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1987.2.) 第2期(1987.3.) 第3期(1987.4.) 第4期(1987.5.)
第5期(1987.6.) 第6期(1987.7.) 第7期(1987.8.) 第8期(1987.9.)
第9期(1987.10.) 第10期(1987.11.) 第11期(1987.12.) 第12期(1988.5.)
第13期(1988.6.) 第14期(1988.7.) 第15期(1988.8.) 第16期(1988.9.)
第17期(1988.10.) 第18期(1988.11.) 第19期(1988.12.) 第20期(1989.2.)
第21期(1989.3.) 第22期(1989.4.) 第23期(1989.5.) 第24期(1989.6.)
第25期(1989.7.) 第26期(1989.8.) 第27期(1989.9.) 第28期(1989.11.)
第29期(1989.12.) 第30期(1990.1.) 第31期(1990.2.) 第32期(1990.3.)
第33期(1990.4.) 第34期(1990.5.) 第35期(1990.6.) 第36期(1990.7.)
第37期(1990.8.) 第38期(1990.9.) 第39期(1990.11.) 第40期(1990.12.)
第41期(1991.1.) 第42期(1991.2.) 第43期(1991.3.) 第44期(1991.4.)
第45期(1991.5.) 第46期(1991.6.) 第47期(1991.7.) 第48期(1991.8.)
第49期(1991.9.) 第50期(1991.10.) 第51期(1991.11.) 第52期(1991.12.)
第53期(1992.1.) 第54期(1992.3.) 第55期(1992.4.) 第56期(1992.5.)
第57期(1992.6.) 第58期(1992.7.) 第59期(1992.8.) 第60期(1992.9.)
第61期(1992.10.) 第62期(1992.11.) 第63期(1992.12.) 第64期(1993.2.)
第65期(1993.3.) 第66期(1993.4.) 第67期(1993.6.) 第68期(1993.7.)
第69期(1993.8.) 第70期(1993.9.) 第71期(1993.10.) 第72期(1994.1.)

 

第1期 ( 1987.2. )
新雨佛學社的成立因緣/張慈田
止觀隨筆(一)/白偉瑋

第2期(1987.3.)

為什麼要討論/張慈田
重建修證的信心/張慈田
獻給修行者/Nanarama著 林良彬 譯
訪企業家林政彥先生/Polly王
四念處與五蘊/釋顯如
止觀隨筆(二)/白偉瑋

第3期(1987.4.)

編輯室報告
覺醒/張慈田
為什麼要修行/張慈田
如實正觀事物的真相/Nyanaponika Thera 著 林良彬譯
我對佛教的新認識/吳建賢
對頌/吳建賢譯
印海法師專訪/Tomi楊 訪問 姚克洪整理
訪何楊晉老居士/吳姿蓉
止觀隨筆(三)──不住六塵布施的實踐/白偉瑋
鏡中影幻/白偉瑋
法句經選譯/張慈田譯

第4期(1987.5.)

談修行/釋顯如
龍樹法師之死/張慈田
靜坐步驟及其要領/張大卿
禪定生活須知/張大卿
殯儀館內的沉思/林良彬
止觀隨筆(四)/白偉瑋
佛誕紀實/鍾美蝶
星雲法師座談記要/白偉瑋

第5期(1987.6.)

佛教修行的觀點/演講:張大卿 記錄:鍾美蝶
嫉妒/釋顯如
修行人的婚姻觀/張慈田
空觀思想的永恆意義/林良彬
止觀隨筆(五)/白偉瑋
有關PTL的省思/白偉瑋

第6期(1987.7.)

苦諦/釋顯如
佛教經濟學(上)/作者:E.F.Schumacher 譯者:張大卿
淺談幾個知見/張慈田
荷花情/Tomi楊
社會科學研究與佛法/翁儷楨
止觀隨筆(六)/白偉瑋

第7期 ( 1987.8. )

集諦/釋顯如
略談禪宗/張慈田
止觀隨筆(七)/白偉瑋
電影介紹: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吳建賢
佛教經濟學(下)/作者:E.F.Schumacher 譯者:張大卿

第8期(1987.9.)

本社基礎佛法班八個課程的大意/張大卿
淺談不正確的期待/吳姿蓉
滅諦/釋顯如
心經解說/張慈田

第9期(1987.10.)

《佛法基礎十講》序/釋顯如
淺談幾種不良習氣/吳姿蓉
止觀隨筆(八)/白偉瑋
「十二緣起」釋義/張慈田
淺談主宰欲/吳建賢

第10期(1987.11.)

道諦/釋顯如
八正道修行淺釋/蔡茜茜
生命力/張慈田
來函照登──聽講學習心得/葉盛沖
《雜阿含經》「陰相應品」修行要領/張大卿

第11期(1987.12.)

編者的話
因果報應/釋顯如
四念處的重要性/張慈田
四正勤修行淺釋/吳姿蓉
止觀隨筆(九)/白偉瑋
傳統戰爭一樣會殺人/葉盛沖 王麗文合譯
怎樣寫修行日誌/張大卿
附:修行日誌一則

第12期(1988.5.)

訪印順老法師/釋顯如
七道修行的檢證程序:七覺支/張慈田
面對批評/王麗文
一個處理團體紛諍的模式/吳建賢
懶散與精進/吳姿蓉
修行甘苦之一/白偉瑋
修行日誌一則/蔡茜茜
結緣/林家興
《印度之佛教》簡介/釋顯如
附錄一:一個嶄新的宗教面貌──新雨佛學社/張大卿
附錄二:四諦三十七道品修行綱領/張大卿

第13期 ( 1988.6. )

編者的話
當前社會與佛教╱社論
皈依佛/釋顯如
六道/王麗文譯
台灣真的有錢嗎?我沒有看到!/司馬文武
夫妻吵架/林家興
懺悔的積極作用/白偉瑋
修行日記/吳建賢

第14期(1988.7.)

