於無有,於未來亦無再生之法。」佛陀如實地表達他的無生。  

    「無生」是從現實的生法的棄離、寂滅來理解,不必由形而上來想像,使實踐無生法可以落實,而獲得無生智也可以自知自證。(《嘉義新雨雜誌》第20)

◇◇◇◇◇◇◇◇◇◇◇◇◇◇◇◇◇◇◇◇◇◇◇◇◇◇◇◇◇◇◇◇◇◇◇

直觀的歷程

/緬甸 班迪達大師 
U Aggacitta 
英譯   台灣  蔡文熙  中譯  

    〈譯者按〉班迪達大師(U Pandita Sayadaw),一九二一年生於緬甸仰光市近郊,目前負責「清淨智禪修道場」(Panditarama),為緬甸當代僧人中,頗富國際聲望的禪修大德。他在二十九歲的時侯,首度接受馬哈希大師(Mahasi Sayadaw)的直觀禪修訓練,此後,便長期依止馬哈希,並擔任馬哈希座下的親教師,負責指導國內外的修行人,從事密集的禪修訓練;一九八二年,馬哈希過世,他被推選為「馬哈希禪修道場」院長,一九九◎年,離開馬哈希道場,另行在仰光市巴罕區,創立「清淨智禪修道場」,隨即又在庇古森林設立森林分院。此道場風格,延續了馬哈希的精神,採用全年無休的密集禪修活動。班迪達大師,目前共有三本英文作品:《就在今生》、《自由解脫的道路》、《炎炎夏日的雨水》(已由譯者中譯)。本文係譯自《就在今生》的附錄之三,為該書的濃縮篇,言簡意賅,可視為班迪達大師修行體驗的結晶。

直觀的歷程

  在合格老師的引導下修持直觀法門,修行人會覺知到異於日常生活意識的真理。這些在修行中生起的直觀,與個人的狀態或智力程度沒有關係,而是經由適切的修行,按特別的次序生起,並伴隨著心靈的禪定與淨化而成功地深化。以下所列舉的直觀歷程,是要提出警告:如果你已經踏上修行的道路,就不要去思索這些歷程,即使對非常有經驗的修行人,都很難評斷自己的修行狀況。只有經過密集的訓練之後,一位老師才能從其他修行人的口頭報告中,認識到直觀開展的特殊、微妙的徵兆。

對於心與物的直觀

  覺知到觀察中的心(意識)與物(意識的對象)兩者之間的區別。

  澈見到一個人的經驗全部是由心與物所構成。這種直觀能夠暫時將「自我是獨立於心與物之外」的錯誤觀念移開。只要正念持續下去,對於「法」的質疑就會停止。

對於因與果的直觀 

  直接去攝受心與物的因果關係。

  舉例而言,一旦意念生起,一連串生理的知覺也會生起,修行人會剎那之間直觀到彼此的因果關係。或者,痛苦的知覺出現了,就會想要移動身體。

  澈見到只有心與物存在,而且心與物就是促成彼此存在的因素,這種直觀可以摒除「外力對我們的經驗是可以產生影響力」的錯誤觀念。澈見到只有一連串的因與果,這種直觀可以摒除「事件是偶然、無因果」的錯誤觀念。

對於無常、苦、無我的直觀

  「無常隨觀智」(Aniccanupassana bana):從意識對象不可避免的毀壞中,澈見無常。摒除常見的錯誤觀點,減輕傲與慢。

  「苦隨觀智」(Dukkhanupassana bana):觀察對象(尤其是痛苦的知覺)的解體,修行人就可以理解到無常的不舒適與壓迫,並且證知到對象之內,沒有避難所,無常是可怕的,不可欲的。摒棄「持續性的舒適感可以在無常中達成」的錯誤觀念。

  「無我隨觀智」(Anattanupassana-bana):接著,在對象的無常與苦中,澈見不可執著,並摒除「自我或其他媒介可以制止對象的消逝」的幻想,又清除「內在本質在自我、心、物中呈現」的錯誤觀念。

  上述三種直觀是屬於第一階段的「直觀禪定」(vipassana jhana),並且是針對無常、苦、無我的普遍性反省而來的。當對象呈現三法印,修行人就會反省到,並沒有所謂的時間,也從來沒有時間存在。

  「思惟智」(Sammasana bana):經由綜合觀察可以證知到:無常、苦、無我的三法印是清晰地一起觀察到的。修行人會確信「法」是真實的,正如以前所聽到的一樣。

  這種思惟智的直觀與前面的「無常隨觀智」、「苦隨觀智」、「無我隨觀智」,就是第一階段「直觀禪定」的全面開展,並且是正見直觀的誕生,舉凡觀察任何對象,都能在無常、苦、無我的三種角度下,加以證知。

對於生起與消逝的直觀 

  心靈清晰地澈見任何對象剎那之間的生起與消逝,也就是證知任何心物現象快速的出現與終結。

  這種直觀是屬於第二階段的「直觀禪定」,在這個階段,概念的思想弱化了,極端強烈的狂喜與舒適感生起了。由於正念的一些層次還沒有開展,而會執取這些快樂的經驗(直觀的染著)。在這個階段,修行人信仰堅定,弘法的願力深厚,並且可能相信他們已經開悟了。

對於道與非道的直觀

  由於修行人有勇氣正視他們所經驗的信心與狂喜,因而對於這些經驗的執著逐漸淡化,修行人確定,簡簡單單的覺知,遠比狂喜境界,更是真實的實踐道路。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信心堅固,往前超越。