編者的話
修行或不修行╱社論
皈依法/釋顯如
執著或不執著/林家興
為何學打坐/王麗文
同修對話日誌/檔案組
修行日誌/蔡茜茜
《印度佛教思想史》簡介/釋顯如
根本佛法──阿含經的特色──訪楊郁文老師(上)/張慈田 訪問

第15期(1988.8.)

編者的話
佛教政治觀--答國際日報記者問╱張大卿
皈依僧/釋顯如
牽手的聯想/吳建賢
姻緣因緣/王麗文
緣盡情未了/林家興
修行日誌/白偉瑋
勇猛‧修學‧為眾生──訪昭慧法師(摘要)/張慈田訪問
根本佛法──阿含經的特色──訪楊郁文老師(下)/張慈田訪問



第16期(1988.9.)

編者的話
基督的最後誘惑/社論
「分別」與「執著」/釋顯如
社會關懷與解脫道/李元松
正思與正念/張大卿
佔有慾/白偉瑋
人佛交戰/林家興
開車‧車開/王麗文
修行日誌/吳姿蓉
淡泊中實踐佛法──訪宏印法師/張慈田 訪問

第17期(1988.10.)

編者的話
奧運精神與奧運╱社論
心靈的淨化/釋顯如
鬼門關一天/蔡茜茜
教法‧學法‧法次法──訪陳重文老師/張慈田訪問
修行日誌之一/吳姿蓉
修行日誌之二/白偉瑋
心靈之旅──雙溪行/陳慧娟

第18期(1988.11.)

自由、獨立與民主╱社論
持戒的意義/張大卿
也談修行/江煥銘
修行的朋友/白偉瑋
情緒傷人/林家興
都市禪師與學生/張大卿
阿含經上的「道」/楊郁文
普賢願‧監獄行──訪慈忍法師/張慈田訪問
回台三週見聞/吳建賢

第19期 ( 1988.12. )

編者的話
美國選舉的漏洞╱社論
也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佛法/李元松
賭氣‧鬥氣/釋顯如
為什麼說得到做不到/張大卿
作育人才在靈山──訪淨行法師/張慈田訪問
伊甸寓言的涵意/張大卿
生活治療法簡介/倪志琳

第20期(1989.2.)

漢譯南傳大藏經╱社論
人間到處有禪機/新雨禪話
尼姑「思凡」與社會介入/張大卿
活在眼前一瞬──訪李元松居士/張慈田 訪問
學佛人的心路歷程/李元松
佛法的流變──《印度佛教思想史》再介紹/釋顯如

第21期(1989.3.)

編者的話
修行非唯心/社論
禪師甲與法師乙/張大卿
突破台灣佛教的瓶頸──訪楊惠南教授/張慈田 訪問
感情與期待/吳姿蓉
溝通/李金玲
結婚也是種溝通/李金玲
給情婦的一封信/張大卿
心靈之旅──獅山行/黃中豪

第22期(1989.4.)

編者的話
傳教與工運╱社論
紫色的菩提──訪林清玄居士/張慈田 訪問
我所知道的「思凡」/簡菱儀
重整自己的祕思/白偉瑋 譯
往事掠影/白偉瑋
父母難為/林家興
要找媽媽的胖胖情結/王麗文
他的婚事/吳建賢

第23期(1989.5.)

編者的話
鄭南榕的自焚╱社論
「生死根本」解惑──記一封印公導師的手諭/釋昭慧
佛教徒與社會/釋顯如
禪的片段──訪聖嚴法師/張慈田 訪問
與台灣人有緣的印順法師/宋澤萊
「思凡」事件「微不足道」嗎?──駁林清玄之論/釋昭慧
隨筆三則/白偉瑋
夫甲妻乙/李金玲
「新雨佛教生活營」記事/黃中豪

第24期(1989.6.)

編者的話
自由民主的因與果╱社論
法雨繽紛──新雨生活營札記/張大卿 主講
佛教青年的展望──訪淨耀法師/張慈田 訪問
星雲法師 你錯了﹗/宋澤萊
誰來救救星雲法師──再論「中國佛教」的思想疾病/宋澤萊
重訪Subhadra/白偉瑋
一段情/陳慧娟
白天/王麗文
習性三插曲/白偉瑋

第25期 ( 1989.7. )
編者的話
天安門六四慘案╱社論
以阿含經來振興台灣佛教思想/宋澤萊
四識住與修行/張大卿
佛法與生活座談會(張大卿、黃中豪、黃瓊誼、鄭?青、黃仁封)
中國佛教的位置在哪裡﹖/宋澤萊
沒有言論自由,宗教信仰會消失的
  ──訪西藏黃教大師Geshe Tsultin Gyeltsen/白偉瑋採訪
隨筆三則/白偉瑋
期待前後/王麗文
讀者投書(鄭肇基、釋法嚴、廖宜恩)

第26期(1989.8.)
台灣還在戡亂中﹖╱社論
比丘尼的世界──訪恆清法師/採訪 張慈田
台灣佛教的未來之路──訪宋澤萊老師/採訪 張慈田
生命本能與四念處/張大卿
《雜阿含經》與初期大乘思想/釋顯如
青年佛教徒的圓融工夫/宋澤萊
死亡輸出:市場機能的漏洞/Charles Babington 作
夫妻的友情/吳建賢
安樂死的一個案例/白偉瑋 譯
生活札記/王麗文
抉擇六例/吳建賢
生活點滴/吳姿蓉
畏懼的影子/白偉瑋
突破完整家庭的神話/林家興
歡喜奉行/王靜蓉