  直觀的歷程中,第三階段的「直觀禪定」居於優勢,其關鍵因素是快樂或舒適感,而且,平衡是一切「直觀禪定」的基礎,此時明顯地呈現出來。修行人現在可以長時間禪坐,不會產生痛苦的感覺。

對於分解的直觀

  心靈不再集中在任何對象的生起與中間過程,而是專注在對象消逝的階段。因此,覺知只專注在一切事物止息的分解上,而不會去注意其餘的事物。身體的概念形象會變得非常不明確。

  一旦對於分解的直觀圓熟了,一種中道的感覺會在身體與心靈中,發生決定性的影響,這種中道的感覺,並不是舒適感,也非不舒適感。修行人的內心能夠,清澈地觀察一切現象的分解。這種直觀是第四階段「直觀禪定」的開端。快樂與舒適的情境消失了,捨離主導一切。在任何一次直觀或直接覺察的剎那,不再生起概念性的思想。

對於畏怖的直觀

  澈見一切現象的畏怖性質。

對於厭惡的直觀

  由於一切現象都會敗壞、崩潰,修行人澈見了一切現象的可厭性質。

對於希求解脫的直觀

  生起持續修行的深沉動力,前進至一切痛苦經驗止息的地方。

對於一切對象平衡的直觀

  中道平衡感確立了,這是由於內心被快樂或不快樂淆亂之前,正念非常靈敏,迅速將這些對象提起來觀照,這是一種不會產生反擊的詳和、穩定的感覺。

  在這種直觀的過程中,修行人經驗到平和的內心狀態,類似阿羅漢的境界,或者是已經完美淨化、開悟的眾生。從這種平穩的狀態中,心靈有能力契入涅槃的平和寂靜境界。

對於涅槃、平和之樂的直觀

  身心現象已經止息了。道與果的意識;涅槃;審察的意識。

  這種經驗通常被認為是「開悟」,而且是一種不可能倒退的轉變。依佛陀之言,共有四種層次的開悟階段。每個開悟階段,都是循序達成,並依照上述的直觀系列,達到極致而契入。

  第一階段是「預流果道」,這種道的意識已經根除了自我、疑及固守錯誤修行的邪見。再者,根除了導致修行人墮入地獄道或畜生道的煩惱,其餘的煩惱也已經弱化了。「預流果道」的聖人,仍會輪迴七次於不同的存在境界。不過,墮入低層境界的道路,已經由第一階段的道的意識封閉了,這七次輪迴只會在人界或其他更高的存在境界中受生。 

  果的意識,就好像將水撒在營隊生火的灰燼上,惱熱被根除而冷卻土地。

  審察的意識審視了道與果的意識,涅槃為意識的對象,一併眺望了前頭的道路。修行人證知到這點,他的淨化工作才算開始,這是因為還存在許多令人痛苦的煩惱。

進一步的開悟境界

  「一來果道」、「不還果道」、「阿羅漢果道」。直觀的開發分別導致三種道與果的意識。

  「預流果道」的聖人只有局部的開悟。其餘的三種淨化境界,尚有待努力,愈是契入涅槃的寂靜境界中,愈享有快樂與豐盛。擁有純粹的內心喜樂是每一個人天生真切的權利。每一位修行者應該力求進入阿羅漢境界,完美的寂靜,並且根絕一切內在的痛苦。(《嘉義新雨雜誌》第20)

◇◇◇◇◇◇◇◇◇◇◇◇◇◇◇◇◇◇◇◇◇◇◇◇◇◇◇◇◇◇◇◇◇◇◇

出家與在家的倫理關係

/明法比丘

    佛陀的出家與在家男女弟子都是為解決自他一切苦厄而行道,每人所具備的智慧福德因緣都不同,但應互相扶持、幫助,以興旺佛教。  

    一般說來,出家眾較具有法財,能布施種種佛法珍寶,使眾生能獲清涼解脫,而在家眾較具有世財,能布施寺院、僧伽所需種種物資,令僧眾安於修道、弘法。出家眾要精進修道,並盡所能教導認識現前身心種種苦及苦因,並教令出離苦及出離苦的方法,令聞法者能生厭欲、離欲、滅欲的感動。在家眾則要盡自己的能力布施僧眾所需的飲食、醫藥、衣缽、住屋,幫助做僧眾不可做的事,如煮食、掘地、種植等,或僧眾不方便作的事,如運輸、採購、輔助教導等。僧眾本就不應作的事,如過午不食、吃飯時不應講話,在家眾應多加注意護持,又如僧眾捉持金錢原是犯戒,就不應增其犯戒因緣,而改以供養生活所需物資為主。  

    出家眾有責任告訴在家眾如何修法護持,而所護持的事不違越戒律;在家眾也應主動瞭解出家眾所不應作、不方便作、無能力作的事,並盡力幫助。雙方良性的互動,互相資益,使佛教大家庭能健全、無病、如法如律。(《嘉義新雨雜誌》第20)

◇◇◇◇◇◇◇◇◇◇◇◇◇◇◇◇◇◇◇◇◇◇◇◇◇◇◇◇◇◇◇◇◇◇◇

泰國出家記(下

/明法比丘

320

  上午,法燈法師上課。

‧問有無鬼神?答:沒法證明,跟滅苦無關。人生很短,內心什麼問題都有,應快去解決。

‧對自己、別人不帶來煩惱,就是做好責任。做好責任,成果不請自來。做好責任,一切問題就止息了。

‧法在哪裡?在心裡,在名色,在內心覺念,在空中。無所不在。從此就不寂寞、無聊,不用騎牛覓牛。

‧失去平常心、正常心,等於把佛性殺死了,要有慚愧心。平常心不生不滅,處在涅槃狀態。

‧如果還未死,問題還在,每天要去解決它。

‧與大自然合一的話,我、我所的感覺沒有了,所有都是大自然的流轉而已。

‧認識我們自己,認識之後,所有問題不會再隨之而來。學習那一件事,一定要帶來滅苦。

‧大部分的人的見解有問題。若認為這是我、我的,就不正確,因緣和合,拆開是空的。若有正見就馬上可以開悟。正見與世俗完全相反。

‧人類一直開發地球的資源,以為物質會帶來幸福,這是錯誤見解。物質越多,問題越多。對物質沒警惕心,苦惱將升起。

‧業形成了,擋不了,靜觀就可以。平靜後才檢討。

‧濃縮十條《迦羅摩經》所說:不要「相信」他人所說。

‧曾閉關三個月,過去的假名、假說、假相一個個跑出來,看它,跑光了。禁語或少講話,對平靜幫助很大。

‧認清執著的害處,才放下,不是還未認清就放下。放下的方法:罵自己;生慚愧。慚愧就是天神,保護我們不做壞事。

  上課主題:「業及超越業」

‧佛陀以前,世間只講善惡業,今世善業,得後世善報。講的人聽的人也看不到,有疑。佛陀講三種:1.善業。2.惡業。3.超越善惡業。講者聽者能清楚。

‧生,三毒的生起,可解決,不再生。死,佛陀說有煩惱就是死。這樣的死可以解決,不再死。佛陀的生、死,三十五歲就沒有了。

‧世間以為人死有靈魂從身體跑出來,去投胎,講者、聽者都看不到,盲目。佛陀說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講者、聽者都可以看到,可以控制,而無業報,若能控制六識就無苦。

‧業是什麼?有意即業。好意造善業,惡意造惡業。有意,騙不了別人。無意即無業。業從六根接觸六塵時生起,業報也是馬上現前。

‧如何超越業?從出生的地方去滅。從觸生,從觸滅。如眼見色,有覺念,不執著,業在那裡止息。不斷地訓練,一個個止息。耳、鼻、舌、身、意也一樣。不要發展高不高興,一個個訓練,不斷累積波羅密。止息業的工具是八正道。「正」是業無法生起。佛陀教人改變行為,可以馬上改變行為,一毛錢也不用花在祈禱、儀式上,就可以止息煩惱。

  照演師補充:全世界法燈法師是第一個到回教教堂去演講的法師。演講時,全場靜悄悄,比佛教徒還靜。演講後,法燈法師反應這一點,他們回答是:他們不是聽你講,是聽阿拉講。原來背後有阿拉。法燈法師的父親是回教徒,他對回教有下工夫研究。回教徒親人死後,不哭。早上死,中午就抬去墳墓,中午死,晚上就抬去墳墓。

他們要在墳墓睡三個晚上,半夜主人叫大家起來,看那麼多人死,卻沒有見到鬼。回教徒不怕鬼。

321

  晨約1點起來,坐十分鐘,再睡。

  4點起身坐3分鐘,又躺下睡至4點半,起來,坐15分鐘。

  昨天上殿稍為遲到,挨罵,今有時間壓迫感,太匆匆,以為不值得。晨預演受比丘戒儀式。

  見痴師曾參加過圓通寺三個月禪修,得輕安,但用功使不上力,之後,進禪堂,才得些要領。那時有一人說開悟了。他問:你現在有沒有定?答:怎麼問這個?見痴師:定有出入……。這樣的問答決無法證明開悟,除非從觀照五蘊實相的成果察究。

  今有兩人來寺出家。在泰國短期出家是稀鬆平常事,寺廟就經常要為此事忙碌。

  照演師從曼谷載法寶法師來,八點到。法寶法師,出家三十年,佛使比丘妹妹的兒子,師範大學畢業,當教師兩年多,就依佛使比丘出家,住「解脫自在園」。現在擔任教育部顧問,經常去政府機關教官員佛法。他擅長組織化、哲理化佛法。

    以下摘錄一些要點:

‧在「觸」上學習。問題在錯誤的接觸產生,滅苦也在觸上。

‧「我」什麼時候生起?在接觸時。所以,小心注意六根接觸六塵。

‧阿羅漢吃東西,只是動作,吃元素。一般人吃東西,造業。有吃的欲望等於吃餌。

‧不要拿別人的失常、不正常來破壞自己平常、正常的心。

‧佛使比丘作一偈:

 1.苦在心生起,因為錯誤的接觸。

 2.苦不生起,因為知道去接觸。

 3.苦將不再生,如果不愚痴接觸。

    下午4點半課後,走路去參觀離這裡一公里的北傳寺廟,只住住持一人,聽說地有200(1 rai=0.2),買地花200萬銖,蓋大殿費用要1800萬銖(台幣約1800萬元),兩層樓,地坪一千坪以上,可容四、五百人應沒問題。已完成主體結構。大乘佛教對蓋大廟似乎都很有興趣。

    晚上,反省到常受時間驅使,沒有小心觀照,若為趕時間而忽略當下的觀照,是顛倒的做法。

322

  晚上涼風吹大些,身體略感不適,睡眠不佳,一次翻身壓破左眼鏡片,有點懊惱。再睡後,近4 點起床盤坐。4點半沒叩鐘,也沒電力。站椿片刻,有風吹,停止,咳嗽幾聲。早課沒法念誦。靜坐超過半小時,略有昏沈。見痴師說,沒電也能用功,恭禧!若因此鬆散要加強。  