第27期(1989.9.)
自決是一切契約的前提╱社論
佛法與生活座談會(張大卿、蔡國棟、游欣孟、黃中豪、洪載康、施淑貞、
蔣月鳳、李俊增)
禪師男與法師女/張大卿
如是批評──訪傳道法師/採訪 張慈田
傳播佛教文化的企業家──文殊機構負責人洪啟嵩訪問記
  (蘇永安﹑楊敏雄、張慈田採訪)
印順佛學思想的危險性──評印順的中觀思想/宋澤萊
關懷與干涉的聯想/李金玲
生氣是怎麼一回事﹖/白偉瑋
不要怕生氣/王麗文
養臉色/王麗文

第28期(1989.11.)
人間紛爭的緣起/社論
禪定的生活,生活的禪定(之一)/張大卿
台灣佛教的政治出路──訪陳儀深教授/採訪 張慈田
《壇經》劇本的最上乘/張大卿
心戰又一天/林家興
說話/白偉瑋
葉送往來風/王麗文

第29期(1989.12.)
柏林圍牆與人性尊嚴/社論
禪定的生活,生活的禪定(之二)/主講:張大卿老師
四神足/張慈田主講
自覺與自決/張大卿
最惡與最善/林家興
神學家對暴力的看法/作者:Rev. Ignacia Ellecuria
再愛一次/王麗文

第30期(1990.1.)
放棄武力統一,創造共同市場╱社論
法海知津(上)──讀《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釋顯如
佛教徒看選舉/張慈田採訪
湯恩比的苦澀情結/張大卿
酒色財氣/林家興
初探宗教與發展/江明修
刀子口.豆腐心/王麗文
就這樣過了一天/白偉瑋

第31期 ( 1990.2. )
台灣錢的死與活/社論
消除煩惱的基本認識──貪瞋痴是三毒/張大卿 主講
法海知津(下)──讀《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釋顯如
緊張的錯覺/黃淑芬
佛學研究與修行──訪江燦騰居士/張慈田 採訪
佛教徒談自由/吳建賢

第32期(1990.3.)
佛教對台灣社會的責任/社論
貪妒的病理分析──心理分析與佛法十二因緣的比較(上)/張大卿
佛教徒看二二八/採訪/陳慧娟
論開智慧/斯里蘭卡 羅(目侯)羅著
小雨/王麗文
駁江燦騰居士論「佛學研究與修行」/悟慈
思想、行動兩皆侏儒──評江燦騰先生之謬論/陳苓
覆陳、悟二文的質疑/江燦騰
體罰與社會暴力風氣/林家興
夫與妻/李赧

第33期(1990.4.)
編輯室報告
佛法與憲法──評國民黨的民主集中制/社論
貪妒的病理分析一一心理分析與佛法十二因緣的比較(下)/張大卿
體罰與暴力教育/林家興
宋澤萊印象/張慈田 採訪
修行日記──並回答「宋澤萊印象」一文/宋澤萊
初探儒家與經濟發展──從現象學觀點反省台灣經驗/汪明修
設法瞭解孩子/王麗文
打電動玩具──觀期待心與主宰欲/呂芳民
來函照登/釋昭慧╱張慈田
學生運動的崛起/張慈田
佛教救國救憲運動/張慈田

第34期(1990.5.)
編輯室報告
石化業外移的啟示──台灣經濟發展的前瞻/社論
涅槃解脫境界(上)╱張大卿 主講
佛教徒看墮胎╱採訪 陳素玉
一個胚胎學家看墮胎辯論╱譯者:白偉瑋
孩子打不得╱林家興
剎那悟入聖境──林崇德修行日記/宋澤萊評閱
三分鐘自我觀察/許士群
台灣地球日╱張慈田
回歸原始佛教╱張慈田

第35期(1990.6.)
編輯室報告
台灣政治文化的兩極/社論
涅槃解脫境界(下)/張大卿 主講
他山之石:美國版的日本禪/白偉瑋
菩提的追尋/康原
相聚又相離/林家興
狠/王麗文
清醒的奇蹟/Thick Nhat Hanh著 林武瑞譯
參加 「現代佛法班」心得/維鬘「現代佛法班」(謝忠廷、蔡心淑、謝素鳳、
   林義文、謝美惠、林武瑞、侯碧霞、孫申娥)
傳說中的《新雨》/摘自《史念原始佛法》
軍人主政的省思/張慈田
僧 團/張慈田

第36期(1990.7.)
編輯室報告
認識文化內涵/社論
原始佛教與精神分析/張大卿 主講
鋤惡成善肥--訪龍真法師/採訪 張慈田
家和萬事興/楊平猷
觀身不緊/林家興
客觀化五陰後的覺醒/黃明賢日記 宋澤萊評閱
走出無色定的迷惘/許育嘉
參加《現代佛法班》心得/屏東佛青會「現代佛法班」(林忠源、鄭秀緣、張立賢、邱文莉、潘榮智、賴清哲、廖志堅、曾明爵)
用餐/Joseph Goldstein 著 林武瑞 譯
股市下跌徵候群/許主峰

第37期 ( 1990.8. )
編輯室報告
死刑是野蠻國的產物/社論
無我與涅槃(上)/作者Nyanapolika Mahathera 譯者 張大卿
咒語非佛說/釋從信
佛教徒看治安/陳慧娟 採訪:行禪法師、陳儀深、傅祖聲、昭慧法師、阮金朝
淺談社會治安惡化的因果/林家興
教與學(謝素鳳、謝忠廷、林武瑞、許士群、張慈田、林義文)
來函照登/黃圭秀
感覺/Joseph Goldstein著 林武瑞譯
達賴廢止轉世/張慈田
槍下不留人/張慈田