    早餐,吃兩粒柑桔,三片芒果,三條小香蕉,一杯果汁。整個早上胃部感覺很舒服。  

    8點半集合,照演師講解緬甸、錫蘭的袈裟穿法。又說到阿姜曼是法宗派(緬甸派),佛使比丘、阿姜查是大宗派;有人邀佛使比丘參加法宗派,佛使比丘說若參加之後馬上能開悟他就參加。佛使比丘曾說,佛像遮蓋了佛陀。這句話受到攻擊。  

    照演師說的法語,節錄如下:

‧不值得把心寄托在變動的事物。如以為師父會說法,有修行,很有威儀,才跟師父出家,這是崇拜人物,不是學法。要師父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會讓自己白白愚痴一場。我們有智慧、覺念可以控制我們的心,但不能控制外在。

‧一回教徒給茶喝,謝謝他。他說感謝阿拉。他內心充滿阿拉,他的宗教進入最內心,做什麼都榮耀阿拉。基督徒也一樣。台灣法師受禮拜時則念「阿彌陀佛」,是拜阿彌陀佛,有深的含意。

‧以前泰國老師打犯錯的學生之前,告訴學生:「你有三毒,鬼附身上,事實上,你不想做錯,打身上的鬼。」

‧現代人很愚痴,一點芝麻小事就去找醫生。人越舒服就越怕死。

323

  凌晨聽到狗長吠鳴兩三次。起雞皮疙瘩。

  6點吃點心。6點半搭車約25分鐘,至一市場托缽。920分歸。今天此地氣溫高達42℃,曼谷32℃。今天由照演師繼續講戒。

    下午5點下雨。我及幾位戒兄移居至一棟二層樓房子內。一方面避風雨,一方面想體驗屋內的生態。共住了三晚。

324

  沒受風寒,睡得較安穩。晨3點至4點靜坐。4點躺下,繼續觀察,也想事情。上午最後一次演練戒儀。

    早齋後,8點至10點半到市場托缽。這次得到的食物最多。宣傳車用泰語廣播,意思是:泉洞寺及台灣來的出家人來托缽,26日就走了,請大家布施,功德無量。但感覺口氣急,不柔和,太聒噪。我還看到一指揮交通人員做出腳踢一女機車騎士的粗暴動作,幸好沒踢到。服務人員真需要加以規範約束。照演師原預定自然托缽,對住持廣播宣傳不滿。托缽結束,照相作戒牒用。也順便買眼鏡。

    午餐應供,跟上次同一餐飲店。

  餐後到住持的一女信徒的黑膽石店參觀。中午回寺後,想喝咖啡提神,再想沒昏沈何必喝,就停止行動。與證海師談法。他在台灣行腳不喜到寺廟掛單,被問東問西,離去時,還明的或暗的塞紅包、食物,麻煩多多。

    晚上法寶法師上課。

325

  晨9點半至10點半受比丘戒。共六位。屬大宗派內出家,戒師巴力奔諾是負責這一地區的和尚。受戒前幾天已會背誦受戒文,而受戒儀式中,受戒文是一句一句跟著念。聽說有些戒師要求戒子自己背誦出來。受戒前一對醫生夫婦,供養大家袈裟。受戒後我馬上捨多餘的、不必要的新袈裟。  

    下午6點多刮痧,出現黑、紅斑痕,怪不得昏沈得厲害。

    晚上課後,比呀湯磨請佛法中心的沙彌「文」示範朗波田動中禪十四個手的動作,包括行走也可配合做。

326

  早餐後,大家告別泉洞寺住持,並一起懺悔彼此有不愉快,甚至內心咒罵的過失。到吉祥島(Goa Mahamongkol)參觀,在泉洞寺之西三、四十公里,有三、四百女行者,也有一些男眾在那裡修行。住持「波拉妹」(Phra Me),意思是「女比丘」,有受到批評,據說已改名為「美內蓮達磨」,意思是「法境界的母親」,她1985年開始修行,今年42歲,以前是美容學校校長,先自修6年後,才專修,她喜到墳墓修行。在墳墓修行能增加無常意識,也比較容易得定。午齋後,她們念誦sadhu, sadhu, sadhu,anumodami(善哉,善哉,善哉,我隨喜)聲音和悅動聽。她們信仰每顆樹、每個石頭都有神保護,對每事都要謙虛、恭敬。有強調不侵犯、不毀謗、不講別人壞話。照演師說,她們活在梵天的境界。

    今是我來泰期間體力最差的一天,也拉肚子。下午1點大家準備走上山,天氣很熱,我怕體力不支,不想冒險,留下,坐在一客廳地上,客廳另一頭有幾具白骨。道場女眾給我草蓆,兩杯茶,還找來一位少校用英語跟我來溝通,問我是否去某處睡覺。我說不用。感受他們服務得無微不至。坐在那裡一個小時左右,嚴重昏沈幾次。她們告知同修已歸來,我去浮在湄公河河面的涼亭與大家會面,大部分人攤在地板上休息。起身後,坐火車,往曼谷方向。掛單在松統甘拉拉尼寺,住持渥洛麥(Voramai)比丘尼89歲,1955年出家,在台灣受戒。