第38期 ( 1990.9.)
編輯室報告
掀開石油戰爭的面紗/社論
無我與涅槃(下)/Nyanapolika Mahathera著 張大卿譯
斷三結/陳重文口述 謝素鳳整理
「一夫一妻制的迷思」讀後/白偉瑋
同修通訊/Tomi
OAK餐桌/Tomi Young
比較/李金鈴
體罰的因緣/林家興
日復一日/林家興
體驗/許士群
教與學(洪木興、謝忠廷、張慈田)
來函/黃順銘
念頭/Joseph Goldstein著 林武瑞譯
超度/張慈田
無殼蝸牛再出擊/張慈田

第39期 ( 1990.11. )
編輯室報告
戰爭是人類最野蠻的行為/社論
主戰論的欺罔性與增上慢/張大卿
大空法經講解/陳重文講解 林清玉整理
意志/Joseph Goldstein著 林武瑞譯
西方僧伽所面臨的問題/羅(目侯)羅法師著 林武瑞.蔡心淑合譯
同修對話(陳慧娟、謝素鳳、謝美惠、孫申娥、侯碧霞、蔡心淑、江煥銘)
教與學(陳素玉、張慈田、呂芳民)
參加「佛法班」心得/台南「佛法班」(林乃峰、黃振輝、林杏枝、黃燕隨、
   林錦池、薛文彬、蔡錫涵、李慧娟、鄭翠如、曹淑玲、郭丁元)
修行日記/黃淑芬
佛陀與阿羅漢的差別/張慈田
《現代禪》風波/張慈田
牛肉在哪裡?/張慈田

第40期 ( 1990.12. )
編輯室報告
政教分離的意義/社論
佛教主張的民主/張大卿
空相應緣起隨順法經講解/陳重文
法性/羅?羅法師著 林武瑞.蔡心淑譯
團體互動面面觀/林武瑞
七滅諍法/張慈田
淺談斷三結/江煥銘
公道何在?——駁幻生比丘的《為印順導師說幾句公道話》/江燦騰
教與學(釋成智、張慈田、林清玉)
政府的功能/林家興
龍發堂抓狂/張慈田
為什麼發行彩券?/張慈田

第41期 ( 1991.1. )
編輯室報告
僧團要定期布薩/社論
修行回饋下手處(許士群、薛文彬、曹淑玲、侯碧霞、孫申娥、蔡心淑、
  林義文、謝美惠、林乃峰)
破自我中心/黃仁封
空相應緣起隨順法經之瑜伽師地論釋(一)「上慢」/陳重文譯述
逃避與面對/吳建賢
直觀/Joseph Goldstein著 林武瑞.蔡心淑譯
團體遊戲/余福興
教與學(趙孟隆、陳慧娟、陳琇鳳、陳素玉、吳純、余玉惠、呂芳民、張慈田、謝素鳳)
老母親與新生兒之爭/楊惠南
佛陀制止戰爭維和平的幾則故事/游有維
做田人/張慈田
觀音線成立/張慈田
三毛之死?/張慈田

第42期(1991.2.)
編輯室報告
佛制還是僧制/社論
現代生活與原始彿教【問答篇】/吳老擇 主答 朱永賜 整理
空相應緣起隨順法經之瑜伽師地論釋(二)『甚深』/陳重文 譯述
比丘的職責/羅?羅法師主講
善知識的話╱證峰法師(林秋梧)
秘密可不可說(林武瑞、孫申娥、林義文、張慈田、侯碧霞、謝美惠、蔡心淑)
教與學(林義文、孫申娥、張慈田、林武瑞、謝素鳳、蔡心淑)
參加「佛法班」心得/ 台北 「佛法班」(趙孟隆、朱永賜、郭明星、陳?鳳、陳雅貞、陳正芬、陳瑞惠、林於灝)
二二八超度法會/張慈田
為何而戰?/張慈田

第43期(1991.3.)
編輯室報告
僧制的政治價值/社論
原始佛法之定位/吳老擇
何謂政治?/羅?羅法師著 林武瑞.蔡心淑譯
欲望的壓抑與紓解/傳道法師 口述
在家信徒對僧伽內部抗爭的態度/龍口明生著 許洋主譯
空相應緣起隨順法經之瑜伽師地論釋(三)「甚深」/陳重文譯述
教與學(陳炳坤、宋瑞貞、張慈田、王麗文、曾海洋、葉張華、白芳英、黃金旺)安樂死/張慈田
核四廠非建不可?/張慈田

第44期(1991.4.)
編輯室報告
道德判斷的三種依據╱社論
情緒生滅的分析(張慈田、朱永賜、林銘達、鄭玉蘋、林清玉)
靜坐/Joseph Goldstein 著 林武瑞‧蔡心淑 譯
西藏的命運──如是我讀達賴/白偉瑋
英雄的生命歷程/許主峰譯
四大教法/陳慧娟
教與學(釋惟嚴、張慈田、陳慧娟、陳雅貞、朱永賜)
「安樂死」與自殺/釋昭慧
  〔附錄〕自殺──「無有愛」的一種表現/釋昭慧
關於〈安樂死〉/張慈田
驅睏法/陳素玉
獻給修行人/張慈田

第45期(1991.5.)
編輯室報告
男性運動崛起的因緣/社論
蕃薯不驚落土爛 只求枝葉代代湠──《新雨》台北道場啟用典禮記實
阿含學與阿含道/楊郁文 講述 趙孟隆 整理
教與學(張慈田、XX、陳雅貞、林銘達)
佛教各教派的共同信條/張慈田
街頭運動的清道夫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張慈田