    渥洛麥比丘尼的女兒柴斯瑪‧卡比辛博士(Dr. Chatsumarn Kabilsingh)執教於曼谷達姆沙大學(Thammasat Univ.),她跟我們談話,她說她母親先受八戒,因她到加拿大研究比丘尼戒,發現還有比丘尼存在,帶母親到台灣台中慈善寺受戒。渥洛麥尼以為出家應為社會服務,每週日有辦活動,她年輕時還收養未婚媽媽產下之子。曾撫養至80多位。幾年前泰國政府要提倡自由墮胎,她們參預抗議活動,後來沒立法通過。但社會還有未婚媽媽、小孩問題,這不只是女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慈悲」是要遇事肯幫助別人,「無我」不能在空中飄來飄去。像照顧孤兒,半夜被吵醒,可以知道有無慈悲、無我。泰國佛教比較重視供養,而不重視內心的修行。

327

  晚上蚊子多,身體癢,睡不安穩。上午去托缽。飯後走到無愁禪寺(Santi Asoke Buddhist Centre)參觀,住持是菩提沙門(Phra Bhodhirak)。目前位於佛統府這一間是十年前成立,當時還是一塊常淹水的土地,沒有樹木,現在林木茂盛,也種植很多農作物。這裡佔地60多萊(8甲多),在別處還有四個寺,每個寺都有兩三百人。

    在這裡生活要求:持戒(含不捉持金錢,要填寫一份放棄財產聲明)、用功、用腦觀察事務。必需日中一食、赤腳。每天3點起床,3點半早課二十分鐘。早上5點半托缽。9點至11點用餐。沒午休,白天不許躺臥,除非生病。下午46點是自己時間。晚上可以看經過濾的電視節目,台灣的「包青天」被允許看。倡導工作即修行。菩提沙門曾在他的書《人是什麼》表示他在1970年已斷盡疑惑。因教義及作風問題被主流佛教纏訟多年,已兩次敗訴。目前出家眾都穿白衣,與主流佛教作區隔。

    在寺內住茅篷最久只能住一年,就要輪換茅篷,以防對住的地方執取,每週都有檢查人員巡視,防止收藏不必要的物品,特別是女性,喜愛收藏東西。  

    寺內種了很多樹、農作物、藥草,農作物的種植是雜種在一起,它的道理是每一種農作物對別種有幫助,以防病蟲害。不用農藥及化肥。

  生產物品有稻米(大部分在別處大農場生產)、農作物、香菇、草藥、水果、醬油、豆腐……,吃的東西沒有一樣是從外面買來的。他們也有自己的製藥工廠、中西醫院(含草藥蒸氣浴室)、老人院、福利社,福利社賣外來的物品的部分,必標兩種價錢,一種是買的價,一種是賣的價,差價很少。他們稱這種做法為「功德主義」。

  吃飯的時候必需入食堂一起進食,一週內分別有各地的人及外國人掌廚,可吃到各種口味。寺內有一塊空地是燒屍處。通常人死了火化後骨灰就丟了,若死者家屬有執取就帶回去安置。  

    緊鄰寺院有佛教村,住有一百多戶,住戶是向寺院購買土地建造的,每間都有取一個名字,參隆夫婦各有一棟小屋在此,參隆的那間沒有牆壁。他們最近比較少來居住。

    菩提沙門有簡單的開示:

‧很多人以為這裡很嚴格,但若看經典所說,會覺得這裡並不算嚴格。

‧四聖諦八正道是真理。沒有分大宗、法宗、南傳、北傳。

‧每天作息,用六根,於四念處,看清楚;沒看清煩惱,就無法對付、厭離。

  下午回寺,三點鐘左右,看到多位僧尼就公開吃東西,吃的習慣性應該是貪習。見痴師事後說,有一次一位穿南傳袈裟的台灣和尚上街買東西,當下吃,被一位長老看到,喝斥說,如果還吃,就把袈裟脫下(還俗。按:這不合乎戒律處罰方式),不然就叫警察來。在泰國過中午吃東西是嚴重犯戒行為。下午4點到達水利寺掛單。

328

  早上托缽,餐後大家去買袈裟、帳棚。

  下午5點半靜坐半小時。再外出去逛逛水利寺,繞了半圈。後來再與同修到寺內的火葬場看屍體,也看正在焚燒的屍體,快燒完了。我沒深刻感受,照演師有無常感受。

    晚上7點,法寶法師上課,提到時間的觀念。時間是什麼?生起欲望,開始有時間。貪欲多,時間愈長。無欲,時間就沒有了。

  有一位台灣來的比丘來水利寺智者長老這棟房子掛單。晚上,課後,想跟他認識,照演師介紹我及「新雨」,他都沒表情,不答。我說:「他大概沒聽過。」他也沒反應。照演師說:「他知道,我常跟他提到。」他也沒反應。那比丘手中拿一本「空空」由泰文譯中文的譬喻故事,談了幾句之後,我看到譯者筆跡,我說:「這是空法師翻譯的。」他也沒回答。照演師再問,他也沒回答。我就沒趣的走了。心裡略有不舒服。

329

  睡得昏沈。凌晨2點上廁一次。盤坐五分鐘。又睡。起來時可能5點了。

    托缽。滿缽,手還提著食物。對還要供養的信徒大家反應不一。回寺,我有情緒反應說,托缽沒有章法,與比呀湯磨有爭論。他還說:「要收就收,不收就不收。」這沒有解惑。早餐時,見痴師說,起煩惱就不對。常雲師也起來作一些解釋,說居士要供應沒被接受,很失望。不接受可以,但是要說「波潦」(滿缽)。問題是前面的人都沒人懂泰語。托缽還需要一番學習。