第46期(1991.6.)
編輯室報告
不殺生的宗教境界╱社論
阿含學與阿含道 [問答篇]╱楊郁文 主答
解析八正道╱宋澤萊
於五受陰平等捨住正念正智經講解╱陳重文譯述
教與學(張慈田、林清玉、朱永賜)
參加「佛法班」心得╱台南佛法班(黃淑惠、許金蓮、邱秀華、蘇文郎、楊調男、黃碧華)
佛青會加油!╱張慈田
原住民的心聲╱張慈田

第47期 ( 1991.7.)
編輯室報告
國大‧國小‧人多‧人少──評南斯拉夫分離運動/社論
「西化」佛教─—談楊增善法師/Charles T. Tart著 白偉偉譯
阿含的政治觀/楊惠南 主講 趙孟隆 整理
八正道是克制式的修習嗎?/張慈田
禪修與心理治療/Jack Kornfield著 林武瑞‧蔡心淑 譯
教與學(張慈田、孫申娥、曹淑玲、謝忠廷、林義文、侯碧霞、陳雅貞、何儀敏、簡雪娥、呂芳民、釋成智、林清玉)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季羡林
佛法生活化/張慈田
台灣應重返聯合國/張慈田

第48期 ( 1991.8.)
編輯室報告
由宗教與政治的關係試論佛教的宗教性格/社論
阿含道性(上)/楊郁文主講
四念處學人如何開展道情(許士群、蔡錫涵、侯碧霞、蘇文郎、林錦池、謝美惠)
於五受陰平等捨住正念正智經之瑜珈師地論釋‘勝利’(一)/陳重文譯述
台灣文化的危機與省思/洪惟仁
教與學(曹淑玲、林義文、張慈田、謝忠廷、謝素鳳、林武瑞、侯碧霞)
生活與夢/林清玉
佛法大眾化/張慈田
台灣文化的根/張慈田

第49期 ( 1991.9.)
編輯室報告
學習道場的交通規則——與《台南新雨》互相勉勵/社論
阿含道性(下) /楊郁文 主講 李冷雪芬.姚玉芝 整理
觀/Jack Kornfild著 林武瑞 譯
雲水僧相談記/許主?
洛城隨想/白偉瑋
教與學(張慈田、呂芳民、林清玉、林銘達、朱永賜)
學員的心聲(林正樟、林水木、謝榮文、翁玉崑、陳春成、鄭文彬、劉邦炫、陳宗富、郭長橋、陳志柔、羅淑瓊、陳勵忠、王居福、林萬興、謝鳳蓮、陳怡志)
離胎者/張慈田
本土化的佛教/張慈田
舊金山和約與台灣前途/張慈田

第50期 (1991.10.)
編輯室報告
現前毗尼與法治/社論
善知識的話/Ajaan Buddhadasa(佛使比丘)
一坎心靈的小店——台南新雨道場啟用典禮記實/孫申娥.侯碧霞.林武瑞.
  林義文.林乃峰 整理
美國弘法感懷/照初法師 著 白偉瑋譯
僧團的原型與開懷╱張慈田
於五受陰等捨住正念正智經之瑜伽師地論釋“勝利”(二)/陳重文 譯述
教與學50(張慈田、林銘達、林清玉、林義文、謝素鳳、陳宗富、吳堡基、林正樟)
「觀」四則/許士群
美麗的小世界/張慈田
突破政治禁忌遊戲/張慈田
異議人士(翁山蘇姬)獲諾貝爾獎/張慈田

第51期 (1991.11.)
編輯室報告
佛說平等王的意義╱社論
破我見的修行/許士? 主講
重建阿含的地位與價值——讀「古仙人徑.現代走法」有感/呂勝強
剖析/Jack Kornfield著 林武瑞譯
當代緬甸大師馬哈希簡介/Jack Kornfield著 魏善韜譯
台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一)/江燦騰主講
廢除死刑/國際特赦組織
教與學(張慈田、陳宗富、趙淑穎、曾淑媛、林清玉、黃仁封、林銘達、
  呂芳民、姚玉芝、何儀敏)
觀色無常/林清玉
滅盡欲貪,心得解脫/呂芳民
原始佛教向前行/張慈田
有美麗的森林,才有美麗台灣/張慈田
制止暴力

第52期 ( 1991.12.)
編輯室報告
平等王與僧制的關係/社論
正念的品質/許士群主講
雜阿含經二十一選(一)/莊春江
五種慢慢/護法法師 講 謝美惠記
禪定對生理心理的影響/Lily de Silva 著 魏善韜譯
聖求/陳素玉
於五受陰平等捨住正念智經之瑜伽師地論釋‘勝利’(三)/陳重文譯述
台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二)/江燦騰 主講
教與學(張慈田、施慎、趙孟隆、林清玉、陳佐台)
建立誠實的台灣
練習吃飯/鄭文彬
制定台灣新憲法╱張慈田

第53期 (1992.1.)
編輯室報告
依法不依人的自力救濟 ——談佛教介入選舉的途徑/社論
修習毘婆舍那禪觀的益處/柏拉般那無陀比丘著
四念處/張慈田譯述
談龍樹的哲學/淨律法師主答 張慈田 林武瑞訪問
雜阿含經二十選(二) /莊春江
台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三) /江燦騰主講
拜訪/吳建賢
藍色的基隆河/楊平猷
鹽寮靈修淨土緣起/區紀復
教與學(張慈田、曾淑媛、簡雪娥、林清玉、鄭玉蘋、呂芳民、黃仁封)
四念處習作/黃淑芬指導
毘婆舍那禪觀/張慈田