    上午去水利寺內的一位松怦(Sompong)法師那裡學製作動畫。利用簡單的線牽動圖畫,變成活潑的弘法材料。他提到複製人只複製外表而已,內心無法複製,佛教界尚未有人反對複製人。但教宗反對,說不道德(因上帝才能製造人)。我感覺這些教界菁英對社會問題反應蠻快的。

    晚上通洛塔那(Thongratana Thavorn)法師來開示,他是清邁人,10歲就出家,今年53歲,一生有很多傳奇故事。他的大學、碩士、博士都是研究宗教,他認為學位是世間的護照,騙愚人。他沒有家,家在轎車上。他去過108國。他曾在緬甸學法三年,也曾親近馬哈希法師,以為馬哈希法師是個聖者,經文在第幾冊第幾頁第幾行都能記住。緬甸的經典有提到六樣事,學到了就勝過一切。一、照到樹根底下(見人或法的根柢)。二、知五官(知人心)。三、靠近元素(四大、空、識),生起智慧與喜悅。四、滅自大(消滅身份、地位、階級)。五、講出來就是法、律(開玩笑也是)。六、知道了,解脫了,就是光明。

    演講時就提到前天由清邁回曼谷,在機場遇到一群外國人,他給小佛牌,有一位不接受,說是基督教徒。法師馬上掏出他的十字架,說「我愛耶穌,每天都做功德給耶穌。你一定要愛佛陀,不然到哪裡都有敵人。」後來那個人接受了法師的佛牌。

    法師遇到外教徒都會先說:「我是個愚痴的人,但我有興趣你的宗教,全部教我。」等他教完。他就會問我們的宗教,那時候就是我們的時間。他們的教義三天就講完,佛法講十年講不完。我們拿黃金換狗糞,等他拿到黃金就會放掉狗糞。他到國外都去找外教徒,到台灣兩次,都是找有名的基督教牧師。現在都有一些有錢的基督教徒贊助他去外國,他去外國有機票就可以了,充滿微笑、愛心。法師提出五種愛的方法:愛每個人、永遠愛、馬上愛、見面要愛、願意愛。外教徒也是人,人一定要愛人,人不愛人,誰愛人?

    泰國基督教徒對他(不對別的和尚)合掌,因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對他合掌。他向全泰國基督教牧師演講。約五、六年前教宗去波蘭,用波蘭語演講,其中談到佛教的涅槃是夢想。引起佛教界的反彈,而斯里蘭卡不准教宗去。法師就發願要去找教宗,透過關係安排見了教宗,問他認識的涅槃觀念是什麼?教宗說是身口意的寧靜,空等於涅槃云云。法師也告訴他正確的觀念,並告誡他以後對外演講用自己的語言,否則可能弄錯。經過一番疏導之後,教宗感謝他的慈悲,消除他的苦惱,否則他無法面對全世界微笑。教宗也讚嘆他正確的說法,勇氣,沒有花樣,及智慧如海,問什麼都難不倒。法師的回答是,佛陀聰明,他的弟子一定也聰明。他從此隨時都可以馬上找教宗。之後,他就開始接觸全世界的基督教、天主教機構。

   他到什麼地方都有人笑,因為他都先笑。有一次他住日本長崎一個月,他認識的一個男孩帶一大群人來找他。他對小孩有一套方法,馬上抱他,跟他玩,開玩笑就可以了,有時讓小孩子按摩,給他冰淇淋,掌握小孩,就能掌握他的全家人。教小孩讀書原則是眼睛要看,耳朵要聽,頭腦要想,內心要專注,不明白要問,回家要溫習。

330

  晨起床時,已520分。還有人說,今天大家起得比較早。我捨了一些在家衣服。

    早上請本寺副住持智者大尊長來開示。他說泰國寺院歡迎外國人來,因為尊敬我們才來找我們。他歡迎我們來泰國時,隨時可進去房間休息,不管他在不在。他也談到複製人的事,說複製人對佛教徒不是新鮮事,我們贊成要複製「覺」。

    在飛機上,比呀湯磨說:托食物佛法興,托錢佛法衰。證海師說:一比丘研律五年,但對托缽一無所知。

    回到台灣,在機場,我跟忍法師提議明天早上去托缽。

    結束了二十一天出家受戒活動,重新再做個比丘。(《嘉義新雨雜誌》第20)

◇◇◇◇◇◇◇◇◇◇◇◇◇◇◇◇◇◇◇◇◇◇◇◇◇◇◇◇◇◇◇◇◇◇◇

台灣原始佛教道場簡介

    為便利佛子參學正法,我們就所知道的對目前國內修習原始教法的道場概況加以介紹。請同修、讀者善加利用,共享清涼法味。還有些道場傾向自修或活動暫停,而不便公開。若有新資料歡迎提供。

 

菩提伽耶內覺中心

112台灣‧台北市登山路139-3號 

E-mailbudhgaya_an@yahoo.com.tw

02-2892-9649~50 阿蘭若;

0937-090360 法禎

高雄市前鎮區長江街903F1

0929-088223 法因

住持為默行比丘(U Vupasama烏帕沙瑪,1994.3.受比丘戒)。開原始佛法研習班、專修班、內觀禪修等課程。在花蓮有一塊寧靜的道場,正在開發中,私有地四甲多,共七甲多。

 

緬華佛教精舍

235 台灣‧台北縣中和市中興路1095 Tel(886)(2) 2247-3442

住持李文德法師(Ashin Agga Wemdha1953年生),印度籍緬裔,1989年來台,熟悉莫哥西亞多( Mogok Sayadaw )禪法。

 