第54期 ( 1992.3.)
編輯室報告
正語與不害的關係——言論自由與責任/社論
四聖諦/達摩難陀著 魏善韜
略談龍樹中論的復古精神及中觀思想在現代生活的省思╱呂勝強
回應〈評《新雨》的《談龍樹的哲學》〉╱張慈田
雜阿含經二十選(三)/莊春江
當代人間佛教思想的領航者——釋印順法師/江燦騰
  附錄:未來的世界/釋印順
台灣文學的回顧與展望/李喬
宗教的力量/昭慧法師
修行問答/Ajahn Chah 主答 Jack Kornfield 集錄 林武瑞譯
請呼喚我的真名/一行禪師著 陳素玉譯
慈無量心/陳素玉譯
台語文字化/張慈田
斯里蘭卡.泰國參訪記/張慈田

第55期 ( 1992.4.)
編輯室報告
親近善知識/社論
奢摩他與毘婆舍那的差別/林武瑞譯
四聖諦/許士?主講
生活中的禪味──Christopher Reed /白偉瑋訪問 江煥銘‧陳慧娟翻譯
雜阿含經二十選(四)/莊春江
《善知識參訪》自序/張慈田
尊重生命?/陳永興
教與學(黃中豪、葉相妤、彭雲宏、林瑞蘭、張慈田、林瑜欽)
破迷開悟/護法法師講 謝美惠記
建立台灣佛教/張慈田
以毘婆舍那禪修來提昇台灣佛教的修行品質╱張慈田

第56期(1992.5.)
編輯室報告
解凍核四的後遺症/社論
觀心/張大卿著 林於灝譯
如何消除憂慮/淨律法師主講 林源圖譯
生死與涅槃/黃淑芬採訪 蔣月鳳整理
八正道——中道/達磨難陀法師著 魏善韜譯
雜阿含經二十選(五)/莊春江
台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四)/江燦騰 主講
修學心得/施慎
覺醒/歐尼爾夫婦 著
教與學(張慈田、林祺陽、宋瑞貞、白芳英、趙淑穎、林瑞蘭、陳勝德)
心藥方/張慈田
為和平努力/一行禪師著 陳素玉譯
念佛的意義/張慈田
關懷國中課程設計/黃淑芬

第57期(1992.6.)
編輯室報告
人與人相處之道/社論
觀身/張大卿 著 林於灝 譯
只管觀察——訪楊增善法師╱白偉瑋 訪問 呂貞瑾.曾淑媛 翻譯
知心/釋照初 著 林於灝 譯
判定佛法真義的準繩——三法印與一實相印/呂勝強
台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五)/江燦騰主講
心藥方(二)/張慈田
為和平努力(二)/一行禪師 著 陳素玉 譯
情緒的觀察/林瑞蘭
修行不必擇時日/張慈田
關懷地球/張慈田

第58期(1992.7.)
編輯室報告
垃圾何處去?/社論
一乘清淨道/羅?羅法師 著 魏善韜譯
觀受/張大卿 著 林於灝 譯
婦女攸關佛教前途——訪卡努那比丘尼/白偉瑋 訪問 林武瑞 翻譯
寬容與和解的精神/中村元
台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眼(六)/江燦騰主講
為和平努力(三)/一行禪師 著 陳素玉 譯
教與學/張慈田
與蘇巴達比丘的對談/白偉瑋 訪問 林武瑞 翻譯
精進法語
觀,再觀/張慈田
民進黨賄選疑雲/張慈田

第59期(1992.8.)
編輯室報告
佛法的現代化/社論
學佛次第(上)/張大卿主講 鄭玉蘋整理
討論佛法的重要性/照初法師著 林於灝譯
不了解自己,就不了解慈悲——Ken McLeod喇嘛/白偉瑋訪問 張嬉麗翻譯
修心頌八首/朗日塘巴著 黃啟霖譯
台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七)/江燦騰主講
教與學(黃淑芬、張慈田、黃士鑑、鄭玉蘋)
談苦/白偉瑋
修定/張慈田
二次土地改革/張慈田

第60期(1992.9.)
編輯室報告
佛法的契理與契機/社論
學佛次第(下)/張大卿主講 鄭玉蘋整理
佛使比丘/Jack Kornfield著 黃仁封譯
自然內觀法/佛使比丘著 黃仁封譯
宗教「托拉斯」資源壟斷之情況堪憂/釋昭慧
煩惱的根源分析——集諦/許士群主講 陳彩玉整理
火燒之教誡/張慈田譯
持戒與得定慧/張慈田
土地亂源/張慈田
念死的功德╱清淨道論

第61期 ( 1992.10.)
編輯室報告
生命關懷與社會關懷/社論
佛教的興起及其思想/莊春江
談感受/林清玉
綠起法則/達磨難陀著.魏善韜譯
從紀念弘一大師百十一歲冥誕談台灣佛教文化主體性的重建/江燦騰
來函照登/王贊勳
如理思惟--出定讀經/余福興
教與學/張慈田
無常觀/張慈田
修行再出發/張慈田
僧事僧決/張慈田
人權鬥士獲諾貝爾獎和平/張慈田

第62期 ( 1992.11.)
編輯室報告
佛教界該如何反賄選/社論
佛教僧團的分裂/莊春江
生活的藝術╱佛使比丘著 喇達納.儺陀比丘譯
我個人修持的驚人體驗/Dr.S.D. Bhakdi 著 魏善韜
煩惱的原因(之一)╱許士群主講 陳彩玉整理
「托拉斯」與「樣板」╱張秀珠
如理思惟—認識自己/黃淑芬
如理思惟—轉變/邱文莉
正法:人類的救星/張慈田
支持勞工爭取應有的權益/張慈田

第63期 (1992.12.)
編輯室報告
佛教與生態保育/社論
阿姜查╱Jack Kornfied 著 林武瑞譯
修行問答(上)/阿姜查主答 林武瑞譯
什麼是僧團戒律?/達摩難陀著 魏善韜譯
煩惱的原因(之二)/許士群主持 陳彩玉整理
來函照登/王麗文
勇於認錯/陳慧娟
時時提正念/呂芳民
教與學/張慈田
流浪狗情懷/張文亮
做功德/張慈田
選舉這條路/張慈田

第64期 ( 1993.2.)
編輯室報告
誰來關懷遊民?╱張慈田
停、看、聽/張慈田
四念處法門(一)/林武瑞主講 李慧娟整理
修行問答(下)/阿將查主答 林武瑞譯
來自喜馬拉雅山的比丘──訪護法法師/張慈田採訪 廖彩勤整理
請勿濫用「小乘」/Dr.P.Kirthinghe魏善韜譯
煩惱的原因(三)/許士群主持 陳彩玉整理
同修對話/陳素玉
如理思惟--想蘊因緣生/陳炳坤
如理思惟--停一下/陳蕙蘭
錢財與法財/張慈田
關懷台灣農民/張慈田

第65期 ( 1993.3.)
編輯室報告
增上信學╱楊郁文教授主講 陳正芬‧白芳英筆錄
混亂、對立與禪定/許士群主講 郭金山筆錄
獨參(上)/陳慧娟譯
四念處法門(二)/林武瑞主講 李慧娟筆錄
教與學(張建榮、張慈田、江永長)
自依止,法依止/張慈田
台灣錢淹腳目/張慈田

第66期 ( 1993.4.)
編輯室報告
增上信學(下)/楊郁文主講 陳正芬‧白芳英筆錄
四念處法門(三)/林武瑞主講 李慧娟筆錄
獨參(中)/陳慧娟譯
不安的真相/許士群主持 侯碧霞筆錄
如理思惟--禪觀偶得/羅淑瓊
如理思惟--一場三個我的戰爭/余福興
如理思惟--開展關懷/陳慧娟
如理思惟--打破框框/盧俊明
如理思惟--因緣果報之旅/白芳英
如理思惟--剎那生滅的感覺/白芳英
傳說/張慈田
海峽兩岸進入談判時代/張慈田
為何忍心摧殘生命/張慈田

第67期 (1993.5.)
編輯室報告
阿姜摩訶布瓦╱Jack Kornfield著 黃仁封譯
以智慧開發三摩地(上)╱阿姜摩訶布瓦著 黃仁封譯
四念處實修法╱林清玉主講 張耀堂整理
毘婆舍那訓練班學員心得(池秋玲、張耀堂、李愛珠、曾清池、戴良忠、陳玲碧)
獨參(下)╱陳慧娟譯
中阿含說處經╱莊春江著
如理思惟--夜坐竹下禪訓記/呂芳民
方便道與究竟道╱張慈田
遏阻金權政治╱張慈田
行人靠左邊走╱張慈田

第68期 ( 1993.6.)
編輯室報告
修行的態度與道情╱許士群主講 邱秀華整理
智慧開發三摩地(下)╱阿姜摩訶布瓦著 黃仁封譯
教與學(張慈田、黃仁封、趙淑穎、江鋆欗、白芳英、曾錦梅、黃金旺、
郭梨壎、曾海洋、陳炳坤)
阿姜央達的格言╱釋紹莊譯
法語擷要
如理思惟--談急躁╱林武瑞

第69期 (1993.8.)
編輯室報告
儀式、宗教與佛法╱張大卿
清涼法音(上)——訪呂勝強居士╱張慈田採訪.郭麗霞、魏志堅整理
由觀根塵識體證無我(上) ╱Uthondara Sayadaw講 大山腳佛教坐禪中心譯
如何習修禪定╱許士群
談焦慮╱韓桂春
懺悔╱張慈田

第70期 ( 1993.9.)
編輯室報告
佛法精要(上)╱Jack Kornfield著 林武瑞譯
法語擷要
由觀根塵識體証無我(下)╱U Thondara Sayadaw講.大山腳佛教坐禪中心譯
清涼法音(下)——訪呂勝強居士╱張慈田採訪.郭麗霞、魏志堅整理
護經唸誦的意義╱達磨難陀著.魏善韜譯
忍辱╱張慈田
如理思惟--浮草╱洪幸元

第71期 (1993.10.)
編輯室報告
實用內觀禪修法╱馬哈希著.林武瑞 譯
學佛的意義╱林清玉講
唐卜陸西亞多╱Jack Kornfield著 黃仁封譯
毘婆舍那(觀)的意義╱黃中豪講
如理思惟--戰蚊的啟示/余福興
小檔案(一)╱許士群
小檔案(二)╱許士群