緬華佛教寺 ( Oversea Chinese Theravada Buddhist Temple)

235 台灣‧台北縣中和市忠孝街122-15 Tel(886)(2) 2940-2646

搭公車242號、249號,至「幸福市場」站下車。住持南達法師(U Nanda Siri)(緬籍)。目前沒有固定的共修時間,偶有說法、討論。信徒以緬甸人為主。已計劃在台北‧內湖建立道場。

 

原始佛法三摩地學會( Theravada Samadhi Education Association)

241 台灣‧台北縣三重市中正南路1091Tel(886)(2) 2972-0367

Fax2391-3415

創立於1996年,指導老師為斯里蘭卡籍強帝瑪法師 (Ven. Chandima, 1957年生)13歲出家。會說流利的國語,通英語、巴利文、梵文、印度文、斯里蘭卡文(1982-84年就讀Buddhasravaka-Dharmapithaya大學時,這五門語言都要讀三年)1985年就讀Peradeniya大學,1986年獲得邏輯學碩士學位,1989年來台。弘法活動在佛陀教育基金會、原始佛法三摩地學會。並於每個月農曆15日在該中心舉辦皈依及八關齋戒。強帝瑪法師在1993年於斯里蘭卡靠近Colombo有辦孤兒院(Dharma Chakra Children’s Fundation )、幼稚園。

 

台灣佛法中心

327台灣‧桃園縣新屋鄉後莊村5鄰後莊4610 Tel0933-722492

住持泰國籍猜育比丘,1983年在清邁成立「佛法中心」,1986年成立「佛陀園地」教養失怙兒童。1992年來台行腳托缽。辦活動有行腳、托缽、出家受戒、兒童夏令營。

 

內觀教育禪林

320台灣‧桃園縣大溪鎮頭寮福安里10123

Tel( 886)(3) 388-2428

禪林是一片松樹林,臨近湖泊,景觀良好,約六分地,建築簡單。前往者,由大溪鎮往土寮(蔣經國謁陵所在),再往竹篙厝。禪林由林崇安教授(已退休)私人購買。林教授1976年開始學藏傳佛教,1995年開始參加葛印卡十日禪(請參考「法光雜誌」第135, 2000.12「訪林崇安教授談學佛歷程」)。目前專心修學原始佛教及隆波田的動中禪。有時辦禪修活動。

 

中華民國正念動中禪學會(Mahasati Meditation Association)
406台灣‧台中市北屯區太原路三段154號四樓  電話:0910-765496E-mailpd.hs@msa.hinet.net

正念動中禪築基於「身念處」的架構,其禪修的特點是禪坐時持續不斷地以雙手比劃一套「手部動作」,並正念於此套動作上,藉於鍛練發展持續不斷的正念。累了時,就行禪。行禪累了時,就坐下來,比劃手部動作。一直持續不斷地的正念覺知手與腳的動作,清晨一早就開始禪修直到晚上入睡的時候,不斷的正念覺知動作,因此,才稱為「正念動中禪」。隆波通在台灣弘揚「正念動中禪」已將近十年。「動中禪」出版書籍:《自覺手冊》(內觀教育基金會)、“To One That Feels(W.A.V.E.)

 

海星山禪修籌備中心

407台灣‧台中市大進街7024

電話︰(886)(4) 2322-3627 郭淑燕

住持泰國籍星光比丘(1960年生),活動:國內外長、短期禪修。

 

財團法人 臺灣內觀文教基金會
 426
台灣‧台中縣新社鄉大南村中和街二段28035
(
通訊郵件可寄: 426台灣‧台中縣新社郵政信箱 21 )
Tel
(886)(4) 2581-4265Fax2581-1503

http://www.dhamma.nccu.edu.tw/

E-mailtvc@tpts6.seed.net.tw

此中心指導老師葛印卡老師(S.N.Goenka),總部設在印度‧孟買附近的伊加埔里;經常性的活動是舉辦十日禪。內觀十日課程歡迎任何人報名,但是如果要參加長課程,則必須認同並專修此方法,且每天早晚練習兩年以上。十日禪每天早上四點起床,晚上十點休息,前三天半純粹觀呼吸,再來三天半,從頭到腳,由前至後的身體做小塊小塊地掃描觀照,最後三天做從前到後,從後到前,從頭到腳,及從背椎節節穿透觀察;並修習慈心觀。

 

法雨道場 ( 原:嘉義新雨道場 )

606 台灣‧嘉義縣中埔鄉同仁村柚仔宅506

Dhammavassarama, No. 50 - 6, You-Tze-Zhai, Tong-Ren Village, Chong-Pu Township, Chiayi County, 606, Taiwan

Tel(886)(5) 253-0029Fax203-0813

E-mailnewrain@ms22.hinet.net

網址:http://www.tt034.org.tw/newrain

19941月成立「嘉義新雨道場」,2月發行「嘉義新雨雜誌」(2002.10.已發行至39)20026月遷移,並更名為「法雨道場」,占地七分的林園。此道場明法法師(Bhikkhu Metta)1952年生,1973年學法,並接觸到原始佛教。曾在北傳佛教出家六年(1975-1981)1987年參與成立美國「新雨佛學社」,推動原始佛教,對外發行《新雨月刊》(1987~1994年共發行至72)1988年回台,成立台北「新雨佛教文化中心」,1997年在泰國再度出家。此道場以呼吸法當做禪觀的要領,日常生活的互動(法的分享與回饋)、生活、作務,也佔重要的份量。此道場秉持深度的思惟、實踐、反省法義,並譯介南傳佛教書籍,作為修學參考。辦讀書會、禪修。