第72期 (1994.1)
編輯室報告
佛法精要(下)/Jack Kornfield著 林武瑞譯

作者群
《法雨道場》簡介
《嘉義新雨雜誌》簡介
嘉義新雨雜誌版權頁

作 者 群

張慈田(Bhikkhu Metta,明法比丘)
李慧琤
釋見兆(尼)
林武瑞
護法法師(Ven. Dhammagutta,尼泊爾)
楊郁文
達彌卡法師(S. Dhammika,澳大利亞)
張素珍
佛使比丘(Ajhaan Buddhadasa,泰國)
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
淑一法師(馬來西亞)
Mr. Godwin老師
韋布大師( Webu Sayadaw)
鄭?青
傑拿克禪師(Chanmyay Sayadaw)
鄭文信
德雄比丘(Bhikkhu Gunaviro)
愚婦
法味比丘(Bhikkhu Dhammaraso)
蔡文熙
宏印法師(比丘)
阿姜念(Ajhaan Naeb,泰國)
慶定法師(比丘)
游振鵬
帕奧禪師講( Pha-Auk Sayadaw)
黃仁封
尋法比丘(陳思檳,馬來西亞)
蔡茜茜
溫瑪拉尊者(Vimala Sayadaw)
許士群
慈濟瓦法師(Sujiva禪師,馬來西亞)
楊郁文
Ven. Matara Wri Banarama
楊敏雄
諾那波尼迦比丘(尼泊爾)
莊春江
菩提樂沙門(泰國)
林武瑞
知放(道嚴法師)
林清玉
空法師(尼)
柳紹華
班迪達大師Ven. Visuddhacara
蔡香宏
雷迪大師(Ledi Sayadaw)
方英人
本寂比丘(覓寂比丘、Bhikkhu Santagavesaka)
李領國
釋顯如(比丘)
吳一忠
釋長恩(馬來西亞)
Stanley Lin
釋開心(馬來西亞)
蔡清山
釋開弘(馬來西亞)
陳慈蘭
聖喜尊者(Ven. Ariyananda,斯里蘭卡)
羅慶龍
法光(沙彌)
陳重文
阿旃帖(泰國)
陳慈蘭
阿耆多比丘(Bhikkhu Ajita)
黃克中
Mahinda(林欣) (中國‧廣州)
朱淑娥
釋果儒(尼)
蒔芎(羅淑瓊)
敏通(尼)
余福興
◇◇◇◇◇◇◇◇◇◇◇◇◇◇◇◇◇◇◇◇◇◇◇◇◇◇◇◇◇◇◇◇◇◇◇

 


《法雨道場》簡介

  「嘉義新雨道場」在眾多的大德與善友的支持與祝福,很快地在嘉義縣中埔鄉找到約七分地(兩千坪)的園林(舊底:彌陀園),並於2002年(民國91年)6月30日遷入,並改名為「法雨道場」,新開始組織運作,於9月完成寺廟登記。

  「新雨」最初在美國1987年(民國76年)2月成立,翌年由張慈田居士(明法比丘Thitadhammo,Bhikkhu Metta)回台弘揚,「新雨」曾組織過台灣各地方學員,曾出版「新雨月刊」(1987.2~1994.1)。在嘉義成立「嘉義新雨道場」,出刊「嘉義新雨雜誌」(1994.2.~2003.4.);目前出刊「法雨雜誌」(2003.12~ )。一路走過來,參與了台灣原始佛教的建構,留下一些法的痕跡。

  道場以呼吸法當做禪觀的要領,也介紹其他的禪法,日常生活的互動(法的分享與回饋)、生活、作務,也佔重要的份量。秉持深度的思惟、實踐、反省法義。道場將繼續出版以巴利三藏為根據的佛教書籍,作為修學參考。但願未來在這道場有更多的精進禪修者完成解脫道。善哉!

   法雨道場路線:

  一、由中山高速公路下交流道,往嘉義方向,走北港路,在世賢路右轉,至吳鳳南路右轉,在中埔鄉.後庄左轉(右轉則往白河),約700公尺,往三界埔方向右轉(金鍠五金百貨的對面),在「成功國小」前面左轉,過「瑞泰休閒中心」幾十公尺,循「法雨道場」指標右轉,約一公里抵達道場。離中埔鄉後庄約 8 公里。(沿路有「法雨道場」路標)
二、由南二高下交流道,往嘉義方向,約150公尺,在「台塑石油」加油站右邊小路左轉,約100公尺有四叉路,轉到左邊算來第二條叉路,循「法雨道場」指標前進,約五公里,三叉路(有紅綠?)右轉,約一公里,右轉過橋,約一公里半,循「法雨道場」指標左轉,約一公里抵達道場。(沿路有路標)

  * 若從火車站坐計程車 (可議價:250元)
  法雨道場(Dhammavassarama)
  606 台灣‧嘉義縣中埔鄉同仁村柚仔宅50之6號
  No. 50 - 6, You-Tze-Zhai, Tong-Ren Cun, Chong-Pu , Chiayi 606, Taiwan
  Tel:(886)(5) 253-0029 (白天);Fax:203-0813
  E-mail:newrain@ms22.hinet.net 網址:http://www.tt034.org.tw/newrain

◇◇◇◇◇◇◇◇◇◇◇◇◇◇◇◇◇◇◇◇◇◇◇◇◇◇◇◇◇◇◇◇◇◇◇

  《嘉義新雨雜誌》簡介

  《嘉義新雨雜誌》共發行40期 (1994.2.─2003.4.),由?嘉義新雨道場?發行。目前出刊「法雨雜誌」(2003.12~ ),由法雨道場(舊底:嘉義新雨道場)發行,創刊於2003年12月。它們是一份漢語佛教界極少數弘揚原始佛教(上座部佛教)的雜誌之一,它提供清楚、直接、簡明的滅苦的修行的方法,使人很快地把握修行要領,而趨向知苦、滅苦。它們是免費贈閱的雜誌,由施主定期或不定期贊助而能繼續傳播佛陀的原本正法。
◇◇◇◇◇◇◇◇◇◇◇◇◇◇◇◇◇◇◇◇◇◇◇◇◇◇◇◇◇◇◇◇◇◇◇
  ☆☆ 新雨月刊版權頁 ☆☆
◤《新雨月刊》資料歡迎傳閱,網路上流傳時請保留此?版權頁?。◥
  本版提供免費使用,可自行印刷免費流通,製作CD免費流通,
若要作商業用途,請逕行與作者聯絡,或聯絡法雨道場?886-05-253- 0029上午。或來信:606 台灣‧嘉義縣中埔鄉同仁村柚仔宅50之6號
   Dhammavassarama No. 50 - 6, You-Tze-Zhai, Tong-Ren Village,
 ◣ Zhong-Pu , Chiayi 606, Taiwan E-mail:newrain@ms22.hinet.net◢
◇◇◇◇◇◇◇◇◇◇◇◇◇◇◇◇◇◇◇◇◇◇◇◇◇◇◇◇◇◇◇◇◇◇◇