法藏講堂 / 原始佛教學院

地址:台南縣歸仁鄉民權八街851  電話:(06)230-1406

  住持:慶定法師(1950年生)14歲就在國內傳統佛教出家學法,十多年前認同四念處是可見、可知、極實際的法後於七年前開始原始佛法的推動。法藏講堂倡印流通近代學者原始佛教的著作。

護法法師(Ven. Dharmagupta1965年生,13歲出家)1989年來台灣,住台南開元寺,並教授巴利文、梵文,就讀台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1995年獲碩士學位。長期擔任原始佛教學院教職。原始佛教學院採取沿街托缽,不受金錢供養。出版《吉祥法音》2001年創刊,不定期刊物。

 

慈蓮寺

713 台灣‧台南縣左鎮鄉岡林村10

Tel(886)(6) 573-0047, 573-0105Fax573-0184

網址:http://www.tzulien.org.tw

E-mailtzulien@mail.tzulien.org.tw

此寺由大願法師創建。教理依阿含,實修以四念住。道場環境幽靜,佔地六甲。長期禪修活動、電視弘法。出版書籍、會訊。

 

高雄 共修會

時間:每隔週拜二晚上7點半至9點半

Tel0929-828711朱淑娥小姐(連絡人)07-57141619 郭美麗小姐

《雜阿含經》讀書會。主持人明法比丘、盧隱人居士。

掲諦精舍

802台灣‧高雄市苓雅區英明路260413樓之2 (近三多二路‧凱旋路口)

Tel(886)(7) 725-1775

駐精舍法師:U  Bodhi(1951年生),印度籍,印度東部阿拉干人。通緬甸語、國語。

 

甘露精舍

956台灣‧台東縣關山鎮永盛路33 Tel(886)(89) 931-618 (早上)

創立人:宏真比丘尼(1952年生)。目前以自修為主,有時托缽。

 

◎馬錫山禪修中心 / 靈佑寺

976台灣‧花蓮縣光復鄉大華街10912 Tel(886)(38) 701-367; 703-306

網址:http://mcs.idv.tw/

E-mailpm1712@ms22.hinet.net

創立人悟達比丘1940年生,1981年出家,1988年接任靈佑寺,約在那時接觸原始佛教,近年來則積極學習與推動。曾參加葛印卡的十日禪。1996年曾到緬甸馬哈希禪修中心實修十個月。經常舉辦禪修活動。此中心以弘揚佛陀根本教法「四聖諦」為主。(《嘉義新雨雜誌》第20)

◇◇◇◇◇◇◇◇◇◇◇◇◇◇◇◇◇◇◇◇◇◇◇◇◇◇◇◇◇◇◇◇◇◇◇

來去台南

/明法比丘

  從嘉義走路到台南的念頭,是許老師邀我參加5月3日歸仁「樵廬」的聚會後,很快就浮現。我3月出家後,想把行腳當做磨練自己身心的一個項目。

    51日出發當天及前一天各爬山一小時,調適體力。當天下午四點決定該晚起程。行裝:水一罐(1.6公斤)、露宿袋(0.8公斤)、睡墊(0.2公斤)及背包裝衣缽、藥品,加上一支筆、地圖、白紙,沒有書本,共6.2公斤。裝備輕便。還要為花費的考慮,帶一千多元。晚上八點出發,走邊注意呼吸與腳步配合,有時路人看我,會出現自傲的心態,注意呼吸,漠視路人的存在,即可收心。開始走165號公路時,路黑漆漆,沒帶手電筒。上回4月8日行腳,晚上11點從關子嶺大仙寺出發,走整夜也沒帶手電筒。這回中途有兩次,善心人士招呼搭順風車,原先拒絕,後來想到或可結法緣才上車。晚上1111分走到東河,因下雨且不知還要走多遠才方便歇腳,於是決定休息,睡路邊民家屋簷下走廊。檢視三個多小時,共行二十五公里,真是飛毛腿。原先計劃走到樵廬,約六七十公里,因時間可提前很多,改變計劃,先到新化「正法律學苑」。

    隔天,3點51分起來,整晚被蚊子叮得很不舒服。靜坐半小時,即整裝出發。6點半在六甲早餐。早上還有雨,八點左右就出大太陽,被曬得中暑還不自知,九點多就有體力耗盡的感覺,走得慢,拖著腳走,出現期待有人載,到310公里里程時,路邊有人招呼搭車,上車,直至新化。吃中餐後,走到虎頭埤,一位王先生開車送我上「正法律學苑」,又省走六公里。這一趟到台南用腳走路約十小時。在學苑主要與法界比丘談6月中來結夏安居事。晚上昏睡一夜。

    隔天早上九點半,明覺比丘送我到關廟,我再走一小時到歸仁,那時為時已晚,沒托缽,吃自助餐。之後,在「樵廬」門外的竹林下,沒有期待心地等了三個多小時,嘉義的同修開車先到,隨著許老師就來了。聚會下午三點開始,直到隔天中午。多位同修久未參加共修,探討法義有鬆散的感覺。

    回嘉義,是否用走的?因考慮有事在身,決定坐車。走到台南,小小試驗,想行腳更遠,托缽過活,不帶錢,不收錢。(《嘉義新雨雜誌》第20)

◇◇◇◇◇◇◇◇◇◇◇◇◇◇◇◇◇◇◇◇◇◇◇◇◇◇◇◇◇◇◇◇◇◇◇

                   20目錄                  回總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